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小康路上,西寧城鄉「齊步走」

2020-12-27 青海省人民政府

脫貧戶採收種植的當歸。(大通縣委宣傳部供圖)

奶牛養殖場內,養殖戶喜笑顏開。(大通縣委宣傳部供圖)

養殖場內工人在分揀雞蛋。(大通縣委宣傳部供圖)

表彰脫貧光榮戶。(湟源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6年至2018年集中攻堅,全市6.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330個貧困村全面退出,轄區三縣順利「摘帽」。

  2019年建檔立卡系統192戶、563人全面脫貧,全市實現絕對貧困「清零」。

  2019年,全市485個非貧困村10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全覆蓋。人均5400元的有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到戶產業扶持全覆蓋……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寧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制定了「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高位推進、壓實責任、靶向施策、民生兜底、補齊短板、凝聚合力,狠抓問題整改和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脫貧摘帽後,全市堅持頻道不換、靶心不散、力度不減,紮實推進「補針點睛」專項行動,加快實施「九大脫貧後續鞏固行動」,全面鞏固提升脫貧質量,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靶向精準施策 穩步增收脫貧

  走進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將軍溝村村民李成棟的家中,乾淨整潔的院落、牛棚裡茁壯成長的牛犢以及一臺標有「脫貧光榮」的嶄新拖拉機,靜靜地述說著這個家庭的故事和美好的未來。

  然而對於過去的李成棟來說,現在的一切都是不敢想的。那時候,由於缺少勞動力、缺少技術、缺少發展方向,他們一家辛苦勞作一年下來的收入還不到2000元,而整個村子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僅有2400元。

  直到2015年11月,奶牛的聲聲低吟打破了將軍溝村的寂靜,也打開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大門。駐村工作隊通過調查摸底,盤點資產,迅速摸清致貧原因,並結合實際確定了「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利用每戶每人5400元產業發展資金為20戶貧困戶購買奶牛53頭,發展奶牛養殖產業。

  與李成棟一樣,村裡曾經有過養殖經驗的村民們都藉此走上了脫貧的道路。大家紛紛忙著搭建牛棚、準備飼料、對土地施肥……這個過去幾乎與世隔絕的村子變得熱鬧了起來。

  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西寧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累計投入各類產業扶貧資金16億元,實現了「五個全覆蓋」,即:每個貧困縣不低於1500萬元的扶貧產業園引導資金全覆蓋;貧困村每村228千瓦光伏扶貧全覆蓋,三縣3個光伏電站建成併網發電,每個村集體每年淨收益25萬元左右;貧困村每村50萬元的互助發展資金全覆蓋;485個非貧困村10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全覆蓋;人均5400元的有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到戶產業扶持全覆蓋。

  同時,三縣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投資8100萬元,在27個村實施鄉村旅遊扶貧項目。爭取國際農發基金貸款1.98億元,實施青海六盤山片區扶貧開發項目4類43項,惠及3.97萬貧困人口。

  加大民生保障 補齊發展短板

  走進位於湟源縣日月藏族鄉的兔爾幹新型農村社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凸顯河湟文化、整齊劃一的二層小樓房,處處可見新農村新面貌新氣象。這裡居住著從小茶石浪、大茶石浪、乙細3個整體村和牧場、下若藥、兔爾幹3個村的部分社整體搬遷下來的2600多名村民。

  今年54歲的曹成海是2017年3月份從小茶石浪村搬到這個社區的,坐在自家寬敞明淨的大客廳裡,他高興地對記者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住上這麼好的二層小樓,又溫暖又乾淨又方便。看病容易不說,孩子上學這個最關鍵的問題也解決了。」

  作為全省第一個新農村社區,如今的兔爾幹新型農村社區遊客服務中心、汙水處理廠、幼兒園、休閒廣場、停車場等旅遊和生活設施已逐一建設完成。2017年,兔爾幹新型農村社區被列入第四批全國傳統村落名錄,所在的日月集鎮也被譽為「日月山下第一鎮」,榮獲了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稱號。

