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腺癌只能化療?這些治療手段指日可待

2020-12-11 健康界

三陰性乳腺癌(TNBC),醫生聽聞這個診斷,幾乎都會皺眉,相比其他亞型,它的治療手段較少,化療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

這種特殊亞型,因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這三個靶點均為陰性表達,讓醫生無從下手。

雪上加霜的是,三陰性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的10%-16%,發病年齡較非TNBC小,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快,死亡率高,目前無針對TNBC的系統的治療指南,沒有個體化治療方案,哪種藥物對三陰性乳腺癌反應較敏感也尚不清楚……

三陰性乳腺癌這麼遭人「恨」,難道真就沒人「整治」得了它?

靶向藥使用,可能不遠了

1. PARP抑制劑

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上,賓州大學阿博拉姆遜癌症中心一項III期臨床試驗顯示,一種叫奧拉帕尼的靶向藥在治療HER2陰性轉移性乳腺癌和BRCA突變乳腺癌上,效益明顯優於標準化療,能更好改善這類患者無進展生存期。研究者認為,奧拉帕尼或許能用於BRCA突變以及三陰性乳腺癌患者。

「的確,這一藥物有希望成三陰性乳腺癌新的治療手段。」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瑾教授說,事實上,奧拉帕尼已在中國上市,但獲批適應證是卵巢癌。

別急,奧拉帕尼針對BRCA1突變的三陰性乳腺癌的Ⅲ期多中心試驗已在國內開展,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是這項研究的參與中心之一,目前已完成患者納入,正在隨訪階段。

張瑾教授說,目前隨訪中的是將奧拉帕尼用於晚期三陰性乳腺癌一線治療,即復發或轉移三陰性乳腺癌;對於三陰性乳腺癌術後輔助治療,是否能夠聯合或序貫奧拉帕尼,延長無病生存期,也在臨床研究中。

2. AKT抑制劑

三陰性乳腺癌中,PI3K/AKT信號通路常因PIK3CA或AKTI突變和PENTI-3的改變而激活,且三陰性乳腺癌常伴有PTEN的缺失,並且與AKT通路激活高度相關。研究者於是嘗試應用AKT抑制劑。

2018年ASCO報導了這項研究:將AZD5363(Capivasertib)聯合紫杉醇對照安慰劑聯合紫杉醇一線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

這是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Ⅱ期臨床試驗(PAKT研究),結論認為:Capivasertib以往用於不加選擇的癌症患者(如晚期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治療療效並不理想。如果結合基因突變,療效會顯著提高。

另一項是:Ipatasertib聯合紫杉醇一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是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Ⅱ期臨床研究。

Ipatasertib是一種高選擇性的pan-AkT抑制劑,靶向作用於AkT1/2/3。該研究早在2017年《Lancet Oncol》上報告了主要研究終點無進展生存期(PFS)結果:

中位PFS分別為6.2和4.9個月。

本次報告Ipatasertib組總生存期(OS)顯著高於紫杉醇組(23.1月vs. 18.4月),支持了正在進行的Ⅲ期臨床試驗。

AKT抑制劑處於早期研發階段,目前沒有正式批准應用於臨床,但數據令人鼓舞。

期待完靶向藥物,在來看看這些年很火的免疫抑制劑,它會是突破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下個可能性嗎?

2018 ASCO:TNBC研究中的免疫抑制劑說明了什麼?

免疫抑制劑國外上市了不少,今年中國也批准了首個免疫抑制劑,針對肺癌。免疫腫瘤治療勢不可擋的進入中國肺癌治療了,乳腺癌的還能遙遠?

