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021-02-08 李墨說

成長路上,有詩,也有遠方!


24. 《涼州詞·出塞》

詩詞講解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 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 

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等於 231cm 或 264cm,約等於2.3m 或 2.6m)。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埋怨。 

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

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今天,我要帶你們跟隨詩人王之渙的腳步去古代涼州看一看。Let`s,go。涼州,就是今天的甘肅武威市,是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 而命名,又稱雍涼之都。它北通敦煌,西接祁連山,東邊是騰格里沙漠,中間是 「河西走廊」。扼住了涼州,就等於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唐朝時涼州是繼長 安、洛陽之後的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在大唐朝,很多有志向的年輕人都想要入朝為官,造福百姓。但是官不是那 麼好當的,要麼去參加科舉考試,要麼依靠更有名望的人向朝廷推薦你,如果這 兩條路都走不通,還有第三條路,就是邊塞從軍。只要你能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很容易就被朝廷提拔了。這給很多想要建功立業的人創造了大好的機會,有一大批熱血青年投身邊塞,還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進詩中,形成了一大流派:邊塞詩。

而在邊塞詩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涼州,後來還流行一種曲調名,就叫 「涼州詞」。詩人王之煥的《涼州詞·出塞》是其中的佼佼者。 涼州詞·出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寫道:我站在黃河岸邊,放眼望去,只見滔滔黃河從遠方白雲深處奔流 而來;萬仞高山之中,孤零零地聳立著一座城堡,那是保衛邊疆的戰士們的駐所。羌笛奏著《折楊柳》的曲調,勾起將士們的思家懷鄉之情。故鄉的楊柳早已青絲 拂地,但是玉門關外還看不到一點春色。

王之渙顛覆性地寫出了「黃河遠上白雲間」這樣的人間絕句,從氣勢如湧的千裡黃河,再縮小到一座靜態的孤城,然後再關注到一支由羌笛所吹奏出的離人幽怨,接著,他又再次將目光投向更遠更深處,提出了關於戰爭,關於家國的命運思考。那時的唐王朝,也正像他筆下的黃河,含著裹挾萬裡之勢,在努力將這個國家的版圖一點點地放大到更深更遠處。我喜歡唐代可以穿越千年而其意百態、個性張揚的多彩意境。唐人的詩文 中,那種對於生活的態度,可以歷千年而不衰。 

王之渙,今天山西新絳縣人,是當時名門望族太原王氏之後。王之渙性格豪放不羈,有點江湖大俠的感覺。他的詩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 他常常與同時期的詩人高適、王昌齡一起玩耍。有一天,下著小雪,三人一起來到一個叫旗亭的地方,生起小火爐,溫上小酒,那叫一個愜意。這時進來幾位歌女為大家獻藝。

王昌齡比較壞,他對高適和王之渙說:都說咱們的詩作名滿天下,今天就來比一比。我們看看這些歌女們喜歡唱誰的詩作,輸的就買單。二人聽著有趣就同意了。第一個歌女唱了《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十分開心,因為這是他的作品,為了記數,他在牆上劃了一道。接著,又一個歌 女唱了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高適也趕緊劃了一道。王之渙一聽,情況不 妙啊,如果第三首還不是我的詩,豈不是太丟人了。於是他指著歌女中最漂亮的那位說:如果她唱得不是我的詩,我從此以後再也不與你倆爭論高下。

話音剛落,這位歌女起身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三人哈哈大笑。歌女們看到這幾位客人與眾不同,就過來詢問,結果大吃一驚,沒想到遇到大明星了,她們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搶著為三人買了單。這就是有名的「旗亭畫壁」。看來,古往今來,粉絲們見到偶像的時,都是一樣一樣的,瘋狂。 

好了,小朋友們,唐朝有許多大詩人都寫過《涼州詞》,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今天的旅行到此結束,明天王之渙還要帶我們去遊覽鸛雀樓,大家不見不散喲! 小朋友們,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首詩吧。


