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私議de節氣——冬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2020-12-23 瀟湘晨報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

二十四節氣有四個重要的「節點」——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時光荏苒,我們來到「冬至」節氣。

提到冬至,你會想到什麼?冬至掃墓?一盤餃子?一碗桂圓燒蛋?還是赤豆糯米飯?

冬至,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日子。

1

節氣介紹

每年公曆12月21日或22日進入冬至節氣。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身處的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古人認為冬至日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雖然各地的冬至習俗不盡相同,但都是為了祈願健康、平安和如意。

以江南水鄉嘉興為例,祭祀祖宗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儀式。出門在外的人,一般這個時候都要回家,因為老輩人說「冬至不回家無祖」。

2

氣候特徵

冬至時節,嘉興市常年平均降水量為20.2mm,平均雨日3.5天;常年平均氣溫4.8℃,極端最高氣溫為24.0℃,出現在1987年12月28日,極端最低氣溫為-9.4℃,出現在1973年12月26日。冬至時節總日照時數平均值64.3小時。

冬至後雖然日照逐漸增多,但地表熱量收支仍然是入不敷出,所以氣溫仍然繼續下降。冬至時節我國大部地區都將進入隆冬時期,常常會遭遇強冷空氣,甚至寒潮的襲擊。冬至還不是一年中最冷最冷的時節,接下來還有小寒大寒。

從平均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最冷的時期是在1月份,江南地區也不例外,故而民間有「不過冬至不冷」之說。

關於數九

老百姓習慣把冬至過後的日子稱做「數九寒天」。關於「數九」,不同地區都流傳著不同的用以反映本地冬至後天氣由冷到最冷再逐漸轉暖的變化規律及物候現象的「九九歌」。

流傳最廣的或許就是下面這個版本——

數九的另外小貼

人們用「數九」的方法來排遣寒冷冬日的漫長,期盼春暖花開,隨之應景的「九九消寒圖」也應運而生。

最初的「九九消寒圖」非常簡單,就是畫個線,或橫或豎,九個一組,畫九組。後來不同形式的「九九消寒圖」多起來,有一樹梅花開九朵的,每朵九個花瓣的;也有填空心的九字,比如繁體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字九畫,正好八十一畫。都用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的天氣現象,填完後冬去春來。

九九消寒圖

3

節氣食俗

作為飲食大國,吃,當然更是每個節日都少不了的。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北方的同事和老布這樣說,冬至日北方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餃子。而南方不同的地區則會在冬至日吃赤豆糯米飯、餛飩、麻餈、湯糰等等。

在我們嘉興,最不能割捨的自然就是前一天「冬至夜」裡的那碗熱騰騰的「桂圓燒蛋」,剝幾顆飽滿的桂圓乾,還可以放些紅棗枸杞冰糖什麼的,在鍋裡熬出汁水,再打個荷包蛋,又甜又香又暖。

還有人也會趁這個節氣溫補身體迎接寒冬臘月,吃些羊肉、羊湯、牛肉溫補。民間有「一冬羊肉,賽過幾斤人參」的說法。拿嘉興來說,海鹽澉浦、桐鄉烏鎮、新塍洛東等地就有不錯的羊肉。

說太多好吃的,

老布,有點饞了......

放點圖也饞你們!

桂圓燒蛋

餛飩

餃子

赤豆糯米飯

你想吃啥?!

