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陽光
註: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念荔枝角頭》·蔡明
荔枝角頭散清香,
綠枝青瓦依紅牆。
百年更迭藏佳品,
天光雲影入荷塘。
位於香港荔枝角山崗上嘅饒宗頤文化館,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
肩負過工捨、檢疫站、監獄、醫院等職責。
如今喺香港歷史建築嘅「活化」計劃中,
融入咗現代嘅活力和經營方式,
成為咗如今嘅饒宗頤文化館。
佢唔單止包含咗餐廳和藝術館,
仲係一個可以留宿嘅素雅旅捨。
饒宗頤,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梅縣,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係享譽海內外嘅學界泰鬥和書畫大師。佢喺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喺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我國學術界曾先後將其與錢鍾書、季羨林並列,稱之為「北錢南饒」和「北季南饒」。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暨藝術系偉倫榮譽藝術講座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休教授,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顧問。
早年,一啲文化界人物認為香港就係一片「文化沙漠」,對此饒宗頤並唔贊同,喺佢睇嚟,有咗文化支撐先有香港當今嘅繁榮。
張大千說:「香港出了一個饒宗頤。就不再是文化沙漠。」
餘秋雨曾說:「香港只要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能被稱之為『文化沙漠』」。
金庸說:「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關於人生哲學,饒宗頤曾提出「安頓說」。佢認為,「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
隨著年齡嘅增大,佢開始進入海德格爾所講嘅嗰種生活,「人,當詩意地棲居」。佢話,家學係做學問嘅方便法門。要做成學問,「開竅」十分重要,要令小朋友心裡天地寬廣,令佢哋充滿幻想,營造自己嘅世界,同時要注意引導佢哋少走彎路。
饒宗頤家住跑馬地,喺賽馬日從陽臺望落去,可一覽駿馬競逐英姿,佢經常喺躺椅上睇著,將賽馬當休閒節目。佢而家甚少出門,幾乎唔應酬,每日朝早四五點起身,寫字、睇書、做研究,然後訓個「回籠覺」,中午就到附近一個潮汕飯館用餐。
饒宗頤文化館佔地3.2萬平方米,分為上、中、下三區。呢一工程係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嘅項目之一。已完成嘅第一期設施包括藝術館、保育館、天光雲影景觀和禮品閣,景點則有舊更亭和古石牆。
呢一片老建築群有近140年嘅歷史,由20棟中式建築組成,佔地3.6萬平方米,係香港少有嘅園林式大型建築群,自2012年底全面開放以嚟,呢度已成為香港嘅文化地標之一。
饒宗頤文化館係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嘅項目之一。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以「香港文化傳承」為主題申得此項目運營權。特區政府將此處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以尊崇享有盛名嘅國學大師饒宗頤。
饒宗頤文化館全館地圖
「饒宗頤文化館」以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命名,館內定期舉辦展覽和各種文化活動。全館共分上、中、下三區,包括咗十多幢大小不一、長方型金字斜頂單層或雙層嘅樓房,係香港少有嘅園林式大型古建築群。
據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景強介紹,文化館活化克服重重困難。因前荔枝角醫院建築群主要為磚結構,未必符合現代使用標準,此外呢度要儲存書法、美術作品,對環境溫度、適度要求較高。活化以保育目的為先,舊建築內嘅設施能保留就盡量保留,但同時謹慎加建咗新工程。
下區主要由藝術館(圖右)和保育館(圖左)為主。
保育館內主要介紹建築群嘅歷史,
文化館逐步嘅變遷都可以喺呢度瞭解到。
饒宗頤教授係我國當代著名嘅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係集學術、藝術於一身嘅大學者,又係傑出嘅翻譯家。佢長期潛心致力於學術研究,涉及文、史、哲、藝各個領域,精通詩、書、畫、樂,造詣高深,學貫中西著作,碩果纍纍。
藝術館則主要圍繞饒大師和佢嘅書畫作品,當然亦會不時展出其他展覽。展覽館仲將會展出國學大師饒宗頤兩類作品,包括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及學術著作成果,亦會放置饒公著名嘅荷花畫作。展覽館嘅展出為常設展覽,會定期更換展品,以及免費入場。
喺六十幾年嘅學術生涯中,饒宗頤一直保持著旺盛嘅創造力,喺學術和藝術等領域中取得咗舉世無雙的成就。佢嘅書畫藝術秉承咗中國明清以嚟文人書畫嘅優秀傳統,充滿「士夫氣」,係當今社會難得嘅「學者型」書畫藝術家,佢嘅山水畫寫生和人物白描,獨具一格。
佢嘅國畫題材廣涉山水、人物、花鳥,有傳統流派嘅摹仿,有世界各國嘅風光寫生,更有自成風格嘅創作。書法方面,植根於古文字,而行草書則融入明末各家豪縱韻趣,隸書兼採殼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長,自成一格,真草隸篆皆得心應手,從大幅中堂、屏條、對聯到方寸空間小品,風格多樣,而沁人心扉嘅書卷洋溢於每件作品之中,係名副其實嘅文人書畫。
饒宗頤嘅精品書畫展示
保育館後面有個紅磚小樓,
其實係通往中區嘅電梯。
中區由6座民國風格建築組成,
包括展覽館、演藝廳、餐廳等。
除咗展覽,
呢度室內仲會舉行一啲禪修、小型廚藝、茶敘講座等活動。
銀杏館係中區內嘅一間社會企業餐廳,喺上水有自己嘅有機農場,所選用嘅蔬菜大多由自己耕種所得,做菜唔放味精、雞精。餐廳聘請嘅服務員係60歲以上嘅長者,但服務一樣到位。
銀杏館嘅廚師都曾喺五星級酒店或高級意法餐廳任職,所以佢哋經手嘅無論中餐西餐都有大家風範。呢碗「黯然叉燒飯」嘅叉燒係廚師用玫瑰露、老抽生抽等調味醃制所得,帶著些少溫和嘅甜味和豬肉香。米則係由紅米、糙米等混合而成嘅三色米,養生又健康。
喺戶外,餐廳與演藝廳中間嘅中庭蓋上咗玻璃天幕,全天都可以喺呢度舉行比如文藝市集等戶外活動。夜晚喺呢度仰望天空,月明皎潔,繁星點點,令人心情舒暢。
上區係統稱為翠雅山房嘅文化旅館,黑白色嘅對比倒係叫人諗起咗江南水鄉搖曳嘅柔情。旅館提供免費穿梭巴士到尖沙咀、荔枝角地鐵站及美孚地鐵站,對於有行李嘅旅客方便又人性化。
五棟房子分別叫琴、棋、詩、書、畫,內裡裝修帶著簡潔嘅中國風,踱步於此,猶如行入文人雅士嘅宅院。
饒宗頤文化館
地址:香港九龍青山道800號
交通指引:搭港鐵至美孚站B出口,再步行8-10分鐘即可。
呢啲具有19世紀外貌嘅古建築群,
喺香港得以完好保存落嚟並賦予新生。
置身其中,
彷彿真係穿越返到百年以前,
推窗看疊翠,遠眺賞荷塘,夜間數繁星。
若能喺閒暇時光造訪此地,
豈不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