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
二十四節氣有四個重要的「節點」——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時光荏苒,我們來到「冬至」節氣。
提到冬至,你會想到什麼?冬至掃墓?一盤餃子?一碗桂圓燒蛋?還是赤豆糯米飯?
冬至,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日子。
1
節氣介紹
每年公曆12月21日或22日進入冬至節氣。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身處的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古人認為冬至日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雖然各地的冬至習俗不盡相同,但都是為了祈願健康、平安和如意。
以江南水鄉嘉興為例,祭祀祖宗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儀式。出門在外的人,一般這個時候都要回家,因為老輩人說「冬至不回家無祖」。
2
氣候特徵
冬至時節,嘉興市常年平均降水量為20.2mm,平均雨日3.5天;常年平均氣溫4.8℃,極端最高氣溫為24.0℃,出現在1987年12月28日,極端最低氣溫為-9.4℃,出現在1973年12月26日。冬至時節總日照時數平均值64.3小時。
冬至後雖然日照逐漸增多,但地表熱量收支仍然是入不敷出,所以氣溫仍然繼續下降。冬至時節我國大部地區都將進入隆冬時期,常常會遭遇強冷空氣,甚至寒潮的襲擊。冬至還不是一年中最冷最冷的時節,接下來還有小寒大寒。
從平均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最冷的時期是在1月份,江南地區也不例外,故而民間有「不過冬至不冷」之說。
關於數九
老百姓習慣把冬至過後的日子稱做「數九寒天」。關於「數九」,不同地區都流傳著不同的用以反映本地冬至後天氣由冷到最冷再逐漸轉暖的變化規律及物候現象的「九九歌」。
流傳最廣的或許就是下面這個版本——
數九的另外小貼
人們用「數九」的方法來排遣寒冷冬日的漫長,期盼春暖花開,隨之應景的「九九消寒圖」也應運而生。
最初的「九九消寒圖」非常簡單,就是畫個線,或橫或豎,九個一組,畫九組。後來不同形式的「九九消寒圖」多起來,有一樹梅花開九朵的,每朵九個花瓣的;也有填空心的九字,比如繁體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字九畫,正好八十一畫。都用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的天氣現象,填完後冬去春來。
九九消寒圖
3
節氣食俗
作為飲食大國,吃,當然更是每個節日都少不了的。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北方的同事和老布這樣說,冬至日北方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餃子。而南方不同的地區則會在冬至日吃赤豆糯米飯、餛飩、麻餈、湯糰等等。
在我們嘉興,最不能割捨的自然就是前一天「冬至夜」裡的那碗熱騰騰的「桂圓燒蛋」,剝幾顆飽滿的桂圓乾,還可以放些紅棗枸杞冰糖什麼的,在鍋裡熬出汁水,再打個荷包蛋,又甜又香又暖。
還有人也會趁這個節氣溫補身體迎接寒冬臘月,吃些羊肉、羊湯、牛肉溫補。民間有「一冬羊肉,賽過幾斤人參」的說法。拿嘉興來說,海鹽澉浦、桐鄉烏鎮、新塍洛東等地就有不錯的羊肉。
說太多好吃的,
老布,有點饞了......
放點圖也饞你們!
桂圓燒蛋
餛飩
餃子
赤豆糯米飯
你想吃啥?!
編輯:芙拉沃
數據:笨笨
圖片:超凡入聖、芙拉沃
【來源:嘉興氣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