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瞄準精細需求

2020-12-27 人民網寧夏頻道

最近,浙江杭州市下城區流水西苑社區的居民來建貞發現,自己家樓下的棋牌室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間社區「城市書房」。閒暇時,居民們帶著孩子在這兒享受親子閱讀時光,既能讀書看報,也可以聽網課。

老舊小區集中的下城區,通過推行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許多小區都實現了這樣的全面提升改造,社區文化空間得以煥然一新。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課題之一。下城區依託近5年來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實踐,總結出一系列創新機制,在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享共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保障體系、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走出了一條務實管用的路子。

為解決城市社區人口密度大、公共文化資源有限的難題,2015年以來,下城區每年為社區文化做「體檢」,通過七大類30項指標的科學分析,提供有針對性的社區文化發展報告,為社區文化建設精準把脈。

幾年來,下城區花大力氣提升改造社區文化設施55處,創建社區星級文化家園58個,改建、新建社區文化場地27809平方米,建成標準化服務的樣板社區20個,開展各類文化服務活動5000餘場,不斷提升居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針對發現的問題,下城區還推出「群眾需求評價反饋機制」,通過需求徵集—精準供給—評價反饋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基層自治組織和文化志願者的力量,全方位整合區、街道、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資源,提供「訂單式」「定製式」公共文化服務。

管莉是下城區西湖莉莉舞蹈團的團長,舞蹈團成立後,社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舞蹈團的需求。當管莉提出排練場地缺乏、師資不足、展示平臺不夠等困難時,社工通過文化站上報給了下城區文化館,文化館很快為舞蹈團解決了難題。

為舞蹈團安排排練廳的專屬時間、請來舞蹈老師進行輔導……在街道社區關心下,舞蹈團迅速成長,還被評為了下城區五星級團隊。如今,管莉不僅是「群眾需求評價反饋機制」的受益者,也為居民提供公益培訓、公益演出等服務,成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者。

2018年,下城區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動態評估體系建設」入圍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創建資格名單。自入圍以來,下城區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對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有限、陣地有限、能力有限等問題,下城區摸清文化家底,「整合部門資源、聚合社會力量、融合文旅發展」,成立文化藝術商圈聯盟。聯盟成員既有文化館、書畫院、博物館等文化藝術單位,又有熱心開辦公益培訓、公益展覽的商業綜合體。

為更好地服務百姓,依託智慧文化雲、城市大腦等智能化平臺,下城區還研發了首個掌上社區文化雲平臺,老百姓足不出戶即可在線查詢文化服務信息,實現預約報名、眾籌活動、積分兌換等功能,享受數字閱讀、展覽講座、藝術培訓等資源,實現社交短視頻自我展示,還能提交需求、評價服務,真正實現文化需求從常態反饋到實時呼應的轉變。

《人民日報》( 2020年10月09日 第 14 版)

(責編:趙茉鈺、寬容)

