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主動控制科技ETF規模

2021-01-11 天天基金網

摘要

【基金公司主動控制科技ETF規模】科技股近日劇烈震蕩,投資者對科技主題基金的熱捧卻絲毫沒有降溫。3月以來發行的主動管理型科技類基金均一日售罄,科技類ETF規模也持續增長。但在資金繼續熱捧科技類基金的同時,部分基金公司已開始主動控制規模,不僅針對主動管理型產品,對新發的指數型產品規模也進行限制。(上海證券報)

  科技股近日劇烈震蕩,投資者對科技主題基金的熱捧卻絲毫沒有降溫。3月以來發行的主動管理型科技類基金均一日售罄,科技類ETF規模也持續增長。但在資金繼續熱捧科技類基金的同時,部分基金公司已開始主動控制規模,不僅針對主動管理型產品,對新發的指數型產品規模也進行限制。

  3月3日,同一天發行的華商科技創新混合型基金、平安科技創新混合型基金均一日售罄,募集金額達到規模上限10億元。3月2日發行的華安科技創新混合型基金,也是1天結束募集,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為33.65%。此前發行的無論是限額80億元的永贏科技驅動,還是限額10億元的招商科技創新、建信科技創新、中郵科技創新精選等也均遭資金搶購。

  在科技股調整期間,資金也逆勢布局,持續湧入科技類ETF.3月頭兩個交易日,在股票型ETF中,科技類ETF都位居資金淨流入前兩位。具體來看,3月2日,華夏晶片ETF是當日資金淨流入最大的股票型ETF,當日資金淨流入7.95億元;3月3日,華夏5GETF資金淨流入超過15億元,也是當日資金淨流入最大的股票型ETF,截至3月3日,其最新規模為247.48億元。

  2月份,多隻科技類ETF資金淨流入超過50億元,例如,華夏5G ETF資金淨流入93.68億元,平安新能車ETF資金淨流入61.44億元,華夏晶片ETF資金淨流入51.35億元。

  在資金熱捧科技類基金的同時,基金公司已開始主動控制規模。例如,3月4日,易方達基金髮布公告稱,在易方達中證科技50 ETF募集過程中,募集規模接近、達到或超過15億元,基金將提前結束募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發布的基金份額發售公告中,易方達中證科技50ETF並未提及募集規模上限。滬上一位基金研究員認為,對規模主動進行控制,是為了ETF更健康地發展。

  事實上,個人投資者已經成為新上市科技類ETF的重要投資者。以昨日上市的華夏新汽車ETF為例,該基金是全市場首隻募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行業ETF。根據該基金髮布的上市交易公告書,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佔基金總份額的1.33%,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佔基金總份額的98.67%。

  類似的還有,2月28日上市的銀華5G ETF,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佔基金總份額的比例為2.3%,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佔基金總份額的比例為97.7%。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520)

