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三不借」指的是哪三樣?

2020-12-16 李子說農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中指的是哪三樣?

農村人的生活離不開俗語的!一些俗語雖然看起來樸實無華、且非常直白,但是就是這些樸素的俗語,蘊含著一些人生哲理。所以來說,一些有用的俗語就像一盞明燈一樣,給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前進的道路。不得不說,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裡面蘊藏著很大的智慧。

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借錢借物」俗語,對於「借錢借物」,老祖宗也是有研究的,他們認為一些東西是應該借的,而一些東西是萬萬不能的。在此之下,也就有了「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的俗語存在。那麼這句俗語的意義是什麼,這「三不借」又是指的哪三樣呢?李子來回答。

古代的「東西三不借」:

俗語自然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必然是有三不借的。而古人認為,藥罐子、香、以及房子都是不能外借的,至於什麼原因我來說一下。

藥罐子不能借:

其實我們這裡流傳著一句話,是藥罐子「只能偷、不能借」。 人們認為,購置藥罐是招災引病之舉,如果去借藥罐子,就意味著把病給借來了,是很不吉利的。

所以一些借藥罐子的人,在藥罐子裡面壓上一些錢財,以壓住病氣,然後再偷偷的送去,而這樣兩家的人解決了「招病」的難題。其實這「藥罐子能不能借」的問題,是不能決定病症的去留的,不過是人們的一種心理作用罷了。

香是不能借的:

這香代表著香火的意思,而對於農村人來說,這香火比什麼都重要的。而農村俗語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斷了香火不僅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老祖宗的,因此這傳宗接代對農村人來說自然非常的重要。

不僅如此,一般民間都會有一些信仰的,如果農民們把自家的香給借出去,就意味著把家裡信仰給斷了,而這樣是很不吉利的,因此來說這香自然是不能外借的。

房子也是不能借的:

老祖宗迷信的認為:房屋是「是借死不借生」,意思是說,這死就是指的死人,而生指的是活人。如果把自己的房子借給別人住,特別是借給夫妻住,而這夫妻肯定是要同房的。

在此之下,而這房屋的主人氣運會被他們夫妻壓著,永無出頭之日,會一輩子沒出息的,如果他們夫妻二人走了,會帶走男方部分氣運的,這樣就把自己家的風水給破環了,所以來說老祖宗也是不願意借房子給他人住的。

而上面所說的事古時候的三不借,筆者認為古時候的「東西有三不借」是迷信的,並沒有一些科學依據。但是我認為現代還是有三不借的,我來說一下:

現代的「東西三不借」:

不能借「自己的信用」:

人的一生,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的信用沒有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必定步步難行的。而「自己的信用」包括身份證、擔保人、還有自己的信息等一些信用。

如果有人把這些東西的其中一種,很大意的借給熟人和朋友,子幫助別人貸款。雖然當時哥們的關係是比較好的,但是一旦朋友還不上貸款的時候,自己的損失就會很大了,到時候自己哭也找不地處。所以來說,人生一世是很不容易的,不要為了一時的面子關係,而把「自己的信用」給借出去,誤入了一個大坑。

車子是不能借的:

由於車子比較方便,很長的路程如果開車,在很短的時間可以到達,所以現代的人越來越離不開車子了。但是來說,這車子雖然是一個代步工具,可是由於路上的車子很多,比如大貨車、小汽車等等,在加上開車人的技術不一樣,很容易發聲事故的。

如果把自己的車子借出去,一路平安還好說,但是萬一別人開著你的車在路上除了事,把車子借出去的人,其責任就大了,這是無緣無故的橫禍。所以來說,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平安健康,這車子還是不要借的好。

錢財不能亂借:

雖然這錢是一個好東西,但是古人說「錢也是惹禍根苗」。從古到今有多少人為了錢財而大打出手,悔恨一生。所以來說,這賺錢也要取之有道才行,不是你的不要多取一分。

那麼這錢為什麼不能亂借呢,其實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意思是說這借錢的人守規矩。但是還有一些人奔著惡意的目的而去借錢,而他們在借了錢以後,是不會還錢的。

