【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壽雙)斯偉江律師寫的短文《悼念一個年輕律師的辭世》,充滿真情實感,看得出是發自肺腑地勸大家不要急。同行的去世,讓人兔死狐悲、感慨萬千。但是,作為一個慢慢步入中年的尾部年輕律師,對此我深有體會,無論過來人怎麼說,其實也很難心平氣和地接受,亦或者,就算認為你說的有道理,但是眼前的生計擺在那,也減不掉一分壓力。猶記得當時我剛入行的時候,我的老師錢律師就這麼教導我,說「年輕人一定不要急,認真做事,等待機會」。我們助理們都覺得,你就是不想多給錢唄(當然,錢律師對我們都很厚待)。我們還是那麼拼命地幹活,著急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總是不遺餘力地做事,一天到晚很忙,從來沒有12點前休息過;客戶或者潛在客戶約,什麼時候都有時間,家人約什麼時候都沒時間……仍然記得家人的抱怨,說基本上回到家吃完飯就去幹活,直到12點倒頭睡覺,很少在家裡說話。可能我就像當時和現在的每個年輕律師一樣,太想賺錢,太想取得成功,以為這就是對家庭、對自己最大的負責、最大的貢獻。直到有一天,我太太跟我說,她覺得生活很痛苦,不知道人生怎麼熬下去。這對我猶如晴天霹靂,突然覺得人生好失敗。當你以為這樣做都是為了家人,到頭來發現你反而成了家庭問題的根源,才發現自己在南轅北轍的路上走得太遠了。這時候是很多年輕家庭崩潰的臨界點,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的,家人的抱怨是錯的,基本家庭就很快崩潰了。如果你願意調轉方向,哪怕做一些調整,一切就還有救。我開始努力調整自己,開始儘量壓縮自己的工作時間,多一點時間跟家人交流。當時心裡想,哪怕工作耽誤了,錢少賺點就少賺點吧。當時我也擔心,自己的事業可能就完了,為了家庭犧牲掉了。事後看,實際恰恰相反。當你人很急切的時候,你的急切都寫在臉上,反而不容易讓別人感到放心;相反,你是一個稍微心平氣和點的正常人,反而會傳遞給別人一種踏實的能量,非但不會影響工作,而且會帶來積極的改變。這麼多年,慢慢感覺自己就像電視裡演的,從一個被邪魔附體的怪人,變成了一個稍微正常點的人。反思我自己的些許轉變,雖然到今天做得還是很不好,我覺得還是有幾點悔過經驗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