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難以逆襲,三國時期是重視學歷背景的時代?確實如此

2020-12-16 滄海拾遺錄

俗話說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古代歷史上既有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在大一統王朝之間也不乏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分裂混亂時期。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在亂世之中,往往不論出身學歷,有膽識、有能力的人站在歷史上的風口上,很容易脫穎而出,甚至可能成就王者霸業,比如基層官吏出身的漢高祖劉邦和貧農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但是,在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三國時期,這一定律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更多的是王侯將相家庭背景出身或是有經學背景的名士,能在三國亂世中佔據主要舞臺,一介草莽還是難以出頭,即使出頭也時常被士族打壓,三國時期對學歷和背景的重視程度超乎任何一個亂世。

三國時期有學歷和背景才是王道

秦末時期,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時,喊出來一個響亮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在秦末關東六國普通百姓對秦朝鐵一般的階層分布感到絕望。秦末漢初之際是一個草根階層可能逆襲的時代,在推翻秦朝的統治過程中,也確實應驗了陳勝的口號,不但是像項羽這樣的六國舊貴族趁機坐大,更多是出身底層沒有什麼背景的人憑藉膽識能力揭竿而起,共同完成了推翻秦朝統治的大業。

秦朝滅亡後,項羽主持分封了十八位諸侯王,從諸侯王的出身背景就可以看得出膽識、機遇更加重要。章邯、董翳、司馬欣是投降的秦朝體制內高級官吏,魏豹、韓成、趙歇、田巿、田都、田安是六國的舊貴族,臧荼是燕國舊將,吳芮是南方越人土著首領,而劉邦、申陽、司馬卬、張耳、英布、共敖、韓廣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背景。最終勝出的劉邦不過出身於泗水亭長這樣一個基層公務員,他賴以起家的豐沛功臣集團大都出身低微,《史記》對上述功臣的基本記載包括:「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主吏,功曹也」; 「絳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彊」;「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汝陰侯夏侯嬰,沛人也。為沛廄司御。」;「潁陰侯灌嬰者,睢陽販繒者也。」總的來看,除了蕭何出身秦朝基層官吏外,其餘人等大都是販夫走卒出身。應該說,秦末時期創業的機會很多,只要膽子夠大、運氣夠好、人脈夠足,都有機會建功立業,學歷背景之類並不太重要。

但是,經過兩漢四百年的歷史淘洗,到了三國時期,爭霸天下的各路諸侯大多是體制內的世家子弟或一方牧守,這就直接抬高了亂世創業的門檻,學歷和背景成為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大家在三國演義中,看到曹操、劉備、孫權等三國主君鼎足三分,但如果細細研究一下他們三位的出身和成長史,就會發現學歷和背景很重要。不要說這三位主角,即使是他們帳下的謀士甚至武將都是出身學歷背景泛泛之輩。

背景這個比較容易理解,這裡先要簡要說明一下,本文所說的學歷是什麼東西,在東漢末年,能夠讀經書,就是有學歷的象徵,不懂得儒家的經學,就不容易得到察舉,所謂「察舉」就是對人才考察後再薦舉給統治集團,由三公九卿等甄別人才,推薦給朝廷,考核通過後即授予官職,沒有察舉就很難做官。

首先,看一下三位主公的情況。曹操的情況比較簡單,他是安徽亳州人,雖然《三國志》說他是漢朝初年名相曹參的後代,不過這種說法不太靠譜,但曹操的父親曹嵩是著名宦官曹騰的養子,他的父親曹嵩也曾官至太尉,可以說是出身豪門(雖然是宦官之後),正是得益於這樣的出身背景,曹操20歲時就被州郡「舉孝廉」,相當於獲得學歷認證,從此踏上仕途,開啟了輝煌的政治生涯。