  為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政策的紅利,西寧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精準鎖定4078戶14262人,多措並舉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並已全部搬遷入住,多渠道支持後續產業發展,徹底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並全面完成攻堅期內貧困戶危舊房改造計劃,改造危舊房4098戶。15年教育資助政策惠及所有貧困家庭,全市控輟保學率達到99%,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組建了全國首個市縣鄉村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聯體,在全省率先實施了「幸福西寧·健康藥箱」和13種慢性病貧困患者免費日常用藥項目,受益群眾分別達到56.92萬人次和22.37萬人次。

  同時緊盯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大投入,強力攻堅,4萬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得到鞏固提升,全市鄉鎮大電網、行政村道路硬化、有線網絡實現全覆蓋,無線網絡覆蓋率達到98%,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5%。

  扶貧扶志扶智 發揮主體作用

  8月6日,在湟中區上新莊鎮的小韓打字複印社內,韓洪昌手中拿著照相機正在為顧客拍攝證件照,一旁的妻子正在幫忙為進來的顧客複印文件。雖然外面飄著小雨,但二人卻熱得一頭汗水。

  看到這樣的景象,誰也想不到,5年前的韓洪昌還是一個對於未來生活不抱有太大希望的單身漢。母親股骨頭壞死,行動不便需要照料,而自己又沒有致富技能,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只能在家務農,以至於三十多歲還一直沒有成家,日子過得清苦,感覺生活也沒有奔頭。

  2015年,有過開打字複印店基礎的韓洪昌被駐村工作隊注意到,在與其商議後,工作隊為他找到了一條「小康之路」。利用扶貧產業資金購買新設備、自主學習相關製圖軟體和攝影技術。2017年,小店實現純收入一萬多元,韓洪昌家也在年底順利實現脫貧。

  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韓洪昌也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一份屬於他的榮譽。2019年,他因產業規模取得顯著成效,並在全鎮範圍內起到良好的宣傳示範帶動作用,當年10月被評為縣級脫貧光榮戶,有幸被邀請參加湟中縣2019年全國10·17扶貧日暨脫貧光榮戶表彰大會。

  然而像韓洪昌這樣的脫貧典型卻不在少數。脫貧攻堅戰役中,西寧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出臺了《關於開展移風易俗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弘揚家庭美德,規範村規民約,貧困群眾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在思想上、精神上進行幫扶,深入開展「精神脫貧集中宣講」和「五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評選表彰脫貧光榮戶930戶,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引導帶動貧困群眾激發內生動力,依靠自身努力戰勝貧困,實現勤勞致富。

  同時組織1.5萬名貧困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號召貧困群眾參與扶貧項目及村級公益事業,鼓勵有條件的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依靠自身努力勤勞致富,實現增收脫貧。

  視點短評

  一鼓作氣奔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價值追求,自覺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這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要求,而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使命擔當。

  從2000多年前的《詩經》開始,「小康」就成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代名詞,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美好願望。我們對小康的認識與追尋,歷經時間的洗禮,一步步讓夢想照進現實。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2016年以來,西寧市投入各類扶貧資金90.5億元,實現3個貧困縣摘帽、330個貧困村退出、6.5萬人脫貧,貧困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地區生產總值、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提前實現「翻一番」,城鎮化率、基本養老參保率等多項指標已全面完成。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應充分認識到奮鬥的連續性。堅持黨的領導,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抓好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響鼓重錘、一鼓作氣,不停頓、不大意、不放鬆,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決不讓一個貧困戶和邊緣戶在小康路上掉隊,為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畫上句號。

  堅定決心不鬆勁,精神抖擻向前進,只要上下一心、各方聯動,對標每項任務、對表每個目標,吹響衝鋒號,發起總攻勢,就能以非常之舉成就非凡之事,讓人民群眾收穫滿滿的幸福感!(陳曦)