今年ASCO關於三陰性乳腺癌的報告,免疫抑制劑風頭正勁。一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晚期及早期三陰性乳腺癌中,聯合化療時PD-1/L1抗體應答率更高。例如:

來自德國,一項隨機、Ⅱ期研究顯示,在原發性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中增加Durvalumab(一種免疫抑制劑)可以數值上提高病理完全緩解(pCR)率(53% vs 44%),但是pCR率在預設的亞組中顯著較高。(Durvalumab用於三陰性乳腺癌的IM亞型)。

Durvalumab是PD-L1抗體,在膀胱癌和肺癌中顯示出較好療效。這項研究是探索在三陰性乳腺癌的紫衫-蒽環化療方案基礎上聯合Durvalumab的新輔助治療,研究共入組174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以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低/中/高)分層。研究結論中,pCR率在以下預設的亞組中顯著較高:

(1)在化療前運用Durvalumab的患者(61.0% vs 41.4%);

(2)Ⅱa期以及更高分期的TNBC患者(55.4% vs 38.6%);

(3)小於40歲的患者(69.2% vs 42.9%)。

另外,增加Durvalumab後患者耐受性良好。研究者認為,加入Durvalumab的新輔助治療可能會帶來獲益,進一步研究還需要繼續。  

另一研究是Durvalumab聯合白蛋白紫杉醇序貫劑量密集阿黴素和環磷醯胺新輔助治療三陰性乳腺癌。Ⅰ期研究中未發現劑量限制毒性,推薦Ⅱ期研究劑量為10mg/kg。

結論顯示:Durvalumab(10mg/kg,q2w)+np序貫ddAC方案是可耐受的;中期分析中,pCR率達到60%,相當於SWOG S0800研究中單用nP序貫ddAC方案的pCR率兩倍。

不過這是一項單臂研究,未與單用化療(np-ddAC)進行頭對頭比較,仍需後續更多研究證實本研究結果。

目前幾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耐藥轉移的三陰性乳腺癌展示了如下結果:

未來要清楚的是如何精準篩選能夠獲益的患者,並妥善處理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

化療必須好好利用

新藥值得期待,但時下化療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還得在可用藥物上做足功課。

臨床一般按預後差的乳腺癌的常規治療方案治療三陰性乳腺癌,術前新輔助化療多採用紫杉類和蒽環類方案,術後輔助化療多採用蒽環類方案。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7版)》提示,三陰性乳腺癌優選化療方案是含紫衫和蒽環的劑量密度方案;復發轉移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指南稱可選擇吉西他濱加卡鉑或順鉑。

多數三陰性乳腺癌存在BRCA1缺失或變異,對能破壞DNA結構的藥物極其敏感,例如烷化劑、絲裂黴素C、鉑類藥物、足葉乙甙、博來黴素。所以治療BRCA1相關腫瘤的方法也適合於乳腺癌BRCA1功能失活或缺失者。

這些臨床經驗或對患者有利

三陰性乳腺癌難應對,生物學特性想必很特殊,個體化很大程度基於豐富的臨床經驗。

張瑾教授分享了幾點經驗:

三陰性乳腺癌淋巴結陽性率高,它的患者在腫塊較小時就可出現高的淋巴結轉移率。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的研究顯示,三陰性乳腺癌預後與年齡、家族史、腫瘤大小和腋窩淋巴結狀態有關,提示發病年齡小、原發腫瘤大、有乳腺癌家族史、腋窩淋巴結陽性者預後更差,其中腋窩淋巴結和腫瘤大小是它獨立預後因素。

復發和轉移時間有特點。三陰性乳腺癌會更早期出現復發轉移,但若度過第一個5年,之後包括5-10年乃至10年後的復發風險與其他類型可能是一致的。

Dent等報導在5年隨訪中,三陰性乳腺癌的遠處轉移率顯著高於非三陰性乳腺癌(33.9% vs 22.4%),2年內發生遠處轉移的風險逐漸上升,在2-3年內出現高峰,之後迅速降低,5年時風險較低,8年後未發現遠處轉移。

因生物學行為不同、癌細胞歸巢特點不同,三陰性乳腺癌轉移靶點較特殊,更多出現的是腦轉移、內臟轉移。非三陰性乳腺癌更多見的是骨轉移和軟組織轉移。

隨訪上有差異。腦組織不是多發轉移部位,不是乳腺癌隨訪必檢器官,但對三陰性乳腺癌,可能在隨訪中增加腦部器官影像學檢測,以便早期發現。各類型乳腺癌隨訪流程和時間周期沒有差異。

