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手藝不凡,祁東太和堂有個「盲編」奇人劉愛國

2020-12-12 湖南24小時

「盲編」奇人劉愛國

祁東縣太和堂鎮三口灣村的劉愛國,今年68歲,矮小的個頭,乍一看就是一位十分普通的鄉村老大爺。再仔細一看,他雙目深陷,走起路來必得先伸出雙手摸索,兩隻腳也不敢邁出大步,只是細碎細碎地慢慢挪動。原來,他是一位盲人。

然而,又有誰能想到,劉愛國篾匠手藝不凡,還是遠近聞名的「盲編」奇人。

彭理 攝

「上天對叔叔太不公平了。」他的侄子劉海告訴我們:「叔叔天生雙目失明,在十五歲以前就是在人們的憐憫之中度過的。」據他介紹,少年劉愛國完全生活在自己的黑暗世界之中,害怕父母一旦老去,自己將無法生活下去,曾經幾度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尋死覓活,不願苟活人世。在父母和兄弟們三番幾次救了以後,劉愛國心生愧疚,才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後來儘管喪失了聽力,語言功能也有嚴重滯礙,但仍然堅強地活著。

無師自通編竹椅

一切都在十五歲那年改變。一次,家裡買回了一把竹椅。劉愛國覺得跟平時坐的木凳很不一樣,心裡便存了一份好奇。先是天天「霸」著竹椅坐,後是一整天都與竹椅在一起,就連吃飯也不時放下碗筷,反覆用手去摸和量它,將竹椅所有的尺寸和結構,都裝在了心裡。原來,這時的劉愛國已打定主意要學編織竹椅了。

一個多月後,劉愛國又比劃著讓父親去給自己買編織竹椅的工具。父親只當他玩,就東湊西借地給他找來了鋸子、刨子、錘子和鑿等幾樣簡單的工具,全當應乎了事。劉愛國拿到工具愛不釋手,先是反覆地摸,隨後又冥思苦想,經常吃飯和睡覺都在琢磨著如何編織竹椅的事。

再過去三個多月,奇蹟出現。那天,一家人從生產隊裡出工回來,正要圍著桌子吃飯,突然發現家裡多了把竹椅。父親差點將手中剛端起的飯碗掉在地上,便扔了筷子,一把抓起那把看起來很新的竹椅,像鑑寶似的反覆地看,然後再跟買的那把反覆比較,奇了怪了,兩把居然一模一樣,仿佛一對孿生兄弟,分不出彼此。父親丟下椅子,抓起兒子的雙手,發現上面橫一道豎一道織篩子一般的傷口,一時喉嚨哽咽說不出話來。母親更是一把抱住十五歲的兒子,哭得跟淚人兒似的。

後來,父親去兒子編織竹椅的屋裡看了,發現原來存放的幾根竹子,都變成了亂丟在地上的七八個編壞了的竹椅架子。可以想見,為了編好那把竹椅,劉愛國是費了怎樣一番心血啊!

「盲編」是個奇蹟

俗話說,刀斧無情。二十歲那年,劉愛國一刀砍下去將左手中指砍掉了。揪心的疼痛,差點讓他屈服了命運,然而待傷勢一好,他又拿起了篾刀。隨著年歲的增長,編的竹椅越來越多,劉愛國的技藝更發嫻熟,不僅廢品率幾乎為零,更沒有再受過傷。後來,劉愛國還學會了織籮筐、撮箕、竹籃、簸箕等各種竹製器具,對於每一位購買它們的用戶來說,那都是難得的精品。

不能不說,劉愛國在眾多殘疾纏身的情況下,無師自通學會編織竹器是個奇蹟。對於物件的尺寸和形狀,他的心中根本就沒有一個概念,完全靠著右手去量去摸,卻又精準無比。五十多年前,鄉村手工編織業很盛行,不少的家庭還是篾匠世家。劉愛國編竹椅的事傳遍了十鄉八裡,自然有很多人不相信,就遠遠近近地趕過來看個究竟。

