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 文 · 來 · 啦 ·
張家後生,如何從草根階層,走出村寨,步入大學殿堂,或留學於歐美,步入社會高層,提升人之價值,逆襲之路怎樣走?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雄渾博大,深奧無窮之話題,永遠值得世人研討。
對此,借第七次修譜之機,傳承千年家族之風,共創全族新輝煌,談些個人看法和建議,尤其供族親教育子孫參考。更希望家族之後嗣,生生不息,頑強拼搏,人才輩出,榮宗耀祖。八百多年前,祖上之史紀,讓宗親穿越時空回到南宋。遷沅始祖金城公,文才武略,從祖籍山東青州益都橋頭,赴南宋臨安朝廷做官,接著殿試外放黔州通判、刺史。因元軍逐鹿中原,奉旨由潭州補盧陽令,遷至湖南沅州今芷江縣至今。公進士翰林出身,文武雙全,無論社會地位,精神文化特資,乃衣冠之家,貴族無疑。
遙望族史,層層巍峨,波瀾起伏,光潔照人。以史為鏡,浚其泉源;一族之譜,記載清晰。思族之興,望流之遠,竭誠盡忠,居安思危。我族始祖,落戶沅州,繁衍至今,宋元明清及民國,進士十一人及諸多留日留歐學生,晚清詩人、貴州布政史張日侖、山東都督、中將張學濟等,人才濟濟,群星燦爛。歷代先賢,穿越六朝千年到如今,宋家守始祖陵墓傳奇,桃溪之水,源遠流長。守住祖根,傳承歷史,感慨萬千!然而,近百年以來,綜觀譜牒獲悉,吾族嫡親,有二十六七代人,數萬之眾,散居於世界各地,一望無際之族群。但絕大多數族親,偏居於西南縣市之角落。據良材介紹,現廣西都安黑隆村一千餘宗親,僅有高中生一人。六七十年來,既沒有村幹部,更沒有鄉政幹部與教師醫生之職員,耳不忍聞,令人擔憂。經濟奔放,四十餘年,春風不綠一些族親小村。起點於山村,貧窮之現狀,是求生的第一課。
與良材閒聊,能夠進入社會的中層,甚至高層圈子的族親不多。尤其在時下,亦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成功者偏少,甚至連文化水平較高的白領亦不多,其原因何在?毫無疑問,以金城公為祖根的沅州張氏家族,因地域、經濟和文化等客觀原因,大多數居偏遠農村,優質教育資源短缺,亦成為草根之人。每念及此,常常感到莫名的憂愁與悲傷,而思緒萬千。近年來,為家族的繁榮復興,雖想做點事情,但能力有限,不甚惶恐!多年以來,族中熱心修譜建祠之奉獻者,臺江秀林先生編輯譜書;芷江的寶林、明權、明均、成寶、張雲、良其等,主管建祠;成明的「首回祖地,」,良躍的蓮蓬遷徙記,超然世俗,值得敬仰。尤其以主修良材牽頭,率領各地宗長宗親,為重修祖地窯灣塘宗祠,長期奔走,吶喊千裡。一直請我寫點什麼,擬刊印在族譜中。一直忙於公司事務,也沒有空閒時間,也不敢下筆。
今年庚子春,新冠病毒流行,閒居在重慶家中的我,遂拿起塵封了近二十的筆,寫下幾段心中感慨。與宗親分享,供族親教育後人之參考,實現教育後人,激勵一代又一代,如先賢帝師張良、詩人張衡、神醫張仲景,才橫再現。揭示人格之內涵,超越精神,文筆千鈞,亦作叮囑後輩之箴言!
