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是怎麼來的?它們都叫什麼名字?乾隆御醫黃元御這樣解說

2020-12-23 金蘭健康

對於中醫來說,有三大絕學,一是本草,本草治病是中醫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經典方法;二是經絡,人體經絡上密布各種穴位,是人體是可攜式「大藥房」,是另類「本草」;三是脈診,無須通過任何儀器,僅憑脈診就能對身體的狀況有一個大致了解。中醫坐擁這三大絕學,不得不讓人感嘆不已。

不過在本草、經絡和脈診這三個中間,最神奇的其實不是本草、也不是脈診,而是經絡。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學的元典《黃帝內經》就神奇地揭示了人體經絡的運行路線,而且幾千年來一直被解析、從未被冰釋,而且以經絡為基礎的針灸現在已經是走向全球,並被廣泛接受,這可以說是中醫對全球的巨大貢獻。

那麼,自《黃帝內經》以來,歷代醫家在探索經絡的過程中究竟有什麼進展呢?顯然是有的,比如晉代皇甫謐寫成了第一本針灸專著《甲乙經》,北宋醫學家王惟一發明了針灸銅人,這對針灸傳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明代醫學家楊繼洲寫成《針灸大成》,充實了針灸辨證的內容,為針灸廣泛運用於臨床起到了推動作用。

針灸是一門很奇妙的學問,但在歷代中醫的發展和傳承中,針灸與方藥卻成了兩條平行線,大部分善於針灸者不善方藥,善於方藥者不善針灸,所以後世很多中醫著作裡很少提及經絡針灸,而針灸著作裡很少提及方藥。不過,乾隆御醫黃元御不僅僅單獨解讀了《黃帝內經》的針灸部分——《靈樞》,還在中醫入門著作《四聖心源》裡專門提及「經脈起止」與「奇經部次」,以為中醫初學之津梁。

清代名醫黃元御在講述經脈起止的時候,雖然所花筆墨不多,但對於中醫入門來說,卻又是「必備心法」。首先黃元御將十二經絡的起源歸屬於人體的臟腑。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人體有五臟六腑,但對應十二經絡則是六髒六腑,而多出的一髒並不是別的,而是與現代醫學同名不同義的「心包」。黃氏認為,「六髒六腑,是生十二經」。