有一天晚上,有個老篾匠特地來看劉愛國編竹椅,見唯一亮著燈光的灶屋裡並沒見著劉愛國,就跟他的父親說:「劉叔,你家愛國呢?」「在靠邊那間屋裡編椅子呢。」老篾匠聽了,一時想當然地問:「黑燈瞎火的怎麼編?」突然又想起劉愛國盲編竹椅,哪用得著點燈?這才恍然大悟地朝那黑屋走去。他劃了二根火柴,在微亮火光照亮下,看見劉愛國正鑿著一根竹筒,那架勢駕輕就熟,一絲不苟,居然比自己還嫻熟。他再拿起一把做好的竹椅,橫著豎著側著反覆地在地上用力壓,硬是像一個鐵鑄的架子,沒有半分鬆動搖晃。再摸摸椅面和幾個接合部,光滑平整,沒有一絲毫縫隙,仿佛生成的一個整體。此刻的老篾匠,心中不由得暗暗生出敬佩來。

不會放下篾刀

五十餘年彈指一揮間,一直單身的劉愛國天天與竹椅打交道。別看他身材弱小,但由於常年舞刀弄斧,兩條手臂肌肉異常發達有力,一雙手掌更是如鐵石般粗糙堅實。他三天編一把,幾十年來竹椅價錢也從一把幾元到十幾元,現在賣到四十元,儘管掙的錢並不多。慢工出細活,再加上從不偷工減料,編出的每把竹椅都像鐵水淋了一樣牢固。因為常年在家編竹椅,很少曬太陽,再加上年齡已大,身體越來越差,掙的錢差不多都花在買藥上了,所以依然過著貧困的日子。

這兩年,鎮上扶貧工作隊經常組織扶貧志願者團隊去看望劉愛國,每次除了帶去慰問金和禮物外,還拍了照片、視頻在微信朋友圈和群裡轉發,為劉愛國編的竹椅打廣告。這樣一來,不僅在本地拓展了銷路,還幫他將竹椅推銷到了外地。有次,一位廣東老闆要建農家樂山莊,在志願者匡青樹的聯繫下,一次就將劉愛國積壓的竹椅買走了100多把,付了一萬多元。「但是,這樣的機會還是很少。」劉海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自己叔叔的堅強,並能幫他推銷一些篾器。

彭理 攝

如今的劉愛國,住著政府的安置房,每月還有養老金,生活過得比先前富足多了。「叔叔到底是如何學會編織竹器的,至今都是一個謎。我想這門技藝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只要動得就不會放下手裡的篾刀。」劉海說到這裡,嘆了一口氣,他知道以前編織的存貨還有一些,如果不賣掉,叔叔是很難安心的。「將東西儘快賣掉,他也想資助一二個小學生呢。」劉海說出了叔叔的心願。