孫權則是一個地道的「官二代」,他的上位幾乎完全是秉承父兄打下的基業,他的父親孫堅曾任長沙太守,參與過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兄長孫策則是為他打下了江東基業,至於學歷方面,孫權早年也曾「好經書」,與朱然等人在吳郡讀書,並在15歲的時候被吳郡太守朱治舉孝廉,獲得了出仕的機會,積累了一定的政治經驗,為日後突然接班奠定了基礎。

至於劉備,他看似出身最為低微,自幼家裡貧窮,早年靠賣草鞋草蓆為生,但是劉備還是具備最大的政治出身——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此外,劉備也具備學歷方面的優勢,他早年曾拜著名大儒盧植為師,盧植是以研究《尚書》著稱的大家,劉備還因此與公孫瓚是同學。雖然劉備大器晚成,直到四十歲之後事業才有所起色,但是還是在出身背景的加持下,經過二十多年不懈努力,最終獲得事業成功。

其次,學歷背景在各位謀士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先看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荀彧與荀攸都出自豫州穎川荀氏這樣的世家大族,出身高貴,德才兼備,尤其是荀彧,其道德高尚,有君子之風,為天下名士,有王佐之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相當於曹操的「張良」了。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是曹操身邊著名的智囊人物,曹操參與一系列平定天下的戰役,都是荀攸策划具體的戰術,同樣是德才兼備的人才。程昱是兗州士族,同樣以才能得到曹操的重用,是較早跟隨曹操的謀士之一;郭嘉同樣是穎川士族,來自荀彧的推薦;賈詡是出自涼州士族,經察舉制為郎官,後成為董卓的部將,幾經輾轉成為曹操的謀士。

再看看劉備旗下的謀士,諸葛亮自不必言,他出身於琅琊諸葛氏這樣的望族,祖上諸葛豐曾擔任司隸校尉這樣的高官,隱居襄陽時與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交好,好友還包括徐庶、崔州平等人,朋友圈名士雲集。幫助劉備入主益州的著名謀臣法正,也是出身名士家庭,是名士法真之孫。

至於孫權這邊,首席謀臣張昭也是少有才名,精通《左氏春秋》,曾被舉薦為孝廉,後來還被徐州刺史陶謙察舉為茂才,不過都沒有接受。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也是出身於琅琊諸葛氏,「瑾少遊京師,治毛詩、尚書、左氏春秋」;虞翻是江東名士,日南太守虞歆之子,於經學也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又兼通醫術,可謂文武全才。孫權曾稱讚他"可與東方朔為比矣"。

最後,即使是以軍功成名的三國武將們,也是很多有著深厚背景的。以曹操方面為例,雖然曹操手下名將如雲,但是曹操手下真正掌握兵權的,卻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真、曹休這樣的宗親將領。夏侯惇鼎盛時期執掌曹操在合肥的軍隊,成為曹操東南戰區的最高軍事統帥,夏侯淵統帥關中諸軍,成為曹操西部戰區最高軍事統帥,曹仁統帥荊襄諸軍,成為曹操中部戰區最高軍事統帥,曹洪、曹純、曹真、曹休這些人成為曹操最精銳的虎豹騎將領。至於劉備方面的出身世家的馬超,孫權帳下出身豪強的周瑜、魯肅、陸遜等名將就不一一展開。

三國時期重視個人學歷背景的原因分析

三國時期要想出人頭地,有個好學歷背景可謂是基本條件,一無學歷二無背景的草根人士,要想有所作為,可以說是開啟了三國遊戲的困難模式,即使是偶爾有個別像曹魏的鄧艾、石苞,孫權方面的「錦帆賊」甘寧這樣出身低微的武將,也難免遭到佔據主流地位的士族文臣武將鄙視排擠,鄧艾被冤殺就是明顯案例。三國時期之所以如此重視個人的學歷背景,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原因:

