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家有三寶不富也旺,是哪三樣,你知道嗎?

2020-12-14 靜心匠道

在鄉村生活中,我們從小就可以聽到各種意義深遠的俗語。這些俗語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幫助了我們也教會了我們,很多人生經驗和處世道理。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但是有一些俗語,如果就聽幾個詞,並不很清楚它到底含義是什麼,比如這句「家有三寶,不富也旺」。

很明顯就是家裡有三樣東西,就會興旺起來?但是這三樣東西是什麼呢?我們並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句話的含義,希望大家家裡都有這幾樣東西。

現在農村生活越來越好,農村發展越來越快。人們不僅追求物質生活,而且追求精神生活。俗話說「家有三樣,不富旺」在不同的地區被不同的經濟文化水平所理解,其主題和內容是相似的。

家中三寶中的第一寶:

全家上下互相尊重家庭和睦

古代的鄉村,相對封閉,社會也非常穩定。以家族和大家庭為主,所以非常重視家族成員的和睦相處。簡單地說,古代為何那麼多家規,就是用來管理大家族裡面,維持家族和諧的重要手段。因為農業社會,勞動力才是根本,只有大家團結一心,家庭和睦,這意味著可以大家能夠吃的更好,穿的更暖,生活更好,自然就會慢慢的富裕起來。而互相幫助也會讓減低大家生活的壓力,讓更多的孩子讀書學習,走向更好的未來,而在小家庭,夫妻子女公婆之間的和諧,造就的更是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讓大家心情舒暢,全身心的投入到勞作中。這就是一寶了。

家中三寶中的第二寶:

身體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做任何事的資本。如果你有一個沒有疾病的身體,你可以做任何工作,並對生活充滿希望。在鄉村地區,當一個家庭成員生病時,家庭壓力就會增加,特別是古代的農業社會,極有可能導致家庭的支離破碎,負債纍纍。我們看過魯迅的文章,就知道因病致貧的家庭不在少數。所以鄉村的人民,特別重視家人身體健康,只有健康的身體,再通過自己的努力,這樣的富裕才是值得的。

家中三寶中的第三寶:

孝敬父母

老話說的好,家裡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代表著長壽。古代鄉村家庭中有老年人的家庭會特別受到重視。因為中國古代以敬老為大善之首,一個孝敬父母的人,就是一個善人。

一個家庭擁有長壽命的基因,並且有很好的遺傳基礎。人們非常重視這種優秀的基因。這個家庭的大多數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健康和快樂。他們家庭會漸漸的富裕起來。

同時我們應該值得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但是孝順要科學,我們不應該愚蠢地孝順。據《十三經註疏》即要求孩子孝順,也要求父母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只有父母做好了自己,孩子才會學習父母的孝順。

結語:

古代鄉村人民總結出,一個家庭想要想變得越來越好,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掌舵,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一個健康的身體。這樣的環境下年輕人努力奮鬥,孩子需要懂得孝順和體貼,家庭和睦。忠誠、和諧、溫馨的好家風是一個家庭發展的源動力,這樣的家庭才會越來越幸福。

