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人物底片之趙無恤

2021-02-13 東周列國志講

列國人物底片之趙無恤

庶子繼任,為國殺親,晉陽反勝,三赦豫讓,傳位於侄,簡襄之烈,傳名於世。趙鞅臨終將整個趙氏家族的興衰交給了庶子趙無恤,不是一時的興起,而是再三斟酌下,做出最好的選擇。

趙襄子,嬴姓,趙氏,名無恤(亦作毋恤,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425年),戰國時期趙國的關鍵創始人,諡號襄子,故史稱趙襄子。

趙襄子的母親是趙簡子的一個侍妾,又是少數民族翟狄人,與先祖趙盾的一樣。在周朝,趙襄子由於母親的地位,在家中地位屬於最低的庶子。按周禮慣例,傳嫡不傳庶,趙氏宗主的位置應該傳給世子伯魯。趙襄子又是如何成功逆襲,讓父親趙簡子改變主意,將家族興亡的重任交給自己的呢?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故事,故事又讓我們盡情的去演繹其中的味道。趙無恤之所以被選為接班人,據史料記載主要有以下幾件事,改變了趙鞅的想法。

在春秋戰國時期,懂得看相的人很多,如叔服、師曠等,但以姑布子卿最為著名(後世相士將其奉為相人之祖),他也是趙鞅的家臣,據說姑布子卿還為孔子看過相。有一次(晉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趙鞅讓姑布子卿為自己的兒子看相。子卿看完後都搖搖頭,認為沒有一個能繼承趙氏祖業。趙鞅急了,連忙問到:「難道我們趙家就這樣敗落了?」子卿說到:「我剛才在路上遇到一年輕人,大概是您的兒子吧。」趙鞅把很少被關注的趙無恤召來,子卿馬上站起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趙鞅很是困惑,問道:「他的母親地位卑微,怎麼可能有貴相呢?」子卿答道:「這是天意,卑微就不能有貴相嗎?!」

趙無恤就這樣進入了趙鞅的視線之中,一次的考驗不足說明問題,也不能讓趙鞅下定決心。有一天,趙鞅將訓誡之辭(類似座右銘),寫在竹簡上,分別交給自己的兒子,要求他們認真學習,自行參悟,並告之三年後要進行考查。隨著時間的流逝,日子一長,大家都逐漸遺忘了此事。三年後的一天,趙鞅把他們都叫了過來,讓他們背誦竹簡的內容。只有趙無恤一人將訓誡牢記在心,倒背如流。趙鞅對這個兒子更加信任,開始有心將其立為繼承人。

趙鞅還進行了一次更深入的考察,這就是歷史記載的寶符事件。一天,趙鞅將兒子們都叫來,交代道:「我將一寶符藏在了常山(今大茂山即河北古恆山,河北阜平西北)上,誰先找到就賞誰!」大家都空手而歸,只有趙無恤說找到了。趙無恤找到的寶符是代國,站在常山之上,可將東面的代國盡收眼底,也意味著能將代國併入趙氏家族私有。經歷這事之後,趙鞅深刻的了解到這個兒子胸懷大志,有能力擔當起趙氏宗主的重任,於是廢掉世子伯魯,改立無恤為自己的接班人。

    故事用來更好的演繹歷史的事實,趙無恤身上所具備的戰略格局、處事穩重、下手果斷、忍辱負重等性格及出眾的能力才是其順利上位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476年,趙鞅去世,趙無恤繼承父親的卿位,也正式成為趙氏宗主,擔負起趙氏家族興旺的重任。

代國也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但代國夾在中原文明和遊牧的匈奴民族之間,受其影響很深,民風彪悍尚武,善產駿馬。趙氏家族將代國納入囊中的話,獲得的不光是土地,還多了一支英勇善戰的力量。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趙襄子先將自己的姐姐嫁給代王,成為郎舅後,經常互送禮物,兩人關係處的十分熱絡。時機成熟後,趙襄子在夏屋山(今山西代縣東北)宴請代王。有這種關係,誰又會提防?於是,代王毫無戒備前來赴宴。趙襄子事先命人製作了一個斟酒用的長柄大金勺,又讓幾百手下藏好兵器假扮舞者。酒過三巡,相歡正酣時,負責斟酒的刺客假裝斟酒,反手掄起大金勺,砸碎了代王的腦袋。代王的其他隨處也一併處死。隨後,趙無恤便率領趙軍攻入代國,一舉佔領代國,將其納入趙氏家族的版圖。

