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常識要牢記
1. 個人信息要保密:
當今社會個人信息洩露情況嚴重,社交軟體、註冊登記、求職簡歷、調查問卷、網上購物、車票機票、快遞單據等途徑均有洩露風險,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從而實施「靶向」詐騙。因而,個人信息注意保密,堅持非必要不提供原則,尤其涉及個人手機號碼、銀行卡、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信息應謹慎提供。
2. 遇到疑問要核實:
不法分子很「高明」,在掌握我們個人信息基礎上,設定應對不同情形的「話術」。但是其歸根結底還是「騙」,再「精美」的騙局都有虛假成分。有疑問,多與家人、朋友商量,通過正規途徑核實,就可以有效識別電詐騙局。
3. 轉帳匯款要謹慎:
電信網絡詐騙中,無論騙子如何花言巧語,形式如何多樣,手段如何翻新,萬變不離其宗,最終都是騙取財物。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簡訊,涉及轉帳匯款,不要輕信對方說辭,給自己留個思考的時間,必要時向警方求助。
「六不」原則破騙局
1. 不買:
非正規途徑不要買。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閒魚等網絡平臺發布虛假廣告、低價正品等虛假商品信息,收取款項後,將被害人拉黑或提供劣質產品。建議網絡購物一定選擇正規購物平臺及信譽較高的商家,保存購買記錄、轉帳記錄等證據,發現被騙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2. 不信:
網絡豔遇不要信。天上掉下「白富美」「高富帥」,百般體貼、噓寒問暖,謊稱困難借錢,帶你投資理財,最後人財兩空,方知你在網戀,他在詐騙。網上交友需謹慎,別被「天降豔遇」蒙蔽雙眼,涉及借款、投資應引起高度警惕。
3. 不取:
意外之財不要取。不法分子利用被害人的「一夜暴富」心理,以中獎信息、虛假博彩、投資返利、金融理財等名義,承諾「大收益」,誘騙被害人付出「小成本」。牢記「貪小便宜吃大虧」,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拒絕投機取巧、遠離自作聰明,讓騙子無機可乘。
4. 不碰:
違法行為不要碰。不法分子虛構色情服務、網絡賭博等騙局,然後守株待兔,等待被害人自己上鉤,以先付「服務費」「擔保金」等名義,誘騙被害人匯錢,被害人發現上當後,因所涉騙局系違法行為而不敢輕易報案。謹記違法之事不能幹,小心「偷雞不成蝕把米」。
5. 不怕:
電話查案不要怕。凡是接到自稱公檢法工作人員的電話,以涉嫌嚴重違法犯罪為由,索要銀行卡號及密碼或要求按照指示轉帳到所謂的「安全帳戶」接受調查,肯定是詐騙無疑,切勿上當。遇事不要慌,沉著冷靜應對,第一時間跟親友商量,或到轄區派出所求助。
6. 不點:
不明連結不要點。將木馬病毒偽裝成網站連結,也是不法分子慣用的伎倆,一旦點開,可能導致手機中毒,個人信息被盜取或支付寶、微信、銀行卡內的資金被盜刷。瀏覽網絡或網絡聊天中,接收到來歷不明的網絡連結,不輕易點開,萬一中招,儘快到正規手機店重裝系統;手機裡有支付寶、銀行等APP,立刻通過其他手機或電腦更改密碼,防止存款被盜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江蘇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