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崗位與工作地點無貴賤區分,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現在都提倡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我就在社區盡我所能,把好關治好病,不讓小病拖成大病,讓出院後的社區患者後期醫療服務能跟上,讓群眾花小錢能治病,盡我所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沈定榮說。
自2007年到西航社區衛生服務站擔任服務站負責醫生以來,沈定榮用一份堅守換來了百姓健康和幸福,也用一顆醫者仁心,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尊敬。在過去的2020年,她不負眾望,被評為「安順市勞動模範先進個人」。
2007年以前,沈定榮原本是安順經開區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一名臨床醫生。作為一名醫生,她當時有個簡單的想法:想沉下身子到基層去,更好滿足基層群眾的健康需求。當年9月,她毅然放棄了醫院正式工作,來到西航社區衛生服務站,一頭扎進了社區基層醫務工作中去。 從事社區醫務工作以來,除了每天為患者進行診療外,沈定榮還不斷鑽研疑難雜症病案,系統學習不同學科醫學知識,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並傳承國粹弘揚中醫藥文化,探索出了一條中西醫結合治病的道路。
沈定榮不斷踐行自己的醫療理念,用最適合患者的方式開展治療,全力守護好社區群眾的健康。如果遇到家庭困難、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患者,她總是盡心盡力治療患者,儘可能部分甚至全部免除患者醫療費用。看著患者送來的一面面錦旗,一次次真情的感謝,她有著說不出的感動和幸福。 沈定榮把為群眾治好病當成自己的天職,努力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職責,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服務社會民眾,逐步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沈定榮表示,在以後的工作當中,她還會繼續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群眾滿意為目標的宗旨持續深化醫療質量服務,在工作上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原則,堅持業務學習不放鬆,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健康,當好社區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吳仕劼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金秋時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袁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