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藝術瑰寶——雲岡石佛

2020-12-09 湘湘愛旅行

在雲岡規模宏大的石窟群中,

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宗教人物形象;

有風格古樸,形式多樣的仿木構建築雕刻;

有主題突出、刀法嫻熟的佛傳故事浮雕;

有構圖繁複、優美精緻的裝飾紋樣。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布滿大小252個洞窟的數萬尊雲岡石佛。

16-20窟是雲岡早期洞窟,由當時著名高僧曇曜主持開鑿。這五所洞窟的共同特點是巨大主佛背靠石壁,被雕成站、坐或交腳像各種姿態。而且運用山前看山的手法,從大佛到石窟前壁距離很短,逼迫人們仰視膜拜,更使大佛有頂天立地之感。五尊十幾米高的巨佛,就是五座石雕藝術的山峰,那雄健的姿態、磅礴的氣勢自然不必說。就連18窟那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立像,手掌都那麼的柔中帶剛,富有彈性。無論古今中外的畫家,雕塑家對於手的創作處理,都深感其難。北魏工匠竟能在十多米的高空,連體雕手,獲得如此成功,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並為之驚嘆。

第20窟的坐佛,是雲岡石窟最著名的露天大佛。由於可以遠觀,大佛好似一位閱盡滄桑、雄才大略的長者,在陽光下俯視人間顯得格外高大。大佛比例適中,造型手法簡略概括。他寬闊的身軀給人以穩健之感,他稜角分明的嘴角仿佛在向眾生宣講著佛教的真諦。他那細細的彎眉和微啟的雙目,使人感到慈祥為懷的氣度。他不僅是雲岡石佛的傑作,也是佛像藝術中的精品。

如果說「曇耀五窟」是雲岡石窟早期雕像整體氣勢的真實體現,那麼第五窟的主佛可謂是「鴻篇巨製」了!他以17米的高度創下了雲岡數萬石像的第一坐佛。與大佛的氣勢恢弘,頂天立地相比,小佛的雕刻更加清新悅目,個性鮮明。位於第五窟前室北壁中層一尊不足一米的小佛,雕刻細膩傳神,極富藝術魅力。與其說是佛國世界的一員,不如說是真實生活中青春、純真的瞬間寫照。在雲岡石佛的雕像中,單體的佛像個性獨特,成組的佛像構圖嚴謹、情趣盎然讓您久久不願離去。

佛的世界,佛的天國,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漫步在綿延一公裡的山崖前,進出於大大小小的洞窟中,您是否對創造並流傳下這座千年寶庫、藝術宮殿的北魏工匠和民眾產生了由衷的敬佩。您是否同樣敬佩那個具有大膽改革精神的鮮卑拓跋族和他的代表魏孝文帝。他們是怎樣從幹戈相見到血肉融合,並聯合各民族一同創造了這燦爛輝煌的北魏文明,留給後人一座座帝佛合一的宏偉雕刻。現實與夢幻的完美構圖,一曲寧靜的交響,一塊藝術的磁石,中華民族一個永遠驕傲與深思!