無恤的姐姐與代王十分恩愛,更接受不了弟弟這一禽獸不如的事實,左右為難,一狠心拔出頭上的頭筓,自殺而亡。

佔據代國對於趙氏家族來說戰略意義十分重大,首先它解除了根據地晉陽城北部不受少數民族的威脅;其次,此地右臨河北燕國,左臨樓煩、林胡,與南部的趙氏地盤,形成呼應之勢;再次,它是趙氏家族北上擴張的必經之地。趙襄子為了家族長遠發展大義滅親,雖痛苦不已,但也實屬無奈。

春秋以來常年的爭霸兼併戰,嚴重的消耗了各國實力,社會、經濟矛盾日益尖銳。從春秋中晚期晉、楚兩國主持的弭兵之約起標誌著諸侯爭霸戰的結束,外部鬥爭逐步轉向內部各派政治勢力的傾軋。晉國四卿開始相互兼併,激烈鬥爭。此時,晉國已剩下趙、韓、魏、智四大家族,晉國正卿為智氏宗主智伯瑤(荀瑤,智襄子)。

公元前455年,智伯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提出四大家族每家獻出一個萬戶之邑給晉國國君晉出公。歷史的記載中,有人認為智伯是假借恢復晉國霸業為由要求萬邑,壯大自己的勢力;有人認為智伯是忠君良臣,一心為主,恢復晉國霸業。這裡我們就不做深究,只介紹一個事實。智伯首先帶頭拿出萬邑獻給晉公,然後向韓氏宗主韓虎、魏氏宗主魏駒索要萬邑。韓、魏兩家不願發生正面衝突,都獻出自己的萬戶之邑,而趙襄子卻以異常堅決的拒絕了這個要求。於是,智伯聯合韓、魏,以晉公之名討伐趙氏家族。趙襄子以一己之力對抗三家之力,自然獨木難支,寡不敵眾,於是按先父的遺囑『晉國有難,無以尹鐸,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選擇退守晉陽。

晉陽在趙氏家族裡面一直作為根據地來打造,輕賦稅,厚民眾,深得民心。晉陽城牆厚實,庫府戰備資源豐富。智伯聯軍圍攻晉陽,趙軍依託工事,堅守三個月,都未能攻克。智伯見強攻不下,於是改用水攻加圍困,引汾河之水灌淹晉陽城。大水淹沒晉陽六尺有餘,時間長達三年之久,可見晉陽民眾基礎紮實,可見儲備之殷實。這麼久的持久戰,晉陽城內已經到了『沉灶產蛙,懸釜而炊,易子而食』的地步,民心、軍心也逐漸開始動搖,存亡在一線之間。

此時,趙襄子派手下張孟談趁夜潛入韓、魏兩營,以『唇寒齒亡』的厲害關係,說服兩家與趙氏結盟。三家暗地結盟,趁智伯不備,用汾河之水反灌智軍。智軍大亂之際,韓、魏軍從兩翼進攻,趙襄子則親自帶領趙軍從正面出城反擊,大敗智軍,生擒智伯。痛恨智伯的趙襄子將智伯的頭顱骨雕刻上漆,當酒器。為斬草除根,三家聯手屠殺智氏家族兩百餘人,將其領土瓜分殆盡,也順勢瓜分晉國國君僅剩的食邑。智氏被滅後,晉國國君淪為傀儡,半個世紀後,趙、韓、魏正式被冊封為諸侯。

    這場生死攸關的戰役,改變了歷史方向,也體現趙襄子隱忍、堅毅、果敢的性格。

智伯被殺後,其門客豫讓為主報仇,第一次假扮僕人刺殺趙無恤,未成功。趙無恤見其是忠義之士,將其放走。豫讓又吞炭成啞,滿身塗漆,趁無恤過橋行刺,未果被抓。無恤愛惜豫讓,將衣服脫下,讓其實現報主的願望。可見其為人坦蕩,寬仁。

趙無恤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的集合,為人即殘忍又寬仁,即隱忍又剛毅;既能為了家族利益對姐夫下手,又可再三寬恕刺殺自己的豫讓;即是勇於革新、突破常規,又十分重視宗法禮儀。

