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將文化公共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心坎上

2020-12-10 中國江蘇網

到2019年底,常州已實現全市鎮(街道)、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將文化公共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心坎上

絲竹聲聲,餘音繞梁,2019年12月24日,溧陽五裡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周周演」舞臺上熱火朝天,錫劇愛好者們競相登臺一展歌喉。「這裡離家近,環境好,硬體齊全,每周市文化館老師教我們身段、唱腔,我們零基礎的學員如今都能登臺唱折子戲了。」67歲的戲迷王小琴說,有了家門口的文體服務中心,開展文化活動便利了不少,大家來這裡交流愛好,也交流生活、放鬆心情。

記者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到2019年底,常州已實現全市鎮(街道)、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借著文旅融合的東風,常州還發揮「文化100」「文化旅遊節」「文化惠民月」等品牌活動作用,推動市和轄市區優質文化資源進基層,並打造「數位化」平臺提升服務效能。從城區到鄉村,一個個充滿幸福感、獲得感的文化空間讓居民樂享高質量的文化公共服務。

構建體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

「打響文化公共服務品牌,是常州文旅融合發展『三大品牌』目標任務之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公共服務處負責人唐海燕介紹,近年來,常州把加快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作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的重要內容,推進重心下移、夯實基層基礎,努力構建具有常州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整合資源、盤活存量、綜合利用」,在建設之初,常州就明確這一總體思路,在全面掌握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存量和使用狀況的基礎上「新建一批、改擴建一批、調整置換一批」。

唐海燕告訴記者,按照《常州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到2019年底,常州已提檔升級完成997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市鎮(街道)、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如今,全市實現了市文化館為中心館、縣級文化館為總館,鎮、街道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支館為服務點的四級網絡體系全覆蓋。常州圖書館建設形成了市、區、鎮、村四級體系。目前全市已有600多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轄市區圖書館、市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

服務與需求「精準」對接,凝聚基層正能量

當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和設施建了起來,如何提升使用效率?在常州,城區和鄉村呈現了差異化、多樣化趨勢:

新北區龍虎塘祥龍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探索特色團隊培育,近年來成立了青鳥志願服務隊、祥龍舞蹈隊、小蝌蚪趣學堂、巧英工作坊、樂緣葫蘆絲隊、戲曲協會、桌球協會等多支特色團隊,其中青鳥志願服務隊吸引了志願者上百人,全年開展各色志願活動40餘次;

溧陽南渡鎮勝笪村地處較為偏遠,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比較多,課外培訓資源少,村裡便依託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了勝笪明慧讀書臺,為放學後無人看管的40多個孩子開辦「四點半課堂」,邀請市區教師定期開展機器人課程;

天寧區茶山街道紅梅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採用「社工+社會組織+義工」模式,引入深度視覺攝影工作室、安康通康養機構等社會組織,為居民提供專業、規範的服務;

金壇區堯塘街道由企業家出資建成水北村文化服務中心,拓展了多元投入、政府購買的服務新徑;

武進區永定社區引入專業社工,引導居民組建了遊泳、旅遊、舞蹈等多個社團,兩年累計受益居民2.5萬人次。「早前,居民之間有了矛盾就把車堵在小區大門口表示不滿,近兩年從文體著手,增強了居民歸屬感,提升了社區凝聚力,小區大門口再也沒有堵門的現象。」永定社區書記、主任莊亞娟說。

「常州趟出了自己的路子——因地制宜,因需而建,實現『一村一特色』『一社區一品牌』,在提高質量、滿足群眾真正需求上下功夫,將文化服務送到家門口,更送到百姓心坎上。」唐海燕說。

「數位化」讓文旅公共服務觸手可及

歲末年初,想觀看大型演出?在常州,市民點點手指就能通過「文旅常州雲」搶到印度歌舞劇《寶萊塢歌舞》、崑劇《風雪夜歸人》、話劇《仲夏夜之夢》的免費票。

「文旅常州雲」是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以「網際網路+」模式建設的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於去年9月12日正式上線運營。據介紹,該平臺全面整合了市與轄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旅遊度假區及鄉鎮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文旅資源。「通過該平臺可以進行活動預約、場館預訂、文化團隊、文旅資訊、藝術培訓、社團招募、志願服務,這種『文化淘寶』的服務新模式,延伸了公共文化的服務觸角。」唐海燕說,通過「文旅常州雲」,文旅部門也能更精準了解市民需求,倒逼提升文化服務質量,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據悉,市文旅部門積極打造的旅遊產業和公共服務平臺也將於今年年底前建成。

發動多方力量,加強文旅公共服務

2019年年初,由北港街道、常州市圖書館、書式生活三方共建的常州首家智慧型城市書房「秋白書苑」在鐘樓區建成開放,市圖書館投放1.4萬冊書,創造了流通率超過400%的紀錄。很快,第二家「秋白書苑」即將來到武進湖塘鎮。湖塘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第二家「秋白書苑」依託1680平方米的湖塘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通過當地政府、圖書館、社會力量三方共建,打造24小時智慧城市書房,目標在今年3月建成。

