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鄭成功

2020-12-23 北京海澱

很多朋友曾經到廈門鼓浪嶼旅遊過,也登上過島的最高峰日光巖。日光巖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峰高海拔92.7米。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裡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巖頂有一平臺,四周環繞欄杆,就像一隻升入天空的吊蘭。遊人登臨,看雲天近在咫尺,憑欄放眼,縱目遠眺,廈門島、鼓浪嶼、大擔、二擔諸島盡收眼底。日光巖是鼓浪嶼看日出日落最佳的地方。

網絡/供圖

鄭成功是福建南安人,因其父鄭芝龍是朝廷派往日本使館的官員,因此,鄭成功1624年出生在日本。7歲回國讀書,15歲考上南安縣秀才,21歲考入南京國子監太學讀書。鄭成功從小胸懷大志,苦讀《春秋》《左傳》《孫子兵法》等。他習練劍術、騎射,很快便成長為一個能文能武的少年。1646年,鄭成功舉義旗,開始領導我國東南沿海人民進行反民族壓迫的偉大鬥爭。1646—1658年,十多年戰火硝煙將鄭成功鍛鍊成為「胸藏甲兵、氣吞湖海」的軍事統帥。他在故鄉招兵買馬,以金、廈為根據地,紮營練兵。而我上數九代的祖爺就參加了鄭成功的水師大軍。直到收復臺灣後,不惑之年才解甲榮歸故裡。

鼓浪嶼的日光巖是當年鄭成功操練水軍的水操臺。他重於操練,艦船排陣有方,水軍將士們必須在驚濤駭浪中如履平地矯健如飛。他治軍嚴明,訓出了一支作戰能力極強的水師。為此,後人在巖下巨石上鐫刻著「閩海雄風」四個大字。

祖國的寶島臺灣在17世紀時曾遭受歐洲荷蘭人的侵略。荷蘭殖民主義者向東擴張,看中了臺灣這塊寶地。1624年派兵侵入臺灣,建城堡、搶財物、屠殺和奴役臺灣人民。當時的明朝政府因腐敗無能、統治不穩,所以給了侵略者可乘之機。鄭成功得知臺灣民眾在外國侵略者壓迫下十分痛苦,1661年春,在臺灣當地居民強烈要求和幫助下,鄭成功以「堅冰可渡」的非凡膽魄,率大軍數萬,艦船幾百艘,向臺灣進軍。當天狂風暴雨,大軍連夜破浪前進,在一個海上漲潮的夜晚登陸臺灣,決心趕走侵略者。荷蘭侵略者大驚失色,求援兵慌忙應戰。後龜縮在他們建造的兩座城內。鄭成功派兵將他們團團包圍,圍困達七八個月之久,切斷水源。並命令他們投降,警告他們「臺灣是中國的土地,你們必須馬上離開這裡。」荷蘭「總督」竟無理要求鄭成功退出臺灣,願意年年進貢。被鄭成功拒絕。1662年他下令發動總攻,向敵人陣地猛烈開火。荷蘭人走投無路只好宣布投降,離開了臺灣。經過九個月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並驅逐了霸佔臺灣長達38年之久的號稱「海上霸王」的荷蘭殖民者,收復了祖國神聖的領土臺灣,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這個偉大功績的創建者,他的功勳記載史冊。他是當年「歐洲擴張主義真正障礙,唯一能夠在遠東地區抵禦和抗擊歐洲侵略政策的代表人物。」有人讚頌他是「年輕的海上獅子」,還有人說他是「改變了遠東全盤局勢的海上英雄」。十七世紀鄭成功傳播中華文化於海外,如茶文化、黃檗文化和媽祖文化等。目前世界上50多個產茶國家的茶樹名都直接或間接地取之於我國。

海峽兩岸的人民永遠懷念他,為了紀念他收復臺灣、統一祖國的愛國主義光輝業績,在鼓浪嶼東南端的覆鼎巖建了鄭成功的雕像。他身披盔甲、手按寶劍,堅固地屹立在此。他面向東方、目視臺灣,那是祖國的土地。 (王永遠)

