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戰國歷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2020-12-17 騰訊網

先秦時期,諸侯爭霸。

春秋之後來到了大變革時期,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國積極求變,在歷史的浪潮中,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湧現出一批批傑出人物。

鬱郁不得志的屈原,國家滅亡後以死明志;

謀略過人的韓非子,受到李斯迫害命途多舛;

以變法聞名,卻又因變法而死的奇才商鞅……

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一度最強的齊國滅亡,而出身低微的秦國後來居上,成為笑到最後的霸主。

《風雲戰國之列國》

金鐵木導演拍攝的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重現200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于榮光、鄭則仕、喻恩泰、王勁松一眾「老戲骨」領攜主演。劇情式紀錄片!演技炸裂!再看風雲動蕩的戰國,波雲詭譎的政治時局。

《風雲戰國之列國》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000多年前的硝煙早已經消失殆盡,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部部經典史籍,成為當年的見證,幫助我們還原那個年代,比《風雲戰國之列國》更真實震撼的歷史。

01

號令軍隊的虎符

戰國時期,大國野心勃勃,小國紛紛結盟,戰爭不斷。如何才能保證軍令正確地傳達呢?那便是用虎符。

1973年,西安杜城村附近,一位農民發現了形似虎的秦國兵符,也就是這件杜虎符。

符:中國古代常用的一種信物,一般分為兩半,兩半相合,就能作為辦理某類事務的定約和踐約的憑證。

杜虎符是一隻行走的老虎的左半邊,它昂首向前,尾巴蜷曲,它的背面,頸上有一小孔,應該是和另外半邊相合。

杜虎符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虎符上有錯金銘文共40字,字體為小篆,大意是說:

右半符掌握在國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軍事長官手中,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動。

但是有特殊情況,也不必等虎符來,看烽火警報行動。

這件小小的虎符,反映出來的是君主權力高度的集中。當時,每個軍隊的首領都有各自的虎符,外形不同,榫卯的機構製作得也不一樣。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件戰國秦虎符的主人是誰,但是卻可以看出工匠的用心。

普通的刻字容易磨損,工匠們便先在虎身先鏨刻出陰文字槽,再將極細的金絲嵌入陰文字槽之內,打磨平整光亮,這樣精心地製作,才使得杜虎符歷經兩千多年的時光仍然熠熠閃光。

運用虎符就是為了避免權力的監管不利,只認虎符不認人,更有利於君主統治。

然而,歷史上也出現過盜用虎符的大事件,成語「竊符救趙」就和它有關。

《史記》記載,秦軍在長平之戰大破趙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但是魏王害怕秦國。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派晉鄙領兵十萬去救趙,但只讓他們屯兵,不發兵。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憂心忡忡,多次勸父親發兵救趙。

原來,趙王的弟弟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兩國有姻親關係,而且趙國一旦滅亡,魏國也唇亡齒寒。

信陵君苦勸無果,魏王始終不改變心意,他決定以身殉難,帶著手下的門客集結了一百多乘車騎,打算去和秦軍拼命。

就在他出城門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七十歲的老頭,侯贏。

平時信陵君待侯贏客客氣氣,此時侯贏卻好像沒見著他一樣,害得他走出老遠,還是氣不過,調轉馬車,回去質問。

侯贏卻早有準備,他知道信陵君會返回,還給他指了一條明路。

侯贏的方法是讓信陵君拜託魏王的寵姬將兵符偷出來,帶著兵符上戰場,兩符相合,將士們就會聽他的。

虎符合併

信陵君聽了他的建議,果然將兵符偷了出來。不過率領軍隊的晉鄙萬一不聽該怎麼辦?如果他報給魏王,就功虧一簣了。

侯贏又說,此時只需帶一位勇士,如果晉鄙不合作就將他殺了。這位勇士不是別人,就是侯贏的朋友屠夫朱亥。

臨別時,侯贏說自己年事已高,不能陪公子同行,但是當公子到達的時候,願意以死報答。

屠夫朱亥震懾全場

當信陵君將兵符帶到後,晉鄙果然不合作,朱亥出手將他殺死,信陵君順利地救了趙國,侯贏刎頸自殺。

侯贏不僅有智慧,還十分忠誠。王維在《夷門歌》稱讚了他的高義: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

