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廳「太二」IPO來了:半年收入5億 翻臺率秒殺海底撈!

2021-01-15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吃貨們都熟悉的網紅餐廳「太二酸菜魚」,很快就要和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們見面了!

「超過四人就餐不接待」、「不拼桌、不加位」、「酸菜魚不外賣」……誰能想到,憑藉這些奇葩又「二」的霸道店規,竟然讓一家只賣酸菜魚的餐飲店做到了極致。

半年收入5個億、經營利潤率高達23%、3年門店擴張到上百家,火遍全網的「太二」更是促發母公司九毛九順利IPO。根據上市日程安排,餐飲品牌企業九毛九將在1月15日正式在香港上市。

由於自帶網紅體質、翻臺率驚人,有著旗下品牌「太二酸菜魚」上市的九毛九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參與。招股期間,九毛九國際認購竟然超配600倍,其火爆程度堪比當年的海底撈。

更有市場熱議,下一個「海底撈」即將誕生。參考海底撈上市以來已然翻倍的股價,上市進入倒計時的九毛九,未來股價表現如何,著實令人好奇。

九毛九順利赴港上市

曾經嘗試衝刺A股

由於帶著網紅品牌「太二」赴港上市,從遞交招股書開始,九毛九國際就獲得了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熱度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九毛九集團原本是一家成立於1995年、經營西北風味麵館的老牌餐飲企業,2009年,創始人管毅宏意識到了購物中心興起的紅利,並完成了九毛九品牌向「快時尚餐飲」的升級,成為了這家餐飲集團快速發展的核心戰略。

去年8月28日,九毛九餐飲集團就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

目前九毛九國際旗下有五個品牌,分別是主打西北菜的九毛九、太二酸菜魚、2顆雞蛋煎餅、四川冷鍋串串"慫"和精品粵菜"那未大叔是大廚"。打開九毛九的招股書,簡直就是一本美食滿滿的菜單。

根據九毛九國際在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公司目前經營287間餐廳及管理41間加盟餐廳,覆蓋中國39個城市,遍及15個省份與四個直轄市。其中,包括143間九毛九餐廳、121間太二餐廳。

2015年,九毛九建立起「太二」酸菜魚的品牌,很快這家出品單一爆款的企業爆發出驚人的成長能力。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年,「太二」酸菜魚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82.3%,2019年上半年太二實現收入5.38億元,同比增幅為146.8%;貢獻營收佔比由5.8%躍升至43.5%,成為九毛九的重要業績增長支柱。

在「太二」酸菜魚的崛起下,九毛九近年來的業績增長突飛猛進,營業總收入從2016年的11.64億元增至2018年的約18.9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7.5%;公司經調整純利也在去年年上半年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港股上市前,九毛九餐飲集團曾經嘗試衝擊A股。2016年,九毛九曾向中國證監會遞交A股上市申請。2018年,由於整體A股審查流程延長並且上市時間表不確定,九毛九撤回A股上市申請。

有分析指出,九毛九衝擊A股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藉助資本過度擴張,財務狀況不佳。這是因為2013年至2015年,九毛九淨利潤分別為2766萬元、4390萬元和3105萬元,2014年和2015年的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58.68%和-29.26%。

網紅「太二」刷屏社交圈

驚人翻臺率秒殺海底撈

不過,讓小夥伴們感到好奇的是,到底是什麼魔力,讓一家名為「太二」、號稱只賣酸菜魚的餐廳,成為一家準上市公司的核心品牌?