而這個時候對於借錢的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要錢錢不來,不要心不甘」,最終憂傷的還是自己,而不是借錢不還的人。如果要錢要的上緊,這兩家就會成為仇人,甚至會有打架的情況出現。所以來說,這錢財可以在救急的情況下可以借的,但是在救貧的情況下是不能的。如果你把這錢借給救急之人的話,而那人又不還你,你只好自認倒黴了。

綜上所述: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分為古時候的說法和現代的說法。如果按照老祖宗的說法,「不借藥罐子、不借香火和不借房子」,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還是要遵守的好。按照現代的情況來看,這「信用不能借、車子不能借、錢不亂借」還是很真實的。

相關焦點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那麼哪三樣東西是不能借的呢?
    鄉下人的生活離不開俗語!有些俗語雖然看似樸實,但卻非常直白,正是這些簡單的俗語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因此,一些有用的俗語就像一盞明燈,為人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前進的方向。必須說,老祖宗留下的那句俗話裡有很多智慧。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古人養育子女的成本並不高,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讀些書,沒有條件就算了。家中子嗣較多,意味著有更多的勞動力,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中指的是哪三樣?知情人士給出答案
    俗語是先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教訓,雖然語言樸素簡單,但是這當中包含著許多的道理。這些俗語在百姓中口口相傳,流傳到了現在。 比如,有一句俗語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你知道這句俗語中的「三不借」是指哪三樣嗎?
  • 老人常說「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是哪三不借?你有沒有借過
    但多數都蘊含著做人的道理,有的教育我們要善交朋友,有的教育我們耕作要注意時節,有的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句俗語流傳範圍頗廣,三不借是哪三樣呢?為什麼不能借給其他人呢?看看你有沒有犯過?
  • 常言道「東西有3不借,借了家敗亡」,究竟是哪3樣?
    常言道「東西有3不借,借了家敗亡」,究竟是哪3樣?大家是否聽過家中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呢?「東西有3不借,借了家敗亡」。那麼是哪三樣東西不可以借呢?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這第一樣就是嬰兒床,從古至今,有新生兒降生都是家中的頭等喜事,新生兒被看作是家中的希望,放置新生兒的嬰兒床就被看作是寄託希望的地方。所以如果有人把家中的寄託希望的地方借走了,自己家也意味著沒有希望了。第二樣就是拐杖,我們都知道拐杖都是老人家在用的東西,老人死後是要和老人一起下葬的,如果忘記跟隨老人一起下葬,也不要把它借給別人使用。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指的是哪四樣?
    其中向人借東西也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有什麼東西現在沒有,但是急需,我們可以向擁有的人借,這些都說無可厚非的,但是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借嗎?其實並不是,有些東西可能存在一定的意義,不能外借,而有些東西外借之後,可能會招來一堆麻煩,所以也不會外借。下面所說的這些東西在老祖宗看來都是不能外借的,俗語常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指的是哪四樣呢?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產力低下,通常製造出來的物品並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因此鄰裡之間難免要互相借東西。遠親不如近鄰,即使在現在,鄰裡間互幫互助也是尋常事。但是在古人看來,有的東西絕對不能外借,就有了「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這樣的俗語,這句俗語中的「四不借」指的是哪四種東西呢?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哪4樣讓古人如此重視?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認為,哪怕鄰居關係再好,有四樣東西是不能借的,說得嚴重些,借了之後會家破人亡。
  • 古人說「東西有三不借」,到底是哪「三不借」
    在眾多俗語中,有一句「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的俗語廣為流傳。那麼古人說「東西有三不借」,到底是哪「三不借」,借了會有什麼影響?下面編者帶大家了解一下。第一個不借:床「三不借」之一是床。這裡的床跟我們想像的床不一樣,這裡指的是古代的嬰兒床。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究竟哪4樣?古人的智慧之談
