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閻錫山治下的大同,雲岡石窟1933年

2020-12-27 騰訊網

雲岡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雲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雲岡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鬱的中國式建築、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稱為曇曜五窟。根據《魏書·釋老志》(卷114)記載:「和平初,師賢卒。曇曜代之,更名沙門統。初,曇曜於復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見於路,御馬前銜曜衣,時人以為馬識善人,帝後奉以師禮。曇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

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文中記述的開窟五所,就是當時著名的高僧曇曜就選擇了鍾靈毓秀的武州山,開鑿了雄偉壯觀的曇曜五窟,揭開了雲岡石窟開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王象徵的曇曜五窟。平面為馬蹄形,穹隆頂,外壁滿雕千佛。

中期石窟:是雲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這一時期(471-494年),是北魏遷洛以前的孝文時期,是北魏最穩定、最興盛的時期,雲岡石窟是集中了全國的優秀人才,以其國力為保證,

進而雕鑿出更為繁華精美的雲岡石窟大窟大像。到孝文帝遷都前,皇家經營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歷時40餘年。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長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後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層,左右分段,窟頂多有平棊藻井。這個時期即雲岡中期石窟,它所呈現的內容繁複、雕飾精美的雕刻藝術特點。

晚期石窟:北魏遷都洛陽後(494年),雲岡石窟大規模的開鑿活動雖然停止了,但鑿窟造像之風在中下層階層蔓延起來,親貴、中下層官吏以及邑人信眾充分利用平城舊有的技藝在雲岡開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這種小窟小龕的鐫建一直延續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平城作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