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功成身死」的蘇秦

夷門侯贏的死壯烈轟動,戰國時期,為了君主,門客們紛紛獻出生命,比如刺秦的荊軻,還有從事反間活動的蘇秦,都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而死。

02

變法圖強

為了使國家更強盛,有的國家在侵略擴張,有的國家則在變法圖強,比如秦國就在商鞅的法令下進行變革。

商鞅以前叫做公孫鞅,本是衛國人,他早年來到魏國,但不受魏惠王重用。在秦國,卻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輔佐君王,提出了變法的主張。

有個成語「立木為信」就和商鞅有關,他在鬧市宣布如果有人能將一根粗木搬運到城門下,就賞賜十金,沒有人應,後來又增加為五十金。

古時候二十兩為一金,五十金即為一千兩。

立木為信

有個衣裳破爛的人走了上來,扛起了木頭,果然得到了賞金。

從此,商鞅說一不二的作風,贏得了百姓的尊重,也讓他的變法推行也變得順利。

商鞅改革戶籍制度,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權力集中在帝王手中,秦國也越來越強盛。

他廢井田,制轅田,推行縣制,還統一度量衡,商鞅銅方升見證了他的改革。

商鞅銅方升 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時代秦國銅製量器

商鞅成也變法,敗也變法。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有利於百姓,也讓國家強盛,但是卻得罪了貴族階級。

而且他執法過於嚴酷,不得人心。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指為謀反,車裂而亡。

商鞅

雖然秦惠王處死了商鞅,但是依然推行他的法令,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了統一霸業的道路。

03

戰爭中發展的諸子百家學說

在語文課本裡,我們學過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韓非子「以法為教」的主張,他們的思想在戰國時代光彩閃耀。

河南省信陽縣長臺關信陽1號楚墓中出土的信陽楚簡,被認為是《墨子》的佚篇。

楚簡《墨子》佚篇(8 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宣傳儒道,沒有幾個君主聽從。戰國初期,墨子出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還擅長工藝。

當他聽說同鄉人魯班要幫助楚國打造雲梯攻打宋國,於是匆匆趕去勸阻。

偌大一個楚王,想發起侵略戰爭,連一個國家之力都無法阻擋,墨子如何能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呢?因為他有兩個利器,「義」和「利」。

他先是找到同鄉魯班,不說自己是來當說客的,只說想請魯班幫他殺人。魯班肯定不答應,這種不義之舉就算給錢也不能做。

於是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殺人是不義之舉,為什麼要幫楚國打造雲梯,那會殺死多少人啊?

魯班被他將了一軍,但還是堅持,自己已經答應了楚王,不能反悔。

於是墨子就和他一起見楚王,他用有錢人去搶窮人錢財的比喻,指出楚國攻打宋國處於不仁義的地位,但是這樣還不能阻止帝王的野心。

然後他進一步分析,他已經派出了弟子守在宋國,就算楚國攻過去,也未必會贏,何必去做不義不智之事呢!

墨子沒有瞎說,他開始和魯班演練,他的設計工藝精巧,不比魯班遜色。眼看魯班落敗,才讓楚王打消了攻打宋國的念頭。

墨子從楚國趕到宋國,沒有車馬就徒步去,風塵僕僕。他崇尚節儉,即便自己衣裳破爛,也不在乎。

就這樣,一個剛直倔強的形象躍然紙上。正是有墨子這樣的人,讓中國文化更加絢爛。

魯迅在《故事新編·非攻》裡也寫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在他筆下,墨子是為人民利益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人,是"中國的脊梁"的形象化。

04

削鐵如泥的古兵器

冷兵器時代,要想打贏戰爭,除了強軍快馬,還需要利劍。

在我國不少地方,陸續發現了一些帶有吳王或越王銘文的青銅劍,證明了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