    俗語文化,一直是我們最接地氣的中華傳統文化,從俗語中的「俗」字我們可以看出,俗語是流傳在民間的金玉良言,俗指的就是通俗易懂,讓人一看就能猜到幾分大概的意思,這對於沒有讀過什麼詩書的貧苦老百姓而言,十分地友好。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是哪三不借?看完心裡有底了
    有一句俗語叫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現在的三不借,一般是指錢不外借,車不外借,老婆不外借。汽車不外借,這樣的例子應該數不勝數,借出去的車子很可能就會多幾個罰單,或者車子出現了一些小問題,還或者埋下了隱患。老婆不外借,借了自己就可能多了一頂帽子,這可是堅決不能借的。但是以前的人們有哪三樣不外借呢?
  • 三個常見的諺語是什麼東西三不借
    這是古人千百年來在勞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種口頭語,他們有的是根據天氣演變的,有的是根據一些人的生活習慣和做事方式形成的。在古代,許多俗語都是由於技術落後,所以很多事情無法解釋。他們被賦予了一些神聖的思想,人們幾千年來一直相信他們。有些諺語仍然適用。古時候有這樣一句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應該很好地理解。
  • 老人常說:「東西三不借,借了準倒黴」,具體是哪三樣東西?
    農村的俗語有很多,它們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後人通過對俗語的解讀,可以提前規避人生中的各種攔路虎,從而讓自己有更優秀的表現。那麼,老人常說的「東西三不借,借了準倒黴」,具體是哪三樣東西?古代和現代的觀念各有不同。
  •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三不借是哪三樣,為啥不能借?農村老人經常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說的是借東西的事情,也是借錢借物的哲理,只有遵循這規則,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這人生在世,這借錢借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人之常情。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究竟是哪三樣東西不能借?
    所謂的「東西三不借」是指:房子不能借、金錢不能借、信譽不能借。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於是,便答應了這個外鄉人的請求,從而使這個外鄉人在他們家住了下來。但在這個外鄉人住在他們家不久後的一天,一隊官兵突然將村子包圍了起來,並逐戶進行搜查。當官兵搜查到這戶人家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外鄉人,並將這個外鄉人抓了起來,同時,也將這戶人家的男主人也一併抓走了。
  • 老祖宗說的三不借,是哪三種東西?為啥借了準敗家
    俗語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在勞動生活實踐中和生產中所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這些話也深深地體現了古代人的智慧,即使時代的發展不同,但是大部分還是可以拿來借鑑的用一下的。畢竟這可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總結出來的。老祖宗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總敗家。」,那麼這其中的三不借是哪三樣東西呢?為什麼借了就會敗家呢?這第一個不借的東西就是香火,香火就是祭拜神明和祖先是用來的一種東西。在古人看來祖輩過世後是要燒香的,這樣可以給死去的人得福,從而是他們的在天之靈保佑自己的子孫能夠平平安安,富貴一生。
  •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必敗」指的是哪三種東西?
    互助本來是一種與人打交道的方式,就在兩天前,我的家人來看我的親戚,我沒有足夠的桌子,我媽媽讓我把他們中的一些搬到鄰居家去,有很多小東西,比如借錢東西。然而一些農村老人說,有三種東西是不能借的,一旦家庭不能借來,那東西這三種是什麼?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指哪四樣東西?
    在過去農村老人常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平常也就是鄰居之間互相借用,比如今天你借我鐵鍁,明天我借你手推車……但是家裡的四樣東西千萬不能借人。這四樣東西分別是:熬中藥的藥罐子、小孩的搖籃車,劈柴的斧頭和殺豬刀,再就是不能把房子借出去成婚。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究竟何意?背後蘊藏著做人道理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俗語飽含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世代相傳的語言,即便沒有華麗辭藻,但都表現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在古代,有"三不借"的規定,其實在我們當今社會,也有"三不借"。
  • 農村俗語:「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然而村裡人可以借錢借糧給他人,幫助其早日渡過難關。但有三件東西,村裡人一般不願意借人。在村裡人看來,這三件東西是有講究的。如果將它們借出去了,也就意味著離敗家不遠了,正如老話講「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