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產品質量管理也用上了「一圖一碼」。
12月7日,記者從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獲悉,浙江探索產品質量分級分類監管,賦予企業「紅黃藍綠」四色碼,並根據區域產品質量大數據繪出四色圖,實現對產品質量的「精密智控」,目前已在嘉興市、台州市椒江區、杭州市餘杭區開展試點。
新監管模式實現了產品分級、企業分類、區域分色。浙江將產品分為高風險產品、中風險產品與低風險產品三個類別,依據企業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的保障能力和實現程度,核算近三年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等指標,將全域企業分為AA、A、B、C4個類別,並按照C類企業在該縣(市、區)所佔比例,以紅、黃、藍、綠標註形成「四色矢量圖」,動態掌握各縣(市、區)重點產品企業分布情況。
有了四色圖,還有產品質量安全健康碼。浙江在嘉興市試點,明確賦碼規則——質量安全健康碼由監督抽查合格率、缺陷召回、輿情、投訴、信用等信息組成,分為AA、A、B、C4個類別,分別對應綠碼、藍碼、黃碼、紅碼。
「我們選取當地產業相對集中、直接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行業,採取因地制宜、按類分級、依級監管的原則,形成產品質量閉環監管,倒逼生產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推進行業優化升級。」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一圖一碼」為依據,可以判定不同區域和企業的具體監管類別,採取信用監管、責任監管、常態監管、加嚴監管等不同的監管措施。
「一圖一碼」的有效應用以數位化管理為基礎。據了解,嘉興市試點構建了省市場監管部門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系統,並與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省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登記平臺、浙政釘等平臺之間實現信息共享。依託該信息平臺,可實現精準分類監管。未來,該系統將面向全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