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讀中國歷史083:晉國卿大夫互撕,出身卑賤的無恤扛起了趙家的大旗

2021-02-07 繽紛歷史清清講

春秋時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霸政,主旋律就是爭霸.儘管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但大體上社會還是文明的,大家還是願意遵守共同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的。但到了後期,這種規範和準則已經越來越被漠視了,吳越的稱霸看起來相當勵志,但奮鬥的終極目標已經單純的是那個霸主頭銜了,再也沒有齊桓公「合諸侯、匡天下」的情懷了。


晉國是春秋時期公認的最強諸侯,有足夠的能力維護諸侯秩序,但晉文公本身的「譎而不正」就已經讓霸政開始變味兒了,至於他的六卿制度,更是導致了在之後100多年的晉楚爭霸中,很難發揮出晉國應有的實力。

晉國的六卿都是晉文公時期掌握實權的卿大夫。晉國由於公族發生過「曲沃代翼」的事件,國君本來就是篡位上來的,所以晉獻公大殺公族,消除了公族奪權的隱患,但不可避免的要把權力交給卿大夫們。

卿大夫們雖然缺乏奪取國君寶座的合法性,但他們掌握了實權後,必然要鞏固和提升自身的實力,結果就是國君被架空了。

晉國從晉厲公被趙氏殺掉後,國君一直圖謀重新掌權,但經歷了起起伏伏後,都沒能實現,這大概就是分封制的痼疾吧,到最後國君手裡就剩下國都新絳和曲沃兩座城市了。

晉國六卿之間也是內鬥不斷,爭權奪利非常激烈,他們是競爭對手,也是敵人,到最後必然要演變成爭奪生存權的血腥殺戮。

六卿早期為了互相制衡曾經短暫的擴展為八卿,但後來大魚吃小魚,逐漸剪除實力不濟的卿,又重新回到六卿。公元前497年,中行氏和範氏聯合起來攻打趙氏,結果趙、韓、魏、智四家聯合起來,滅了中行氏和範氏,晉國變成了四卿。

四大家族中實力最強的是智家,族長叫智瑤,也叫智伯,人長的非常帥,還文武雙全,能言善辯,誰也說不過他,但他為人囂張跋扈,貪得無厭。小時候他爹把他立為繼承人,他叔叔曾經勸他爹不要立他,說他暴戾之氣太重,內心還缺乏仁德,這樣的性格會給自己樹敵太多,會導致家族的滅亡。但他爹非常認可他的能力,沒聽,堅持立了他為繼承人。


智瑤當了族長後,立即表現出了過人的能力。公元前472年討伐齊國,身先士卒取得大勝,接著他又用詭詐的手段,又滅了一個北狄的小國,一下子讓其他三家對他這個年輕的族長刮目相看。

晉國當時的執政是趙家的趙鞅,年紀已經很大了,他看到實力強大的智家有智瑤這樣的族長,不禁為自己的趙家擔心起來,他對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很是糾結。趙鞅的嫡長子叫伯魯,已經被立為世子,但他能力實在太過平庸,根本不可能跟智瑤對抗,為了家族的利益必須要改立一個能力出眾的兒子。

他請來了當時特別有名的一個人,叫姑布子卿,他的本事就是相人,看人特別的準。趙鞅滿懷希望的把他請來,讓他對自己一大幫兒子仔細的考察,可考察的結果讓他大失所望。姑布子卿跟他說,你兒子是不少,可都是平庸之輩,能力相當一般,想要以後跟智瑤對抗,一點希望都沒有。

聽了這話,趙鞅的心徹底的涼了,難道自己的家族真的逃不過被滅的命運了嗎?可是姑布子卿接下來的話,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姑布子卿說,我發現你後院有一個幹雜活的小夥子,不知道是誰,倒是個貴人相。

趙鞅一看,原來也是自己的一個兒子,叫趙無恤,但他的媽媽是趙鞅從北狄買來的一個奴婢,所以在兒子裡面的地位最低,根本沒有資格當繼承人。可是姑布子卿說「天命所賜,雖賤必貴」,之後就不再說話了。

