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溫度從何而知?簡單易懂的科普你值得擁有!

2020-12-17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科學家們究竟是利用何種技術來探索地表下世界的呢?

此時此刻,你的腳下是什麼?是地毯?是瓷磚?是人行道?是草坪,灰塵,還是樹葉?可以說,無論你現在身處何處,你都只是站在冰山一角上。事實上,你踩著的是由土壤,巖石,河流,火山熔巖以及固態鐵等各種物質構成的陸地,綿延數裡。

如果你曾在自家後院挖過洞,那你就能明白挖掘是件多麼困難的事了。不過,能瞧瞧下面究竟有什麼東西也的確很有趣。也許這個洞裡滿是灰塵,可能還有些許巖石。

你挖的越深,想要看到這個洞的盡頭就變得愈加艱難。除非你順著這個洞爬下去,但如果想要繼續往下深挖,難度也只會越來越大。這也就是那些以挖煤礦和水井為生的人需要藉助專業設備的原因。

即使是世界上最深的煤礦和水井也很少會觸及到地球的外層表面——地殼。地幔是地殼的下一層,是由不斷運動的巖石和熔巖構成的半固體狀中間層。

地幔再往下,就是地核了。地核由兩部分組成,液態的外核和固態的內核。科學家認為固態內核是一個由鐵和鎳構成且承受著強壓的固態球體。這個壓力到底有多大呢?設想下人類在海平面上感受九百萬倍的大氣壓,你就知道了。

儘管內核溫度高的離譜,壓力仍能讓這些金屬物質處於固態。專家們根據科學研究成果推論:地球內核的溫度高達一萬零八百華氏度,換句話說,地球內核的溫度幾乎與太陽表層溫度相近!

但科學家們又是如何知道地核究竟有多高的溫度的呢?他們又看不到。更不能挖的足夠深再用溫度計去測量。儘管地核就在我們腳下,我們卻別無他法。

地核的大小和冥王星差不多。綿延數千裡的巖石和一些其他的物質將我們與地核分隔開來。也就是說,它可能和冥王星一樣遙遠!那我們又怎麼可能對它了如指掌呢?

當代科學家們提出了一些研究地表的新方法。比如說,地質學家長期以來利用地震波探索地表下物質。地震波是發生在地表下由地震和其他地殼板塊運動產生的波動。

通過對地震波進行測量,科學家們能夠獲悉地球下表層的組成成分。由於每一層都是由不同厚度的多種物質構成,研究人員可以分析地震波在不同類層邊界的反彈方式。地震波穿過巖石的方式與聲波穿過空氣的方式大致相同。

科學家們認為地核主要由鐵構成,是因為地球周圍存在著磁場。利用先進的技術,科學家們已經能夠更精確地確定鐵的熔點,這也為他們對地球內核和外核溫度做出有根據的猜測提供了幫助。

相關知識

地核(英語:core),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公裡,高密度,平均每立方釐米重12克。溫度非常高,約有4000~6000℃。

它可再分為內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地核,而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以及地球物理化學性質的推算,地核也是由鐵和鎳組成。地球磁場的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內核,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

圖解 : 地球內部的示意圖。1.大陸殼– 2.海洋殼– 3.上地幔– 4.下地幔– 5.外核– 6.內核– A:Mohorovii間斷 – B:古騰堡間斷 – C:雷曼–布倫間斷。

地核主要的主要成分是鐵或鐵鎳質,不過也可能有一些較輕的物質存在,地心的溫度大約有7,500K,比太陽表面溫度來得還要高;下部地函的主要成分有矽、鎂、氧,還有一些鐵、鈣及鋁;上部地函的主要成分則是橄欖石以及輝石 (鐵鎂矽酸鹽巖石),也有鈣和鋁。以上這些都是來自於地震震測資料,雖然上部地函的物質有時會因著火山噴出熔巖而被帶到地表來,但是我們仍舊無法到達固體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鑽探行動連地殼都尚未挖穿。地殼的成分則主要是由石英 (二氧化矽)以及矽酸鹽類如長石。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FY: 陶詩雨