上世紀40年代,也是因瘟疫橫行,在貴州鎮遠子棚老家,父親從子棚村遷來三穗縣響水村橋邊。那年鼠疫,一家七口人在子棚,幾天之內,死去五口。僅父親張秀髮,及姑姑張貴蓮,倆人活著。此地響水,崇山峻岭,橋邊張家小木屋,成為我生於斯,長於斯之故土。周邊山高,雲天相連,獨家為寨,推窗見山。山溝水豐,樹綠成蔭,千樹如帆,溪流潺潺,甘如神泉,甘冽沁脾。
那年,父親年幼,零丁孤兒。幾經輾轉,三姑婆不得不將父親,過繼給族中遠房太公張實亮老人做孫子,由其撫養。姑姑結婚後,隨姑丈嫁往遵義,也不知去了哪個縣了。因特殊年代,由於都沒有文化,姑姑走之時,父親不懂事,失去了聯繫。從此,一家人飄零。我工作過後,設法尋過幾次,也沒有頭緒,真令人心酸獨悲!過去的歲月,也與乞丐無異。家父家母,沒有條件進學堂,一生忠厚老實,善良純樸,言語平實,為人實在,寬容大度,勤於勞作。家裡貧窮簡陋,種田吃糧,養雞吃鹽,養豬過年,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生活苦寒至極,更是全大隊,也是全村最窮人家。那時,我從小頑皮,附近的村莊又只有我一個張姓小孩,時被其他小孩欺負。強犟不服的我,竟成為村上最為搗蛋的人,整天打架頑劣,讀書也不認真。
那年小學一年級,語文數學都考0分,升讀到二年級語文數學分別是20幾分。讀三年級時,父親生病住院,母親帶著3歲的弟弟到醫院,去照顧父親了,家裡只剩下我和6歲的妹妹在家。外婆與三姑婆家,離我家均只有幾裡路。他們時常來幫忙照看,晚上更來陪伴。但白天,卻只有我和6歲的妹妹在家。童年的我,一個9歲小男孩,既要照顧妹妹,又要割豬菜煮豬食,餵養一頭母豬和18個豬崽,無形之中,承擔起了家庭運轉之責任。這時的我,幾乎瞬間感觸到了,人間冷暖,生活艱辛。這期間,常到三姑婆家,與表叔楊秀棋有緣,他苦口婆心勸我,說:「表侄,只有努力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就這句話,醍醐灌頂,深深刻印在我的心裡。之後,從小學、中學到讀大學,一直在思索表叔說的話。
三年級了,痛改惡習,拿起書本,從一年級加減乘除,補習課程。不久,就從班上最差生,轉變為中等生。四年級,就成為全班尖子生,有時第一名,有時第二、三名。五年級畢業會考,考取三穗縣全縣的初中尖子班。當時,僅招兩個班,首次魚躍龍門。剛到縣城,因不懂事,學習並不認真,成績時好時差。直至高中,得力先生之教導,明事理而拼命研讀數理化及史地,並以三穗縣文科狀元之成績,考入貴州大學。中學期間,幾乎每個周末,都回家去幹活。與我母親,挑柴擔菜,步行30裡山路,到縣城市場,賣錢湊生活費。那時,吃不飽,穿不暖,受人白眼,讓人笑話。那年月,參加高考,先填志願後考試。因家庭極為困難,志願以穩為主,填報了貴州大學。以貴大全年級第三名之成績,考入貴州大學哲學系。
適逢89年學潮之風波,次年大學畢業的我,面臨只能下基層,到鄉鎮或街道上去。這時的我,拿到全系僅有的一個研究生名額資格,保送到鄭州大學政治系讀碩士。修完碩士研究生學位,自謀職業的我,層層面試後,進入駐地在廣州之石油大學之高校,教書育人。三年後,憑過硬的教研能力,任大學培訓部主任,並創建了管理系。第四年,中石油集團總部考察看重,進入人力資源部幹部處任副處長,從事石油企事業單位,廳局級領導班子考核建設行管工作。2000年,潮湧珠江,脫離體制,掛印辭職,在廣州打工創業。幾經摔打,從低處到高處,又從高處到一無所有。艱難時,甚至在2004年,曾三次身上均只有一元錢,往事難忘。多難之時,敢堅持,不動搖,賣房賣車,四處舉債,重開公司。時至今日,仍然算不上成功,但相比原來的起點,回望響水村橋邊,那個小山村,小溪木屋,我已然走了很遠很遠。擁有了自己的企業,成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重慶雙軟企業的董事長。
這些年,除鄭州大學碩士學位外,又去著名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修完了高級工商管理人員碩士學位課程,獲得了北京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學位(EMBA)。發表了數篇論文,出過兩本專著,實現了較低水平的立言立功。然而,年過半百,路途艱險,我不畏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堅信自己,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創造出輝煌的業績,更大的回饋家庭、員工、社會,用實踐行動寫出一個大寫的「人」字!綜上所述,幾十年來,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摸索。農村族親,草根之人,怎樣才能逆襲鞭策自己,發展與開創自己的事業?