趙鞅對此將信將疑,也或許老天想讓一個人富貴,就真的不在乎他出身低賤吧。之後他先提高了趙無恤的待遇,讓他跟其他兒子一樣,趙無恤依然保持謙恭,每天只是認真的讀書學習,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

趙鞅把自己對兒子們的訓誡刻在了竹片上,發給了兒子們,過了三年,考核他們是不是把自己的訓誡都記住了。結果伯魯張口結舌一句也記不住,連竹片放哪了都不知道,而趙無恤卻是倒背如流。不但能背誦,還能說出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

趙鞅就問你怎麼能記得這麼清楚呢?趙無恤直接把竹片從袖子裡拿出來了,說我不敢忘了您的教誨,每天都帶在身邊看。

後來,趙鞅有一次帶著兒子們去常山打獵,回來後問大家都有什麼收穫,結果別人都說打到了什麼獵物,只有趙無恤說我發現了一條路,從這條路悄悄進兵可以憑藉常山的險要吞併代國。這讓趙鞅非常驚喜,因為代國盛產良馬,在古代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就這樣,趙鞅下決心改立趙無恤為世子。大家說並沒發現他有什麼過人的才能啊,趙鞅說他雖然沒有智瑤那樣的才能和霸氣,但他性格沉穩,不卑不亢,能夠忍辱負重。目前的局勢,他就是最適合趙氏家族的領導。

可趙無恤剛剛成為法定繼承人,就經歷了一次跟智瑤面對面衝突的考驗。

公元前464年,盛氣凌人的智瑤要去徵伐鄭國,要求其他幾家一起出兵助戰,智氏跟趙氏一直關係非常好,趙鞅就派趙無恤去了,給智瑤當副手。但是這一戰打的很不順利,他們圍住鄭國的國都新鄭猛攻,可一直也沒打下來,鄭國人的反擊相當猛烈。

就在攻城最緊要的時候,智瑤突然命令趙無恤帶著敢死隊上,大家都懵了,哪有全軍副統帥直接去衝鋒的呢,就全都看著趙無恤。

結果趙無恤很冷靜的說:有您這個全軍主帥在這呢,我怎麼敢先往上衝呢?

智瑤愣了,沒想到這個看起來很老實的傢伙說出這樣的話,就冷冷的說,沒想到你這麼膽小,真不知道你爹看上你什麼了,居然選你這個懦夫當繼承人。

等回到自己的軍營裡,趙家的家臣都跟趙無恤說,智瑤也太過分了,哪有這樣侮辱人的,你能忍住這口氣,我們受不了,我們要去找他拼命。趙無恤說,大家冷靜一下吧,光憑一腔熱情意氣用事能有什麼用啊,我父親選擇我,還不就是看中我能忍耐嗎。

等打完仗回來後,智瑤跟趙鞅好一頓說趙無恤怎麼怎麼的無能,趙家要交給他手裡就算完了,您一定得把他換掉啊。在晉國智瑤比趙鞅的地位低,又是晚輩,哪裡輪得到他對趙鞅指手畫腳啊,況且說的還是人家家裡的事。不過經歷了這件事,趙鞅更加認定了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公元前458年,趙鞅去世,趙無恤成為了趙家的族長。治喪期間,代國國君來了,因為他是趙鞅的女婿,就是趙無恤的姐夫。趙無恤直接把他抓起來殺了,然後果斷出兵滅了代國,穩固了自己的後方。

這一連串的動作讓人很驚訝,也讓大家認識到了他的能力,可他要面對的真正對手是智家,無論從個人能力還是整體實力上都處於下風,他又能有怎麼樣的表現呢。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相關焦點