相關焦點

  • 民族英雄:鄭成功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 從人到「神」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騎在馬背上的是民族英雄鄭成功。他面向大海,揮動右臂,像是在指揮驅荷大軍奮勇作戰。而在臺灣,也有一尊7.96米高的鄭成功騎馬石雕像,矗立在臺南市區的延平郡王祠外。鄭成功戴盔、披甲、著袍、佩劍、威武、神聖的形象,像在守護著臺灣寶島。不管在鄭成功的故裡泉州,還是在寶島臺灣,兩岸民間,早已將鄭成功奉為「神」,且周遭不乏以「成功」命名的道路、公園,甚至是公司的名稱。
  • 民族英雄——鄭成功
    編者 鄭智洪 按——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鄭氏家族出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民族英雄鄭成功便是其中之一
  • 人物春秋|民族英雄鄭成功
    這期我們來講講鄭成功 。鄭成功是中國的軍事家、民族英雄,也是兩岸家喻戶曉的重要歷史人物。他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曾經控制了中國東南半壁江山;他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被奉為「開臺聖王」。他是一個豐富而複雜的歷史人物,他傳奇的一生允許種種不同的解讀。實際上,史家關於鄭成功的討論似乎從未停止,爭議也從不間斷。
  • 鄭成功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稱為民族英雄?丨中日歷史
    | 鄭成功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稱為民族英雄?
  • 初探安海民族英雄鄭成功故居的具體位置
    「朱」,指朱松、朱熹、朱在祖孫三代對安海進行理學「過化」,使安海成為「閩學開宗」之地;「鄭」,指 「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安海為基地進行,讀書、習武、反清復明。鄭成功後轉戰金廈繼而收復臺灣。在永曆十五年辛丑(1661)五月初二日,鄭成功為紀念生活二十五年之久的故鄉①——安平鎮,「改臺灣為安平鎮。……從此『臺灣』改稱『安平』,而『臺灣』一名嗣後演變成全島總稱②」。
  • 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為何日本人卻十分崇拜他?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他是一個忠心的臣子。而且他還為國家收復了臺灣,趕走了一直統治著臺灣的荷蘭人。這一行為無疑是振奮人心之舉,也讓世人明白,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誰也別想搶走。
  • 最靠譜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對抗清人不算啥,荷蘭人直接被打懵
    在歷史書上有記載很多的民族英雄,他們都是為天下做出了很大貢獻的人,但其實在今天,很多的民族英雄都已經被輿論顛覆,比如說嶽飛有被移除民族英雄的可能性。這裡就涉及到了關於民族英雄定義的範疇,而且在古今是存在一些差距的,這也是最大的矛盾與模糊。
  • 鄭成功:曾做過海盜行徑,之後出兵收復臺灣,樹立民族英雄形象
    鄭成功雕像引言:鄭成功因為收復了臺灣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但是民族英雄鄭成功也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那麼歷史上的鄭成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鄭成功母子雕像收復臺灣,成為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了抗清,開始漸漸地組建出了自己的鄭家軍。
  •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石井鄭成功史跡,緬懷民族英雄!
    緊鄰鄭成功紀念館的鄭成功碑廊,由我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匾額,是旅港僑胞呂振萬、新加坡僑胞李成義等兩位先生捐資興建的。碑廊兩廂牆壁上集國內外知名人士300多幅的題字,極具觀賞價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詔令遷鄭成功靈柩歸葬南安祖塋,並建祠祀之。祠內掛著石井鄭氏始祖鄭隱石畫像,廳中供奉鄭成功金身神像。有「三世王爵」、「威風雄烈」、「忠臣」、「三圭世錫」等諸多朝廷封賜的匾額和官階總錄及名人題贈的楹聯等。石柱上有康熙御題讚譽鄭成功的對聯:「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 廈門延平郡王祠(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
    民族英雄鄭成功像鴻山公園曾是鄭成功屯兵的山寨,有些地方還保留當年的「石刻」,離延平郡王祠不遠處還有一座古墓,清潔工大姐告訴我,這墓的主人是鄭成功的親戚。來到廈門,自然要去鼓浪嶼鄭成功紀念館看看,五六年前來過一次鼓浪嶼,記得本地人船票8元,外地遊客35元,賣票窗口的工作人員告知說船票九十幾元,包括哪些景點等等,我說我只買張船票,不去其他景點,不需要買套票,就35元一張過渡的船票,結果被告知不可以。不知道是船票漲價了,還是不歡迎光買船票不去景點的遊客,既然這樣就決定不去了。