放療方面。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腫塊大小、分子分型是放療參考指徵。三陰乳腺癌對放射線敏感程度較高,經評估無法完全確認是否放療時,如果屬於三陰性乳腺癌,可能會選擇放療。

如不伴有淋巴管癌栓的1-3個淋巴結轉移、受體陽性、局限於外側組的患者,可以不行放療;

相反有1-3個淋巴結轉移伴有高增值指數、ki67高、腫塊相對大,通常會放療。

「三陰性乳腺癌是一個類型,而不是某個分子分型,這是現在學界普遍認為的。想要出奇制勝,只有精準化,這需要對它基因組學、分子分型、分子標誌物等方面再進一步探索。」

相關焦點

  • 三陰性乳腺癌術後應強化卡培他濱治療?
    正方觀點:三陰性乳腺癌術後治療中應該強化卡培他濱治療在本次會議的診療熱點討論中,晁騰飛教授的觀點是三陰性乳腺癌術後治療應該強化卡培他濱治療。眾所周知,三陰性乳腺癌腫瘤分化差,易於遠處轉移,患者預後差。為什麼三陰性乳腺癌術後應該強化治療呢?
  • 我國專家在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治療領域取得新進展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社廣州12月12日電(記者徐弘毅)記者11日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獲悉,該中心乳腺癌團隊在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上取得新進展,發現以「節拍化療」方式使用化療藥卡培他濱進行維持治療,可顯著提高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無疾病生存率
  • 三陰性乳腺癌靶向治療新突破,BBOX1基因是關鍵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Lauren導言:三陰性乳腺癌(TNBC)約佔所有乳腺癌的15-20%,以分化差
  • 「節拍化療」治療三陰乳腺癌,患者5年無疾病生存率顯著提高
    01 三陰性乳腺癌的發病三陰乳腺癌因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和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三者皆為陰性而得名。無論早期還是晚期,三陰乳腺癌的預後都比荷爾蒙型乳腺癌差,尤其在過去只能使用手術和化療,存活率幾乎直接減半。
  • 「最難治」乳腺癌治療獲重大突破
    昨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為「中腫」)發布消息稱,由該院袁中玉、王曦、王樹森等教授組成的乳腺癌多學科團隊牽頭,經過國內13家合作單位10年的共同努力,早期「三陰」乳腺癌的治療已取得重要突破。這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在世界上第一次開創早期三陰乳腺癌維持治療模式,將經典化療藥物卡培他濱作為「節拍化療」藥物,患者採用居家口服的方式完成為期一年的維持治療。
  • 中腫乳腺癌團隊攀醫學「珠峰」,三陰性乳腺癌治療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提示: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袁中玉、王曦、王樹森等乳腺癌團隊完成了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加」強化放療」後,用卡培他濱「節拍化療」作為維持治療一年,可將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的復發風險降低了1/3以上.
  • SABCS|默沙東K藥聯合化療治療三陰乳腺癌效果優於羅氏T藥組合
    編譯丨海明威在近日召開的第43屆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SABCS)上,默沙東公布了有關Keytruda聯合化療藥物治療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最新III期臨床數據。
  • 這種「最難治」的乳腺癌治療有重大突破!
    在人們印象中,乳腺癌治療手段多、療效良好、患者預期生存時間久。然而,有一類乳腺癌是例外。 「三陰」乳腺癌即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亞型,因療效差、易復發轉移,被稱為「最難治」的乳腺癌。
  • 低劑量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早期三陰性乳腺癌可提高5年無病生存率
    低劑量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早期三陰性乳腺癌可提高5年無病生存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5 16:10:30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袁中玉團隊研究了低劑量高頻率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對接受標準治療的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無病生存率的影響
  • 僅兩藥上市,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之路在何方?