關鍵可能是「太二」抓住了當下餐飲的時尚風口:酸菜魚和另類體驗。

隨著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逐步提高,就餐體驗、環境風格都成為吃貨們打分餐廳的重要指標。而「太二酸菜魚」就是依靠餐品極簡、突出「酸菜比魚好吃」以及有點另類的店規吸引力大眾的眼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18年收入計算,太二在中國所有酸菜魚餐廳中排名第一。2018年至2024年中國酸菜魚餐飲市場收入預計將以33.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4年將達到705億元。

在微博上,對太二酸菜魚的幾乎好評如潮,有網友表示:「沒有什麼不是一頓太二酸菜魚不能解決的煩惱,如果有,那就兩頓。」

在吃貨們的支持下,太二的成長速度令人驚豔。數據顯示,太二品牌產生的經營利潤由2016年的0.2億元增長至2018年0.9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18.0%,2019年上半年太二實現經營利潤1.25億元,增幅為155.7%。

在經營數據方面,目前太二在全國範圍內的門店共有121個,主要分布在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門店總體翻座率由2016年的3.6上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4.9,去年同期為5.0。除新一線城市門店之外,其他各線城市門店2017年開始翻座率基本穩定在4.0以上,一線城市在2018年之後翻座率穩定在5.0以上。

讓投資者感到無比心動的,那就是「太二」有兩項指標直逼海底撈。第一,翻臺率;第二,門店盈虧平衡周期。

據悉,2019上半年,太二酸菜魚的翻座率高達4.9次,而同期海底撈的翻臺率為4.8次。新開設的太二酸菜魚門店平均僅需1個月便能實現盈虧平衡,而平均現金投資回收周期也(單店投入約為250萬元)也不過7個月,兩項數據均與海底撈非常接近。

「太二」的發展給了九毛九發展的信心。九毛九表示,為了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公司會將業務滲透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和周邊城市等新興市場。2020年及2021年分別開設18家及20家九毛九餐廳;80家及100家太二餐廳。可見,未來的發展重點在「太二酸菜魚」。

美團點評《2018酸菜魚市場發展報告》指出,酸菜魚品類仍然處於高增速的爆發期。2018年全年增長率為63.6%,酸菜魚品類移動端搜索次數在2018年已超過黃燜雞,並遠高於同為川菜單品的水煮魚。

這也意味著,九毛九和「太二酸菜魚」未來的市場空間依然值得期待。

九毛九下周登陸港股

預計超600倍超額認購

憑藉在吃貨圈的超高人氣,九毛九國際在招股階段就快速引來市場和投資者們的熱度關注。

據九毛九此前公告,此次港股IPO擬發行3.334億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佔10%,國際發售佔90%,另有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行價5.5-6.6港元。

儘管近期港股市場新股招股的企業較多,但九毛九仍然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據悉,九毛九招股期間全稱火爆,有消息人士預計,九毛九在公開發售階段錄得逾600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超1400億港元,僅富途證券一腳認購就達到110億港元。不過從這樣的認購超配情況來看,九毛九的中籤率可能會刷出新低。

另有市場消息稱,九毛九)擬以招股價範圍上限定價,公司招股價在每股5.5至6.6港元之間,計劃發售3.334億股,集資最多22億港元。

據悉,此次九毛九的認購火爆程度,堪比當年海底撈的情況,同樣都是網紅店、都是受消費者認可的餐飲企業、商業模式都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因而九毛九的招股,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一位曾參與多個港股IPO認購的私募人士表示,各家券商的額度緊缺,能夠拿到的份額並不多,「招股前很多人就開始打聽九毛九額度的問題,但券商手中的份額根本不夠,加上中籤率可能不高,打新預期收益的空間會收窄。」

不過也有人認為,即便是只中了1手,但參考港股市場如此火爆的IPO往期案例,上市首日賣出的利潤還是能夠足以讓一家三口去太二酸菜魚吃上5頓,當然前提是「願意等位」。

據了解,此次九毛九引入四名基石投資者,包括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ChinaAlpha、WT和東方資產管理,合共投資5500萬美元。IPO獨家保薦人為招商國際,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帳簿管理人為招商國際和中金公司。

下一個「海底撈」要來?