一是西漢後期以來的豪強地主勢力強大,形成了朝廷難以制衡,不得不極力拉攏的政治經濟力量。所謂的豪強地主基礎在秦漢時期就已形成,豪強地主主要有兩大來源。其一是由戰國時期以來的封建貴族發展而來。比如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秦漢早期的豪強地主大都是他們的後代。豪強地主的第二個來源是由秦漢時期的貴族、官僚、軍功地主、工商地主以及經學大師轉化而來的。到了西漢後期勢力開始興盛,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朝廷的正常運行,這也是王莽推行「均田制」的原因,但是王莽的改制以失敗而告終,不但沒有起到有效打擊豪強地主的目的,反而招致了百姓的反對,釀成了「赤眉起義」。但最終有能力爭奪天下的光武帝劉秀、隗囂、公孫述等人都是有學歷背景的人,劉秀不但是劉氏宗親出身,而且還得到了河北士族的鼎力支持,這才最終勝出建立東漢政權。這也就是清代著名學者趙翼所指出,「西漢開國,功臣多出於亡命無賴,至東漢中興,則諸將帥皆有儒者氣象」。這種所謂的「儒者氣象」其實就是暗指士族身份和經學背景。

由於豪強地主士族對東漢建國貢獻很大,東漢建立後,豪強地主的勢力更加膨脹起來。豪強地主佔據了廣地良田建立了莊園,莊園內有豪華的廬舍宅樓,宅院周邊池陂廣布,大田莊外,則是附戶、部曲,他們依附于田莊,為田莊提供勞役和服務。豪強田莊與周圍的附戶形成了一個對內緊密相連,對外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這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莊園經濟。莊園經濟也成為東漢時代特有的經濟現象。

在世道動蕩之際,由於地方豪強宗族勢力強大,往往聚族而居,報團取暖。那些破產的平民為了活命,被迫自賣於豪強,淪為奴婢,那些沒有破產的平民也無法擺脫豪強的控制,只能依附豪強,尋求庇護,形成所謂的「附戶」,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塢堡現象。這些塢堡的領頭人就是豪強地主,具備相當強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因而成為三國時期各路諸侯極力拉攏的對象,曹操部將許諸也是當地的地方豪強出身,憑藉自家手裡掌握的部曲軍事力量,早年據堡自守,後來加入曹操陣營,屢立戰功,成為一代名將。

《三國志·許諸傳》記載:「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賊萬餘人攻褚壁,褚......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鬥者置四隅。」

二是兩漢時期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舉孝廉,被豪強地主階層和官員階層聯合壟斷。兩漢時期,皇帝治理國家需要文官的輔佐,這時候就必須建立一套比較完備的人才選拔制度。由於兩漢時期實行郡縣制,皇帝主要採取「察舉」方式選拔人才。

所謂「察舉」就是對人才考察後再薦舉給朝廷,考核通過後即授予官職。察舉的科目較多,分歲舉與特舉兩類。歲舉如孝廉、茂材等,特舉一般都是不定期的選舉,如賢良方正、明經、明法、尤異、治劇、勇猛知兵法等。其中,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舉孝廉,只要在德行、經學、文法、才能等四個方面滿足其中一項即可察舉為吏。

兩漢時期,對人才進行察舉,首先得通過鄉間名仕對自己的德行評論,再根據鄉間評價逐級向上呈報,最後經過朝廷的策問,合格通過者予以官職,因而察舉制不僅是以德取人,更包含以才取人的因素。

一方面,東漢時期儒學極為興盛,儒學修養是官員選任的重要依據。東漢莊園經濟的興盛:對東漢儒學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豪強地主們研究經學,設館開課,著書立說,同時也將經學變為進入仕途的工具。但另一方面,他們又進行了文化壟斷,對後期門閥氏族壟斷官場提供了基礎。

豪強地主與地方官員結成穩固的政治聯盟,即郡守縣令在向朝廷推舉孝廉時,優先考慮豪強子弟,地主豪強勢力由此大舉進入官僚體制。東漢中後期,官員選拔越來越看重士人的聲名,而地方評議是士人獲取聲名的主要途徑,豪強地主利用強大的經濟、政治實力掌控地方評議,為自家子弟積累聲名,使其順利進入仕途。