  • 晉國卿大夫智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他的死亡成了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
    這句話後,接下來就追溯三家分晉前的歷史,就講到了智伯這個人。(1)那麼智伯是怎麼覆亡的呢?我們先從一個故事來看智伯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公元前457年,作為晉國權勢燻天的卿大夫,智伯家大擺宴席,張燈結彩。智伯宴請一個重要的客人,四卿中實力最弱的韓虎,酒至半酣,智伯突然拿出一幅畫《卞莊刺三虎圖》。
  • 東哥筆記82《戰國縱橫7:無恤繼位》
    跟東哥讀歷史,居然如此簡單!第四部:《戰國縱橫》第七集:《無恤繼位》        男一號:趙無恤,男二號:趙鞅,男三號:張孟談。              上一集講到趙鞅聯合智、韓、魏,滅了範氏、中行氏二家,晉國由六卿執政變為四卿執政。
  • 列國人物底片之趙無恤
    趙鞅急了,連忙問到:「難道我們趙家就這樣敗落了?」子卿說到:「我剛才在路上遇到一年輕人,大概是您的兒子吧。」趙鞅把很少被關注的趙無恤召來,子卿馬上站起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趙鞅很是困惑,問道:「他的母親地位卑微,怎麼可能有貴相呢?」子卿答道:「這是天意,卑微就不能有貴相嗎?!」趙無恤就這樣進入了趙鞅的視線之中,一次的考驗不足說明問題,也不能讓趙鞅下定決心。
  •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晉國的原國君去哪裡了?結局又怎麼樣了呢?
    但如果要問起三家分晉後,晉國的原國君去哪裡了,結局又如何,或許就沒有多少朋友清楚了。誠然,這個問題不是那麼重要,但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重大分界點,我們這些歷史愛好者們,總該是要有一些了解的。這裡感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性粉絲提問,接下來,筆者會跟大家一起簡單地了解下,三家分晉的前世今生(有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 只剩下一個孤兒的晉國豪族趙氏,後來是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大難不死的趙盾準備逃離晉國,但他還未出邊境,就得到消息,原來晉靈公被他的本族兄弟趙穿給刺殺了,於是趙盾放棄了逃亡,又回到晉國,扶持晉國新君晉成公上位。 成公上位後,趙盾因擁立有功,趙氏被賜為異性公族,趙家在晉國的勢力開始崛起。之後,趙盾之子趙朔又娶了成公的女兒趙莊姬為妻,但好景不長,趙朔早夭,莊姬很早便守了寡。
  • 為何春秋時期卿大夫普遍明哲保身?隱性「專殺」與宗法制共同造就
    然而,具有上升潛力的並不只有諸侯,還有諸侯的下級——卿大夫。正如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一樣,諸侯不會允許卿大夫袒露出任何的野心與壯志。於是,在夾縫中謀生存的卿大夫階層,普遍具有明哲保身的思想。齊桓公春秋時期的卿大夫普遍熱衷於明哲保身《國語·晉語》中有這樣一段體現卿大夫應該明哲保身的描述:「夫範、中行氏不恤庶難,欲擅晉國,今其子孫將耕於齊。」
  • 悟道2020高考作文:智者互助,愚者互撕
    202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在今年的全國Ⅰ卷中,有一篇作文,有關春秋時期的歷史典故。這篇作文,對於平時喜愛國學與歷史的同學而言,可謂信手拈來;而對於不了解這段歷史的同學而言,可謂抓耳撓腮。下面,就帶大家一起重溫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與鮑叔牙的三位大咖的故事,並揭示出歷史中所蘊含的人生真理。
  • 春秋霸王晉國,為什麼被韓趙魏給分了?
    春秋295年,晉國制霸了150多年,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春秋霸主,這期間有許許多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在晉國發生的,比如說:天子無戲言,假道滅虢,秦晉之好,趙氏孤兒,退避三舍,士為自已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等等等,還有著名的寒食節,就是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晉國的創立:天子無戲言
  • 【文化】晉國最終在上黨滅絕
