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詩旅行 No.19

2021-02-13 檸檬媽媽親子共讀

小朋友們熟不熟悉這樣一首詩呢?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其實就是我國盛唐著名詩人——王之渙所做噠~

王之渙,字季凌,漢族,絳(jiang)州(今山西新絳縣)人。性格豪放不羈,所做詩歌大氣磅礴,意境開闊,郎朗上口,廣為流傳。代表作就是開頭的《登鸛雀樓》一詩,以及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的《涼州詞》~


↓ 點下方綠標即可收聽朗讀音頻 ↓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小朋友們想知道當時的《涼州詞》有多火嗎?

據說是後來的清代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共讀這個故事吧

清代,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歡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有一天,她讓一個書法很好的大臣把王之渙的《涼州詞》題在她喜歡的一把扇面上,這個大臣不敢怠慢,一筆一畫精心書寫,哪知道他過於緊張,一不小心漏掉了一個「間」字。

慈禧太后拿到寫好的扇面一看,勃然大怒:「你欺負我沒有讀過王之渙的《涼州詞》,為什麼少了一個「間」字?」

這個大臣當時嚇得冷汗直冒,因為這是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這個大臣突然靈感一閃,急中生智,慌忙地奏道:「老佛爺,我哪敢漏掉一個「間」字啊,只是覺得王之渙的這首詩改寫成一首詞的話,其意境和韻味會大大增加。」

於是,他連忙給慈禧太后讀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慈禧接過扇子反覆誦讀了幾遍,也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於是轉怒為喜,重重地賞賜了這位大臣。

由此可見,王之渙這首《涼州詞》的在歷朝歷代都是超級火爆的呦~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黃河,在這裡指的是黃沙。

(3)孤城: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這裡指玉門關。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5)羌:古代的一個民族。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6)度:度過。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前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怨」它又有何用?

涼州,地處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之門戶,祁連山北麓,武威市中部,東鄰寧夏省會銀川,西鄰青海省會西寧,南嶺省會蘭州,北通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曾經是中國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

  

涼州八景,又分為城內八景、城外八景。以城外八景最為著名。

   

綠野春耕

「綠野春耕」為涼州八景之一。武威處於一二階梯的大坡地的地形,動植物資源豐富,農耕發達,風光綺麗,綠野的景色表達方式比較含蓄,背景是高山、流水、河谷,畫面的主題是一片開闊的田野,朝霞初起,在清晨溫暖的陽光下,農夫正趕著牛從地平線的遠處徐徐迎面走來。



平沙夜月

晚上,平整的騰格里沙漠上,聖潔的月亮迎著晚風徐徐升起,與周圍的星空沙漠融為一幅醉人的圖畫。

天梯古雪


「天梯古雪」為涼州八景之一。天梯山是祁連山支系,因山道崎嶇,峰巒疊嶂,形如懸梯,故名天梯山。山巔白雪皚皚,常年不化;山間泉水叮咚,草木叢生。


鎮西曉角


清晨,東邊的太陽冉冉升起,位於西邊的黃羊鎮人,吹起牧羊的號角,趕著晨光微露去牧羊。

狄臺菸草


狄臺,相傳為宋代狄青所築,故址在武威「城東五裡」。因此臺春風碧草,朝雨寒煙,人稱「狄臺菸草」;又因滴淚臺下,感動草木,故又稱「狄臺眼草」。




金塔晴雪


金塔灌頂寺位於祁連山北麓,三面環山,形勢奇偉。每到傍晚時分,夕陽的餘輝染紅祁連山脈的同時,也染紅了金塔寺院,寺內的高塔與落日的彩霞交相輝映、霞光萬道,由此構成一幅絢麗奇妙的圖畫。

黃羊秋牧


秋天,一片金黃的草地,成群的牛羊,湛藍的天空,淳樸而善良的牧民……構成涼州最美的黃羊秋牧圖,成為涼州八景之一。



蓮花壺天


武威蓮花山氣勢雄偉,氣象深邃,周圍有8峰環列,形如蓮瓣,內有寺廟宮觀,殿閣樓塔不計其數,是古絲綢之路上佛道二教的勝地,龐大宏偉。

   

涼州羊羔肉

涼州羊羔肉質地細嫩,羊羔肉肥而不膩,瘦而不羶,成為膾炙人口的美味食品,堪稱塞上佳餚。



涼州軟梨兒

這軟梨兒,是梨子的一種,果子呈圓形。小而汁多的,叫「神不知」;青中泛黃的是「蠟苔」;青黑皮兒的叫「墨梨兒」。霜降以前,涼州人將新鮮的梨子碼到地窖裡,一層麥草一層果子,待沉睡個兩三月,果子完成了後熟期,脫掉澀味後,聞起來一股酒香。

涼州大月餅


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爺天爺大大下,月餅蒸上車輪子大,小夥子吃上把房跳塌」。



三套車


俗稱涼州小吃「三套車」的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在河西走廊聞名遐邇。

一首詩,一座城,一山一木一葉一花,承載了多少千載歷史、萬篇詩文。歡迎在公眾號後臺留言,說出你最喜歡的城市。說不定下一篇詩文,我們就會走進你最愛的城市,賞美景品美食,共回首一處景的悲歡離合……

每天誦讀三分鐘,打好語文基本功,一起帶著孩子讀唐詩,學歷史,遊名勝。讓孩子在詩詞中遊歷中華!