    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依賴化療,如蒽環類藥、5-FU、順鉑、紫杉醇等等。 雖然三陰性乳腺癌對化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患者經過化療後很容易出現耐藥,甚至是多重耐藥,治療效果減弱,預後仍較差。 好在,近年來,新免疫療法和靶向療法的獲批,標誌著三陰性乳腺癌進入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時代。
  • 擴散性乳腺癌必讀:新型化療用藥已更新
    提到化療,自然會聯想到嘔吐、頭髮掉落等副作用,不少癌症患者馬上拒絕化療。但其實這只是大眾對化療的傳統印象。現今化療治療進步不少,且仍然是不同癌症的治療骨幹。
  • 轉移性陰性乳腺癌,使用Talazoparib治療比化療更好|BRCA2|BRCA1|拉...
    一項研究發現,對於診斷為轉移性HER2陰性乳腺癌的BRCA1或BRCA2突變的女性,使用talazoparib(一種實驗性靶向治療藥物)治療的無進展生存期比化療更長。無進展生存期是女性在沒有癌症生長的情況下生存的時間。
  • 乳腺癌的靶向治療有哪些?什麼時候可用?
    化療,猶如向癌細胞下毒,但同時也可能對正常細胞產生毒性,令人懼怕許多。相對於化療,靶向治療猶如飛彈一般在分子水平對癌細胞實施精確打擊,效果要好一些,副作用也要小一些。 靶向治療為什麼也有毒副反應?
  • 廖寧:基因檢測指引乳腺癌治療
    發起人廖寧告訴記者,William Gradishar教授,現任美國NCCN主席,稱得上「最牛的大牛」,全球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的核定者;Hope Rugo教授,是最重要最著名的三陰性乳腺癌頂級專家,現有大部分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由其設計;Charles Geyer教授,就是他去年領導的臨床研究決定了現在HER2陽性病人需要用序貫三靶靶向治療T-DN1;Charles Balch教授,現任國際前哨淋巴結協會主席
  • |腫瘤|乳腺癌|化療|復發...
    2LBA2:ECOG-ACRIN研究一句話簡介:晚期乳腺癌患者,全身治療基礎上加用局部治療,未能改善生存期,且遠期生存質量可能下降。曾銘教授ASCO口頭報告專訪HER2陽性乳腺癌:PHOEBE研究(摘要號1003)主要研究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等一句話簡介:國產創新藥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用於HER2+轉移性乳腺癌二線治療,對比拉帕替尼優勢顯著,中位PFS超1年,或可成為未來標準二線方案相關連結:徐兵河教授: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
  • 這些乳腺癌治療高頻詞,告訴你是什麼意思
    分子分型病理分型也是乳腺癌治療的最重要參照之一,所有的乳腺癌浸潤性患者都要進行ER/PR/HER2/Ki-67的檢測。根據2015年St Gallen共識,乳腺癌的病理分型有4個類型: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 型、三陰性。
  • 中國專家攻克世界難題 率先繪出最「毒」乳腺癌「分型圖譜」
    記者8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經過5年攻關,並率先證實三陰性乳腺癌有不同亞型,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隊列多組學圖譜,並提出了相關精準治療策略,讓既往缺乏有效療法的三陰性乳腺癌獲得分類而治的「上海策略」。8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披露,相關研究成果在腫瘤學頂尖期刊《CancerCell》(《癌細胞》)發表。
  • 提升乳腺癌診療水平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我國乳腺癌分子分型眾多,不同的分子分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徵,其治療手段也各異。逸仙乳腺腫瘤醫院執行副院長、乳腺腫瘤中心主任劉強教授介紹,「在晚期乳腺癌治療中,化療方案大部分覆蓋了各種乳腺癌分型,是所有乳腺癌類型治療的基石。
  • 中國專家8年臨床研究顯著降低「最毒乳腺癌」復發率
    記者11日獲悉,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領銜的相關臨床試驗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在傳統化療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的輔助化療方案,可使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復發風險41%。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中國方案」在全球腫瘤學頂尖雜誌《Journal o fClinical Oncology》 在線發表。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對於非BRCA突變相關的三陰性晚期乳腺癌,目前沒有證據支持使用不同或特定的治療方案,針對於HER-2陰性乳腺癌的化療方案均可適用於此類乳腺癌的治療。2. 鉑類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是一個重要的治療選擇,BRCA突變患者使用鉑類療效更優。因此,建議行BRCA基因檢測,特別是年輕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