  • 民族英雄鄭成功和他手下的無敵艦隊
    要說起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肯定是鄭成功了,今天小編就來講講鄭成功和他手下鄭家軍的英雄事跡。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為東南沿海臺灣及日本第一大海盜,先後歸附明清兩朝為官,擁有一支強大的私人海軍。鄭成功早年求學於江南大儒錢謙益門下,深受儒家思想所薰陶,擁有一腔報國熱情,時逢南宋國力日衰,清軍大舉進犯,眼見著國破家亡,而他父親決意降清,被慘遭殺害,他不願屈服,率領父親舊部,據閩南一帶以抗清,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鄭家軍,憑著這支無敵艦隊,他一鼓作氣,打敗了強大的荷蘭艦隊,一舉收復臺灣,被臺灣人民歌頌為「開臺聖王」。
  • 鄭成功:老叛變,滅舊主,他到底是民族敗類,還是民族英雄?
    但如果對影片和書籍稍有印象的觀眾,或許還會發現裡面還有一位矛盾交織的人物,大家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有人稱讚他是民族英雄,有人痛斥他是民族敗類。 這位在清朝歷史上的灰度人物,名叫施琅。他鍾愛叛變,出賣朋友,且剷除舊主,是個十足真小人。
  • 民族英雄鄭成功,臨終前,為何要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祖籍福建省。1624年生於日本長崎縣,不久之後回國。鄭成功自幼聰明好學,帶兵打仗,兵書武器樣樣精通,鄭成功在國人的心中樹立了英雄的偉大形象,臺灣島當時被荷蘭殖民地所侵佔,是鄭成功拼盡全力把臺灣島從荷蘭人手中奪回,如果沒有他的勇往直前,恐怕至今臺灣島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
  • 民族英雄鄭成功之死因三說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文明泉港」快速關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聚和釋放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南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日(公曆6月23日)未時,民族英雄鄭成功帶病登將臺首先根據的是鄭成功臨終前情狀。夏琳《閩海紀聞》說,鄭成功彌留之際,都督洪秉誠調藥以進,為鄭成功投擲於地,由此推斷,鄭成功對有人謀害自己,已有覺察,但為時已晚。其次,馬信神秘死去也是一大疑點。鄭成功臨死前一天,馬信推薦一醫師投藥一帖,當晚鄭成功便死去。鄭成功死後五天,馬信也無病而終。認為這很可能是馬信為人收買投毒,事成後遭滅口。
  • 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什麼是出生在日本的中日混血?
    眾所周知,鄭成功是明末清初之時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收復臺灣的中華英雄。但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他的母親田川松是地道的日本人,鄭成功本人也出生在日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明朝在隆慶帝之後逐步開放海禁,我國東南的不少百姓便出海討生活,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其中之一。經過多年的打拼,鄭芝龍成為西太平洋上強大的海上貿易巨賈兼走私集團老大,算得上「海盜王」。當時日本在江戶幕府統治下實行「鎖國」,只允許中國、朝鮮、荷蘭與日本進行貿易。
  • 民族英雄鄭成功,臨死前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殺死自己的長子
    在南明政權對抗滿清這一過程中,鄭成功與他的父親鄭芝龍可謂是中流砥柱。尤其是鄭成功,由於他的英年早逝,讓他那沒有完成的復明大業成為其最大的遺憾。他雖然失敗了,但他驅除荷蘭人,收復臺灣等成就,依然無愧為一位受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只是在他臨死前,曾下了一道令人難以理解的命令:殺死自己的親兒子。
  • 即使鄭成功屠殺鷗汀寨,他仍然是民族英雄?
    如此歌舞昇平之世,再想起當年的民族英雄,還有多少人記得?鄭成功,這三個字一直給人充滿朝氣的感覺!仿佛聽到這個名字,便能讓人想起400年前廈門、金門。那個不顧一切舉起反清復明大旗的少年!鷗汀寨事件發生的背景是,清廷為了斷絕鄭成功在東南沿海的補給,強行將沿海居民向內陸遷移三十裡。當時鄭成功所佔領的疆域又大多是糧草缺乏的貧瘠之地,才就此生出了這場爭端。
  • 虎毒不食子,為何民族英雄鄭成功,卻要殺自己嫡長子
    鄭經是鄭成功的嫡長子,原本娶了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但鄭經不喜歡她,便和弟弟的乳母陳氏私通,還生下一個兒子鄭克臧。喜得長孫,本來鄭成功還挺高興,可有士大夫認為這是亂倫,於是鄭成功就下令處死陳氏。 鄭經為了保護陳氏,就悄悄將其藏了起來,唐顯悅為了替孫女出頭,指責鄭成功治家無方。
  • 鄭成功 (明清之際軍事將領、民族英雄)
    [1-2]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