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延平郡王祠(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

2021-02-17 尋鄭記

延平郡王祠位於廈門市鴻山公園內,為紀念鄭成功而修的延平郡王祠,據晨練的當地人介紹,這座延平郡王祠是在2010年遷建落成,保留了原祠的風格。

延平郡王祠正門

延平郡王祠正門全景

民族英雄鄭成功像

鴻山公園曾是鄭成功屯兵的山寨,有些地方還保留當年的「石刻」,離延平郡王祠不遠處還有一座古墓,清潔工大姐告訴我,這墓的主人是鄭成功的親戚。

墓碑上刻有:太師彥千鄭公墓、太傅濤千鄭公墓。

旁邊的簡介:「太師墓」、「雙忠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到廈門,自然要去鼓浪嶼鄭成功紀念館看看,五六年前來過一次鼓浪嶼,記得本地人船票8元,外地遊客35元,賣票窗口的工作人員告知說船票九十幾元,包括哪些景點等等,我說我只買張船票,不去其他景點,不需要買套票,就35元一張過渡的船票,結果被告知不可以。

不知道是船票漲價了,還是不歡迎光買船票不去景點的遊客,既然這樣就決定不去了。(上傳幾張五六年前去鼓浪嶼鄭成功紀念館的照片)

離開碼頭來到同安區蓮花鎮澳溪村,澳溪村有一座「三太廟」,據說是紀念鄭芝龍(鄭成功之父)、鄭芝鳳和鄭芝豹三位官至太師或太子太師的先賢而修。

當地宗親告知,澳溪村鄭氏先祖和鄭成功同出一脈,具體情況他也說不上來。

據《廈門鄭氏源流研究》一文(作者:鄭再望 宗長)介紹:澳溪華亭分支派鄭綿的四世孫,華亭派鄭貭璞遷居南靖縣,貭璞生三子:弘泰、弘山、弘榮,相繼輾轉來同安蓮花鎮澳溪村,分為三房。鄭弘泰為長房祖,居下含社,又衍時行澤社(這兩社居民大部分遷臺灣和國外)。現有苗裔居澳溪村湖社內社。鄭弘山為二房祖,其子鄭子貴衍寨仔腳牡(現已廢),五世孫鄭恭堯居澳溪村後溪社,另一孫遷居澳溪村田中央社,由於陸續外遷,現人口不多。鄭弘榮為三房祖,居澳溪村中莊社,大部分已遷居國外。

往期內容回顧:

1、所有的執著,都源於一個勇敢的開始!

2、訪福建省三明市大田桃源《鄭氏滎陽祠》

3、尤溪鄭氏大厝,屹立鄉間的瑰寶!

4、福建龍巖赤水村,有座600多年的鄭氏古宗祠你知道嗎?

5、福建長汀客家宗祠建築之《鄭氏家廟》

6、訪福建武平縣鄭氏!

7、訪福建上杭縣砂睦村《鄭氏淵泉居》

8、福建永定鄭氏分布!

9、尋找漳州鄭氏宗祠(1)

10、尋找漳州鄭氏宗祠(2)

11、尋找漳州鄭氏宗祠(3)

12、尋訪漳州鄭氏宗祠(4)

13、尋訪漳州鄭氏宗祠(5)

14、尋訪廈門鄭氏宗祠、鄭氏家廟(1)

十年尋鄭路》是一部記錄各地鄭家村遷徙信息、各地鄭氏宗祠、鄭氏文化古蹟的書籍,我們將以圖文的形式把走訪的內容真實的記錄下來。

由於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實地走訪需要費用的支撐,考慮再三,我們採用贊助的方式來維持開支。如有願意贊助200元路費的宗親,我們將贈送一套《十年尋鄭路》書籍作為回報。聯繫微信:157-3607-8311    鄭 峰


