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納海姆元帥的外國玩具,二戰芬蘭軍隊中的德國三號突擊炮

2020-12-23 就是一些老照片

在芬蘭電影《血戰1944》(《Tali-Ihantala 1944》 )中,曾有芬蘭裝甲部隊攻擊蘇軍的畫面,其中芬蘭軍隊裝備了許多三號突擊炮G型。三號突擊炮作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量最多的裝甲戰鬥車輛,自然出售給了德國的友好或中立國家,包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西班牙、匈牙利、義大利以及芬蘭,其中芬蘭獲得數量排名第二。

1943年春季芬蘭做出了從德國購買突擊炮的決定,1943年7月6日獲得了10輛,1943年8月10日獲得了8輛,1943年9月3日獲得了12輛,芬蘭獲得的全是全新的戰車,芬蘭人去掉了裙甲,使用了自己國家的三色迷彩,還將車頂機槍換成了繳獲的蘇聯DT機槍。1944年6月至8月芬蘭又獲得了29輛,總數達到了59輛,在芬蘭軍隊內編號為Ps531,59輛車的編號分別為Ps.531-1至Ps.531-59,在芬蘭綽號為「 Sturmi」。

二戰期間這些三號突擊炮一共損失了8輛,但根據1944年夏季的官方數字,這些突擊炮卻擊毀了87輛蘇聯坦克。二戰結束後這些突擊炮依舊服役於芬蘭軍隊中,直到1959年才宣布退役,而此時距離第一輛三號突擊炮服役已經19年了。圖為1944年6月4日芬蘭軍隊為曼納海姆元帥生日舉行的閱兵中的三號突擊炮G型,乘員正向曼納海姆元帥致敬。