作者 : 劉 超

編輯 : 付 潔

責編 : 張 華

編審 : 王雁翔

【來源:雲岡石窟官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雕飾奇偉 冠於一世——漫話雲岡石窟藝術
    林石 中華書局1912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習總書記說,雲岡石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這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
  • 大美山西-雲岡石窟藝術的聖地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武周川北岸以西16公裡的武周山麓。石窟依山開鑿,從東到西綿延一公裡。有45個主要洞窟,1100多個小龕和51000多個雕像。它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開幕,李亞參觀...
    昨日,「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市委書記李亞參觀展覽並對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提出要求。 作為絲綢之路上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石窟寺是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中外文明互鑑的彰顯和反映。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分別於1987年、2000年、2001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雲岡石窟
    汲取東西方文化之精華的雲岡石窟,見證了民族文化融合與中外文化交流。作為人類文明的瑰寶,它歷經1500多年的浸潤,曾一度被遺落在歷史的縱深之處。但是,伴隨絲路上迴蕩起的清脆駝鈴聲,一尊尊石窟藝術雕像得以穿越千年時光,重新走進人們的心田千年文物「活了起來」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構成了人類藝術長廊中極重要的組成部分,展現了公元5世紀前後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況,體現了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後獨立發展的早期特徵。這座珍貴的文化遺產歷經歲月衝刷,依然完整屹立於中國北方的崖畔,實屬不易。
  • 山西行08:雲岡石窟裡的悲劇藝術
    雲岡石窟在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也稱武周山)南麓。從大同到雲岡石窟坐車只要二三十分鐘。 買了來回電瓶車票,從售票大廳的邊門轉到景區檢票口,過檢票口到了「曇曜廣場」,廣場中間樹立一座曇曜的雕像。雕像後是景區大門。 從景區大門進去,走上「佛光大道」,一條松樹簇擁的路通向湖邊,路兩邊是石雕的大象馱著雕滿佛像的石柱陣,石柱十幾米高,很是氣派。石柱陣盡頭是「佛教雕塑牆」。走完「佛光大道」到湖邊,到了電瓶車起點,上電瓶車不到幾分鐘到石窟群。
  • 中國三大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卻有著「帝王的石窟」美稱
    眾所周知,在我們中國這個地域面積遼闊的土地上,有無數的瑰寶、名勝古蹟等等。我們今天要說一說咱們國家的三大石窟,雖然身在國內,但是名聲早已傳到國外,更是吸引了數不勝數的外國友人來欣賞。這三大石窟都坐落與我國的北方地區。
  • 舊影|老牌匾上的雲岡石窟和光陰故事
    點擊上方「佛像雕塑藝術」→點擊右上角「...」→點擊設為★設置星標後,從此再也不會錯過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左:20世紀40年代的雲岡20窟主佛右:今天的20窟大佛近日,雲岡石窟研究院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籤署了合作協議。
  • 雲岡石窟:鑿石開山 真容巨壯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座,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
  • 雲岡石窟探秘:石窟上為何有座明代軍堡?佛像身上的小孔又是啥?
    大同雲岡石窟雖然每一次去參觀石窟前,都會提前做很多攻略,但在悠長的佛教歷史、豐富的佛教文化以及華美的雕刻、泥塑以及繪畫藝術面前,我這個門外漢,實在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去錄製視頻,侃侃而談雲岡石窟為何要開鑿在武周山?同莫高窟、龍門石窟以及麥積山石窟延續千年的雕鑿不同,就工期而言,雲岡石窟僅歷北魏一朝。它也是北魏遷都洛陽前,傾一國之技藝、人力和物力,才得以完成的佛教藝術瑰寶。作為皇室宗教場所,雲岡石窟的選址不是街道塗鴉,隨隨便便就定了。
  • 這就是雲岡石窟!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供圖早期的曇曜五窟造像作風勁健質樸技藝上承漢代的優秀傳統也吸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中期石窟富麗堂皇從洞窟形制到雕刻內容和風格均有明顯的漢化特徵而晚期的佛像與菩薩面形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正是清新典雅「秀骨清像」
  • 妙曼舞姿 經典再現 ——大同藝校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強強聯手
    日前,大同藝校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強強聯手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彌補景區講解專業人才缺口,為文旅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建設輸送高質量專業性人才,加快大同市文旅融合。雲岡石窟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全球享有盛譽,是大同旅遊行業的龍頭。
  • 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代表——雲岡石窟
    直至公元452年,太武帝兒子文成帝即位,下詔令重振佛教,佛教才因此得以恢復發展,這便促使了雲岡石窟的開鑿。 雲岡石窟,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建築傑作,按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的發展,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佛教造像也各有特色。
  • 雲岡石窟看什麼才不虛此行
    雲岡石窟藝術以規模宏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內涵豐富而馳名中外;以典型的皇家風範造像而異於其他早期石窟;以融匯東西、貫通南北的鮮明的民族化進程為特色,在中國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使得雲岡石窟成為中國石雕文化藝術靜默厚重的言說者。參觀雲岡石窟到底要看什麼?
  • 琵琶:為什麼能成為中華藝術的瑰寶?
    我國的琵琶歷史,不論是在製作工藝、演奏技法上,還是在演奏家的傳承、文化賦予上,都可以說是民族樂器中的瑰寶。琵琶的起源,受到很多民族的文化影響,是一個「世界性」的樂器。琵琶又稱「批把」,彈撥樂器榜首,是我國最重要的彈撥樂器之一。
  • 【山西遊 • 大同雲岡石窟】
    帝後禮佛圖 ↑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說雲岡石窟是雕刻、美術的藝術天堂那可是當之無愧,同時也是佛學和歷史知識的寶庫。
  • 【人物誌】 此生難捨雲岡緣
    心有靈犀  PatrickAlleyn(加拿大) 攝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一座巨大而充滿了無窮魅力的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佛教雕刻藝術博物館,雲岡石窟是舉世公認的與印度阿旃陀犍陀羅佛教藝術和阿富汗的巴米揚佛教藝術齊名的世界三大佛教石窟藝術瑰寶
  • 珍貴的史料:圖說雲岡百年滄桑,山西大同收藏家田德宏供稿
    為了宣傳雲岡石窟,僅以我收藏的幾種雲岡石窟畫冊,明信片展現給大家,讓我們一起感受雲岡百年巨變。「這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一一習近平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雲岡石窟明信片,當時窟頂的寺廟相當完整。
  • 山西懸空寺、雲岡石窟,人生當去一次!
    作者|寒江雪 (一)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去雲岡石窟需先經佛光大道。雲岡石窟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早期石窟即現在編號的第16-20窟,俗稱「曇曜五窟」,始鑿於公元460年。
  • 鑑賞|佛國雲岡的另一重天地:處處皆笑容
    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的雲岡石窟,其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
  • 不可移動的雲岡石窟 「離家出走 環遊世界」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這樣描繪彼時雲岡石窟的盛景。如今,想要領略雲岡石窟著稱於世的精細樂舞雕刻和獨特藝術風格,不一定要前往山西大同,「分身」石窟已經可以移動到它想要展示的地方。這次,雲岡石窟離開駐守千年的大同武周山,「移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啟了世界巡展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