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獲得的一份東南大學文件顯示,該校取消2020屆經濟管理學院學生萬某某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據悉,該生為南華學生被踢事件中的涉事支教教師。(12月9日《新京報》)
在支教的過程中角色失範,沒有履行好支教教師的角色義務,損傷支教教師群體形象和社會聲譽,「腳踹學生支教教師取消推免」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母校的不遮醜、不護短,彰顯了一所知名大學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支教教師作為新鮮血液,在充實中西部教育資源、加強文化交流、踐行志願服務精神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些支教教師猶如「燃燈者」,喚醒了孩子們走出大山的渴望;支教教師幫助偏遠落後地區的孩子們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讓許多孩子立志「世界那麼大,我要走出大山去看看」。成千上萬的支教教師在均衡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少數人的角色失範,並不意味著支教教師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不論是「感動中國」的徐本禹,還是在支教中發生意外不幸去世的華南理工大學李莎,許多支教教師用自己出色的角色扮演,贏得了當地師生和家長們的尊重和敬意。「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十年前,筆者也曾經作為一名支教教師,在新疆一所小學支教一年。面對「支教教師腳踹學生」,面對比筆者小十來歲的「後浪」,有些話不吐不快。
學生們並不是一個同質性的整體,難免會有一些調皮、不那麼聽話的孩子;為了實現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的良性運行,自然「有規矩才能成方圓」。對於違反規則的孩子們,教師們可以進行一定的懲戒卻不能「暴力育人」;腳踹學生不僅會給他們帶來身體上的疼痛,還會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傷害乃至心靈上的陰影。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學科和專業知識,也需要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技能以遵循教育規律;更為關鍵的是,教師要對職業充滿尊重和敬畏、對教書育人充滿認同與感情。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教師需要足夠的愛心、信心和耐心,需要足夠的定力與堅韌。如果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尊重、對職業倫理缺乏足夠的敬畏、對教書育人缺乏足夠的價值信仰和文化認同,那些僅僅將教師身份當成一個「跳板」的人們,顯然難以潛心教書、全心育人。既然愛得不深,還不如早點轉身離場;這不僅是與自己和解,對學生們來說也是一種幸運。
「腳踹學生支教老師取消推免」不僅是對當地學生的呵護,也是對支教教師群體形象的「救贖」。對於萬某某而言,美夢的破碎也是一陣清醒劑,提醒和警示他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多些自律自製。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