另一方面,那些累世傳經的經學世家由於牢牢掌控經學傳襲的主導地位,更容易被朝廷徵召為公卿。可以徵召士人為吏。經學世家與故吏和門生結成牢固的政治聯盟,經學世家牢牢控制著中央官政,累世居朝為公卿。東漢末年的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就是這樣的例子,弘農楊氏的興盛起源於號稱「關西孔子」的楊震,楊震秉承家學傳授歐陽《尚書》,後又官至太尉,朝中遍布故吏、門生。從楊震以後,楊家連續三代位至三公,成為關西最顯赫的經學世家,著名謀士楊修就是出自弘農楊氏。又如世傳《易》學的汝南袁氏,號稱「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三國時期初期爭霸天下實力最強的袁紹和袁術兄弟就是出自汝南袁氏。這些經學世家世代壟斷朝廷公卿之位,形成穩定的政治集團。當東漢末年中央政府統治秩序瀕臨崩潰之際,這些以經學世家為主導的政治集團就可以憑藉多年積累下來的政治影響,在故吏、門生的擁護下,從朝廷政治力量轉變為地方割據勢力。

即使是到了三國末期,最終實現三家歸晉的司馬氏家族出身河內郡溫縣,司馬氏雖然不是世代研究經書,取代曹魏建立西晉政權的晉武帝司馬炎自稱出自「諸生之家」,但是喜歡研讀《漢書》名臣列傳, 也是不折不扣的高門望族,三國時期重視學歷背景的傳統依然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終統一三國的司馬炎

結語

一般來說,在王朝穩固的時候,階層分布較為固化,在亂世來臨之際,往往能力與機遇更為重要,草根階層更有可能脫穎而出。但是,這一定律在三國時期並不適用,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東漢末年,劉秀與劉邦同時爭奪天下,劉秀勝出的概率遠高於草根出身的劉邦,原因無他,劉秀的學歷和背景決定了人心向背。由於東漢王朝豪強地主勢力強大,又藉助研習經學壟斷了入仕的渠道,佔據歷史重要舞臺的主角們依然是要有雄厚的學歷和背景做依託,創業的門檻不可謂不高。寒族要想出人頭地,還沒有等到良機,即使偶有像鄧艾這樣的佼佼者,仍然逃不過士族名士的打壓和鄙視。