太二酸菜魚還能吃多久

由於九毛九和海底撈有著相似的網紅氣質,同樣也有著直追海底撈的優秀成長能力,不少投資者看好九毛九上市後的表現。未來九毛九的估值能到多少,是市場關注的熱點。

在九毛九之前,知名餐飲界企業呷哺呷哺、海底撈先後上市,並給出了不錯的行情表現。尤其是海底撈,上市一年多以來,海底撈股價一路上揚,漲幅已經超出100%以上。

目前,海底撈股價已經漲至34.05港元,市值突破1800億港元。這也讓投資者對九毛九尤其是帶著「太二」品牌的未來行情表現充滿期待。

但到底九毛九能否複製海底撈的成功,成為下一個餐飲界的牛股,仍然值得觀察。

富途證券分析師秦忠傑表示,九毛九和海底撈的賽道仍具有較大差異。海底撈是以火鍋為主的大菜系,而九毛九主打西北菜和酸菜魚,受眾相對於火鍋來說體量較小。就供應鏈而言,九毛九的食材主要來源於第三方,而海底撈則擁有較為成熟的自建供應鏈。

市場人士認為,酸菜魚雖然九毛九餐廳仍然給九毛九貢獻了五成以上的營收,但集團整體業績增速及經營數據已顯露疲態。2017年及2018年,九毛九餐廳的收入增速分別為10.16%、10.88%。並且,九毛九餐廳的翻座率也出現了下降。

而在全國區域布局上,主打「酸菜魚」單品的太二能否繼續帶著九毛九狂奔值得商榷。不少聲音認為,在全國範圍大規模擴張、並滿足不同區域的口味,則是九毛九未來的考驗。目前,九毛九開店仍然集中在華南地區,區域性特點明顯。未來華東地區尤以江浙滬地區的市場潛力較大,口味差異、競爭激烈,太二的高增長的持續性未必能夠得到保證。

華創證券卻看好「太二」酸菜魚作為酸菜魚餐飲龍頭的進一步擴張。華創證券表示,「太二」目前布局於一個好品類上,且隨著門店擴張和良好口碑逐漸形成品牌,符合有發展潛力的網紅店特質。酸菜魚食材供應穩定,口味接受度高且因酸菜發酵技術的不同容易形成差異化口味;門店端能夠通過中央廚房統一配料實現標準化,去廚師化,適合連鎖化大規模擴張。