相關焦點

  • 一個溼字,背後的病因病機可不簡單,看看乾隆御醫黃元御怎麼說?
    一個「溼」字,背後的病因病機可不簡單,為了探究溼的具體病因病機,歷來各代醫家都有著自己的觀點,而乾隆御醫黃元御素來醫學見解獨樹一幟,他對此又怎麼看呢?黃元御在其著作《四聖心源》中專其「溼病根原」一節,以闡述其對於溼的看法。
  • 妙悟岐黃 | 一代名醫黃元御
    乾隆帝應允了黃元御的處方,果不其然,三帖服用之後,病體好轉,不久痊癒,龍顏大悅。黃元御由此被招入太醫院成了一名御醫,並獲賜楸木棋盤、玉石棋子一副。因此,黃元御有別號「玉楸子」。被尊久真祖師爺  字號傳承譽今世乾隆十七年(1752年),大小金川之間的雜谷土司蒼旺為亂,四川總督策楞、提督嶽忠琪調兵遣將,奏請平亂。鑑於第一次金川之戰大批清軍水土不服、疾病纏身,致使戰鬥力低下、傷亡慘重的情景,乾隆帝派太醫院御醫黃元御署理川軍軍醫館——久真堂,提供解決將士水土不服之症的方略。
  • 岐黃聖手黃元御——不該被遺忘的一代宗師 | 山海精舍
    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醫,乾隆皇帝親書「妙悟岐黃」褒獎其學識,親書「仁道藥濟」概況其一生。他繼承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對後世醫家影響深遠,被譽為「黃藥師」、「一代宗師」。黃元御為明代名臣黃福十一世孫。祖運貞,廩貢生,侯選訓導;叔祖運啟,順治戊戌科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父鍾,邑庠生;兄德潤,增生;德淳,監生。黃元御出身於這樣一個世代簪纓的書香門第,自幼深受家學影響。
  • 一代名醫,黃元御傳奇的一生
    黃元御為明代名臣黃福十一世孫。祖運貞,廩貢生,侯選訓導;叔祖運啟,順治戊戌科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父鍾,邑庠生;兄德潤,增生;德淳,監生。黃元御出身於這樣一個世代簪纓的書香門第,自幼深受家學影響。少年時代,其父為之延請僑寓昌邑的名儒於子遽先生為師,學習舉業制藝,遍覽經史著作,希望他能夠登科入仕,光耀門庭。
  • 經絡重在疏通!十二經絡這樣記憶超簡單
    12條經絡,300多個穴位,怎麼記得住???這是很多剛剛接觸按摩推拿會問的問題。有沒有簡單的辦法記住這些經絡走向及穴位呢?今天,聖原君和大家學習12條經絡的快速記憶。1什麼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脈是運行氣血、調節陰陽的主幹,是粗大的,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相對來說是位於深層的。
  • 【史話中醫】古典中醫學的一代宗師-黃元御
    黃元御為明代名臣黃福十一世孫。祖運貞,廩貢生,侯選訓導;叔祖運啟,順治戊戌科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父鍾,邑庠生;兄德潤,增生;德淳,監生。黃元御出身於這樣一個世代簪纓的書香門第,自幼深受家學影響。少年時代,其父為之延請僑寓昌邑的名儒於子遽先生為師,學習舉業制藝,遍覽經史著作,希望他能夠登科入仕,光耀門庭。
  • 清代名醫--黃元御
    黃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生於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1705)九月,卒於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九月。山東省昌邑市人,清代著名醫家。黃元御學醫,受其堂兄黃德靜的影響較大。黃德靜,邑增生,重廉潔,不苟取,不妄交,精痘科,著有《痘疹輯要》等書。黃元御在研讀《傷寒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醫學造詣。不僅在同黃德靜等交流時見地不俗,而且在臨證診治中也表現出高超的醫學造詣和才華。黃元御行醫、教讀不限於本省,足跡遍布北都(山西太原)、清江(今屬江蘇淮陰)、武林(今屬杭州)等地。其門人、弟子頗多,在江南一帶影響尤甚。
  • 累死的神醫黃元御
    1737年乾隆二年丁巳  黃元御33歲。  仲春,經過三年的研讀,已領悟到《傷寒論》的旨意。「縱觀古今《傷寒》之家,數十百種,歲歷三秋」,「丁巳仲春,欹枕假寢,恍然解矣。」1740年乾隆五年庚申  黃元御36歲。  9月28日,草成《素靈微蘊》二十六篇。
  • 人體彩虹:見證科學下的經絡奧秘
    解剖人體所看到的東西是生命的全部嗎?每餐飲食下肚,經過消化分解後變成細碎的渾漿,其中各種物質又如何知道該去到哪裡落腳?身上傷口該如何修復?修復到何種程度就可以停止?身體怎麼知道?外在風寒暑溼燥火的無情侵襲,內在七情六慾的自亂陣腳,人體怎麼自我調適?類似的疑問俯拾皆是,唯物或生化的觀念所能解釋的非常有限;即使解釋了,也還有漏洞有待填平。