作者: wonderopoli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地核冷卻是好事?別天真了!如果地核冷卻,糟糕的事就會接踵而來
    地核冷卻是好事?如果地核冷卻,糟糕的事情就會接踵而來?地球之所以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是因為它擁有著一顆熾熱的內心。地球是人類在太陽系內,乃至現能觀測到的宇宙星球裡,唯一發現有生命的星球,是表面有海洋,有豐富液態水的星球,是有板塊運動的星球。宇宙中的類地行星有很多,但還仍未有能和地球媲美的。
  • 為什麼地核會這麼熱?
    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具有極高的溫度,並且是自從地球誕生以來就一直如此。地幔再往下就是地核,地核分為兩個部分——外核和內核。外核主要由鐵和鎳組成,完全呈液態。它的溫度非常高,外側約4400攝氏度,向內不斷增加,在接近內核處達到約6100攝氏度。外核大約有2300千米厚。穿過外核,我們就到達了地球最熱的部分——內核。內核的溫度高得難以想像,從5000到7200攝氏度不等。
  • 地核很熱,因為地球熱量難以流失,至今還保存著45億年前的溫度!
    如果你想到火山爆發,你就知道地球內部一定很熱。地球內部的熱量想轉移到大陸,從而形成山脈,引起地震。但地球內部的熱量從何而來呢?地球內部有三種主要的熱源:(1)地球形成和膨脹時產生熱量尚未流失;(2)摩擦加熱,由密度較大的核心物質下沉到地心引起的;(3)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
  • 地核有多熱?
    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地表之下就是地幔和地核,按照地球的直徑和相關參數推算,地球內核的溫度估計介於5000至6000攝氏度之間。這個溫度極度的熱——事實上,熱到足以熔化在正常條件下的鐵鎳合金。然而,依靠引力和地幔的壓力,高位炙熱的地核反而沒有像熔巖一樣具有流動性,地核呈固態,其質量大約為月球的三分之一。
  • 地核冷卻之後會怎樣?
    連接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這裡是星球最熱的地方,溫度高達內核則是一個富鐵的、直徑達750英裡(1207千米)的球,這裡是星球最熱的地方,溫度高達華氏11,000度(6,093攝氏度)。At its core, our planet is a piping hot place.
  • 地球內部出現異變,科學家在地核周邊發現神秘結構,先前沒人見過
    後來科學家們又經過驗證發現,地球是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層面組成的。這個對地球內部的認知一直持續到現在。如今咱們中學地理課本上都是如此描述地球內部狀況的。據環球網的報導,馬裡蘭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在地核附近發現了以往並不知道的大密度結構。這也就是說在地幔和地核之間有一層人們之前沒有發現的結構。並且這次的研究發現讓地球物理學前進了一步。
  • 歷經46億年,地球核心溫度仍與太陽表面溫度相當,這是為什麼?
    火山爆發時噴出的熔巖就來自地殼之下,溫度高達900~1400攝氏度。越深入地球內部,溫度越高。科學家綜合各方面的數據,發現地核的溫度大約在4000~6000攝氏度左右。要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也才5500攝氏度左右。地球誕生了這麼久,經過長時間的冷卻,為什麼內部溫度還這麼高?這得從地球內部的情況說起。
  • 地心溫度高達6800℃,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為何人類沒有感覺?
    根據觀測,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在地球上生活著1000萬種各種各樣的生物,其中包括150多萬種動物,能夠孕育這麼多的生命,不得不說地球真是一顆奇蹟星球,而地球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顆奇蹟星球,是因為它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而這些條件包括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外部條件就不詳細說了,比如日地距離
  • 地核深處的大量巖漿有何作用?科學家:它們是地球的「守護神」!