【轉載請標明來源:祁東融媒體中心】

◆編輯:易玉娟、龍子堯(實習)◆監審:譚新軍

◆三審:屈波 ◆總編:王志英

◆投稿郵箱:qdxw888@163.com

▓請盡情分享至朋友圈

【來源:祁東宣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湖北宣恩:堅守57年的篾匠手藝人
    人們都尊稱他為田篾匠。已在這個行業堅守57年了。普通的竹子,在田老那雙粗糙的大手中仿佛具有了靈性,編出的蔑製品十分精美。簸箕、籮筐、背簍、篩子等,他樣樣都會,哪怕是從未做過的器具,只要有圖樣,也難不倒他。
  • 話說太極拳|從廣府太和堂到楊露禪傳藝……(連載)
    豫覃懷太和堂藥店以製造經營中藥藥材為主,有自己獨特的傳家秘方,約有上千種;膏、丸、散、丹等品牌藥 400 多種。楊露禪來到了陳家溝陳德瑚家,陳家是個大戶,一連三座四合院全是陳德瑚的家產,後院還有個很大的演武場,著名太極拳家陳長興就在這個演武場教授陳家子弟習練太極拳。楊露禪初到陳家溝,陳氏家人與他不熟,陳德瑚規定楊露禪只能在前院活動,不得隨意到後院走動,這算是對楊露禪這個外鄉人的防範吧。起初,楊露禪以為後院住有內眷,一直不敢越雷池半步。
  • 嶽西這門面臨失傳的手藝,他卻堅守了53年
    曾幾何時走街串巷的篾匠很受歡迎。後來隨著塑料製品、金屬製品的普及,傳統篾製品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時至今日,只有很少人還在孤獨中守護著「篾匠」這個行當,今年67歲的蔣燕貴就是其中一員,他從事篾匠這行已有53年了……這門手藝曾經很吃香今年67歲的蔣燕貴,是嶽西縣田頭鄉泥潭村村民,從事篾匠這行已有53年了。
  • 了不起的匠人,三湖這種傳統手藝你見過嗎?
    竹編是我國的傳統手工藝,是匠人的一門獨門手藝,用簡單的竹絲就可以編織出各種形態來。以前,在農村的時候,竹器是農民生產和生活中的主角,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必需品。竹編製品都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用竹籮裝穀子、豆子等糧食;用簸箕曬農作物,簸箕還可以用來揚糧食的塵埃皮糠,用竹耙耙落葉,耙穀粒,稻草。用土箕裝農產品、農作物,挑柴。
  • 歸鄉拿起篾刀 借「風」賦能飛翔 85後篾匠上演竹編「雲蝶變」
    一根根粗細不同的竹篾、一個個編織精巧的作品,走進位於桐鄉烏鎮陳莊村的「竹芸工房」,上千件竹編品陳列在7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有籮筐、畚箕等生活用品,也有插花器、擺件、茶具等工藝品,它們大多出自同一人之手——「竹芸工坊」創始人、85後篾匠錢利淮。
  • 【祁東好榜樣】王貞:大山深處我的家
    有一天晚上12點多,衛生院的大門被人敲得震天響。原來是李家村一媳婦臨產大出血,她的公公來喊王貞快去「救命」。王貞背上藥箱匆匆趕路,突然「咔嚓」一聲,一條被積雪壓斷的樹枝,擦肩而下差點砸在頭上,嚇得她冒出一身冷汗。因為是上坡山路,5裡路居然走了2個多小時。當晚一直忙活著,直到第二天早上8點多鐘,孩子才生下來。還有一次,王貞去白水村接生,因超了預產期,她在那裡連住兩晚,才等到臨盆。
  • 一把竹製傘 手藝代代傳(逐夢小康)
    逐夢人:彭國亮,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東側村村民,2012年回到家鄉,辦起竹製工藝傘生產作坊,發揚傳統的竹木加工手藝,進入工藝傘市場,逐步走上小康之路。「咔嚓!」一聲脆響,剛刮過青、正透著香的一截楠竹,應聲被剖為兩半。
  • 我縣教育系統首屆「禁毒有我陽光少年」禁毒杯藝術體操大賽初中組...
    12月21日訊(通訊員 聶華 齊楓)為增強青少年「防毒」意識,切實提高其「拒毒」能力,12月19日上午,我縣教育系統首屆「禁毒有我·陽光少年」禁毒杯藝術體操大賽初中組比賽初賽在祁東文武學校體育館四樓舉行,來自全縣24個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代表隊參加本次比賽。
  • 70歲老人做1門手藝30多年,生意很「紅火」,看老伴為啥不放心
    在農村,有人說,做一門手藝不難,難的是數十年堅持做一門手藝。在安徽皖西南山區,有一位70歲的老人,他30多年來堅持做一門手藝,且所做的產品都有人買。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老人耳朵聽不見,他是怎樣做到生意「紅火」,不愁銷路的呢?