       故事傳真

  「黨的好政策給我家帶來新希望」

  「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小龍院村村民阿懷祿面對困境時常常這樣說。生活道路上的許多坎坷,他都腳踏實地一一跋涉,人生道路上的荊棘,他都用勤勞的雙手盡數抹平。

  今年64歲的阿懷祿原本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靠微薄的土地收入和打零工維持生活,雖然生活不富裕,但也算是過得去,然而不幸卻悄然而至。

  「老伴患上了糖尿病和白內障,藥不離手,每天都得花費十幾元買藥,兒媳也是因為沒有一門手藝,只能到處給別人打零工,工作不固定,同時還有兩個孩子要養育,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了。」2015年10月,生活困難的阿懷祿一家被評為了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窮則思變,阿懷祿開始動起了脫貧致富的腦筋。2016年,趁著扶貧工作隊為他家脫貧精準施策的機會,他利用產業發展扶持資金購買了四頭黑白花乳牛和生豬四頭來發展養殖業。

  「過去有一點點養殖經驗,政府給了我啟動資金,我一定要好好把握。」說起當時的決定,阿懷祿臉上依舊布滿著興奮之色。

  每天查閱養殖資料、自己動手配制飼料、向周邊養殖大戶請教……一年下來,他所養的牛和豬都茁壯成長,也為他家帶來了近4萬元的收入,脫貧似乎已經近在眼前。

  然而禍不單行,2017年,阿懷祿被查出胃潰瘍癌變,高昂的手術費和化療費使這個生活剛有起色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

  「多虧了我們全家都享受城鎮醫保。」依靠著黨的好政策,借著國家扶貧政策的扶持,加上扶貧工作隊與村幹部多次上門走訪,積極為他聯繫相關部門,落實醫療扶貧政策,解決部分醫藥費,每次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都達90%以上,並落實先診療後付費政策。

  2018年,小龍院村衛生室醫生和村幹部對其家庭進行了健康扶貧雙籤約,確保了阿懷祿家不出現家庭成員因病治療開支過大導致返貧的情況。

  戰勝了病魔的阿懷祿再次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心,他知道光靠養殖業還不能夠滿足一家6口人的幸福生活,2017年,他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種植了當歸,當年就為家裡增加了1萬多元的收入。

  好運開始眷顧這個家庭,阿懷祿的兒子和兒媳也參加了村子裡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先後通過技能培訓取得電焊和抹灰結業證書,借著技能在身,小兩口一年也給家裡帶來三萬多元的收入。

  「是黨的好政策給了我新的希望,我今年64歲了,享受到了養老保險政策,每個月有養老金,而且兩個孫女也享受到了國家的學前教育幼兒免除保教費優惠政策和『兩免一補』等優惠政策。我們以後更要好好努力,把日子過紅火,活出個新樣子。」阿懷祿說道。(陳 曦)