第一、讀萬卷書,好好讀書。古人言:「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是人類進步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凝聚前人高人的心血。我輩草根,首先就是要把書讀好。在小學同學中,只有2名有工作,或者大家公認有點出息,我及一位女同學;初中同學圈,混得好的同學,多了一些;高中同學圈,就有縣級幹部或各種體制內公務人員;大學同學圈,就有多名同學官至縣市長,過得好的同學就更多了;研究生同學圈,大多是帶長字號的廳局級、企業家、研究生博士生導師,個別同學甚至從廳局級進步到部級了;北大EMBA同學裡,就有各種各樣的成功人士,高官、土豪、上市公司老闆、跨國企業家及巨型企業的高管。由此可見,圈子決定人生。而人生路上,書讀得越多,就混得越好,同學圈成功人士就越多。親眼所見,很多很有背景的人,甚至是紅二代紅三代,那些財富都是幾十億的人,他們無時不在堅持學習,仍然在不停的研究學習與深度學習,甚至終生學習。我們作為普通農村的孩子,草根之人,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讀書?讀萬卷書,應是做人成功的前提條件和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即古人講的「行萬裡路」、「格物致知」。光讀不練,不敢行動,終究不過是一低級書生。儒家知識分子的人生格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必須敢用。即使作為一個純知識分子,也應勤於思考、勤於研究、勤於寫作,才有成果,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才能對社會有貢獻。否則就是讀到博士、博士後,也沒有多大用處。得不到社會認可,又認為自身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從而滿腹牢騷,認為社會不公而自暴自棄,那就真的「百無一用是書生」了。現在,社會生活條件好,甚至農村人的幸福指數,也很高了。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所謂的「窮人家的富二代」。普通家庭的子弟要啥,父母就給啥,家務不會做,衛生不會搞。須知,一旦走向社會,其競爭卻又是殘酷的!因此,草根家庭,務必牢記:「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農村讀小學,培養了我從小就會做所有的家務及農活!更為重要的是,那些世界名校,甚至國內的高校裡,往往是有背景有實力的人家的小孩上學讀書,從一開始都在培養動手能力,都在強調自我成長自我負責。草根子孫,獨生子女,反而啥事都不會做,將來怎麼共事?怎麼競爭?
第三,心態要正,捨得付出。為人要大方,要正確處理本人和他人、與社會的關係,樹立「吃虧是福」的理念,這是高情商的根基。現實家族中,大部分都生活在農村,農民的最大優點就是樸實,能吃苦。社會中有不少人,也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豈不止這是天底下最實在的名言。重慶一個首富,曾經把上面這句話重新加以完善,他說:「吃得苦中苦,受得屈中屈,方成人上人。」把人的格局撐大,則心底無私天地寬,從根本上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的利益關係。現實社會,是經濟社會,是利益社會。大部分人,都比較在意眼前利益。農村中甚至不少人兄弟分家時,吵鬧不斷,個別家庭分家時房子的堂屋地角方和梁子都要鋸開,與鄰居為幾米田地甚至抽刀相向,佔了別人一點小便宜,趕緊要關門慶賀。這是因為他們均樸素的認為要據利力爭,積小利為大利,才能發家致富。實際上,如果每個人都要有利必爭,這個社會及人與人之間,就會陷入囚徒困境,最終誰也得不到好處,這是博弈論的基本常識。因此聰明人,特別是沒有什麼背景的草根,從戰略上看只能選次優方案,積小勝為大勝,最終突破層階的桎梏。