相關焦點

  • 鄭州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進社區
    6月13日下午,鄭州圖書館組織本館文化志願者到金水區鑫苑名家社區舉辦公共文化服務進社區活動,為社區居民送去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吸引眾多社區群眾參與了現場的活動。此次活動標誌著鄭州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進社區系列專題活動拉開帷幕。
  • 濟寧:鄒城文化惠民演出進社區拉開帷幕 精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文化惠民演出進社區拉開帷幕 精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近年來,鄒城市把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相結合,採取政府買單、百姓看戲的方式,組織開展孟子鄉音文化惠民演出,深受群眾喜愛。6月14日,在鳧山街道石家莊社區,2020年文化惠民演出進社區活動正式啟動。本場演出共12個節目,有歌曲演唱、樂器演奏、小品、墜子、漁鼓和鄒魯禮樂展示等,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 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海鹽這個社區打造定製服務
    請輸入圖片描述  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精細化的服務隊伍,居民想要的服務,在海鹽縣武原街道海興社區都能辦到。近年來,該社區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工作先導,把居民的需求整合成清單,通過多元主體提供資源清單,打造高質高效定製化服務,滿足居民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 常州:將文化公共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心坎上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公共服務處負責人唐海燕介紹,近年來,常州把加快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作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的重要內容,推進重心下移、夯實基層基礎,努力構建具有常州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三工」聯動服務社區更專業更精細
    據了解,自2018年6月被中組部定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以來,博羅著力在建強街道、做優社區、精細服務、精準治理等方面做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建立黨工+社工+義工「三工」聯動體系,構建起社區黨組織與居民緊密聯繫的一條「紅色紐帶」,讓社區服務更專業、更精細,形成社區先鋒模範黨員帶頭,社工和志願者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社會管理服務新局面。
  • 公共法律服務增效提質!城陽區成立「社區法律服務聯盟」
    該聯盟的成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系列部署要求,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提升社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近年來,隨著新市民比例的持續增長,城市社區由於人口結構相對複雜,居民數量較多,在法律需求方面呈現出多樣、高頻的特點,而目前的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站主要實行「一對一」的構建模式,即一家律所負責一個社區,導致在一些大規模社區提供法律服務的律所顯得力量「單薄」,特別是在一些專業性較強、較複雜的法律問題上,律所「單兵作戰」難免出現精力不足、「智庫」短缺的問題。
  • 泉州豐澤區:創建多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滋潤每一塊心田
    春風化雨,滋潤每一塊心田,百姓日益多彩的文化獲得感是豐澤區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結出的碩果。近年來,豐澤區在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堅持公益性、便利性等原則,積極探索如何形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豐澤區公共文化服務廣覆蓋、高效能,為構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造了形式多樣的示範實踐樣本。
  • 山東省東營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述
    文化惠民「看得見 摸得著 樂得歡 傳得好」  152個群眾文化廣場開通了無線WiFi,40個鄉鎮(街道)全部建成了綜合文化站,2000多個行政村(社區)全部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或文化大院,實施「千村萬人文化培訓工程」培訓文藝骨幹9000多人次——這是山東省東營市積極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與促進條例》明年起施行
    它總體定位為本市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全局性、綜合性、基礎性立法,與現行《上海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規定》《上海市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上海市公共文化館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共同構建完善本市公共文化服務地方立法體系。
  • 《山東新聞聯播》點讚淄博公共文化服務,提升群眾幸福感!
    《山東新聞聯播》點讚淄博公共文化服務,提升群眾幸福感!以高青縣為例,群眾不僅有高大上的縣文化中心,還有遍地開花的基層活動陣地。越來越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升了群眾幸福感。
  • 南京浦口社區服務中心 營造多彩的公共生活
    BAU所設計的浦口文化中心,將公共空間最大化,藉此契機打開了公共生活的大門,力圖為浦口打造濃鬱的都市氛圍。 」 浦口以現代主義的規劃模式,布局了很多大型封閉式的住宅社區,整個區域雖然基礎設施和道路完善,但是卻和其他同類規劃的新區一樣缺少豐富多彩的公共生活。BAU所設計的浦口文化中心,將公共空間最大化,藉此契機打開了公共生活的大門,力圖為浦口打造濃鬱的都市氛圍。
  • 迎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驗收,許昌準備好了!
    根本目的是推動各級黨委政府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體責任,研究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具有可複製、可推廣價值的典型經驗。2018年經過省政府考核推薦和國家文旅部專家評審,許昌市榮獲了創建資格。目前2年創建周期已滿,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績效考核中,許昌市得分排省轄市第一。
  • 蓬江區獲「第三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
    今年,市民何曉梅堅守工作崗位,並利用空餘時間參加了蓬江區多個文化活動。她驚訝地發現,近年來,隨著蓬江新建多個文化體育場館,市民的文體活動愈加豐富,全區的文化建設氛圍也愈加濃厚。多年來,蓬江區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為目標,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打造具有僑鄉特色的文化品牌。
  • ...淄博高青縣:基層活動陣地遍地開花 公共文化服務讓群眾幸福感滿滿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以淄博高青縣為例,群眾不僅有高大上的縣文化中心,還有遍地開花的基層活動陣地。越來越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升了群眾幸福感。 61歲的魏靜基本每天都要到家門口的高青縣文化中心學習舞蹈,作為館裡的活躍分子,她還帶動姐妹們一起跳舞。
  • 雲南江川: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構建起圖書館「總分館」體系
    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結合實際,制定方案,組織實施,構建起圖書館「總分館」體系。2019年8月,玉溪市江川區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文件精神,開始建設以區圖書館為總館,7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為分館,12個村(社區)農家書屋為服務網點,流動服務車為補充的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目前已全面建成。
  • 深圳鹽田:構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打造智慧化文體服務標杆城區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方略,進一步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目前,該區已建成「總館—街道分館/智慧書房—社區服務點/社會合作服務點」的3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包括總館1個、街道分館5個、智慧書房10個、社區服務點19個、社會合作服務點11個,初步形成特色化、標準化、智慧化的垂直一體化總分館「鹽田模式」。
  • 惠陽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推進文化惠州建設
    這是惠陽區創建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取得初步成效的縮影。該區將利用兩年時間(2015年~2016年)構建健全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進一步鞏固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裡文化圈」,城鄉公共文化建設資源向基層下移,讓城鄉居民可輕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
  • 春風化雨潤心田——黃州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它的具體內容是: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 關注 ▏品牌引領,助推基層閱讀服務——山西省圖書館在公共文化...
    」,項目面向省內市、縣(區)、鄉村(社區)開展公益講座精準服務,按照菜單式服務,直接對接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截至2020年12月,累計舉辦講座310場,服務約370萬餘人次(含網絡直播),覆蓋了全省11個市、60多個縣(區)、鄉村(社區)。
  • 基於公共空間建設的社區治理
    這些結構特徵使得人們的生活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生產上的合作需求、生活上的互助需求以及對社區或社區內群體的情感需求推動著居民之間頻繁的社會互動,形成了豐富的社區社會資本。  三是打造德治文化。在「睦鄰客廳」建立道德講堂,持續開展道德模範「故事會」、基層巡講、展陳展覽等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先進事跡,有效引導公序良俗、公共道德。在進一步區分街道、片區和居民區、自然小區、樓道、家庭細胞等不同層級的基礎上,強化社區文化的分層分類培育,先後打造了「鄰樓道」「睦鄰公園」「睦鄰街區」等睦鄰文化,彰顯德治、善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