(內容源自中小學詩詞精讀,如若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涼州詞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4],春風不度玉門關[5]。[解析1]這是唐代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一篇膾炙人口之作,有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唱的就是這首詩。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〡必背古詩《涼州詞》NO.8
    圖片說明:(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再接著,有音樂聲響起,王之渙一聽,卻更加的哀傷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家何必用羌笛吹奏這麼哀怨的折柳曲呢!春風是不會度過玉門關,來到這兒的呀!這兩句詩哀怨得有些費解,楊柳指的是,中原流行的送別曲折楊柳。而羌笛,指的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用他鄉的樂器唱故鄉的歌曲,別有一番憂愁啊!      玉門關,位於中原和西域的交界處,在玉門關以東,現在已經是桃紅柳綠,桃紅柳綠,春色滿滿了,而在玉門關以西的邊城裡呢?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吹到過。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詩旅行 No.19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小朋友們想知道當時的《涼州詞》有多火嗎?據說是後來的清代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共讀這個故事吧清代,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歡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有一天,她讓一個書法很好的大臣把王之渙的《涼州詞》題在她喜歡的一把扇面上,這個大臣不敢怠慢,一筆一畫精心書寫,哪知道他過於緊張,一不小心漏掉了一個「間」字。
  • 登高望遠的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譯文: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賞析: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三、四兩句含有諷刺之意,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詩人初到涼州,面對黃河、邊城的遼闊景象,又耳聽著《折楊柳》曲,有感而發,寫成了這首表現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情懷的詩作。
  • 古詩句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可懂它的意思
    不過,不太懂詩的人,可能對該詩中的最後兩句,也就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感到難以理解。這倒不是因為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有多難理解,而是指他們搞不懂詩人到底想藉由這兩句詩表達什麼樣的意思。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做一番介紹。一、這句詩的字面意思。
  • 詩詞背後的精彩故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不料,寫的人一時疏忽,把「黃 河遠上白雲間」的「間」字寫丟了。慈禧看了之後,非常生氣。認為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詩文,於是命人把寫字的人抓來,讓他當場念來,念不出就殺頭。想不到那位寫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寫的詩之後先是一驚,既而靈機一動,對慈禧說:「老佛爺,非是臣寫錯了詩,而是臣 根據王之渙的詩改寫的詞。」
  • 王者最易引起玩家共鳴的臺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狼群不因長夜畏懼,雄鷹不為暴風折翼如果長得帥犯了天條,那我早已罪惡滔天縱使魔法遮蔽了眼睛,心靈依然指引著愛情如果世上還有什麼我不懂的學問,那就是女孩子們
  • 學詩計劃|《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蓼藍。在這樣的背景下,守邊將士聽到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子,自然會產生濃鬱的懷鄉思歸之情。《折楊柳》是古《橫吹曲》,主題多為傷春惜別、懷念徵人。然而,怨又何用?這玉門關外是如此荒涼,連春風都不肯光顧,哪裡會有搖曳春光的楊枝柳條呢?三、四兩句一氣呵成,婉曲有致,含義豐富。
  • 詩詞地理——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的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呢?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歌背後有著很多神奇的歷史故事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有一句話說,「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之大」。一直不怎麼懂。那次在新疆——因在天山以北,屬於北疆,半下午從克拉瑪依出發,驅車去一個朋友那裡吃飯,茫茫戈壁,車輛風馳電掣,開了一段時間,路程兩邊從新鮮逐步變得有些枯燥,我說還有多遠,司機說,很快就到。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家不可歸的感受你可懂?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有很多詩人會寫《涼州詞》。有時候就是在涼州寫的,有時候則未必。因為《涼州詞》並不是詩的題目,而是樂曲的名字。在這個樂曲下,不同人會填上不同的歌詞。當然,大概這首曲子本身就雄赳赳氣昂昂,有種軍旅氣質,所以歌詞也往往與邊塞生活、戰爭場景有關。
  • 《涼州詞》:這裡有「春風不度玉門關」外,壯闊悠揚的大漠風景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通篇全詩給我們詮釋了這樣的一幅場景:黃河之水洶湧澎湃,波浪滔天,遠遠望去,像一條絲帶曲折連綿款上雲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時此境,卻傳來了吹奏《折楊柳》曲調的笛聲,那種別愁離恨、悽婉哀絕之情,如泣如訴,迷漫在漠北的曠野荒原之上。但在詩人看來,成邊將士聽到這笛聲,一定會覺得:哀怨悽切的笛聲為什麼要埋怨楊柳呢?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過了玉門關,春風就再也吹不到了!從漢唐到如今,玉門關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將士們戍邊的重要補給之地,更是從古至今我國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 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指的是什麼?我被萌娃問蒙圈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量的帶有「春風」的詩詞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又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回答出來「春風」指的是什麼?
  • 大禹國學|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三句在茫遠、荒疏、悽冷的視覺畫面中引入聲音,悠悠的羌笛遠遠傳來,那分明是一支叫作《折楊柳》的歌曲。羌笛,是羌族的一種樂器。楊柳,這裡是樂曲名,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折楊柳》曲表達的自然與離別傷感相關。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折柳送別已然惹起萬千情思,可是,在這裡,居然無柳可折啊!
  • 「CFM」新版本:春風不度玉門關,火麒麟新皮膚夢回盛唐!
    【AK47-火麒麟-玉門春風】這款皮膚名為AK47-火麒麟-玉門春風,光看名字就讓人感受到一種典雅大氣的感覺,皮膚介紹也很有意思,直接用上了盛朝詩人王之渙的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