相關焦點

  • 鄭氏宗祠:石井延平郡王祠
    石井延平郡王祠,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東南側鰲峰山麓,背枕鰲山,面朝石井江,與延平中學毗鄰。
  • 走近金門延平郡王祠
    20多人,懷著對民放英雄鄭成功的崇敬心情,專程前往位於金城西南郊的延平郡王祠及其鄭氏祖墳參觀,並舉行莊嚴的祭拜活動。延平郡王祠於1968年完工,是一處仿古宮殿建築,規模宏偉壯觀。該祠是為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而建的。明末清初,延平郡王鄭成功由廈門轉進金門,在島上留下很多歷史遺蹟。祠址位於夏墅村後高崗,視野寬闊,為當年鄭氏海上觀兵之處。前方可看到建功嶼上屹立的鄭成功塑像和金廈海灣。走進延平郡王祠,大門上的「忠肝義膽」特別醒目,讓人們追憶起350多年前鄭成功反清復明,東渡臺灣驅逐荷夷的英雄壯舉。
  • 遊記:金門延平郡王祠位於金城西南郊
    從廈門到金門,船程需要40分鐘,去的時候海面上基本還是風平浪靜的,只是到了海中間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口大風,那一下就有點像坐海盜船。百度小百科:金門縣,古稱「浯洲」、「仙洲」等,於1915年設縣,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稱「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海域廈門灣內,屹立於臺灣海峽西部,與中國大陸最近處僅2310米,現行政區劃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實際由臺灣當局管轄,是臺當局「福建省政府」、「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所在地,轄區由金門島、小金門島(烈嶼)、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北碇島等十二個島嶼組成
  • 延平郡王祠 點亮一盞燈
    鴻山公園位於廈門思明區老城區,思明南路中段,三面環市,一面背山,園內山景氣勢雄威,奇石星羅棋布,林木鬱鬱蔥蔥,曲徑通幽
  • 民族英雄:鄭成功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 汪毅夫:鄭成功廟題聯
    《名聯鑑賞詞典》(黃山書社,1988)收有唐景崧《臺灣臺南鄭成功廟題聯》:「由秀才封王為天下讀書人別開生面,驅異族出境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並謂:「本聯聯文也有兩種,文字小異,誰是作者的說法也不一。另說為邱逢甲作」。
  • 從人到「神」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騎在馬背上的是民族英雄鄭成功。他面向大海,揮動右臂,像是在指揮驅荷大軍奮勇作戰。而在臺灣,也有一尊7.96米高的鄭成功騎馬石雕像,矗立在臺南市區的延平郡王祠外。鄭成功戴盔、披甲、著袍、佩劍、威武、神聖的形象,像在守護著臺灣寶島。不管在鄭成功的故裡泉州,還是在寶島臺灣,兩岸民間,早已將鄭成功奉為「神」,且周遭不乏以「成功」命名的道路、公園,甚至是公司的名稱。
  • 鄭成功為何被封為「延平王」?是親王還是郡王?
    文/晚風暮雨鄭成功是明末民族英雄,徵戰東南沿海屢敗清軍,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名垂青史,被南明永曆帝封為「延平王」。鄭成功的「延平王」爵位,得名於福建「延平府」。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繼位後,改元永曆,派人前往廈門告知鄭成功新帝即位之時,鄭成功喜出望外,以手加額,說道:「吾有君矣!」然後設香案,望南而拜,尊其朔號,宣布效忠永曆帝。
  • 鄭成功--中國廈門
    鄭成功 字號:大中小   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初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南安人。明天啟四年七月十四(1624年8月27日)生於日本平戶,父親鄭芝龍為明福建總兵,母親田川氏系日本人。
  • 鄭成功 (明清之際軍事將領、民族英雄)
    [1-2]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 鄭成功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稱為民族英雄?丨中日歷史
    鄭成功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也是聯繫兩岸的重要歷史人物。他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曾經控制了中國東南半壁江山;他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被奉為「開臺聖王」。為何在日本也被尊為民族英雄?他的塑像遍及各地,真實面目卻鮮為人知。