  • 美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就是3千年前中國早就發現的經絡!
    經絡其實在全身是無處不在的,因為人體含有70%的水,所有細胞都浸潤在組織液當中,整體的普遍聯繫就是通過連續在全身的水來實現的,所以,中醫上還有全身無處不經絡之說。本文便通過標題所述的兩種方法來詳細論述〝經絡〞的客觀存在性——克裡安攝影術和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術。
  • 調衡思維看中醫|經絡到底是什麼?
    古今「經絡」中醫發展的頂峰是漢朝,因為全世界都承認漢方,沒有承認唐方的。藥聖孫思邈的《千經要方》別人都不承認,認為不對,只有《傷寒論》對。有考古學證明漢朝的醫學,那就是馬王堆!馬王堆裡的經絡和現在的經絡不一樣。都是由四肢末端向軀幹走,走到頭部的算陽經,走到胸部的算陰經,而不是中醫所說的陰經由胸走手,陽經由頭走手,最大的不一樣是只有11條經絡。11臟腑本該對應11條經絡,怎麼多出來了一條?有一條湊數的,那就是心包經。心包就是心臟,右邊沒有心臟。這樣一弄不成壞事了嗎?這是證據,古中醫唯一最好的證據就是這個。馬王堆原版出土,不過現在中醫都不信。
  • 誰能猜出身體能量的轉換器是什麼?中醫經絡講人體脾胃
    說到人體脾胃,大家都知道其作為後天之本的重要作用。在我們中醫經絡理論中,把人體脾胃直接比作身體能量的轉換器。相信大家在沒有看到內容之前,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也非常容易猜到我們的脾胃就是身體能量的轉換器。中醫經絡講人體脾胃是從整個人體系統全局給脾胃做了一個定位,不能分開談脾胃。
  • 人體最長的一條經絡是什麼
    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經絡,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刮痧的小夥伴,經常在脊背兩側有明顯得痧印,現在知道為什麼在脊背兩側刮痧了吧,這是在疏通排毒通道。從上面這個經絡圖可以看出,這條經絡是從頭走到腳,的確非常的長。膀胱經的流注時間是下午的15點到17點,中醫有句話講「申時津液足,養陰身體舒」意思就是膀胱一定有充足的津液,這樣排尿的同時才可以帶走更多的體內廢物,如果有熱的話也可以帶走,所以在這個時間段,我們可以多喝一些水來促進身體排毒。
  • 人體經絡的存在性探討
    關於人體經絡的存在性,是中醫學習者的一個大關卡,經絡存在活的人體當中,解剖學上無法證明,而內觀可見,現代科技藉助輝光、電磁實驗可以隱約證實經絡的存在性,如果要真實的承認經絡的存在,需要良好的學習氛圍,還有一些機緣巧合的因素。如果遇人不淑,會給黑的媽都不認得,造成學習中醫的很大阻礙。
  • 人體經絡與漢字書法—書法與修行的驚天秘密(一)
    問:據我所知,地球磁場對我們很重要,它有效地阻止了太陽風長驅直入,有些鳥類也是靠地球磁場來辨別方向的。地球磁場與地球生命之間是什麼關係?地磁場對人體的健康會有什麼影響嗎?人體的生物磁能又可以分出腦磁與體磁兩個部分,前者關乎到人的才智,後者關乎到人的健康。人們每天的生命活動,不論動腦還是動手,包括勞動、學習、講話、熬夜、生病等等,要消耗掉大量身體能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體生物磁能。人體每天消耗掉這些生物磁能,還要補充上這些生物磁能。它們從哪裡來?就從我們腳下的大地,地球的地磁能量飽滿充沛,只要有汲取的力度,可以用之不竭。
  • 經絡速學手冊(收藏)
    2.搞清楚它們為什麼要這樣稱呼? 這12條經絡分別連著人體12個臟器,所以這些經絡都是用相連的臟器命名。共有67個穴位,是人體中最長、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請打開→人體經絡運行圖〉 當膀胱經從頭走到了腳的至陰穴後,它的流動並沒有停止,而是穿過小腳趾從腳心的湧泉穴上行。這時經絡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陰腎經(下面簡稱「腎經」)。 腎經是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內側後緣上行,穿過腹部到達胸部,與下一條經絡手厥陰心包經相連。
  • 黃元御——故鄉行
    據介紹,黃元御原故居已經拆除,現在的故居是仿照老故居的樣子建造的,現在整個黃元御故居及其族人的陵園,都歸昌邑市博物館管理,因為參觀的人很少,所以平時並不對外開放。 故居的結構很簡單,中間是正房,東西兩邊各有一處廂房,都不大。房子前面是個不小的院子,裡面種滿了鬱鬱蔥蔥的植物,生機勃勃。院子南側長滿了茂密的竹子,滿眼的綠色,很是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