「第二家海底撈」能否順利誕生,答案可能需要等到九毛九真正上市後才能看到。

相關焦點

  • 呷哺呷哺半年虧損2億,新開36家餐廳,翻臺率不及海底撈
    6個月裡,呷哺呷哺新開了31間呷哺呷哺餐廳和5間湊湊餐廳;截至6月30日,公司有1010間呷哺呷哺餐廳,其中1線城市364間,二線城市405間;有107間湊湊餐廳,其中一線城市57間,二線城市51間。呷哺呷哺餐廳收入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由去年同期的21.99億元下滑至12.28億元,但佔總收入的百分比上升至63.6%;湊湊餐廳產生的收入同比增加21.3%至5.93億元,主要是持續擴張其餐廳網絡所致。 和海底撈一樣,呷哺呷哺上半年的顧客人均消費也有所增長。
  • 必讀周報:海底撈去年營收爆漲近100億,喜茶最新估值160億
    2019年海底撈全年實現收入265.56億元,同比增長56.5%,低於彭博一致預期(272.4億元);公司擁有人應佔淨利潤23.45億元,同比上升42.44%。期內新開餐廳308家,截止2019年12月30日,海底撈在全球設有門店768家,其中716家位於中國大陸。
  • 海底撈「網紅餐廳」漸變記
    這樣的場景,讓2018年底開業的海底撈智慧餐廳一下衝進必吃「網紅餐廳」系列。這家海底撈門店位於北京中駿世界城,周邊的餐飲競爭激烈,品牌更替頻繁,幾乎「換了一遍」。 但在兩年時間中,這家餐廳在數位化設想、落地以及運營中不斷演變,其數位化理想在遇到現實需求後,被打碎、重塑再進一步融合,形成了一個更為切實的樣貌。
  • 是不是「下一個海底撈」不重要,找到「下一個太二」才是九毛九最...
    九毛九創始人管毅宏1995年在海南海口成立首家麵館;2005年九毛九品牌成立;時隔5年,九毛九抓住購物中心紅利期,首次將餐廳開進了購物中心;2015年成立網紅餐飲品牌太二。拿佔九毛九總體收入的98%的九毛九西北菜和太二酸菜魚來說,相對於火鍋,西北菜偏小眾,酸菜魚又太細化。2018年中國西北菜和酸菜魚收入為1682億和123億,佔全國餐飲服務市場的3.9%和0.3%,兩者即使加起來也遠遠不如火鍋同年佔比20.5%。
  • 捕捉「最肥美」太二酸菜魚:下一個海底撈?-虎嗅網
    九毛九作為連鎖餐飲新秀,在2019年報中透露今明年將會新開180家以上的太二門店。要知道,這家開張5年的網紅酸菜魚館總門店數也就147家,這就相當於在2020一年的擴張速度接近以往的3年,頗有點加速擴張的意思。
  • 捕捉「最肥美」太二酸菜魚:下一個海底撈?
    九毛九作為連鎖餐飲新秀,在2019年報中透露今明年將會新開180家以上的太二門店。要知道,這家開張5年的網紅酸菜魚館總門店數也就147家,這就相當於在2020一年的擴張速度接近以往的3年,頗有點加速擴張的意思。
  • 從太二酸菜魚,讀懂中國的網紅連鎖餐廳
    2014年,九毛九第一次引入外部資本——北京和諧成長先後注資1個億,換取了15%的股權。而和諧成長的背後,就是著名的風險投資基金IDG Capital。 而在九毛九以外,看著千億市值的海底撈和百億美元市值的瑞幸,哪個資本會不眼饞?所以最早的網紅店黃太吉和雕爺牛腩都曾經備受資本青睞,而天圖資本甚至喊出all in新消費,並早在2012年就投了湯城小廚和滷味研究所等等。
  • 海底撈超600家門店恢復堂食,今年新店擴張面臨翻臺率下降
    海底撈年報數據顯示,96.3%的營收來自餐廳,截至2019年底海底撈共有768家餐廳,其中716家位於中國大陸,52家位於港澳臺及海外。2019年全年海底撈實現營收265.56億元,淨利潤23.45億元。停業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中信建投2月4日發布的報告預測,以停業15天計算,疫情將造成海底撈2020營收損失約50.4億元,淨利潤損失約5.8億元。
  • 帶著「爸爸」去IPO!太二酸菜魚霸道店規:超過4人就餐,我不接待
    在吃貨們的眾星捧月下,「太二酸菜魚」的母公司九毛九集團要上市了。根據上市日程安排,九毛九集團將於2020年1月15日在香港上市。此次IPO計劃全球發行3.33億股,另有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行價5.5-6.6港元,募集資金共18億-22億港元。
  • 海底撈翻臺率連續三年下降,股價卻節節攀升,匹配嗎?
    海底撈的市值已經非常接近百度了,最近一個月以來海底撈的市值一直在3000億港元左右,在國慶期間曾經創下63元的股價巔峰,市值約3200億港元,折合美元超過410億,雖然國慶後有所波動,但也一直穩定在3000億港元附近,而百度市值也不過450億美元左右。
  • 虧損10億、裁員上萬、老闆套現,七問海底撈
    海底撈9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線下餐廳經營。 餐廳經營的業績增長邏輯是單日經營收入=餐廳數量*平均翻臺率*臺數*顧客人均消費額。餐廳經營主要看三個指標:餐廳數量、平均翻臺率和顧客人均消費額。 對於24小時營業的海底撈來說,它的翻臺率已經是遠超過餐飲企業的水平,已經做到極限。