為進一步優化提升全市旅遊公共服務水平,近年來常州還在旅遊景區、旅遊幹道、交通集散點、鄉村旅遊區、旅遊餐館、遊樂場所、休閒街區廣泛新建、改擴建廁所,去年已經完成旅遊廁所新建、改擴建73座。

雷虹 周曉明 劉懿

相關焦點

  • 淄博保稅物流園區:把業務窗口搬到群眾身邊 把服務送到百姓心坎
    沒想到咱園區主動上門來詢問,仔細講解政策,真是把服務送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裡。」近日,家住淄博保稅物流園區衛固村村民高興隆激動地說。△園區便民服務中心開展「計生宣傳趕大集」活動正如高興隆所說,淄博保稅物流園區黨委將便民服務作為貫徹落實「一號改革工程」工作切入點,實施「服務群眾用加法」工作模式,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實施便民服務升級工作,把業務窗口搬到群眾身邊,把便民服務送到百姓心坎裡。
  • 浙江:1015家超額收官,百姓健身房把幸福送到家門口 - 國家體育總局
    浙江:1015家超額收官,百姓健身房把幸福送到家門口 發布時間:2020-12-25 來源:浙江省體育局 字體:
  • 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 惠民服務送到家門口
    一場百姓宣講,傳遞時代好聲音;一次主題教育實踐,弘揚社會正能量;一批電影下鄉、一次「種文化」培訓、一場廣場集中展演,為群眾送上「文化大餐」;一次走訪慰問、一批惠民志願服務,溫暖城鄉百姓心。  村道上彩旗飄揚,燈飾流光溢彩。在紅色文化廣場舞臺上,演出美輪美奐,讓村民們讚不絕口。  不止龍崗村,隨著活動深入開展,豐富有料的「文化大餐」,直接送到了廣東各地群眾身邊,構建起了百姓家門口的精神文化樂園。足不出「村」,群眾就能直接享受到精彩文藝展演,以及文化知識培訓。
  • 陵水椰林鎮將志願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海南文明網訊 11月10日,陵水椰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椰林鎮桃萬市場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集市活動,真正把惠民、便民、利民的志願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當天下午,記者看到活動現場設有義剪、義診、義修以及各類政策、知識宣傳等多項志願服務活動。在義診區,醫務人員為老人測量血壓,詢問老人身體狀況和用藥情況,登記老人的個人信息和身體情況。義剪區的理髮師細心地為群眾修剪頭髮,嫻熟的技藝和認真細緻的態度贏得群眾的一致好評。
  • 【頭條】暖心義診,送到奈曼村民「家門口」的健康服務
    【頭條】暖心義診,送到奈曼村民「家門口」的健康服務 2020-05-18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照高新區把服務送到「家門口」
    將服務送到群眾手上,是日照高新區追求的便民服務目標。高新區把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民政服務、就業服務、出具有關證明、市場準入等64項公共服務及行政權力類事項和水電氣暖費用收繳等便民服務類事項,納入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受理或幫辦代辦,讓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在家門口升級。
  • 泉州豐澤區:創建多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滋潤每一塊心田
    春風化雨,滋潤每一塊心田,百姓日益多彩的文化獲得感是豐澤區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結出的碩果。近年來,豐澤區在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堅持公益性、便利性等原則,積極探索如何形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豐澤區公共文化服務廣覆蓋、高效能,為構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造了形式多樣的示範實踐樣本。
  • 建在「家門口」的服務體系
    在村居「家門口」服務中心(站),主要是做實「四站一室」,即黨建服務站、市民事項受理服務站、文化服務站、聯勤聯動站及衛生室,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將資源、服務、管理力量下沉到村居「家門口」,實現了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務就在身邊,做到寓日常管理於就近、便利、穩定、可預期的基本服務之中,讓村居黨組織有更多資源提供給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有感知度的服務,讓居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上杭湖洋:把農技服務 送到農民心坎裡
    上杭湖洋鎮成立農業生產服務工作小組,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基礎上主動對接服務,因需施策,搶抓農時,確保防疫春耕兩不誤。「本來因為疫情耽擱了一段時間,回來之後又要居家觀察14天,還好有鎮裡的幹部熱心幫忙,讓我著急的心可以放一放了。」老駱是來自江西的臍橙種植戶,在湖洋鎮承包了一片110畝的果園,受疫情影響,老駱直到正月過後才返回果園。
  • 崗位送到家門口 文化引入繡坊中
