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全英賽是最古老的羽毛球比賽,有著「小世錦賽」之稱,但你知道它名字的由來嗎?按常規公開賽的命名方式,英國公開賽或英國國際錦標賽不是更為確切嗎?不要急,即將為您揭曉。
英國是現代羽毛球的發源地,每年在英國舉行的全英賽是世界羽壇歷史最為悠久的比賽,至今已經121歲了!比賽舉辦地也從最初的倫敦改為現在的伯明罕。據了解,英國王室的安德魯王子、愛德華王子、安妮公主都曾到現場觀看比賽。其中,安德魯王子是一名羽毛球愛好者,他曾多次出現在全英賽的比賽現場。
安德魯王子
全英賽從1899年開始舉辦,不過前兩屆都不叫全英賽,而是「羽毛球協會錦標賽」。它只有雙打比賽,即男雙、女雙和混雙三個項目。直到1902年的時候,才被命名為「全英錦標賽」。
1975年3月,前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名譽秘書赫伯特·舍勒在《世界羽毛球》雜誌擔任編輯時寫道:「為什麼是『全英錦標賽』,而不是更確切地說英國公開賽或英國國際錦標賽?」
舍勒後來解釋說:「會議的名字在1902年改成了『全英錦標賽』,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錦標賽被認為是指定本賽季冠軍的一種方式。使用這個名字也是為了宣傳,錦標賽是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舉辦的,而不僅僅是那些離倫敦很近的運動員。」
之後,羽毛球開始往北邊發展,甚至傳到了愛爾蘭,蘇格蘭人欣賞它的速度要慢一些。
根據舍勒的想法,很明顯最初的版本是為了給全英格蘭最好的球員加冕,因此才有了這個名字。直到1939年,這項賽事才全面走向國際,當時丹麥帶來了一支龐大的隊伍,帶著男單塔格·麥德森(1939年男單、1947年男雙冠軍)和女雙露絲·達爾斯加德/託妮·歐爾森(1939年女雙冠軍),並將令人垂涎的頭銜帶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