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寂靜無聲的佛國世界

2021-02-07 舍衛

「萬億化身,羅刻滿山,鬼斧神工,駭人心目。一如來,一世界,一翼,一花,一葉,各具精嚴,寫不勝寫,畫不勝畫。後顧方作無限之留戀,前瞻又引起無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兒入寶庫,神魂喪失,莫知所攜,事後追憶,亦如夢入天宮,醒後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時方知文字之無用了」!——冰心


▲民國時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銀鹽老照片原件

尺寸:7.5×6.2cm

現收藏地:北京

價格:點擊上圖



雲岡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開鑿於北魏文成帝時期,前後歷經64年。民間亦有鑿刻不下百年。它的形成,晚於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和天水的麥積石窟。龍門石窟是雲岡石窟的藝術延續。雲岡石窟坐落於山西大同以西16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東西長1公裡,主要是45個主洞,大小窟252個,佛的造像有51000餘尊,其中的曇曜五佛是最傑出的代表。


▲民國時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銀鹽老照片原件

尺寸:7.5×6.2cm

現收藏地:北京

價格:點擊上圖


北魏文成帝於公元452年登基,選擇了武州山,開鑿了佛像石窟。公元460年,他命沙門統曇曜率眾開鑿五窟。曇曜自幼成長在涼州。見過敦煌的石窟。他挑選從北涼遷來的工匠,破石動工。這五窟佛像是北魏五位皇帝的化身。他們是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還有文成帝自己。如此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恢弘巨製,象徵了皇權的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神聖。


當時的盛況,北魏的地理山水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裡記述到:「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大,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


▲民國時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銀鹽老照片原件

尺寸:7.5×6.2cm

現收藏地:北京

價格:點擊上圖


雲岡石窟裡的佛像外觀莊嚴,雕工細膩。有佛,有菩薩,有弟子,有護法,形態各異。有擊鼓,敲鐘,吹笛,反抱琵琶等不同造型。大的十幾米高,小的只有兩釐米。雲岡在中國的雕刻史,建築史,音樂史,宗教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民國1942年11月《北支》雜誌雲岡石窟專題

現收藏地:北京

價格:點擊上圖


也許是感動了佛祖顯靈,上天賜了一位千古帝君給北魏。他就是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499年)。


拓跋宏從小命苦。母親李夫人按照北魏的規定「皇妃生子立為太子則被賜死」。5歲登基(公元471年),14歲親政(490年)。


公元493年,以南徵的名義,率三十萬大軍渡黃河,進駐洛陽。在秘而不宣的情況下,對大臣們完成了被迫遷都。遷都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權貴們改籍貫為洛陽,死後不能歸葬平城。


規定說漢語,穿漢服,改成漢姓。這些為中華民族的融合,經濟的發展和重新統一奠定了基礎。否則也不會有八十年後大隋楊堅天下一統的豐功偉績了。


▲民國1942年11月《北支》雜誌雲岡石窟專題

現收藏地:北京

價格:點擊上圖


在北魏孝文帝時期,政通人和,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文學作品有《齊民要術》(賈思勰)、《敕勒歌》、《折楊柳歌》、《木蘭詩》等。遷都洛陽後又開鑿了龍門石窟,接下來的西魏、北周、隋、唐,都延續著龍門的光輝。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褚遂良的「伊厥佛龕之碑」就在那裡。


▲民國1942年11月《北支》雜誌雲岡石窟專題

現收藏地:北京

價格:點擊上圖


從這裡,從雲岡走向大唐朝的輝煌。


雲岡不光是一座佛像石窟,在她的背後留給了我們太多的思考和記憶。


古籍、影像收藏 自媒體、撰稿人/ 木田530

圖/ 木田530 提供

如需洽購,點擊「閱讀原文」或與後臺聯繫


天台金剛般若疏曰:

