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2020-03-29 10:06 來源:澎湃新聞
以前,我只知道佛界有兩種笑,一種是,佛祖釋迦牟尼開示時不著一辭而迦葉尊者會心的「拈花一笑」,這就頗有「玄之又玄」的高深哲學意味,也很禪意。另一種,是一進寺廟前殿,彌勒佛就袒露著能容一切的大肚子,坐在那裡咧著嘴不停地「笑世上可笑之人」。但這種大笑似乎被一幅對聯直接拉入了有點尷尬的境地:你拜佛,佛是誰?誰能保佑你自己?不過,彌勒佛大概也就是一般寺廟裡幾乎唯一可以見著笑容的佛菩薩了,更多的,或端嚴莊重,或怒目相向,或悲天憫人……但當我靜下來仔細端詳雲岡的佛像時,倏然發現,佛國雲岡竟然完全是另一重天地:笑,佛菩薩們幾乎都在笑!
雲岡的笑容雲岡石窟露天大佛的笑容雲岡石窟最具標誌性的露天大佛顯然是在笑。他目光炯炯,身材健碩,嘴角微微上翹,完全是一副胸有成竹、自信滿滿,似乎能帶著我們走向春天、走向曠野、走向未來的「帶頭大哥」的樣子。這與此前敦煌石窟佛菩薩的冥思苦修,與此後龍門石窟佛菩薩的恭順自省,顯然大為不同。即使他身邊那尊西立佛,也欣欣然透著些許調皮、活潑和開心。2016年,雲岡石窟八窟後室南壁明窗西側,一尊露著兩個小酒窩的喜盈盈的菩薩一下蜚聲大江南北,被網民譽為「粲然千年的一笑」。這當然只是突然曝光的一個笑著的「網紅」菩薩。在雲岡三窟西側,還有一位想著心思的脅侍菩薩,她的眼神是直楞楞的,嘴角卻掛著抹不掉的一縷縷喜氣。同樣是脅侍菩薩,最具原始、古樸氣息的十八窟的這位卻是意氣風發,神採飛揚,幾乎在嬉笑間就已經看透你蘊藉在心頭的那種種美好。也就在十八窟兀凸而斑駁的巖壁上,還有一位雖未雕刻完工但西方特徵非常明顯的佛弟子,一副興衝衝急於出世要跟遊者講述什麼的樣子……這些自然的、真誠的、動人的、美妙的、神奇的各種各樣的笑呵!
在佛國雲岡,其實到處都有笑,其實到處都充滿了笑!
要子瑾先生主編的《大同故事》一書中記載,從雲岡石窟第二期工程起,北魏皇帝就下詔天下美女來平城做佛、菩薩和侍女、伎樂、飛天的模特兒。藝術當然來源於生活,但生活其實才是最為高妙的藝術。當北魏那幾位奮發有為、胸懷大志的年輕皇帝邂逅了高僧法果、師賢、曇曜和來自敦煌的一個個傑出石刻藝術家,藝術和生活就同時發生了變化,雕像也就展示出難以掩抑的蓬勃、激蕩而歡欣鼓舞的精神面貌。
雲岡的笑容於是,一尊尊卓爾不凡、生動傳神的石窟造像就盎然、悅然而來,他們剛毅而自信,他們端莊而和藹,他們典雅而含蓄,他們秀美又飄逸,他們青春更俊朗……
為了更好地理解佛國的這些笑,筆者專門請教了弘法寺住持中鋒法師。中鋒法師曾二十多年在南方名寺跟名僧修禪,文化底蘊深厚,學識見解非同一般。他告訴我,笑是明心見本性;笑是假名而以;笑是表法之意;笑是內心看破、放下;笑是自然的流露……也即是,在佛法中,一切皆可以「一笑了之」。
走進雲岡石窟,那些佛菩薩是笑著的。當我們內心已經寄託了一些心思的時候,那些佛菩薩是笑著的。當我們或者震撼、或者卑微、或者釋然、或者存疑,哪怕信與不信的時候,那些佛菩薩也都是笑著的。
雲岡的笑容但這些「笑」,一定不僅僅是佛菩薩在笑祭拜的人們,應該也是他們難以抑制地笑他們自己。雲岡大佛本來就「如令帝身」,本來就人即是佛,佛即是人。笑,其實也就是一種最能從內心真切溝通的語言,不需一詞即可暢然交流,並能從其中盡得人生「真章」。
因此,在佛國雲岡盈盈逸逸的笑容中,我們當然可以看破,也可以放下;我們可以釋然,也可以歡欣;我們能夠被鼓舞,也可以被激勵……無論「拈花一笑」,或者「燦然一笑」,都是發自內心的笑,都是真善美的體現。因而只要能笑,這個世界就是明媚的,我們這個世界就一定會更加美好。
那就來雲岡吧,感受這燦爛千年的不朽笑容!
(本文原標題為《雲岡的笑容》,文圖均源於雲岡石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雲岡石窟,笑容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