唐代詩人李賀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在古人眼中,吳鉤指的就是優良的兵器。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是寶劍的誕生地,光是工匠就十分有名氣,比如著名的幹將莫邪夫婦和歐冶子等。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復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各地出土文物中,有很多還是越王勾踐、吳王夫差使用過的。

比如山西原平峙峪 1964 年出土的吳王光劍、湖北襄陽蔡坡十二號墓 1976 年出土的吳王夫差劍、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 1965 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等。

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藏

長55.7釐米,寬4.6釐米

《戰國策·趙策》雲「夫吳幹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吳越寶劍的鋒利程度可見一斑。

而要鍛造鋒利的兵器,銅礦是必不可少的。湖北省大冶市有一座銅錄山,就是當時冶煉吳越兵器的基地,如今成為了銅錄山古銅礦遺址。

戰國初期,吳越銅劍仍然保持著強盛的勁頭,直至戰國中期,由于越國內亂以及強大楚國的凌迫,越國逐漸走向衰落。

興起的楚國滅亡了越國,還奪得了銅錄山,將能工巨匠、重器寶物悉數擄走,也將吳越兵器帶到了全國。

據說,秦始皇后來「收天下之兵」,就是擔心民間藏有吳越寶劍這樣的兵器。

05

鐘鳴鼎食

戰國時期,禮樂也在不斷發展,貴族階級平時也喜歡撫琴聽曲。

有時候,音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就出現了燕國的音樂。

《史記》記載: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

眾所周知,古代除了宮商角徵羽之外,還有變音。

而變徵之聲,曾一度被認為是非中原之音,直到曾侯乙編鐘出土,說明變徵之音是宮廷禮樂的基本階名,在士人、普通軍士中流傳。

曾侯乙編鐘 湖北省博物館藏

這件1978年出土的文物,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重量最重、編鐘數量最多的編鐘。

這件規模龐大的樂器,來自於2400年前的中國,它的主人,是戰國時期的曾國和隨國國君,姓姬,氏曾名乙。

蟠龍舞鳳的鐘體紋飾,栩栩如生的青銅武士,閃閃發光的錯金銘文,黑地紅飾的橫梁彩繪,鏤空花鳥的橫梁銅套,無一不昭示著編鐘的精美絕倫。

全套編鐘刻有銘文共計3755字,這是出土已知青銅器物上銘文最多的一套了。

戰國時期,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這些人的故事,或慷慨悲歌,或死得其所,或命運懸浮。