  • 兩位祁東學子雙雙考入清華 北京祁東企業商會這一舉動暖人心
    9月6日,北京祁東企業商會熱情洋溢地迎接了兩位從家鄉祁東前往清華大學深造的狀元學子,再次上演了商會關心家鄉教育發展、關愛家鄉人才成長的暖心一幕。兩位優秀學子分別是來自祁東育賢中學的高宇成同學和來自祁東二中的謝湘江同學。其中,高宇成同學以692分的高分斬獲全縣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謝湘江則以688分的優異成績同樣順利考入清華。
  • 「富民花海,魅力祁東」祁東黃花菜節震撼宣傳片(每個祁東人必看必轉)
    北有湘陰,南有祁東。
  • 祁東罈子菜,讓人垂涎欲滴!
    在祁東,很多人家裡都會有幾個罐子,裡面的食物可以說是色香味俱全:有酸蘿蔔,有酸豆角、有鹹菜,有藠(jiao)頭,有茄子扎
  • 《俗世奇人》:看市井煙火下,天津衛的勁兒
    我不要讓他有天津味兒,得讓它有天津勁兒。這是馮驥才對自己的作品《俗世奇人》的期待。他寫《俗世奇人》,期待讀者從中讀出天津勁。那究竟何是天津勁呢?《俗世奇人》這本「奇人」集小說,寫的大多是清末民初天津市井老百姓的生活,這些普普通通的市井民間人物,有手藝高超的手藝人,也有用奇特方式經營的買賣人,更有脾氣性格古怪的奇人,他們或豪爽,或仗義,或幽默,或好面兒,他們身上都體現了天津衛這座城市的城市性格。或許我們從中便能窺探到馮老說的天津衛的那股天津勁兒。
  • 國家給祁東撥錢了!
    祁東老家群 Weixin ID gh_f45d176ae7b3
  • 祁東、祁陽兩地曲藝演員歡聚一堂 獻上文藝大餐
    祁東漁鼓。紅網時刻衡陽12月23日訊(通訊員 周俊霖 塗瓊 記者 王敏)12月20日晚,衡師祁東附中博藝樓大廳歡歌笑語,喜氣洋洋,第三屆兩祁曲藝交流聯誼晚會在此舉行,來自祁東、祁陽兩地的曲藝演員歡聚一堂,話曲藝、敘友情,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文藝大餐。
  • 「祁東好男兒」樊振東:男乒世界盃三連冠第一人
    衡陽日報11月19日訊(記者唐翔 通訊員胡春雷 周俊霖) 11月15日,以頭號種子身份出戰的祁東男兒樊振東成為國際乒聯男子世界盃歷史上第一位連續三屆奪冠的運動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樊振東已經奪得三個世界盃冠軍,並且完成了兩連冠。拿下這個冠軍之後,樊振東不僅獲得了個人第四座世界盃冠軍獎盃,還實現了「三連冠」,達成了史無前例的成就。
  • 周末追劇推薦:《民初奇人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民初奇人傳》是由陳凱歌監製 ,江道海擔任動作導演,林老狗總編劇,青枚編劇,劉坦、楊述執導,歐豪、譚松韻、王紫璇領銜主演,譚凱、姜寒、程星源、劉劍羽、龔婉怡、張傲月等主演,秦嵐、金士傑、修慶特別出演的民國傳奇劇。
  • 祁東這家生態園告訴你!
    祁東融媒體中心/廣電手機臺4月24日訊(通訊員:陳失)近日,祁東縣海哥生態園加入「村落概念農場「抱團發展,嘗試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轉載請標明來源:祁東融媒體中心】 打好「六大會戰」建設「五個祁東」
  • 祁東:一老人街頭「碰瓷」小車非法獲利,被交警查處
    近日,一段「祁東街頭老人碰瓷」的視頻在祁東市民微信群、朋友圈大量轉發。視頻中的老人在以自身手臂故意碰觸經過其身邊的小車,並以身體受傷為由,向小車司機索要醫藥費。
  • 湖南祁東:數任法官接力執行 二十年難案終執結
    申請執行人祁東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陳某1感慨「二十年來,是法院數任執行法官的不懈努力,才使我司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並對全體工作人員表示由衷的感謝。2000年,申請執行人祁東A公司與被執行人北京B公司技術轉讓合同糾紛一案,經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北京B公司給付祁東A公司155.34萬元賠償款。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被執行人未履行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