    崗位送到家門口 文化引入繡坊中易地搬遷搬出幸福路遷出致富經說這話的是在縫紉機前忙碌的陳霞,她的任務就是將長約20釐米的窄型布條對摺鎖邊,這是個只要具備正常勞動能力的居民就很容易上手的工作。在勞動資源人力市場三樓被稱之為「微工廠」的車間內,每一臺嗡嗡作響的縫紉機背後都坐著一位憑藉雙手掙得收入的城市新居民。「按件計酬,工作時間靈活,這不邊工作還能帶帶小孩嗎。」
  • 法潤芝陽 | 龍法一號文:把司法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法潤芝陽 | 龍法一號文:把司法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2021-01-08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健身質量提上去 健身成本降下來溫州百姓健身房辦到百姓心坎上
    通過智能化、娛樂化的健身器材配備,運動愛好者在增加運動樂趣的同時,可以即時獲得運動數據,記錄日常鍛鍊,同時現場的智慧健身大屏也讓老百姓能夠及時獲取運動排名,享受體質檢測服務,將運動數據與體測數據結合,科學了解自身的鍛鍊效果,而市民只需每天花費不到一塊錢就能享受到這樣的服務。
  • 這場演出將文化大餐送到黎平群眾家門口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李楨 實習記者李紅麗)將優秀文藝作品送到脫貧攻堅一線,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傳遍千家萬戶。近日,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貴州省文化館承辦的「學習宣傳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助力脫貧攻堅文藝小分隊慰問演出」活動第三輪第一場在黎平精彩上演,由貴州省文化館文藝工作者組成的小分隊,為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演出。
  • 「社區書院」把科普資源送到百姓家門口
    這兩年,這個名詞在上海市民中的知曉率越來越高,因為它把越來越豐富的科普資源送到了百姓家門口。2019年7月,市委組織部與市科協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黨建引領基層科協建設的意見》。文件發布以來,市科協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和推動下,積極抓好落實工作,以打造「社區書院」基層科普服務作為「黨建+科建」的落地新模式。
  • 福建豐澤:多元文化服務為群眾"烹飪"精神文化大餐
    多元文化服務 滋潤百姓心田  在家門口的百姓書房借閱圖書;到福建泉州豐澤區文化館看一場名家水墨畫展,品一出梨園戲,與閩南童謠表演來一次「童年」的碰撞;來「文化有約」講堂上凝聽一個個豐澤好故事;至音樂大廳裡,感受中西音樂合璧的「素馨花」
  • 安居區:讓群眾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角」
    安居區優化服務供給 創新服務機制讓群眾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角」當天一大早,棕樹坪村的文化活動中心熱鬧起來,常理鎮文藝宣傳隊到該村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伴隨著歡快的節奏,舞蹈、快板、小品等近十個節目輪番上演,通俗易懂的內容、豐富多彩的演出形式,贏得了村民的陣陣掌聲。今年78歲的盧正榮老人非常開心:「活動辦得很好,像我們這把年齡的人,很少有機會現場觀看節目,就只有在電視裡面看。」
  • 家門口樂享"文化大餐"!維家惠送晉劇下鄉樂萬家!
    旨在活躍社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鄉村、社區文明建設,向廣大村民提供精神文化食糧,振興鄉村文化,營造良好的小康生活氛圍。  (點擊查看圖片)  演出開始前,廠漢板社區廣場上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據介紹,維家惠建材市場始建於2013年,坐落於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巴彥淖爾北路東側,現已入駐國內外知名品牌商戶143家,從業人員500多人。
  • 桐廬 家門口有了「百姓健身房」
    本報訊(通訊員 葉晶 劉斌 記者 陶元)健身房新潮時尚、書房溫馨靜雅……位於桐廬縣桐君街道富春路260號的首個「百姓健身房&杭州書房」日前正式投入使用。「家門口就能鍛鍊身體,運動完還能到書房看書放鬆心情。」看著嶄新的健身器材,家住桐君街道南門社區的居民王萍很是高興,剛參觀完一圈,便拉上好友一同體驗起健身設備。桐君百姓健身房和杭州書房總面積237平方米,分為運動、閱讀兩大區域。其中,百姓健身房內設有跑步機、橢圓機、立式健身車、動感單車、陸地划船器等18架專業健身器材,所有器械均按照商用級別來配置。
  • 一站式、家門口,石泉法律服務的「客廳時代」來了
    想尋求公共法律服務?又不想跑太遠?石泉這裡的公共法律服務客廳打通居民群眾法律需求的「最後一公裡」近日,石泉路街道依託「同心家園」網格化服務片區,精心打造鎮坪片區公共法律服務客廳,及時、就地為廣大居民群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高品質的法律服務,將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送到居民
  • 常州今年又一市民廣場將建成,這些免費風景哪個在你家門口?
    卜弋地區幾十年沒有大型市民活動場所的歷史,也將由此改寫。卜弋市民廣場位於整個卜弋地區的中心地帶。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佔地1.6萬平方米。建成後的卜弋市民廣場將擁有市民健身、兒童遊樂、老年活動、本地文化傳承展示等多個功能,同時新建道路867平方米、綠化面積832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