    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正是這個神奇殘酷的世界,保護著我們的地球。在地心中央,那裡存在著地球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它就是地核。科學檢測結果顯示,地球的半徑為6371千米,而地核的半徑約為3470千米,這樣我們可以算出地核的體積僅僅只有地球的16.2%,但是其質量卻佔地球總質量的31.5%。這個數據意味著,地核的密度是遠高於地球的其他部分的。
  • 八字命理何知章
    何知其人離祖籍,年衝月提坐遷移。何知其人成功名,三奇得地用神靈。何知其人是富豪,三合財局運氣高。何知其人富又富,財逢長生又遇庫。何知其人喜花酒,桃花帶水見癸酉。何知其人愛小妾,正財旁落偏財坐。何知其人貴無比,殺刃相濟龍德臨。
  •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1-20 21:07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 碰到一條略有趣味的朋友圈,評論牛 逼太誇張了,但評論哦又太冷淡了,不如點個讚吧。
  • 假如太陽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地球的溫度會達到多少?絕對零度?
    這個時候地球內部溫度能夠達到5000度以上,而由於當時地球的運動還沒有穩定下來,地殼是非常薄弱的。內部十分活躍產生的大量熱量就會透過地殼散發出來,所以早期的地球火山爆發是十分頻繁的,地表的溫度自然也會非常高,達到了500攝氏度。大量火山噴發氣體和塵埃又將地球包裹下來,讓溫度無法向太空中散發。
  • 地球磁場:生命的保護罩從何而來?
    北極光是由外太空的帶電粒子衝擊地球大氣層而產生的現象地球內部並沒有一根巨大的磁鐵,地球磁場是由於地球內部的地核中存在大量流動的電流而產生的(物理課的知識:流動的電流能產生磁場)。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這些電流從哪來?」
  • 管網人的這些禦寒方式你值得擁有!
    管網人的這些禦寒方式你值得擁有!雖然還沒迎來飄雪,但是湖北沙洋的室外溫度也達到了零下。1月4日,高陽站員工在管道附近埋設邊界樁,給第三方施工提示。埋一個樁,掄一下錘,錘到最後一身汗,要說冬天怎麼取暖,勞動取暖最可靠。
  • 科普:當溼球溫度達到35℃,人體將失去調節自身溫度的能力,會很快死亡
    英國氣候學家湯姆·馬修斯25日發表文章稱:當空氣溫度超過35℃時身體靠出汗保持核心溫度在安全水平當溼球溫度達到35℃🔥ps:溼球溫度:當前環境僅通過蒸發水分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好了趁你萌還沒反應過來咱們進入下一輪作戰你以為是掏1塊錢去小賣部買根老冰棍兒?非也去大超市買根老冰棍兒!
  • 木已成舟,唯有懂得珍惜,你才值得擁有
    木已成舟,離開的人再也不會回來有時候覺得這個世界其實很無奈,總是習慣後知後覺,總是習慣失去了再後悔。當你不曾擁有的時候,你極度渴望,甚至會去妒忌別人、抱怨不公,可當你一旦擁有的時候又視而不見,把目光放在另一個你沒有的東西上面。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當一個人離去以後,就不可能再到你身邊了,即便你哭得肝腸寸斷。誰的感情是低賤的呢,誰的感情是廉價的呢?只怪當初的你不懂得珍惜!
  • 你知道什麼叫陰界入嗎?請聽佛說何為真實智慧?何為了知三世?
    你知道什麼叫陰界入嗎?請聽佛說何為真實智慧?何為了知三世?【經文】若過去世陰、界、入等,即是滅盡,不實不在,無我、無我所;若未來世陰、界、入等,是未生未起,無我、無我所;若現在陰、界、入,是念念不住。是名知三世。(摘自《大寶積經》)【耀如樂園略解】陰、界、入就是包含宇宙的一切了,陰就是五陰:色、受、想、行、識;界就是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入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 那是你沒見過這麼好玩的科普書!
    你以為這是一本搞笑書籍嗎?作者的專業背景會讓你發現他不是在開玩笑。本書是前 NASA 員工、超熱門科普漫畫「xkcd」作家蘭德爾·門羅的作品,內容來自他的「What If」科學問答專欄,輔以「xkcd」經典火柴人漫畫,輕鬆幽默地將各學科知識躍然紙上。
  • 地底深處究竟有什麼——你看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地球的構造科學家們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不同而將地球劃分為三個深度概念,即地殼、地幔、地核。地殼是固體外殼,一般大陸部分地殼平均厚度為30千米左右,而高原部分則為60左右,大概為地球半徑的1%。地殼上層主要為花崗巖,下層則為玄武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