1944年6月4日芬蘭軍隊為曼納海姆元帥生日舉行的閱兵中的三號突擊炮G型。

1944年6月4日芬蘭軍隊為曼納海姆元帥生日舉行的閱兵中的三號突擊炮G型。

1944年6月4日芬蘭軍隊為曼納海姆元帥生日舉行的閱兵中的三號突擊炮G型。注意車頂機槍不是原配的MG34機槍,而是繳獲的蘇制DT機槍。

芬蘭士兵將車頂機槍拆下維護。

三號突擊炮G型車內裝彈的芬蘭士兵。

1944年7月-8月,Vuosalmi地區附近芬蘭士兵和他們的三號突擊炮G型,該車編號Ps.531-39,暱稱為「Hellikki」。

1944年7月7日,維堡附近森林中的芬蘭三號突擊炮G型。

1944年6月23日,一名芬蘭士兵坐在編號為Ps.531-5的三號突擊炮G型上。

1944年6月15日,在庫特瑟克(Kuuterselk)蘇軍查看一輛被摧毀的芬蘭三號突擊炮G型殘骸。

1944年6月23日,待命中的兩輛芬蘭軍隊三號突擊炮G型。

1947年訓練中的三號突擊炮G型,注意芬蘭軍隊的標誌在戰後進行了更換,該車編號為Ps.531-27。

2014年12月6日,芬蘭獨立日閱兵上出現的三號突擊炮G型。

博物館現存的一輛芬蘭軍隊使用過的三號突擊炮G型。

博物館現存的兩輛芬蘭軍隊使用過的三號突擊炮G型。後面的那輛是1943年10月後生產的使用豬頭防盾的G型。遠處還有一輛BT-42。

相關焦點

  • 芬蘭吊打蘇聯坦克的神器:納粹德國三號突擊炮
    說起二戰納粹德國裝備的知名坦克,人們不禁會聯想到「虎」式、「虎王」、「豹」式等強大先進的重型坦克。但是,還有一款非常經典的裝甲車輛,生產數目超過9400輛,性能均衡,成為沙場上的中流砥柱。這就是二戰德國陸軍的三號突擊炮!  早在1936年,德國軍方高層便萌發了研製一款新型裝甲車輛的想法。
  • 二戰德國不止三號突擊炮,還有Sd.kfz.251突擊炮,硬著頭皮上戰場
    Sd.kfz.251半履帶車是二戰德國重要的裝甲載具,其各種型號總產量高達1.6萬輛,幾乎參與了二戰所有德軍大的行動。除了基本的裝甲運兵型,它還有一種突擊炮的變形,作用和早期三號突擊炮一樣。Sd.kfz.251/9半履帶突擊炮Sd.kfz.251/9半履帶突擊炮根據二戰初期的實戰經驗,德國在1940年開始裝備支援步兵的三號突擊炮,這種可以伴隨步兵作戰的裝甲武器深受士兵喜愛,能給作戰士兵極大的信心
  • 在二戰叱吒風雲的德國三號突擊炮,擊毀坦克數量高達21000輛
    文|老白284 開創自行突擊炮新紀元在二戰中,德國大量的裝備一款突擊火炮,這款火炮結構簡單,機動性能較好以及在戰場上擁有非常出色的生存實力,所以成為德軍部隊的主力裝備之一。這款裝備就是德國二戰中相當優秀的自行突擊炮-德國III號突擊炮。
  • 實力懸殊的較量,10w萬蘇軍再次折戟芬蘭,史達林為何服了軟?
    前言:二戰進行到1944年的時候,世界戰爭局勢已經日趨明朗,蘇聯紅軍在取得史達林格勒以及庫爾斯克會戰勝利後,開始向德國發起全線反攻,北方戰線也成為了大反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芬蘭曾參與德國對蘇聯的進攻,所以史達林將矛頭直指芬蘭,塔裡-伊漢塔拉之戰由此爆發。
  • 芬蘭竟然要拆國家英雄的雕像,也不想想要是沒有英雄,芬蘭早亡了
    但是,或許是否定歷史人物、拆除銅像的風氣愈演愈烈,甚至吹到了芬蘭,即使是被外國甚至過去的敵人都尊重的曼納海姆元帥就被芬蘭某個聯合執政派認定為是戰爭與壓迫的兇手,不應該被紀念和推崇,應該立刻禁止紀念和拆除用以紀念的銅像。
  • 圖說:芬蘭德國之間的「拉普蘭戰爭」昔日兄弟反目只因切身利益
    75年前,即1945年4月27日,最後一批德國士兵在芬蘭軍隊的壓力下,離開芬蘭前往挪威。這標誌著芬蘭德國之間「拉普蘭戰爭」的結束,應蘇聯的要求,芬蘭於1944年10月開始對前盟國——德國發動戰爭,並將德軍驅離芬蘭領土。
  • 德國官兵最喜歡的是什麼?不是坦克,而是三號突擊炮
    熟知二戰,或是玩過坦克世界的玩家,一定很熟悉三號突擊炮這個東西,可以說是新手的最愛,老手的鐘愛。在現實裡,它也是德軍官兵最渴望得到的支援,甚至於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各種重型坦克。甚至有些將軍表示:「與其給我一個裝甲師,還不如給我一個突擊炮營!」前線的軍隊更是有「兩輛突擊炮勝過十輛坦克」的說法。那麼這種武器,到底好在哪呢?
  • 斯堪地那維亞的狂戰士,芬蘭的鋼鐵猛獸,芬蘭裝甲兵的建設歷史
    因此芬蘭坦克兵也只能一邊從蘇聯人那裡搞武器,一邊從退役的老舊法國雷諾坦克上拆老式武器裝到新坦克上。 三、戰爭中的芬蘭裝甲兵 1939年的時候,爆發了蘇芬冬季戰爭。
  • 裝甲先鋒——三號突擊炮
    在一戰時,德軍奪取一個據點往往會犧牲大量的人力,戰爭結束後,德國軍方便吸取教訓,開始研究起配合步兵的裝甲火炮,但其真正意義上的研發是從1935年開始的,最終在1937年,一種無炮塔,使用三號坦克底盤和短管75毫米火炮的新式武器(自行火炮)被克虜伯公司研發成功,這就是三號突擊炮的原型。
  • 沉睡的高地守護者,被遺忘在戈蘭高地的三號突擊炮
    二戰結束後,敘利亞通過捷克斯洛伐克、法國、西班牙等國獲得了大量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許多德國武器,其中就包括三號突擊炮、四號坦克等,這些武器後來和蘇制武器一起服役在敘利亞軍隊,並參加了第三次中東戰爭,敘利亞將其作為固定火力點安置在戈蘭高地上。