  • 海底撈:撈出一鍋沸騰的二線城市
    海底撈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快速開店的利與弊海底撈的收入可以分為三個板塊,餐廳經營、外賣業務、調味品及食材銷售,但後兩者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很小,海底撈的主要收入來自餐廳經營,佔到總收入的96.9%。在上半年,餐廳收入達到113.3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1.52億元增長了58.4%,這主要是因為海底撈在去年7月至今年6月的一年裡共新開了259家餐廳,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新開了130家。目前,海底撈在全球範圍內擁有593家門店。快速開店給海底撈帶來飛漲的收入和更多的顧客。
  • 3倍於內地的翻臺率,香港茶餐廳有何「秘密」?
    近期,又一家頗具潛力的餐飲企業太興集團宣布在港交所主板IPO(首次公開募股)。太興集團2016財年、2017財年和2018財年分別實現收益25.1億(港元,下同)、27.7億和31.3億,近三年複合增長率為11.5%;分別實現淨利潤1.97億元、2.10億元和3.0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4.5%。
  • 與多家明星機構合作,海底撈要做量化投資?
    半年營收超百億元,張勇夫婦身價暴漲  從等位時的小零食、幫忙照看寵物到就餐時陪聊甚至還有近日在網絡上熱傳的包教作業,「海底撈式」的熱情服務一直以來都視為行業標杆。  從1994年在四川開出第一家火鍋店,到2018年開店超過450家,「逆天服務」一直都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也為其貢獻了超高的翻臺率與漂亮的財務數據。2018年5月海底撈登陸港股,其市值更是一度突破2000億港元。
  • 太二酸菜魚能支撐這個資本神話嗎?
    但財務數據表現優異的同時,這份財報也拉響了九毛九的一些「經營警報」:翻臺率下滑,九毛九西北菜由2.4次/天降至2.3次/天;太二餐廳的翻臺率則由4.9次/天下滑至4.8次/天;同店業績增速放緩,2019年九毛九西北菜和太二酸菜魚同店銷售增長率分別為
  • 海底撈半年外賣收入破4億元是怎麼做到的?
    全網數商以自身iCommX BP業務中臺技術為基礎,為海底撈定製撈幣積分商城系統,通過業務中臺系統成功連接了會員系統、供應商系統和門店管理等多個系統,成功幫海底撈完善了產業生態鏈,打通了線上和線下的屏障,盤活了其龐大的會員池。
  • 餐飲如何提高翻臺率?別人在閒時都做了哪些「手腳」!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店面的盈利空間就取決於,店裡的桌椅數量和翻臺數。」翻臺率對於餐飲老闆來說是最重要的數據,日常相聚討論的話題也是如何提高餐廳的翻臺率。提高翻臺率無非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節流,減少顧客的用餐時間,另一方面就是開源,使用營銷手段吸引更多的顧客。
  • 內地餐企九毛九:太二酸菜魚獨撐高增長還能維持多久?
    2005年,「九毛九」公司正式成立;2015年,「太二」酸菜魚餐廳開業;2020年1月15日,九毛九在港交所上市,這也是繼海底撈上市之後的又一家登陸港股的內地餐飲企業。公司上市時超額認購637.82倍,首日大漲56.36%,一手中籤首日收益達3,720港幣,成為上市當周表現最強新股。在經歷疫情期間的震蕩之後,4月中旬九毛九股價開啟上漲模式。
  • 艾永亮:太二,一道酸菜魚徵服中國人的味蕾
    會做並不難,但是做得好吃,像太二酸菜魚這樣做出名堂來可就要費一番功夫了。太二酸菜魚2015年創辦,2018年在中國高達三千多個酸菜魚品牌中脫穎而出,排名第一。如今它已經擁有超過120家直營門店,營收5.38億,年營收增長率超過120%。太二母公司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15日的時候赴港上市, 成為繼海底撈之後又一家令人矚目的內地上市餐飲企業。
  • 太二的網紅密碼是啥?排隊旺店是這樣打造的!
    深入太二酸菜魚(現象級網紅爆品)、點都德(全國廣式茶點名片)、陶陶居(新式粵菜代表)、客語(客家菜代表品牌)、亞洲吃麵(網紅餐飲幕後推手)等企業,深度學習交流。為什麼是廣州?考察企業一、太二酸菜魚——現象級、網紅、爆品在廣州各大購物中心,有一家餐廳很多人為了吃上一口寧願等一兩個小時,更有甚者單純為了打卡拍照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