舍衛,名聞物國,勝物多出此境。

珍本古籍,歷史影像收藏。


相關焦點

  • 鑑賞|佛國雲岡的另一重天地:處處皆笑容
    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倘若對雲岡石窟造像作仔細品味,你會發現佛國雲岡竟然是充滿笑容的!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雲岡石窟
    但是,伴隨絲路上迴蕩起的清脆駝鈴聲,一尊尊石窟藝術雕像得以穿越千年時光,重新走進人們的心田千年文物「活了起來」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構成了人類藝術長廊中極重要的組成部分,展現了公元5世紀前後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況,體現了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後獨立發展的早期特徵。這座珍貴的文化遺產歷經歲月衝刷,依然完整屹立於中國北方的崖畔,實屬不易。
  • 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走到上海
    雲岡石窟,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12月25日,「大美之頌——雲岡石窟的千年記憶與對話」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盛大開幕,120件雲岡文物與世界首個3D列印的可移動石窟、雲岡第12窟「音樂窟」驚豔亮相,與10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展開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對話。
  •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
    走近雲岡石窟,一起探索民族融合的歷史!北魏的文化融合具有先進性雲岡第5窟即「大佛窟」是雲岡石窟保存造像較多的洞窟之一高大巍峨 令人敬畏是雲岡石窟最高的造像
  • 雕飾奇偉 冠於一世——漫話雲岡石窟藝術
    這巨大的石窟群就是聞名世界的佛教藝術寶庫——雲岡石窟。石窟藝術是佛教寺廟建築的一種,起源於印度。東漢初年隨著佛教傳入我國,這一藝術形式也傳了進來。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盛行起來,為了擴大佛教的影響,統治者除了興建佛寺、鑄造佛像外,還役使數以萬計的工匠劈山削崖,開鑿了數不清的石窟。據史料記載: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信奉佛教,一向把佛教尊為「國教」。
  • 雲岡石窟的中心塔柱窟
    雲岡石窟的塔廟窟起源自印度的「支提」式石窟,形式為在一縱長方形的馬蹄形空間的稍後部分建造一個圓形的覆缽式塔,供信徒們禮拜所用。中心塔柱就是塔廟窟中矗立的柱體,信徒們可以圍繞中心塔柱進行右旋誦經禮佛。塔柱樣式既有圓形覆缽式的也有方形的。雲岡中心塔柱的樣式來自公元1世紀以後西北印度的犍陀羅地區。
  • 雲岡石窟講解
    雲岡石窟講解 地圖導航 大小: 10.19MB
  • 【山西遊 • 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走向約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
  • 雲岡石窟是什麼?
    大美雲岡  雲岡石窟研究院提供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裡的武周山南麓公元5—6世紀的北魏時期開始建造擁有1600餘年歷史這是中國第一座開鑿於首都的皇家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它是公元5世紀 世界佛教石窟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
  • 中國的飛天「丘比特」——記大同雲岡石窟3D列印第12音樂窟
    雲岡石窟飛天,其形象多變神韻非凡,形式多樣姿態萬千,這些精靈以獨特的造型,別具一格的雕刻風格,成為石窟整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肅穆冰冷的石窟傳遞了溫暖的氣息,奏響了歡樂的樂章。它們雖由異國傳入我國,但經過我國幾代工匠藝人豐富的想像和再創造,無論從藝術創作理念和藝術表現風格上,都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凝聚著中華民族藝術家的聰明才智。
  • 雲岡石窟全景掃描
    石窟倚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是我國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堪稱中華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公元5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窟門上方長約3.2米,寬約0.8米的頂部區域雕刻龍形,由於南側風化坍塌,使雕刻於頂部的二龍身部分缺失。現存兩首相對、身軀相交的二龍,龍首朝向洞窟內。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1935年,著名作家鄭振鐸在《雲岡》中感慨,「必須到了那個地方,流連徘徊了幾天、幾月,才能夠給你以一個大略的美麗的輪廓。你不能草草的浮光掠影的跑著走著的看。你得仔細的去欣賞。」  2020年的今天,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不可移動的雲岡石窟 「離家出走 環遊世界」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這樣描繪彼時雲岡石窟的盛景。如今,想要領略雲岡石窟著稱於世的精細樂舞雕刻和獨特藝術風格,不一定要前往山西大同,「分身」石窟已經可以移動到它想要展示的地方。這次,雲岡石窟離開駐守千年的大同武周山,「移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啟了世界巡展的第一站。
  • 雲岡石窟的雪景
    清晨驅車20來公路前往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拍攝雲岡石窟景區雪景。雖然之前在雲岡石窟做了幾年臨時攝影,但是雪景類的照片卻寥寥無幾,估計是上蒼眷顧,那幾年的冬天不冷下雪也少,以至於拍攝過程沒有太冷。
  • 中國三大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卻有著「帝王的石窟」美稱
    幾年之後,莫高窟又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是在兩千年底的時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來自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中國最佳旅遊品牌景區、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閒旅遊景區等等都是他獲得的榮譽。
  • 這就是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五華洞前石柱。雲岡石窟石刻。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供圖融匯於此,也定格於此無數種奇想有了共同的名字:「雲岡石窟」 初見雲岡石窟的人總會生出這樣的好奇:佛像身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小洞?代表著公元5-6世紀佛教藝術的最高成就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瑰寶與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並稱為世界三大石雕藝術寶庫
  • 「複製」一個雲岡石窟
    如今,被「複製」的雲岡大佛們,走出大山,走進青島、北京、杭州等地,未來還計劃環遊世界。 這是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完成的世界首個可拆卸3D列印數位化石窟,雙方希望這個石窟未來能走向全球巡展。 第一個等比例3D列印的石窟,是2017年在青島城市傳媒集團廣場永久落地的第三窟。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草地·神州風物
    109國道的改線,為雲岡石窟的保護和大同市旅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為2001年雲岡石窟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申遺的時候,就承諾要對雲岡石窟繼續加強保護,一直到2008年耿彥波市長來到大同,才啟動不協調建築的拆遷問題。」
  • 看展 | 雲岡石窟
    其規模之宏大,造像之精美,堪稱中國早期石窟的代表,因此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雲岡石窟的開鑿和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密不可分。源自印度的佛教經過中亞,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佛教藝術吸收了南亞、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的元素和營養。五世紀中葉,中國北方正經歷著激烈衝突之後的民族大融合。
  • 探訪|大同雲岡石窟景區融合實景樂舞表演《西天梵音》誕生過程
    「五一」假期,由雲岡石窟研究院主辦的景區融合實景樂舞表演《西天梵音》在雲岡石窟景區南建築群(20窟大佛對面)循環上演,驚鴻再現了曾風靡古代的樂舞藝術,並以婀娜的舞姿、渾厚的韻律、傳神的表演贏得觀眾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