    歷史學家認為,「三家分晉」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是我國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的標誌性事件,也是我國由奴隸社會過渡封建社會的標誌性事件
  • 韓趙魏三家把晉國分了以後,晉國可憐的國君,最終的結局如何
    所以晉國能在上百年的時間裡長盛不衰,無論是對抗楚國、秦國還是齊國,基本上都是勝多負少。 照理說,這樣一個晉國,其實是最應該統一天下的。因為其他周邊的國家基本上都打不敗它,只要時機到了,晉國必然會把周邊國家都消滅,實現真正的統一。 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中國可能將進入另外的時代。因為晉國作為中原腹地的國家,其中原文化博大精深。
  • 善於絕地反彈,庶子出身的趙襄子,終成為趙氏首領與趙國奠基人
    但他勤奮好學,聰明機智,胸懷大志,在父親對諸子的兩次考查中脫穎而出,獲得信任,終於讓其父廢長立幼、廢謫立庶,破例立毋恤為世子,讓他承襲簡子晉卿之職,成為趙襄子。簡子死後,晉國正卿由智伯瑤取而代之。智伯為晉國正卿後,竭力發展自家勢力,很快成為智、趙氏、韓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家族。
  •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爭霸時間長達百年,使雙方兩敗俱傷
    晉楚爭霸的宏觀歷史原因 所謂晉楚爭霸不是因為兩國有什麼世仇,也並非兩國的國君有什麼私人恩怨。兩國百年爭霸的宏觀歷史原因就是政治利益衝突,也就是雙方的國家利益衝突。 晉楚兩國的國家利益都是擴張爭霸。晉國在我國現在的山西一帶,楚國的核心在我國湖北一帶。
  • 易建聯賽季報銷,誰能扛起中國男籃的大旗?
    易建聯的傷情出來了,註定賽季報銷,東京奧運落選賽更是不可能參加了,最關鍵的是易建聯走了,誰來扛起中國男籃的大旗?中國男籃的形式不容樂觀啊!指望他扛起中國男籃的大旗不可能,也許王哲林的粉絲不願意了,但是一味地捧殺不利於王哲林的成長,這是定而不可疑的!福建豹發力PK北京首鋼,王哲林被虐的毫無還手之力,真是怪事,到現在都沒法理解。
  • 春秋五霸中強大的晉國為何不能一統天下,這與其崛起的方式有關
    晉通過慘烈的宗室內鬥,一次性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晉國消滅了宗室的力量,開始使用外姓的卿大夫與偏遠宗室負責國內的政務,同時,晉國在不斷和戎狄等部落對抗的過程中,也使得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不斷的磨練。晉國的制度在當時確實是非常先進的,卿大夫階層與君主的關係,已經有些類似後世官僚體系。
  • 【好書推薦】七月新番與他的歷史小說《春秋我為王》
    但他知道,在歷史上,無恤和季嬴的故事,卻是一出血染的悲劇!  按著歷史的劇本,幾年之後,季嬴會嫁到北方代國,而趙無恤也在之後脫穎而出,成了宗族諸子中的大黑馬,繼承家主之位。  趙鞅死前給無恤的遺命,竟然是滅代……滅掉他最寵愛的女兒所在的代國!
  • 易建聯之後,廣東隊此人或可扛起中國男籃的大旗
    自從易建聯在總決賽跟腱斷裂的那一刻開始,廣東管理層就急於去尋找一名優質的內線來接替易建聯,其實不管是廣東隊,國家隊的管理層也在尋找一個能夠接替易建聯扛起中國男籃大旗的人。在2019年世界盃已經看得出來,周琦不適合當中國隊的領軍人物,他的身體特別單薄,而且他也不具備著穩定的三分及外線投射能力,也不會跳投,這對於一個中國男籃核心主力來講,他就只有自己的高度和防守能力。
  • 從晉國軍隊的各組成部分,了解周代諸侯國的戰爭實力
    在這裡有一個歷史背景需要提到:西周時期的從軍是件非常榮耀的事,有時候的戰爭即使是國都庶民都不能參與,只有貴族子嗣才能參與作戰。待到西周和春秋,這一制度漸漸腐朽退出歷史舞臺。一部分是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一部分是戰爭需要,還有思想文化的一部分是戰爭不再像以前那麼神聖符合道德禮制、貴族不再那麼願意從軍。野人當兵的熱潮被掀起來。
  • 晉國的一位君主,兩次擊敗秦國,將晉國霸業推向巔峰
    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值得注意的是,在晉文公重耳去世後,晉國之所以能夠繼續維持霸業,離不開眾多晉國君主的努力。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晉襄公,無疑是一位不能忽略的晉國君主。在晉文公去世後,晉襄公不僅兩次擊敗了秦國,還和楚國相抗衡,這可以說是將晉國霸業推向了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