  • 【頭條】臺灣舉行慶祝鄭成功收復臺灣356周年祭典
    29日,就在這座雕像不遠處,專門供奉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祠裡熱鬧非凡,慶祝鄭成功收復臺灣356周年的祭典一早如期舉行。上午9點整,伴著現場演奏的民樂,來自臺灣、福建以及馬來西亞等地的鄭氏宗鄉會的近千名代表會聚一堂,共同祭拜這位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這項年度祭典至今已經舉行了54年。
  • 石井鄭成功廟:傳承英雄精神 促進閩臺交流
    未到鄭成功廟,眺望這座三進宮殿式雙迴廊大型廟宇,錯落有致,巍峨壯觀。在鄭成功廟管委會主任鄭明利的帶領下,記者拾階而上,駐足廟宇前,面朝大海,只見海岸邊停泊著數艘船隻。隨後,記者參觀了主殿。主殿面寬五間,硬山頂三重簷仿古建築,雕梁畫棟,巧奪天工,前有青石大龍柱八根,兩旁及殿後則有十八支大石柱環繞。
  • 島內盛傳鄭成功將繼任「玉帝」 蔡英文想趁機拉選票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臺「內政部長」徐國勇日前披著「主祭官」彩帶,在臺南延平郡王祠主持紀念鄭成功來臺358周年「中樞祭典」。這是祭典被「降格」為地方政府主辦兩年後,再度恢復由當局派官員祭拜。近日島內盛傳,這是因為下任玉皇大帝將由「國姓爺」鄭成功繼任,信眾將於今年10月舉辦有2萬人參加的登基大典,「考慮到鄭氏宗親的實力與選票,因此決定恢復」。國民黨政權退踞臺灣後,相當尊崇鄭成功。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宣撫,特別晉謁延平郡王祠,興建題有「忠肝義膽」的牌坊。1950年,蔣介石到延平郡王祠行禮,親題「振興中華」匾額。
  • 臺灣「玉帝」換屆,鄭成功取代關二爺,蔡英文:蹭它!
    公元1661年,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世稱「國姓爺」,延平王,又稱「鄭延平」。鄭成功不僅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而且在臺灣地區還是帶領漢人開墾臺灣的「開臺尊王」。第二,神格化歷程國民黨來臺後,為了以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志向為「反攻大陸」圖謀背書,亦賦予鄭成功「民族英雄」等諸多榮譽,為了凸顯「中華正統」,甚至鼓勵恢復鄭成功的紀念和神格化祭祀
  • 臺灣八日遊-臺灣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祠
    早在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時,當地百姓們便建有一座小廟祭祀延平郡王鄭成功,而在清治時期因有政治上的顧慮,所以使用"開山王廟"之名來稱呼此廟
  • 鄭成功在閩北的史跡遺存之「延平篇」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跟隨南明隆武皇帝進行抗清活動,其一生戎馬倥傯歲月的開始,就是從在閩北一帶(尤其是延平)起步的。閩北各地的延平、建甌、浦城、邵武、光澤等地,都留下了不少鄭成功在此徵戰的歷史印記,成為人們追尋那段艱難時光的鮮活明證。
  • 初探安海民族英雄鄭成功故居的具體位置
    「朱」,指朱松、朱熹、朱在祖孫三代對安海進行理學「過化」,使安海成為「閩學開宗」之地;「鄭」,指 「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安海為基地進行,讀書、習武、反清復明。鄭成功後轉戰金廈繼而收復臺灣。在永曆十五年辛丑(1661)五月初二日,鄭成功為紀念生活二十五年之久的故鄉①——安平鎮,「改臺灣為安平鎮。……從此『臺灣』改稱『安平』,而『臺灣』一名嗣後演變成全島總稱②」。
  • 這場在南平舉辦的海峽兩岸盛會,文有朱熹、武有鄭成功······
    《南平鄭成功文化叢書》贈發儀式、鄭成功文化演出、閩臺(南平)紀念鄭成功晉封延平王360周年祭典儀式、「兩岸群頌延平王」紀念展、「延平王與閩臺經濟」文化論壇、重走成功之路、兩岸禮品互贈……一系列活動讓大家對鄭成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拉近了兩岸同胞的距離。「太贊了,這技術真絕!」
  • 民族英雄——鄭成功
    編者 鄭智洪 按——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鄭氏家族出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民族英雄鄭成功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