參考資料:《後漢書》、《三國志》、程羽黑《「三國」是重視學歷和背景的時代》等。

相關焦點

  • 三國是士族時代嗎?當官靠能力還是靠背景?
    因為來自社會底層的現實,所以劉備早期的創業夥伴關羽、張飛也都是草根出身。但是,隨著劉備社會地位的提升,他非常重視吸收士族階層的人才加入其團隊,如諸葛亮、龐統、法正、許靖、劉巴都來自士族。而且,劉備入蜀後娶了寡居的吳夫人,自己成了士族的女婿。總之,劉備一直在追求兩個轉變。一方面是使自己由草根出身成為漢室正統的轉變,所以他十分強調其皇室的身份。
  • 他是如何從草根逆襲成功的呢?
    劉備和朱元璋所處時代,一個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一個是元朝末年天下混戰。亂世才有機會,亂世才能出英雄。定位要準、口號要有號召力,起義這個是最需要的就是人和人才。口號一定要響亮,要有號召力,要不然沒人跟你混。劉備的口號是:「匡扶漢室」,朱元璋是:「推翻暴元」。這兩個口號在當時都極具號召力和煽動性。
  • 坎特的草根逆襲人生
    就這樣一位號稱有三個肺,無所不能的小坎特,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有怎麼樣的人生,為何能做得如此優秀?是不是年少成名呢?當然15-16賽季幫助萊斯特城奪冠後坎特一夜成名,那時候他的逆襲人生故事就有了,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我們都希望成功,都有一個不平凡的夢想,都喜歡聽草根逆襲的故事。今天我又重新整理了一下他的逆襲人生故事。
  • 《王者榮耀》的草根逆襲之路
    《王者榮耀》發售於2015年,與之同時期發布的還有《全民超神》。 如果把這兩款遊戲比喻成公司《全民超神》就像是國企,它出身高貴。財大氣粗,是長子。而《王者榮耀》則像是創業型公司,出身草根,還到處碰壁。趕不上風口的時候還容易被「拍死」。
  • 草根的逆襲
    據研究,全球能實現階層逆襲的不到4%,即便是以「自由、平等」為主流發展脈絡的歐美發達國家,社會流動性反而更弱。那些上流社會的人住的房子是祖上的,用的錢是old money(老錢),如果出身底層,需要連躍三四級才能進入中上階層。英語裡的rags to riches,和典型的中國科舉制度下的「寒門出貴子」,和「光耀祖宗」一樣,也是小概率事件。
  • 衢州新聞網丨草根的史詩——讀嚴元儉的《我的時代我的風》
    最近,嚴元儉的詩自傳《我的時代我的風》在網絡上連載,讓讀者品嘗了九十天詩歌美餐。作為一位小學畢業就不得不告別校園的農民,嚴元儉憑著努力和奮鬥,一步步走來,成為浙江日報一位優秀的高級記者、家鄉一個脫穎而出的詩人,成功地實現了草根的逆襲,這部詩自傳就是他幾十年奮鬥歷程的忠實記錄。
  • 前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三國時期也不遜色,但結局卻差不多
    前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三國時期也不遜色,但結局卻差不多三國時期最精彩的就是這些群雄之間互相爭奪的故事,他們為了自己的權利不斷地向對方發起挑戰,如果能夠成功奪得的會是兩份權利,如果失敗,那麼這一輩子就不會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 春秋時期沒有任何背景小人物陽虎,是怎麼完成的逆襲之路?
    說的是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在商周這樣的王城之地不受待見,在陳國和蔡國這樣的小國也沒有受到重視,最後到魯國的時候,雖是被重用,但是卻被把持朝政幾十年的季氏以及陽虎侮辱。這裡所說的陽虎,其實就是個沒有背景的小人物,最後是靠自己的手段完成了逆襲,在歷史上留名。那麼,陽虎是如何逆襲的呢?
  • 《紅與黑》:草根階層逆襲的悲歌
    對於草根階層來說,誰也想逆襲成功,躋身於上流社會。但是階層有一定的固化。想要進入上流社會,是很不容易的。每一個逆襲成功的人,都是少數幸運的。但是,這個逆襲成功的人在這個上流社會中,他的命運如何呢?很難是一帆風順的。
  • 講述草根逆襲的作品,成年人的世界,即使是喜劇都會使人流淚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小人物,可同時又構成了這個精彩絕倫的世界,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畢竟是少數,想要成功就必須經過自己的努力,叫做草根逆襲。相信很多人都喜歡看草根逆襲的影視劇,覺得能夠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劇中人和自己一樣,是這個時代的小人物,但是卻能夠抓住不同的機遇,擁有鯉魚躍龍門的機會。
  • 劉備在三國群雄中起點很低,卻能草根逆襲?學者:貴人真不少
    劉備,一個亂世之中的逆襲典範,一個屢敗屢戰的創業楷模,更是老梁口中大真似偽的「一代奸雄」。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以超過兩千次的出場次數,冠絕全書,是名副其實的「第一C位」。他的一生,便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時代。
  • 屌絲的逆襲是怎樣煉成的?