  • 二戰中的那些事兒,蘇芬戰爭始末,對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意味深遠
    在上一期的二戰中的那些事兒,小小芬蘭竟然不怕北極熊裡一直講的曼納海姆防線,用曼納海姆元帥的名字命名的,變成了蘇軍不可逾越的屏障。在駐壘地域的攻勢,完全效仿的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正牌的馬齊洛防線是沒能擋住德軍,被德軍繞過去了。但是芬蘭這個山寨的馬其洛防線給蘇軍留下了終身難以忘懷的記憶。擔任主攻的是蘇聯第7集團軍。
  • 坦克世界IV號突擊炮二戰中的「功臣」戰車
    在《坦克世界》中,如果問二戰各個重大戰役中,德國哪一臺坦克戰車沒有缺席,車長們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D系5級坦克殲擊車IV號突擊炮這個戰鬥功臣。於是,1940年5月,法國戰役中就出現了4臺III號突擊炮A型,並用出色的戰鬥表現徵服了德軍。是以二戰結束前就投入生產了各種型號的III號突擊炮總計9400臺,這也讓它成為德國在二戰時生產數量最多的履帶式裝甲車輛。
  • 德軍的多用途利器,三號坦克改裝的三號突擊炮,性能與表現如何?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愁壞了戰前的德國將軍們,因為步兵們如果不能擴大突破口的話,那麼整個閃電戰理論都可能崩盤。而時任德國陸軍第八步兵師師長的曼施坦因則對此有了一個解決方案,曼施坦因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裝甲載具。這種裝甲載具是基於德國的三號中型坦克發展而來,在去掉了炮塔後採用封閉固定戰鬥室之後,並且裝入了一門75毫米步兵炮。曼施坦因將其稱之為三號突擊炮,顧名思義就是伴隨步兵進行突擊的大炮。
  • 蘇聯軍隊中的五大著名元帥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作為當時的軍事強國發揮了巨大的貢獻,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離不開蘇聯軍隊中的高級領袖,今天為大家介紹5位蘇聯軍隊的元帥,希望大家能夠認識他們。 第一位 鐵木辛哥
  • 二戰初期德國已經有發射榴彈的四號坦克,為何還設計三號突擊炮?
    有了四號坦克之後,德軍為何還設計三號突擊炮?而三號突擊炮則是專門為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的,隸屬於德軍炮兵單位,而不是裝甲兵。 考慮到德國潛在的敵人都已經構築了現代化的地面防線,步兵師在突破這些堅固陣地時缺乏強有力的火力支援,傳統的步兵炮很難和敵人設置在碉堡裡的火炮和機槍對抗,而重型的野戰火炮又機動性太差,不能及時的跟上德軍步兵的進攻節奏,更致命的是這些火炮的防禦性都太差了,很容易被敵人擊毀,德軍步兵需要一種機動性好、有一定防護力可以在敵人的一般火力打擊下直接為德軍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裝甲戰車,三號突擊炮就是這樣誕生的。
  • 二戰德軍東線的坦克殺手三號突擊炮王牌弗裡茨·阿姆林軍士
    二戰初期德軍三號A型和B型突擊炮在波蘭戰役中,發揮出色,讓德軍看到三號坦克底盤二次改造的優點之處,德軍把75毫米24倍徑炮安裝在三號坦克底盤上面,既能掩護前線步兵的進攻,又能提供強大又高效的火力支援,於是在波蘭戰役結束後,德國開始正式成立多個獨立的突擊炮營,作為戰線上獨立單位,起初德軍軍工部門並沒有料想到
  • 「烈火戰馬」——納粹德國四號中型坦克
    作為二戰時期納粹德軍裝備的絕對主力坦克,四號中型坦克最初的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作戰,1939年,德國著名將領古德裡安出版《注意!坦克》為坦克作為一型作戰武器投入戰爭的實際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四號坦克投入實戰提供了優於世界各國的戰術指導。
  • 三號突擊炮不愧為經典,義大利人效仿的突擊炮,戰場表現優異
    不可否認,二戰時期的德國製造了不少時至今日都會被人津津樂道的裝甲武器,除了虎式坦克、黑豹坦克這些耳熟能詳的坦克外,三號突擊炮可以稱得上彼時最經典的突擊炮了。它的表現有目共睹,甚至有一個國家開始仿製三號突擊炮,並在戰場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就是義大利仿製的M40突擊炮。
  • Talvisodan Legenda: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1927-1939(二)
    前文請見:Talvisodan Legenda: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1927-1939(一)「冬戰」中的曼納海姆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