造像題材多為釋迦多寶或上為彌勒,下為釋迦。佛像和菩薩面形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這種造像為北魏晚期推行「漢化」改革,出現的一種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藝術形象,成為北魏後期佛教造像顯著特點。這一特徵和風格在龍門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現,對中國石窟寺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寂靜無聲的佛國世界
    ——冰心▲民國時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銀鹽老照片原件尺寸:7.5×6.2cm現收藏地:北京價格:點擊上圖雲岡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開鑿於北魏文成帝時期,前後歷經64年。民間亦有鑿刻不下百年。它的形成,晚於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和天水的麥積石窟。
  • 老照片中的雲岡石窟百年史:1930年代發生坍塌,1970年代歷經大修
    本圖集從雲岡石窟的1902年第一張照片開始,百年間所留下的珍貴畫面,記錄下了石窟在近100年間所經歷的滄桑巨變。1902年,日本學者伊東忠太在史書上查找到了有關於大同地區有關於北魏石窟的記載,於是他前往雲岡實地考察,拍攝下了這張石窟最早的照片,雖然照片本身較為模糊,但記錄下了100多年前石窟最真實的面貌。圖中展示了清順治年間重修時所增加的石窟外木簷的部分。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西邊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五十三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
  • 【山西遊 • 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後,由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朝廷出資開鑿的石窟,其雕具有皇家風範,也是中國最早的大型佛教石雕石窟群,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 大同雲岡石窟,最易被忽視的兩處景點,其實很精彩
    說說我的大同行,大同的第一個行程是雲岡石窟。開心的是,從現在到年底,工作日出行,享受免門票的優惠。位於山西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的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初為了供奉佛教創建的,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雲岡石窟景區入口,很氣派。
  • 妙曼舞姿 經典再現 ——大同藝校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強強聯手
    日前,大同藝校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強強聯手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彌補景區講解專業人才缺口,為文旅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建設輸送高質量專業性人才,加快大同市文旅融合。雲岡石窟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全球享有盛譽,是大同旅遊行業的龍頭。
  • 習近平山西行丨走進大同雲岡石窟
    5月11日下午,來到山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走進大同雲岡石窟,實地了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石窟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餘尊,代表著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大同雲岡石窟的旅遊冷知識:出道即巔峰,紅顏多薄命
    雲岡石窟,就是山西省大同市的標誌。不過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雲岡石窟這些年在旅遊界的聲明有些寥寥。可論歷史,論成就,論寶藏,它還真沒怕過誰!這不,如今崛起東山的機會又來了。值此之際,雙魚座也來湊湊熱鬧,帶大家看一看這座擁有著千年歷史的寶藏石窟,有哪些比較冷門的知識。
  • 「複製」一個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一千五百年屹立不倒。但通過精細的測量手段,保護它的人知道,每年在自然狀態下,洞窟每平米平均有超過10立方釐米砂巖剝落。 看似微不足道的形變,放在十年、百年、千年的尺度裡,便十分可觀。雖然文物保護的手段越來越豐富,但石窟的退化遵照自然的法則,無法徹底遏制。
  • 雲岡石窟丨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來到山西大同測繪遼金寺廟,順便觀覽雲岡石窟,卻意外地在石窟裡發現了中國北魏木構建築形象。在中國營造學社成立90周年之際,清華師生重走梁思成、林徽因曾走過的古建築考察之路,近日,他們來到雲岡石窟,通過「人文清華」講壇網絡直播,將雲岡石窟之美分享給更多的人。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將近1600年。現存45個主要洞窟、209個附屬洞窟、1100多個佛龕、18000餘平方米雕刻面積,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
  • 雲岡石窟:翻開這部1560年的「石頭史書」
    ①1933年林徽因在雲岡石窟。《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    2020年6月6日至7月5日,「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建築》,先後在太原晉祠、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和五臺山佛光寺等四處著名古建築,進行現場開講,帶領網友「雲遊」這些歷史建築。
  • 王南導覽雲岡石窟:千年一窟看雲岡
    本次的雲岡石窟之行就是該系列活動的組成之一。營造學社的大同之旅要回溯到1933年,當時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到大同考察。當年他們本來是到大同測繪遼金的寺廟,之後覺得雲岡石窟是藝術史上的傑作,順便想來開開眼界,結果一到這發現,雲岡石窟是如此偉大的石窟式建築,而且還有建築中的建築,在這些窟裡有很多北魏時期的木建築的圖像,甚至有來自世界很多地方的外域建築形象。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
    研討會現場 (圖片源自山西省文物局)日前,由山西省政府、北京大學聯合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致賀信,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
  • 去大同雲岡石窟旅遊,一定要了解的「馬識善人」
    雲崗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五洲山,其依山而成,大大小小的佛像鑲嵌在山崖內,雄偉宏大的氣魄震驚了無數的遊人。而它也擁有著華貴的身份,雲岡石窟是中國最早皇家建築的石窟,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寺。如此的龐然大物,卻只用了不到100年的歲月,所以它也是開鑿周期最短的一項石窟工藝方面的工程,它的精妙讓無數的遊人讚嘆,同時也吸引了無數的學者來到大同的雲岡石窟進行歷史考察、石刻塑像方面的研究與學習。雲岡石窟內石刻的佛像塑身有五萬九千餘尊,稱這裡為石刻佛像的聚集群落也不為過。
  • 雲岡石窟研究院與大同藝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南麗江)近日,雲岡石窟研究院與大同藝校強強聯手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彌補景區講解專業人才缺口,為文旅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建設輸送高質量專業性人才,加快大同市的文旅融合。  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是著名的旅遊聖地,雲岡石窟研究院是大同旅遊行業的龍頭。
  • 大同除了雲岡石窟 還有一個景點必去 徐霞客贊為天下巨觀
    大同,很多人應該不陌生——煤都,汙染。這都是過去時了,從北魏時期的雲岡石窟到遼金時期的華嚴寺,從神秘的懸空寺到雲霧繚繞的恆山,一個新大同正在崛起。大同旅遊景點可以分為城內和城外兩部分:古城牆,華嚴寺算城內,城外有雲岡石窟,懸空寺,恆山。以二到三天為佳。
  • 雲岡石窟:大同旅行中,最值得去的目的地,附詳細旅行信息
    雲岡石窟是行旅大同最隆重的一步,缺了這一步,你不好意思跟人說你旅行到過大同。 雲岡石窟並非在市區,而是在離市區尚有15公裡的郊區, 所以,去雲岡石窟這條路上,常年有外地牌照的汽車來往。 尤其是假期,這條四車道柏油路,簡直是車滿為患。 而我,就是2019年國慶去雲岡石窟的。
  • 【福利】跑馬免費遊雲岡石窟 大同馬拉松名額免費送
    一步一世界,大同大不同!9月24日,坐標大同,與萬名跑者一起,共赴一場跨越歷史的邀約!大同大不同穿越歷史,遇見三生三世去年熱播的古裝劇《錦繡未央》,讓大同塵封的歷史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劇中故事的發生地就在1600年前的大同——當時的北魏王朝都城平城。
  • 1941年大同老照片 80年前的大同城內外市民生活
    分享一組1941年大同老照片,讓我們一起看看80年前的山西大同城內外市民生活風貌。本組照片出自《華北交通寫真》,為當年的日本人所拍攝。山西大同是在1937年9月13日淪陷的,北平和天津淪陷之後,日寇分兩路來奪取山西。當時,防守山西的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是閻錫山,為了將日寇抵禦在山西境外,他制定了大同會戰的計劃,準備在大同東北的幾個鄉鎮與日寇決戰。但是戰鬥打了十幾天之後,陣地就淪陷了,結果日寇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大同。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來山西旅遊必打卡的景點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國家首批五A級景區,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名錄,來這裡感受一波氣勢宏偉的雲岡群吧!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這裡凝聚了古代佛教藝術的高峰,作為北魏的國家工程,整個石窟群恢弘壯觀,氣勢雄偉,大山中雕刻的佛像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好多歷史文化,可以請一位導遊幫助你更好地了解每處石窟的歷史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