    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屌絲的逆襲。而下面想初步總結一下屌絲逆襲的幾個必要條件。 一、實踐才是最好的教育。因為歷史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王永慶、李嘉誠、宗慶後以及有軍隊背景的任正非等企業家都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而他們確實是把企業做到極致的人。從小學到大學,一個人的一生中要有16年在象牙塔裡學習,而我現在越來越懷疑這種教育體制是不是大學生普遍失業的原因。
  • 草根逆襲之路
    ,逆襲之路怎樣走?第一、讀萬卷書,好好讀書。古人言:「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是人類進步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凝聚前人高人的心血。我輩草根,首先就是要把書讀好。親眼所見,很多很有背景的人,甚至是紅二代紅三代,那些財富都是幾十億的人,他們無時不在堅持學習,仍然在不停的研究學習與深度學習,甚至終生學習。我們作為普通農村的孩子,草根之人,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讀書?讀萬卷書,應是做人成功的前提條件和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 大學擴招,學歷「貶值」,寒門子弟只靠學歷逆轉人生的時代過去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學生基礎越來越大,高學歷人群比例越來越高。站在考生的角度,擴招永遠都是佳音的存在;但站在社會的角度,擴招永遠是貶值的代名詞。也正因為這樣,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變得越來越難了。面對這樣的現實,有人選擇提升學歷,以此來避開本科間的競爭。在起初,這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條路的有效性,也都跟著蜂擁而入。如果出口限制了,那麼進來再多人,其實也沒什麼,但是出口同時也在被不斷放大,這就導致高學歷也從曾經的稀有,變成了現如今的平凡。
  • 最籃點:草根逆襲!NBA的格林神話-搜狐體育
    NBA始終是一個公平的舞臺,只要你有足夠的實力展示著自己的才華,草根也能逆襲綻放出屬於自己燦爛的光彩……【詳細】  NBA是公平的舞臺,只要你有才華並抓住機會,草根也能逆襲並大放異彩。最近的一個草根逆襲的戲碼就是林書豪主演的,而目前的金州勇士隊也有一位草根躍躍欲試,他就是——奎因—庫克。
  • 草根如何逆襲高富帥?劉邦用事實說話:機遇和能力兩者不可或缺!
    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皇帝的出身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生在深宮之中的「五穀不分型」;一種是有權有勢的「謀朝篡位型」;還有一種則是出身普通,逆襲上位的「草根錦鯉型」。顯然,第三種奪取天下的難度是最大的。而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代,是力能扛鼎武力非凡的西楚霸王;劉邦是沛縣貪財好色的小混混,是平民草根一個。
  • 為什麼大家都想看「草根」逆襲
    在一群年輕的高材生裡面,「大齡」再就業的「草根」丁輝成為了觀眾關注的焦點。 在一群實習生中,與其他人相比,丁輝既沒有家庭作為強有力的後盾,又沒有足夠優秀的學歷作為企業敲門磚,更沒有出色的工作經驗和年齡條件作為資本。 在節目中,面試官們在討論丁輝的簡歷時曾表示:「像這種簡歷的,我們不太常收到,甚至直接在人事那就被pass掉。」
  •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皇帝,劉邦逆襲靠知人善任,朱元璋靠什麼
    除非是朝代更替的事,就代表著一個朝代的結束了,和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這在其中最困難的便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因為這倆位都是完全沒有背景,是以草根逆襲變成一代帝王的,這其中的困難不言自明。最先務必要認可的是,這倆位皇帝全是很善於用謀略的,要不然也不可以不畏艱難,最終踏入哪個部位。
  • 自殺式投球,草根逆襲,一場只屬於日本高中生的青春!
    Part 1: 對比兩個學校大阪桐蔭:豪強中的豪強作為私立高中,資金雄厚、選手背景強悍金足農:草根中的草根作為秋田縣的一所農業學校,隊員們平時全在學校上課務農養豬,進行棒球訓練都得擠出時間而完成如此壯舉,金足農的隊長吉田輝星功不可沒。
  • 寒門榜樣: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草根曹劌憑什麼逆襲貴子?
    無論他聰明,還是愚蠢,結果是他逆襲了。逆襲的他,留下了什麼?對我們來說,才是最應該學習的。比如,吸取他身上的閃光精神。閃光一:保家衛國,有擔當華夏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自古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