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是一個社會普遍的現象,這也符合遺傳學和心理學的基礎定律。但也有聰明人,能夠跳出這種定律,從較低的階層向上跨越。人分三六九,千古之定律。第一類人,每次都只想自己,每次做事考慮問題時都只從自己有利方面進行選擇,這類人因得不到別人的合作、幫助和扶持,永遠都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或原地踏步。第二類人,一般只管自己付出是否值得,不關心別人是否佔了便宜,這類人一般只能做到社會的中等偏低階層,各種企業的白領,或許往往也是這類人。優秀的人,往往先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只選擇次優不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毛主席講:「吃小虧佔大便宜」。白手起家和大多數的成功人士,均是如此。香港一哲人所言:「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話就會財源滾滾來」。人們常說:一個人光智商高沒用,還必須情商要高。其實情商高的根本,就是正確處理利益關係,能夠換位思考。至於會不會說話,會不會交際,當然也重要,但不是根本。一句話,你必須有格局和境界,否則永遠是草根。
第四,擇高處立,向寬處行。與高人為伍,進入優質的交際圈子。跳水女皇郭晶晶,嫁到香港霍家,當然是嫁入了豪門。可是她自己本身就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每年的廣告收入都是好多億,她本人其實也是個豪門。有一次記者問她為什麼這樣選擇,她回答說:「豪門家的知識閱歷,豪門的精神財富,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同樣的道理,能夠成功的各路高人,他們的性格、思維與眼界,肯定與常人不同。長江商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清華經營學院的各種CEO班、EMBA班學費都很昂貴,花銷上百萬左右,門檻都比較高。除了可以學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讀人,去學同學的優點。與高人為伍,你會受到耳濡目染,你會逐漸改掉你的一些明顯的弱點,不斷的自覺提升歷練自己。相較之下,與高人相交可以得到各種幫助,甚至商業機會,反之而不是最重要的。
人們常說,人之成功:「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理解起來,有些玄妙。我認為草根階層,認真學習,踏實做事,撐大格局,多向高人學習,就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命格。《哪吒》動畫片裡的那句臺詞:「我命由我不由人」,講的也是這個道理。自己強了,自然就有機會。運氣就來了,這就叫做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而發出嘆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形成自信,擔當大任,於國於家有責任。
總之,本文所言,說大白話,掛一漏萬,也許未必正確!真誠希翼族親,鼓舞鬥志,增強信心,站在雲貴之巔,景行仰止,認識社會,結識能人高人,舉家之力,舉村之力,舉族之力,擇師敬師,教育好年輕一代。老張家年輕人,也一定能夠自覺終生讀書。嗟乎!歲月不等人,凡事只爭朝夕,振興一族;憂天下之憂,樂天下之樂也,復興張家!
六甲、重慶市金剛清泓科技有限公司 張成木 撰
於二0二0年庚子穀旦
附重慶市金剛清泓科技有限公司介紹:公司成立於2010年08月16日,註冊地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金鳳路108號,法人代表為張成木。經營範圍包括計算機軟硬體及輔助設備、GPS定位導航設備、網際網路軟體、公共安全設備和器材、汽車飾品、電子產品(不含電子出版物)、小家電、五金、汽車配件、汽車防盜器、不鏽鋼製品、智能穿戴設備、監視設備、防盜設備、人臉識別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GPS定位服務、信息技術及大數據服務、車輛盜搶安全保障服務、廠房租賃。電子軟體、人臉識別技術、網際網路軟體、GPS定位導航的技術諮詢及技術服務。
文 字 / 張成木
圖文編輯 / 琴子 張良材 張秀林 張成建
附,譜書發行公告:1、發行時間:從即日起,接受個人或團隊訂購《張氏族譜》譜書文獻上下卷兩本50萬文字共680元(印刷200套);另外,整套9卷裝1980元/套(100套),印數有限,接受全國宗親及愛好收藏者預訂。2、總發行人:張成建13397659179、張秀林18908553916、張明均13874450688、張良材13928522163;3、發行原則:先付全款,後領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