相關焦點

  • 場內ETF基金和場外ETF基金的區別
    創業板今天又是大漲近3個點,可惜這種大漲對於我們場外買基金的基友不太友好。所以後面會考慮買創業板場內ETF。對於etf基金來說, 場內外的區別是:1、交易場所不同場內etf投資者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買賣活動,而場外etf基金,投資者通過基金公司、銀行等其它代銷機構進行申贖活動。
  • ETF聯接基金是什麼意思?與ETF基金有何異同
    ETF聯接基金是什麼意思  ETF聯接基金是指將其絕大部分基金財產投資於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簡稱目標ETF),密切跟蹤標的指數表現,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採用開放式運作方式的基金。它相當於基金中的基金(FOF)。
  • 年內新發股票ETF56隻 總規模592億同比翻倍
    不少基金公司進一步完善了傳統的寬基指數產品線。此前不受歡迎的滬深800指數成為今年基金公司的熱門標的。數隻跟蹤指數的ETF相繼推出,如工銀瑞信、中行、永盈、建行、富國、廣發等。業內人士表示,在風格轉換較為頻繁的A股市場環境下,滬深800指數兼顧價值和成長性,比單一風格指數更能分散風險,滿足均衡投資需求。
  • 科創板50ETF代碼是多少?科創板50指數基金有哪些?
    科創板50指數基金有哪些?雖然科創板股票的投資門檻較高,但是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科創板基金的方式來投資科創板,目前,科創板50ETF發布在即,投資者可以在股票帳戶中輸入代買來進行購買。  目前一共有四家基金公司確定發售科創板50ETF,分別是華夏、華泰柏瑞、易方達、工銀瑞信,這些科創板50ETF的認購代碼和交易代碼分別是:  【1】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  認購代碼588003,交易代碼588000;  【2】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  認購代碼:588083,交易代碼:588080;
  • 增量資金有變:多隻新發基金增設規模上限 主動降溫苗頭顯現
    增量資金有變:多隻新發基金增設規模上限,主動降溫苗頭顯現7月10日上午,市場震蕩偏弱,各大指數低開波動。但兩市成交仍相對活躍,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7日突破萬億。但與此同時,市場的增量資金正在發生變化。中證君了解到,針對近期頻頻出現的爆款基金,手中拿著基金批文的基金公司已被要求上報基金預計發行規模等信息,也已經有基金公司主動為新發基金降溫。基金髮行降溫統計數據顯示,7月10日,市場上有34隻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普通股票型、平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正在同時發行。
  • 2020年基金公司一季度規模排行榜出爐
    基金公司篇 04基金公司規模(剔除貨幣和理財基金)不考慮貨幣和短期理財基金,規模排名第一的是易方達基金,非貨基規模為4827億,華夏基金4132億,博時基金3677億,分列第二、第三名。值得注意的是,交銀施洛德基金排名有明顯的上升,最新排名第15位。05非貨幣理財基金規模增長TOP20140家基金公司中,我們將較上年末規模增長前20的基金公司列入榜單,其中廣發基金規模增長850億。
  • 科創50etf折算是什麼意思?基金份額折算是怎麼回事?
    實在,這是多見的指數型基金的份額折算。由於指數型基金的投資目標是被迫跟蹤標的指數。為了利便投資者比擬基金與標的指數的闡揚,平時在指數基金上市以前要把基金淨值根據必然的比例折算成標的指數當日收盤值的千分之一,再將基金份額數目也按同比例舉行折算調解。如許一來,基金的總資產固定但能夠使基金淨值與指數點位乾脆掛鈎,也能夠讓投資者能夠加倍直觀地打聽ETF的闡揚。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按非貨幣基金規模統計,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榜單與去年相比出現「洗牌」,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嘉實、招商、鵬華十家基金公司入圍。
  • ...多家基金公司上報化工產業ETF;大商所將上線非標倉單交易業務
    市場要聞  【郭樹清: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金融科技行業具有「贏者通吃」的特徵。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數據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收益。需要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等。此外,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
  • 一季度明星基金冰火兩重天:興全合宜規模縮水超200億 廣發科技先鋒...
    興全合宜:被淨贖回183億份加倉網際網路巨頭作為近年來最知名爆款基金之一,一季度興全合宜資產規模縮水超過200億元,備受關注。截止記者發稿時止,在已公布季報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興全合宜規模下降最大。WIND數據顯示,在封閉兩年的時間裡,興全合宜A累計回報17.89%,同期靈活配置型基金平均回報14.54%,近50隻同類基金收益率在50%以上。儘管略微跑贏同類平均水平,但著實也難以滿足投資者對精品路線的興證全球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對明星基金經理的期待。但另一方面,過大的資產規模也著實加大了基金管理人的管理難度。這也啟示後來的明星基金管理人在發行產品時主動對規模進行限制。
  • 每經21點丨科技類ETF首次在發行層面主動限制規模;東莞嚴管新建...
    5丨科技類ETF首次在發行層面主動限制規模據中國基金報,最近半年持續火爆的科技類ETF,有基金公司首次在發行層面主動限制規模。易方達中證科技50ETF定於今年3月9日(即下周一)發行,這也是最近一隻即將發售的科技類ETF,然而就在距離基金髮行只有4個交易日時,基金公司臨時公告,將該基金募集規模上限控制在15億之內,這也是近年來首隻在發行端主動控制首發規模的ETF。
  • 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縮水榜:興全合宜份額腰斬,易方達驟降逾百億
    來源:互金咖原創 新經濟IP 新經濟e線 今天「規模不是萬能,沒有規模萬萬不能。」新經濟e線注意到,就公募行業整體來看,規模大的公司不一定業績出色,「大而不強」的情況也的確存在,類似天弘基金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 公募基金規模創紀錄,基金公司規模前十榜單微調
    隨著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各只基金的最新規模全部出爐。公募基金規模再度刷新記錄的同時,各家基金公司的規模也略微發生了些變化。// 基金公司規模TOP10略微變化 //基金公司規模TOP10較上半年末略微發生變化。
  • 華夏基金、國泰基金等旗下多隻ETF主動拆分
    在華夏基金主動拆分基金份額之前,9月9日,國泰基金對旗下的晶片ETF進行了份額拆分,拆分比例為1:2,拆分後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增加一倍。8月份,國泰基金對旗下上證180金融ETF也實施了拆分,拆分的比例為1:5,將1份基金份額拆成5份。
  • 基金早班車|新三板基金髮售首日現「一日售罄」 寬基ETF龍頭規模...
    同時,華夏基金也發布了「一日售罄」的海報。 據渠道消息稱,投資者認購熱情較高,昨日收盤前富國積極成長一年定開混合首募規模超過10億,逼近15億的上限,預計兩天可以完成銷售;萬家的新三板基金髮售規模近10億元。業內人士預測,目前新三板基金髮行大概率還會延續幾天。  2.
  • 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嗎?多大的規模比較...
    內資公司8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這些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6.36萬億元。  1、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而言,規模並非越大越好  在基金行業有這樣一句話:規模是業績的敵人。  由於公募基金有「雙十規則」,考慮股票流動性的問題,規模較大的基金就需要分散到更多的股票之中。
  • 華富基金年內無緣主動權益爆款 明星基金經理缺失或是問題關鍵
    華富基金年內無緣主動權益爆款 明星基金經理缺失或是問題關鍵  來源:紅刊財經  記者 | 張桔  作為最新規模排名在52位的基金公司,華富基金因明星基金經理缺失,在權益產品發行大年中錯失了產品發行爆款的機會
  • 看好順周期 多家基金公司積極布局相關ETF
    證券時報記者 曹雯璟11月以來,以煤炭、鋼鐵、水泥等為代表的順周期板塊表現強勢,多家基金公司積極布局相關產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12月7日多家基金公司上報了化工行業ETF,包括富國中證衛星產業ETF和富國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國泰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和華寶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
  • 規模「枷鎖」打開 多隻科創主題基金陸續開放日常申購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曾憑藉70億元的規模上限,撬動超1200億元資金追逐的首批科創主題基金,在科技熱潮以及科創板註冊制的持續升溫下,備受市場歡迎,一度導致部分產品在監管要求的10億元的規模控制下
  • 年內基金首發規模記錄再度刷新!買基金應該選多大規模的比較好?
    1、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說  規模太小首要問題就是單位份額分攤的成本較高。  一般基金產品的信息披露費、審計費等都是固定支付的,基金規模太小,單位份額分攤的成本就會相應增加。  基金行業存在「雙十協定」,即一隻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合計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超過該公司股份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