除了題和考試,孩子還有詩和遠方……

相關焦點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出塞》詩詞講解: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涼州詞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4],春風不度玉門關[5]。[解析1]這是唐代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一篇膾炙人口之作,有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唱的就是這首詩。詩的內容,反映了古代邊塞地區兵士生活的痛苦,《唐詩紀事》 題為《出塞》。作者通過聞笛的感受,表現了對成守邊塞士兵思鄉的深切同情。僅二十八個字,活畫出一幅孤城戍守圖。詩的開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句,即把讀者引進一個雄偉壯闊的境界,呈現出波濤滾滾,一瀉千裡的黃河的壯觀景象,與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〡必背古詩《涼州詞》NO.8
    圖片說明:(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再接著,有音樂聲響起,王之渙一聽,卻更加的哀傷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家何必用羌笛吹奏這麼哀怨的折柳曲呢!春風是不會度過玉門關,來到這兒的呀!這兩句詩哀怨得有些費解,楊柳指的是,中原流行的送別曲折楊柳。而羌笛,指的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用他鄉的樂器唱故鄉的歌曲,別有一番憂愁啊!      玉門關,位於中原和西域的交界處,在玉門關以東,現在已經是桃紅柳綠,桃紅柳綠,春色滿滿了,而在玉門關以西的邊城裡呢?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吹到過。
  • 登高望遠的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譯文: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賞析: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三、四兩句含有諷刺之意,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詩人初到涼州,面對黃河、邊城的遼闊景象,又耳聽著《折楊柳》曲,有感而發,寫成了這首表現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家鄉情懷的詩作。
  • 詩詞背後的精彩故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不料,寫的人一時疏忽,把「黃 河遠上白雲間」的「間」字寫丟了。慈禧看了之後,非常生氣。認為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詩文,於是命人把寫字的人抓來,讓他當場念來,念不出就殺頭。想不到那位寫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寫的詩之後先是一驚,既而靈機一動,對慈禧說:「老佛爺,非是臣寫錯了詩,而是臣 根據王之渙的詩改寫的詞。」
  • 古詩句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可懂它的意思
    不過,不太懂詩的人,可能對該詩中的最後兩句,也就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感到難以理解。這倒不是因為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有多難理解,而是指他們搞不懂詩人到底想藉由這兩句詩表達什麼樣的意思。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做一番介紹。一、這句詩的字面意思。
  • 王者最易引起玩家共鳴的臺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狼群不因長夜畏懼,雄鷹不為暴風折翼如果長得帥犯了天條,那我早已罪惡滔天縱使魔法遮蔽了眼睛,心靈依然指引著愛情如果世上還有什麼我不懂的學問,那就是女孩子們
  • 學詩計劃|《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蓼藍。在這樣的背景下,守邊將士聽到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子,自然會產生濃鬱的懷鄉思歸之情。《折楊柳》是古《橫吹曲》,主題多為傷春惜別、懷念徵人。然而,怨又何用?這玉門關外是如此荒涼,連春風都不肯光顧,哪裡會有搖曳春光的楊枝柳條呢?三、四兩句一氣呵成,婉曲有致,含義豐富。
  • 詩詞地理——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的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呢?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歌背後有著很多神奇的歷史故事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有一句話說,「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之大」。一直不怎麼懂。那次在新疆——因在天山以北,屬於北疆,半下午從克拉瑪依出發,驅車去一個朋友那裡吃飯,茫茫戈壁,車輛風馳電掣,開了一段時間,路程兩邊從新鮮逐步變得有些枯燥,我說還有多遠,司機說,很快就到。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家不可歸的感受你可懂?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有很多詩人會寫《涼州詞》。有時候就是在涼州寫的,有時候則未必。因為《涼州詞》並不是詩的題目,而是樂曲的名字。在這個樂曲下,不同人會填上不同的歌詞。當然,大概這首曲子本身就雄赳赳氣昂昂,有種軍旅氣質,所以歌詞也往往與邊塞生活、戰爭場景有關。
  • 《涼州詞》:這裡有「春風不度玉門關」外,壯闊悠揚的大漠風景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通篇全詩給我們詮釋了這樣的一幅場景:黃河之水洶湧澎湃,波浪滔天,遠遠望去,像一條絲帶曲折連綿款上雲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時此境,卻傳來了吹奏《折楊柳》曲調的笛聲,那種別愁離恨、悽婉哀絕之情,如泣如訴,迷漫在漠北的曠野荒原之上。但在詩人看來,成邊將士聽到這笛聲,一定會覺得:哀怨悽切的笛聲為什麼要埋怨楊柳呢?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過了玉門關,春風就再也吹不到了!從漢唐到如今,玉門關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將士們戍邊的重要補給之地,更是從古至今我國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 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指的是什麼?我被萌娃問蒙圈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量的帶有「春風」的詩詞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又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回答出來「春風」指的是什麼?
  • 大禹國學|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三句在茫遠、荒疏、悽冷的視覺畫面中引入聲音,悠悠的羌笛遠遠傳來,那分明是一支叫作《折楊柳》的歌曲。羌笛,是羌族的一種樂器。楊柳,這裡是樂曲名,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折楊柳》曲表達的自然與離別傷感相關。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折柳送別已然惹起萬千情思,可是,在這裡,居然無柳可折啊!
  • 「CFM」新版本:春風不度玉門關,火麒麟新皮膚夢回盛唐!
    【AK47-火麒麟-玉門春風】這款皮膚名為AK47-火麒麟-玉門春風,光看名字就讓人感受到一種典雅大氣的感覺,皮膚介紹也很有意思,直接用上了盛朝詩人王之渙的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唐詩三百首新解】19 王之渙 出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內容提要】1,黃河遠上,是拋絲釣餌的寫法,又是「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倒筆。2,「一片孤城」,自有氣勢。3,本詩寫得很雄壯,就連怨筆也寫得很豪健。【可抒評詩】沿著黃河極目朝遠方望去,便是白雲,簇擁一片孤城,坐落在萬仞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