在這個大時代裡,每個人都顯得那麼渺小,但是雖然渺小,他們卻用生命奮力書寫一生,流傳後世。

參考資料

鍾少異:《幹將、莫邪考辨——兼及東周吳越鑄劍術》

王國春:《夷門抱關,屠肆鼓刀——賞析王維詩》

吳新安:《從看墨子的論辯說理特色》

張繼合:《春秋戰國劍文化研究》

賈伯男:《戰國時期燕國音樂文化淺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暢聽旅行

相關焦點

  • 《風雲戰國之列國》:用創新的紀錄片敘事語態解讀戰國時代興亡
    1月22日,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以下簡稱《風雲戰國》)正式收官。《風雲戰國》可以說是一部最不像紀錄片的紀錄片,憑藉形式上的大膽創新,該片一經播出就收穫了大量的關注。而嚴謹的製作態度、全新的歷史視角與大量史學新觀點的輸出則為它收穫了觀眾的廣泛認可。截至收官,《風雲戰國》視頻播放量集均約千萬,豆瓣評分達8.2,微博話題#風雲戰國#閱讀量達1.3億。
  • 李家慶搭檔林永健再現《風雲戰國》 首演屈原收穫觀眾好評
    由金鐵木執導,老戲骨林永健領銜主演、李家慶擔當主演的國內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正在騰訊視頻獨家熱播中。該片共7集,每集分別講述戰國七雄中一個國家的興衰史,為觀眾再現2200多年前那段硝煙四起、英雄輩出的壯闊歷史。
  • 《風雲戰國》趙國第一美女出場,觀眾沸騰了:這小姐姐漂亮
    作為國內的首檔劇情式歷史紀錄片,于榮光、林永健、王勁松、海一天、李立群、喻恩泰等人主演的《風雲戰國之列國》開播以來榮獲了無數讚譽,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2。
  • 戰國大決戰 手遊《無雙戰國》今日正式首發
    戰略卡牌手遊《無雙戰國》今日正式首發上線,遊戲武將收集、城池建設、故事劇情、攻城略地等等不同的玩法來襲,一起來體驗吧! 獨特和風美術,展現與眾不同戰國歷史 ... 戰國大決戰,手遊《無雙戰國》今日正式首發。
  • 12月份最佳片單預約《戰國》,史詩級紀錄片巨作即將上映
    每一部白哉面前,都是硬實力作品大家所熟悉的《大明宮》豆瓣評分8.9是紀錄片愛好者心中的"白月光"也是夢回大唐的一大力作怎麼樣,這樣的搭配是不是很激動~這是一部歷史重現型的紀錄片,也就是說不僅有史料講解還有劇情可以看。看完預告片的我,恍惚間以為又一部古裝大劇要上映了。
  • 來《戰國風雲》曬實力 看看你有多強
    《戰國風雲》自2009年7月15日封測以來,屢傳佳績,玩家們在戰國的世界中,除了可以感受細膩精緻的中國文化,更可以體驗「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的戰鬥快感。《戰國風雲》的戰鬥系統,真正做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成熟靈活運用各種戰術、陣型成為取勝的首要關鍵!那麼如何選擇合理的戰術、合適的陣型呢?
  • 合縱連橫的戰國時代,對付強秦,列國有多次合縱,但成果又如何呢
    都說戰國是合縱連橫的時代,然而對付強秦,列國有幾次合縱,成果又如何呢戰國初期,七大國實力雖然有差別,但是還沒有一家獨大的局面。隨著秦國的崛起,縱橫家開始活躍於政治舞臺。東方六國懼怕秦國的強大,組織了多次的合縱伐秦戰鬥,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
  • 他攪動戰國風雲,運籌帷幄掌天地,翻雲覆雨定乾坤!
    天下群雄攪風雲,戰國七雄動人心。在華夏大地的歷史上,我們將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的亂世時期冠名為「戰國」。戰國時期作為上接春秋亂世,下接始皇統一天下的的一個中間時期,在歷史上可謂波瀾壯闊,色彩斑斕。既有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也有群雄逐鹿的壯闊景致!在戰國時期,永遠都是高潮,沒有尿點。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都是戰爭與和平交替出現,每一次戰爭都意味著改朝換代,從秦始皇一統中國開始,中國就成了一個大一統國家,不過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是四分五裂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地諸侯佔據一方,自己封王封侯,直至戰國時期,出現七雄爭霸的現象。
  • 改變戰國歷史格局的五位人物
    秦趙兩國在長平展開了決戰,秦國傾全國之力打贏了這場戰爭,為統一六國掃除了最後的障礙。在上面列國爭霸的過程中,有幾位關鍵人物,改變了歷史的走向。第一位是吳起,第二位是孫臏,第三位是匡章,第四位是樂毅,第五位是白起。第一位:吳起。魏國的強大,離不開吳起。吳起是在魏文侯求賢時期來到魏國的。他為魏國奪取秦國河西之地。
  • 戰國:歷史電影拍出偶像味兒?真正的歷史卻被混淆了
