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草根階層來說,誰也想逆襲成功,躋身於上流社會。但是階層有一定的固化。想要進入上流社會,是很不容易的。每一個逆襲成功的人,都是少數幸運的。但是,這個逆襲成功的人在這個上流社會中,他的命運如何呢?很難是一帆風順的。躋身上流社會的人,都要小心翼翼地奮鬥,都要不懈的努力,還要認同上流社會的規則。《紅與黑》這本書就是講述了一個人逆襲的故事。這個人叫於連。
《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巨匠,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那麼,於連的逆襲之路是什麼樣的?或者說他打入上流社會後的結局如何呢?
書中,於連這樣說:「先生們,我沒有任何屬於你們那個階層的榮幸。你們在我身上看到的。只是一個反抗其卑賤命運的農民。」
司湯達的小說,更多的是觀察法國大革命背景下,人們行為的隱秘動機和靈魂的內在特質,並且是探尋人們心理發展的路程。於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於連出生在一個小工業作坊的家庭裡,這個小工業作坊的家庭就是給人家做家具,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是具體的勞動者,沒有別的工人。於連與家人格格不入。因為他沒有哥哥們能幹,木匠活幹得不好,被父親和哥哥認為是弱者。於連,對他們家庭來說是一個另類。
但是於連他喜歡讀書,他有超強的記憶力,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孩子。因為熱愛學習,向教堂裡的神父學會了拉丁文。不僅僅是學會,簡直是非常精通。在當時的法國社會,很多上流社會的家庭是要請拉丁文家庭教師的。於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市長家裡,當家庭教師。認識了市長夫人,這位市長夫人就是瑞納夫人。這個影響了於連一生的女人。
於連,他生活困頓。他對上層社會也有一種仇富的心理。因為他的貧困,他認為這是命運的不公平。於連英俊的外貌和豐富的學識,輕鬆的獲得了瑞納婦人的傾心。但是於連鄙視這些上流社會的女人和男人。於連有很深的英雄主義情節。他崇拜拿破崙,渴望自己像拿破崙一樣成功。於連雖然喜歡瑞納夫人,但同時又高傲無比。他有近乎敏感的自尊心。在心裡鄙視上流社會,認為達官貴族獲得的財富都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是骯髒的。
拉丁文的《新約》。別人提出其中的一句話,於連就能背誦全篇。這種技能啊,使它成為上流社會達官貴人競相聘請家庭教師。因為誰的家庭教師水平高,也是一種榮耀。
為了前程,於連進入神學院。「這便是進去出不來的人間地獄。」於連的才華在神學院遭到了妒忌。在考試中,學識豐富的於連接連背誦了幾篇與神學教旨相違背的作品,而導致於連的成績名落孫山。這是妒忌他的人設下的圈套。但是,於連有貴人相助。這位貴人就是彼拉神父。彼拉神父視於連為自己的孩子,知道於連心高氣傲自尊心極強,學識淵博。於是向拉莫爾侯爵推薦了於連,於連的前程似乎迎來了一片光明。於連來到了巴黎。
在巴黎於連慢慢適應了上流社會的生活,穿著打扮越來越時髦。於是上演了一出貴族小姐愛上窮書生的感情大戲。馬蒂爾德這位上流社會的千金小姐。看慣了上流社會公子哥的爾虞我詐和迂腐氣息。於連在他心目中,就好比是一種另類的清新風。就好比是天天吃慣了紅燒肉、鮑魚,突然見到一盤兒涼拌的黃瓜,很清爽,很爽口。
在巴黎社會中心應付權貴的時候,於連的身心非常受煎熬,甚至想過自殺,他對自己說,「就該把襯衣的商標去掉,跑到巴黎二十法裡之外,某個僻靜的森林裡結束我這悲慘的一生。那裡沒有人認識我,我死後半個月也不會有人知道,之後誰還會想到我呢?」
於連和瑪蒂爾德的愛情並不順利。因為於連的出身和過度敏感的自尊心,以及對馬蒂爾德這種上層社會女子的種種懷疑。雖然他們相愛,但是結局並不美好。
於連,在感情上非常矛盾。在侯爵千金和市長夫人之間,他無從選擇。最後竟然欲槍殺市長夫人。當然,他也看清了社會的本質面貌。僅僅憑他的才學是不可能真正地進入上流社會。他不甘心做侯爵的幫兇,不甘心做千金小姐的備胎,寧死也要守住自己那可憐的尊嚴。所以最後於連被送上了斷頭臺。
司湯達的《紅與黑》細緻地描寫了於連想進入上流社會所做的一切努力。自己的才華、自己的脆弱,自己最後被送上了斷頭臺。可以說這是一個草根階層逆襲沒有成功的悲劇。如果你想仔細地體會於連這個人物內涵和當時法國社會的現狀,建議你來讀一讀《紅與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