今天你學到了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指的是哪三樣?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家庭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那麼俗語中的三樣分別指的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指的是哪「三樣」?快看看你家有幾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這是中國民間常說的一句俗語。可是不少人卻感到疑惑,這「三樣」,究竟指的是哪三樣?一、家庭和睦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如果一對夫妻總是吵吵鬧鬧,必然會影響到孩子。你想一下,孩子才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如果一個家裡夫妻之間,親子之間不夠和睦,那還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嗎?要是孩子不夠優秀,這個家庭的未來又該寄托在誰的身上呢?
  • 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有什麼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有什麼意思?農村老話也叫俗語。俗語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一般在農村流傳甚廣。在農村生活的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可以張口說上幾句。有一些俗語能流傳到現在,已經證明了它有著一定的道理。
  • 「家有四樣,不富也旺」
    一個家庭的富裕和興旺與否,是於這個家庭中的四樣事密切相關的。 也就是俗語說:「家有四樣,不富也旺」,讓我們來逐條分析是哪四樣事?這樣便於我們銘記於心,並且將它發揚光大。
  • 俗話說:家有三種,不富也不旺,這是指「三樣」?看看你的家人
    在中華的五千年裡,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耳熟能詳的俗語,這些俗語被人們口耳相傳。這些俗語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包含了大量的祖先、智慧和生活經驗,既可用於口語,也可用於寫作。我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個句子,叫做「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這是中國的俗語。然而很多人都很困惑,這三種「三樣」是什麼?
  • 俗語「家有四樣,不富也旺」,其中蘊含的哲理,你都知道多少呢?
    自古以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都是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濃縮。雖然這些俗語表面來看很簡單,並沒有像西方哲學那麼高大上,但是這些俗語蘊含著的哲理,卻並不比西方的那些哲學少。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家有四樣,不富也旺」,這句俗語中就蘊含著深厚的哲理。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在一個家庭中,如果能擁有這4樣東西,這個家庭就算不富,往往也能人丁興旺。同時是否能擁有這4樣東西,關乎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和諧。
  • 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是何意,你知道是哪三種樹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俗語,正所謂「小俗語,大智慧」,老祖宗的這些老話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飽含豐富的生活哲理,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叫:「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說的是哪三樹?有道理嗎?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說的是哪三種樹?有道理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俗語,正所謂「小俗語,大智慧」,老祖宗的這些老話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飽含豐富的生活哲理,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叫:「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說的是哪三樹?有道理嗎?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中指的是哪三樣?知情人士給出答案
    俗語是先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教訓,雖然語言樸素簡單,但是這當中包含著許多的道理。這些俗語在百姓中口口相傳,流傳到了現在。 比如,有一句俗語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你知道這句俗語中的「三不借」是指哪三樣嗎?
  • 農村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還有一個是什麼?
    農村俗語,是老一輩人留下的智慧的結晶,於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語句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不管是做人、生活,還是生財之道,都有一定的意義。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可能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也沒聽過,「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下面就一起來看下,這第三寶是什麼。
  • 農村俗語:人有三寶,醜妻、薄地,還有一個是什麼,你知道嗎?
    比如這句俗語:人有三寶,醜妻、薄地,還有一件先不說。 是不是完全和我們現代的價值觀有所不同呢?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娶妻子都想是給靚麗的女子,當然最好是白富美的那種,但是鄉村的俗語卻是醜妻是一寶,這是不是非常的奇怪,當然第二寶,是在鄉村有塊簿地,現在看來在鄉村有簿地,在某些地區確實沒錯算是一寶,但是一些地區薄地的作用不明顯。當然現在有些人來說並沒有當成一寶, 而為何古人會這樣總結呢?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 農村老人常說:門前種三樹,家興富三世,你知道是哪「三樹」嗎?
    「門前種三樹,家興富三世」這句俗語北方地區聽到的比較多,南方很少有人講這些。只不過現在新農村的建設需求,導致農村住房集中化,這種房前種樹的習慣才被改了過來。但是老人常說的「門前種三樹,家興富三世」的說法還是挺有參考性的。那這「三樹」到底指的是哪種樹呢?
  • 農村俗語「不做三事三代旺」什麼意思?具體是哪三事不能做?
    很多人對農村的印象是:髒亂差,到處都破破爛爛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大多農村都山清水秀,民風淳樸。而且農村人很信奉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老話,認為只有做好事、做善事,才能夠給家人、後代積德。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句俗語就是:「不做三事三代旺」,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意思吧!
  • 在農村,有三樣東西只能借不能還,你知道是哪三樣東西嗎?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意思是借下別人的東西要早早地歸還,要不然下次別人就不借給你了。不過在農村有三樣東西,借出去後是不需要還的,如果你還回去,主人還會生氣的,下面就來看看是哪三樣東西只借不用還呢?
  • 農村老人說:「門前種三樹,家興富三世」,到底是哪「三樹」?
    老人說:「門前種三樹,家興富三世」,到底是哪「三樹」?俗話說的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由於農村老人經歷過的事情多,而見識也是比較廣的,又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來說農村老人的話,我們後人不僅要聽,還要把農村老話傳承下去才行。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三不借」指的是哪三樣?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中指的是哪三樣?農村人的生活離不開俗語的!一些俗語雖然看起來樸實無華、且非常直白,但是就是這些樸素的俗語,蘊含著一些人生哲理。所以來說,一些有用的俗語就像一盞明燈一樣,給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前進的道路。不得不說,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裡面蘊藏著很大的智慧。
  • 農村俗語:「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是非常看重人情世故的地方。特別在村裡人遇到困境時,左鄰右舍都願意伸手幫一把。然而村裡人可以借錢借糧給他人,幫助其早日渡過難關。但有三件東西,村裡人一般不願意借人。在村裡人看來,這三件東西是有講究的。如果將它們借出去了,也就意味著離敗家不遠了,正如老話講「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意思是:家中的臥床、藥罐、菜刀,這三樣東西不宜外借,以免借後帶來不好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鄰裡和諧最重要,尤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大家都互相幫助,有困難一起解決,鄰裡關係也很融洽。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告誡(深刻)
    很多人說,「有國才有家」,這句話沒錯。可是,國是由一個一個的小家庭組成的,連家沒有,卻妄談國,這不是空話嗎?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家注意到沒有,齊家是排在治國前面的。這就是老祖宗在告誡人們,要先把自己的小家給經營好,才可以談後面的「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