編輯:芙拉沃

數據:笨笨

圖片:超凡入聖、芙拉沃

【來源:嘉興氣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今日冬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今日冬至。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有著特殊地位,在官俗和民俗中也極被重視。南朝梁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記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 冬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迎冬至。冬至:迎福踐長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什麼是冬至?
  •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明日冬至,又是一年數九與寫九消寒的開始
    冬至後,日添一線。宋代《歲時廣記》當中記載,魏晉時期,宮廷當中測量日影,在冬至節氣之後每天加一條線。雖然不是在數九,但也是在數著日子第二種方式是冬至節氣的次日開始數九。宋代《歲時雜記》的記載:鄙俗,自冬至之次日數九,凡九九八十一日。裡巷多作九九詞,又云:九盡寒盡矣。
  • 冬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微言夜讀 · 經典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12月21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冬至·知道冬至大如年2020/12/21冬至又叫「冬節」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最熟悉的寫九,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九個字,每個字(繁體)都是九畫,每天寫一畫,寫完這句話,春天便來了。還有一種九九消寒圖,是畫上一枝素梅,再畫出八十一個梅花瓣,每天用彩筆染一瓣梅花,都染完後,春天就來了。藏冬冰冰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保鮮,又可入藥。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後,修窖藏冰,同時藏入各種鮮果,春後取出,顏色宛若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 冬至 || 寒梅吐蕊迎臘月,亭前垂柳待春風
    作為24節氣中最早制定的一個,冬至既是中國農曆中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一個傳統節日。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中國民間有冬至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它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剛好九九八十一划,因此叫做「九九消寒圖」。描完最後一筆,便是春回大地之時,人們寄望於它,來預卜來年豐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北方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 郎平向武漢捐呼吸機並配詩:「四海皆兄弟,珍重待春風!」
    呼吸機的外包裝上還印有兩句詩:四海皆兄弟,珍重待春風!這兩句詩都來自中國古典文藝作品,「四海皆兄弟」出自南宋詩人陳剛中《陽關詞》中「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珍重待春風」出自《九九消寒圖》,「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 郎平向武漢捐物資 配詩:四海皆兄弟 珍重待春風
    呼吸機的外包裝上還印有兩句詩:四海皆兄弟,珍重待春風!這兩句詩都來自中國古典文藝作品,「四海皆兄弟」出自南宋詩人陳剛中《陽關詞》中「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珍重待春風」出自《九九消寒圖》,「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中國女排官方微博@中國女排轉發了這條微博,並配文「在不同的戰線,我們一起加油!」
  •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什麼是冬至?南北朝時期《三禮義宗》:「冬至中者,亦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 四時景丨節氣·香染冬至點墨梅
    每家每戶廚房中傳出的聲音交雜在一起,仿佛喊叫著同一句話——冬至到了!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被定下來的節氣。尋找這一天的方式非常清晰——一年之中日影最長的一天,便是冬至了。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但「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所以周代到漢武帝之前,便以這一天當做新年的第一天。即便在後世分開了冬至與新年,冬至的地位也沒有衰落,民間一直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今日冬至!數九第一天
    今日冬至!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到,吃水餃」我國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說的就是冬至這一天已經有「年」的氣氛,冬至的夜晚也是一年中最長的,民間還有冬至夜養生覺的說法,就是宜早睡晚起,飲食要好好進補。
  • 冬至 古月照今塵
    2018年12月21日 戊戌年冬月十五 冬至夜今日冬至夜,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的日子,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嘉興人吃桂圓煮雞蛋
  • 今日冬至:白晝最短,思念最長!
    分我們將迎來2020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山上白雪掛滿枝頭,鋪滿溝底,嶗山頓成童話世界。邢志峰 攝「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冬至時,「冰益壯,地始坼」,天寒地凍自此「數(shǔ)九」,進入隆冬時節。北九水冬日風光。
  • 冬至經典古詩詞鑑賞一覽:冬至日圍爐話新年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詩云:「亭前垂柳待春風,珍重親塗一畫紅。九九圖成春已至,宸居真可亮天工。」這首詩,描寫了九字消寒圖的製作和塗法。「九字」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按繁體每字九畫,計八十一畫,每天塗一畫,塗完這九個字,數九寒冬也就結束了。這就是「九字九九消寒圖」。  據說這九個字曾被康熙皇帝引用過。
  • 24節氣·遇見金華好時光 | 今日冬至,黑夜最漫長的一天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極重要的一個節氣,殷商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武帝時太初改歷,實行夏曆,將歲末推後至12月,歲終祭祀才與冬至分開。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節氣的首位,稱為「亞歲」。後來苗族的曆法則把冬至當作新年。直到現在一些少數民族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中原地帶從周代起官民都會有祭祀活動。
  • 二十四節氣與生活 | 時逢冬至,回味糯米的香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般「三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      南北朝時期,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為什麼要數「九」呢?為什麼不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
  • 冬至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4節氣在非遺的屬類中屬於「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24節氣的每個命名都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幻、溫度變化、降水量不同和感應時節而生的物候及勞作。古人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 法語怎麼說丨冬至、24節氣、72候
    慶祝冬至的習俗源自宇宙間陰陽調和的理念。因為冬至之後白晝漸長,陽剛之氣方始回歸,所以冬至對應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四卦:復卦。Ces balles de farine peuvent être pleines ou fourrées.冬至是闔家團圓的傳統節日。中國南方和海外華人在冬至之日會食用寓意團圓的湯圓(用糯米做成的小球兒)。湯圓有白色的,有著色的,有有餡兒的,有沒餡兒的,每人要吃一大幾小。
  • 冬至|2019-2020進九時間表,收藏!
    這幾日的寒意愈發愈冷,著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冬意漸濃,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已悄然而至!冬至,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 冬至的由來
    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又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而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因為它的日子並沒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冬至作為一個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雲:"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