相關焦點

  • 今日視點:西寧旅遊,揮灑雄略再前行
    同樣的,作為古絲綢之路南輔道上重要的節點城市,又處於農牧過渡地帶,多民族聚居的西寧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深挖,值得大做文章,讓西寧的旅遊發展顯得更厚重更有韻味。  如此作為,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旅遊名城的過程中,西寧才算把準了脈、找準了方向。
  • 2020年西寧的房價增長潛力有多大?
    近兩年,西寧樓市火熱,隨著西寧的規劃發展,各個新區也正在蓬勃發展之中,隨之而來的就是一路飆高的房價。 面對高昂的房價,人們紛紛在望房興嘆:現在在西寧還買得起房嗎?以後房價會不會還繼續上漲?現在還有好的地段嗎?
  • ...聲」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八論「奮戰下半年勇奪雙勝利」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貴在四方。「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反覆提及這樣的莊嚴承諾。當前,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寧鄉上下要踐行莊嚴承諾,一個都不能掉隊,一個都不能少。
  • 關於西寧的一星半點
    仔細回想,我是什麼時候見到西寧的呢
  • 西寧夏都公益「攜手並進,共築夢想」城鄉兒童六一聯誼活動舉行
    2016年5月29日,西寧夏都公益「攜手並進,共築夢想」城鄉兒童六一聯誼活動在民和縣大莊鄉丁家咀小學舉行。來自西寧夏都公益的志願者及學生50多人,與丁家咀小學、李家嶺小學的60多個孩子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兒童節。
  • 20201216 今日頭條西寧十大熱議
    20201216 今日頭條西寧十大熱議 2020-12-16 20:04:28  來源:夏都零距離
  • 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交通扶貧工作,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始終牽掛著老鄉家門口的路好不好走,強調要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小康路上】吉家河的致富組合
    【小康路上】吉家河的致富組合 2020-09-29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寧將添高顏值新標籤
    張曉容在全市綠化工作專題會上強調增綠量提品質添色彩建設高顏值高品質「幸福西寧·花園城市」2月13日,西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曉容主持召開全市綠化工作專題會,研究謀劃部署2019年全市城鄉綠化美化彩化工作新思路、新舉措、新項目。
  • 「小康路上激昂前行丨宿遷的2020」系列報導之脫貧攻堅篇
    編者按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宿遷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確保打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戰,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展現了不一般的擔當。
  • 西寧這些單位和個人獲表彰!
    2018年以來,全市各地區、各部門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及市委全會部署,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圍繞服務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這條工作主線
  • 飲水思源不忘老區 小康路上習近平的拳拳深情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河南考察。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區人民同樣展現出了強烈的奉獻奮鬥精神。」2016年4月,習近平在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考察時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太行深處到滹沱河畔,從沂蒙山區到遵義古城,從寶塔山上到六盤山中……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習近平都會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回憶先輩們探尋革命道路時篳路藍縷、艱辛奮鬥的歲月。
  • 在西寧上班,路上平均要花多長時間?
    引發了眾多網友討論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西寧平均通勤時耗數據顯示,西寧的平均通勤距離為9千米平均通勤時耗為34分鐘全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76%從城市治理的角度,需要將通勤時耗控制在合理水平。45分鐘通勤保障已經成為全球大城市的目標共識。
  • 全面小康路上德保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全面小康路上德保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www.gxbszx.gov.cn  2020-12-10 09:02  閱讀:214次  作者:石永超  編輯:班潔  來源:德保之聲微信公眾號
  • 【小康路上】黃龍:消費扶貧助增收 鞏固成果防返貧
    【小康路上】黃龍:消費扶貧助增收 鞏固成果防返貧 2020-05-10 0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小康·走進蘇木鎮】斯登:收入翻了50倍 小康路上「喜洋洋」
    【看小康·走進蘇木鎮】斯登:收入翻了50倍 小康路上「喜洋洋」 2020-10-1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8)雙手叩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向前奔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8)雙手叩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向前奔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劉豔傑 | 小康路上的幸福人生
    2020年7月16日,淄博市追夢藝術團副團長劉豔傑,參加淄博市「中國夢新時代 話小康」百姓宣講比賽,故事類(市直組)決賽,榮獲一等獎。
  • 城鄉融合文明路上的一堂「課」
    城鄉融合文明路上的一堂「課」 2020-12-22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奏響小康路上協奏曲
    原標題:奏響小康路上協奏曲 收穫季節,平涼市涇川縣王村鎮朱家澗村的蔬菜大棚裡,村民忙著摘菜。「種菜比打工收入要好呢。從3月到10月,一個人最不行也能掙三五萬元。」老支書朱存錄說起村民的收入一臉的自豪。 交通不便、貧困落後的朱家澗村,曾是國務院掛牌督戰的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