趙無恤有五個兒子,並未傳位給他們,卻傳位給長兄伯魯的孫子趙浣。有人認為他這樣做是為了沽名釣譽;有人認為他是為還兄長讓嫡之情;有人認為他是為趙氏家族長治久安;還有人認為他是遵守宗法,是宗法的忠實捍衛者;眾說紛紜,歷史已過千年,沒有人能完全弄清楚,搞明白。從歷史的記載,站在後世的角度望去,只能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相關焦點

  • 列國人物底片之智伯
    列國人物底片之智伯智伯,春秋末期晉國四大公卿之首,智氏領主。姬姓,荀氏,名瑤。
  • 列國人物底片之熊貲
    列國人物底片之熊貲遷都郢都,攻申伐鄧,蛙跳突進,伐蔡滅息,息媯歸楚,首創縣制,滅鄧伐鄭,染指中原,被巴所敗,鬻拳堵門,轉攻黃國,
  • 列國人物底片之偪陽三虎
    列國人物底片之偪陽三虎偪陽乃古國,歷史悠久,領土卻小到僅有都城偪陽城這塊地,故址在今山東棗莊市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城裡村
  • 東哥筆記82《戰國縱橫7:無恤繼位》
    趙氏復興,趙鞅成為趙家第三位主政晉國的正卿,如日中天,似乎所有的晉國人都成為了他的綠葉,來襯託他這朵春秋後期美豔的鮮花。但再牛的人也躲不開歲月這把殺豬刀,終將也會老死而去的。        趙鞅尋思,自已身後肯定將由智家領頭人智瑤接掌正卿之位,智瑤是一位比自已更牛的人物,韓、趙、魏三家下一代人物中,沒人能與他相比,差得太遠,包括趙家世子伯魯。
  • 【永年古今人物大事記】賢明徵伐 威震列國——趙惠文王
    他對手下說:「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是當今之快速反應部隊,帶著這樣的部隊馳騁疆場哪有不取勝的道理。」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力排眾議,提出「著胡服」「習騎射」 的主張。他帶頭穿胡服,習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而後趙國得以西退胡人,北滅中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 春秋戰國矛盾綜合體-趙無恤
    今天來說一說晉陽之圍之外的趙襄子趙無恤的雄才偉略與矛盾之處。 《資治通鑑》中開篇記載的第一件事就是選擇繼承人,其中記載了趙簡子棄長擇幼,選擇趙無恤為繼承人的故事: 趙鞅趙簡子的長子叫伯魯,幼子叫無恤。 趙簡子想確定繼承人,不知立哪位好,於是他把他的日常訓誡言詞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叮囑他倆說:「可要好好記住!」
  • 真正的戰國歷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春秋之後來到了大變革時期,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國積極求變,在歷史的浪潮中,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湧現出一批批傑出人物。 《風雲戰國之列國》 金鐵木導演拍攝的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重現200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于榮光、鄭則仕
  • 合縱連橫的戰國時代,對付強秦,列國有多次合縱,但成果又如何呢
    秦國解決掉南部和北部的壓力,就又東出,向韓、趙、魏、楚四國不斷進攻。這次四國損失了大量城池。便拉齊國,形成了齊、韓、魏三國合縱伐秦,有孟嘗君田文率領。這次聯軍終於打入函谷關。秦王求和,歸還了韓國和魏國的土地,聯軍才撤退。其實這也是列國削弱秦國最好的一次機會,然而聯軍在獲得好處之後,便撤退了。
  • 奮力戰疫|第五十六期:趙無恤能在繼承人確立中勝出,靠的是什麼
    資治通鑑開篇講三家分晉,這件事確實是一件大事。
  • 地位低下的趙襄子是如何能入趙簡子的法眼?
    《史記》中記載了趙簡子趙鞅欲立繼承人所發生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但趙襄子毋恤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讓趙簡子廢掉世子,立他為接班人?難道趙襄子真的是藉助一個江湖術士就能上位的嗎?其中各種緣由,待我們細品。背景和過程趙簡子找來了當時最著名的相術大師姑布子卿。這個姑布子卿就是當年給孔子看過相的那位奇人。
  • 秦王政驅逐列國人才,只任用秦人為官,楚國的李斯心裡挺不服氣