    《戰國》的豆瓣評分僅有3.9分,明明都是實力派演員,投資力度也很大,為什麼卻是取得了如此低迷的結果呢?最大的問題就是電影本身對於歷史的粗略了解,打著歷史電影的幌子拍出來的卻有一股偶像劇的味道。電影《戰國》就歷史來講可以說是非常的粗製濫造了,許多的破綻也讓觀眾們看出了整個製作對於歷史的不尊重。雖然《戰國》的定義是歷史電影,但其內容仿佛是給了定位狠狠的一巴掌。首先要說的就是孫臏與龐涓的背景了,從一開始就成兩人師承鬼谷子。但其實真正的歷史上是否龐涓與孫臏真的師從鬼谷子確實有待商榷。並且在真正的歷史上孫臏年紀大於龐涓,是以孫臏為兄,龐涓為弟。
  • 戰國篆書《中山王方壺》超清銘文
    ▲不論是器身造型還是銘文書法,都是藝術界的大V(by:@青銅故事) 《中山王方壺》於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出土,是「中山王三器
  • 《戰國爭鳴記》以墨家視角,講述戰國百家爭鳴新故事
    但為數不多的戰國題材小說中,從孫皓暉創作的《大秦帝國》到寒川子的《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每一部都被讀者所喜愛。戰國的大平臺、大背景也為小說故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與想像空間。目前以戰國為題材的小說及影視作品中,大多是以國家、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為視角講述故事,如《大秦帝國》《尋秦記》《孔子》《英雄》等。
  • 春秋戰國時代專題史
    因洛邑在鎬京的東面,所以歷史上把此後的周朝稱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以別於從前定都鎬京的西周。 自平王東遷,周朝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徒具虛名,由此歷史也開始了一個列國紛爭的大動蕩、大分裂時期。
  • 時過境遷,轉眼千年……「戰國七雄」的民歌,現在是個什麼樣?
    中國歷史上風雲激蕩、名士輩出的戰國時代曾令無數熱血男兒心生嚮往。其實,除了軍事、政治、科技步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之外,戰國時期的文學藝術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列國各具特色的民歌風格也漸成雛形。那麼,經歷過數千年的洗禮,今天的「戰國七雄」的民歌風貌又是什麼樣的呢?
  • 戰國時期「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的楚國,為何最後黯然失色?
    在春秋戰國這個分岔的十字路口上,楚國一直都是列國不能忽視的一個存在。這是因為,存在八百年之久的楚國,一直都是一個讓中原諸侯從心中產生恐懼的存在。因為自春秋時期起,楚國便不斷的向中原地區滲透,甚至一度窺伺周天子手中的王權,而著名的典故問鼎中原,便是因此而來。
  • 戰國王侯將相:「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齊威王
    齊威王,媯姓,田氏,名因齊,齊桓公之子。(非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齊威王即位之初的前兩年,荒廢國政、沉迷酒色,大臣們為此憂心忡忡,於是有一些人先後向齊威王進諫,其中有兩個人比較出名,分別是鄒忌和淳于髡。
  • 戰國時期燕國有哪些神奇之處,地理位置特殊卻影響歷史走向!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輪番上陣,燕國的地位十分尷尬且神奇。燕國自第一代君主召公子燕侯克分封在今北京一帶後,其後的國君、事跡鮮有記錄,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其實這也並不奇怪,燕國在中原地區的最北端,春秋時期各國的疆域並不搭界,燕國與戎狄睦鄰,還隔著中山、孤竹、令支等國,所以很難出現在各諸侯國的史書中。
  • 戰國時期之稀世之寶青銅鴞尊鑑賞
    戰國時期是史學家對春秋之後、秦滅六國之前的歷史時期的稱謂,是我國繼東周列國以來的又一個諸侯割據的時代。據統計,從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255年中,有大小戰爭230次。戰爭打起來,雙方動輒出動幾萬至幾十萬人。
  • 春秋戰國時期的軍隊是怎樣的?永不磨滅的番號之戰國篇
    下面讓我們打開歷史的記憶,去找尋一下這些永不磨滅的番號。戰國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持續了254年,之前的春秋時期,戰爭很多時候更像是貴族之間的競技,老百姓被組織起來與其說是參加戰鬥,倒不如說是來觀摩的,順便客串一下啦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