    戰國末期,在秦、齊、楚、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當中,秦國國力蒸蒸日上,對列國虎視眈眈。列國都知道秦王政有著天下歸一的野心,於是紛紛想出弱秦之法,以阻擋大秦的鐵騎。秦國東鄰韓國,韓國首當其衝面臨危機。韓國是有著這樣精明的打算,讓秦國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甚至動搖到國之根本,讓秦不能伐韓。紙是包不住火的,後來鄭國修水渠的目的暴露了,再加上列國派遣間諜入秦,頓時引起秦國極大不滿。秦王政也不希望這些人把秦廷搞得烏煙瘴氣。於是他只好採納群臣的建議,下令驅逐一切外客。
  • 看韓劇學韓語:《樹大根深》朝鮮第一劍客無恤
    아버지께서 제게 무휼을 주시며 일러주셨던 말을 기억하십니까?        '능히. 혼자서. 백인의 무사를 대적할. 조선. 제일검이니라'         라고 하셨죠?李裪:無恤!!!         如果我被某個人殺害了,         你當立即砍下那個殺害君王的人的頭顱!
  • 戰國時期,東方列國先後五次合縱攻秦,兩勝一敗、兩次無功而返
    周慎靚王二年(前319年),由於秦國的東擴和張儀的連橫,在齊、楚、燕、趙、韓等國的支持下,魏惠王驅逐張儀,改用公孫衍為相,推行「合縱」之策。次年,在公孫衍的推動下,魏、趙、韓、燕、楚五國共推楚懷王為縱長,組織聯軍進攻秦國,公孫衍還聯絡義渠自側背進攻秦國,形成前後夾擊之效。
  • 帶娃學習161——三家分晉之一,趙簡子,成語:典故: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邯鄲斑鳩
    起因:趙襄子為趙鞅之子,因母是妾,又是狄人之女,所以,他在諸子中名分最低,屬於地位最低的那類庶子。在他小時候,甚至連趙鞅也看不上他。但是,毋恤從小就敏而好學,膽識過人,不似諸兄紈絝,久而久之,引起趙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取信於趙鞅。 3.
  • 世界文化之旅-《列國圖志·俄羅斯》
    地 區: 美國                      語 言: 英語 Discovery傳播公司推出史詩巨篇「列國圖志」,藉助超卓的攝影畫面、優質的製作價值和先進的高清技術,前所未有地捕捉各國風貌。
  • 釋讀中國歷史083:晉國卿大夫互撕,出身卑賤的無恤扛起了趙家的大旗
    小時候他爹把他立為繼承人,他叔叔曾經勸他爹不要立他,說他暴戾之氣太重,內心還缺乏仁德,這樣的性格會給自己樹敵太多,會導致家族的滅亡。但他爹非常認可他的能力,沒聽,堅持立了他為繼承人。智瑤當了族長後,立即表現出了過人的能力。
  • 《不完美的她》李澤的底片到底有什麼秘密?
    ,哭求林緒之不要拋棄她,哭求和林緒之一起生活,哭求這一份得之不易的純真母愛,讓人不覺淚奔;林緒之終於露出笑容,尋回了母愛,揭開了當年被遺棄的隱情,得到兩個疼她愛她的媽,人也為之開朗,衣服顏色都沒有了黑色的陰鬱,臉上也有了笑容。
  • 日本120底片攝影師濱田英明 (Hideaki Hamada) —拍攝作品
    我的名字叫 濱田英明 (Hideaki Hamada),於 1977 年 1 月 18 日出生,現為日本大阪的專業攝影師。我的家庭有四個成員,包括我自己,太太以及兩個兒子。 我的長子 Haru 今年 6 歲,次子 Mina 今年 4 歲。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底片攝影?又從事這項工作多久了呢?
  • 【故事合集】《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
    【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1場:初遇鄭莊公【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2場:迷路的小黑【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3場:糟糕【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4場:爸爸媽媽【故事】《湯小團東周列國卷:王者之劍》第05場:段的打算
  • 趙國名將龐煖為何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人物?
    他是一個出仕較早、卻又辭世較晚,中間幾十年人生經歷幾乎為空白、不為人知的神秘人物。但後世不可否認的是,龐煖是趙國的一代名將,儘管他帶兵的時間不長。龐煖,在趙國出仕較早,曾在公元前4世紀末就已經可以與趙武靈王趙雍在一起談兵論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