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柳絮飄飛的季節,看看蘇東坡怎麼用它,寫盡天下離情

2020-12-16 小梅子的雜談

已是五月,春暮夏初,不少地方的楊柳都開始飛絮了。在楊柳最茂密之處,飛舞的楊花甚至可以遮天蔽日。它們一片片,一團團,漫天飛舞,對於過敏的人來說,的確令人厭煩;但是躲在玻璃窗後欣賞,又覺得比鵝毛大雪還要壯觀,實在是難得的美景。

古人也愛賞它。許多詩詞寫春暮時,不明確寫時節,而是用「楊花落盡」來暗示。蘇軾還專門為它寫了一首詞: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古人「楊花」「柳絮」不分,在指稱時,往往用「楊花」。

這首詞題名「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也就是說,它是一首應和作。所謂「次韻」,就是和原詞使用同樣的韻字。章質夫,即章楶,是蘇軾的好友。那麼章質夫的原作是什麼樣子呢?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章質夫的詞單看來,描寫細緻,生動優美,也不失為一首佳作。但尷尬地是,和蘇軾的這首放在一起,原作黯然失色,反而看起來像應和之作了。

這是因為章詞重「形似」的刻畫,是在「寫形」,描繪的是某一處具體的畫面;而蘇詞重「神似」的傳達,是在「寫神」,似乎是寫眼中所見的楊花,又似乎是寫全天下的楊花,又似乎是寫別的東西……關於兩首詞誰更勝一籌,尚有爭議,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更喜歡蘇詞這種去形留神,朦朦朧朧的味道。

似花還似非花,柳絮雖被叫「楊花」,卻沒有花的色彩和細膩,只是輕飄飄的一個毛團,隨風上下翻飛。或許一陣風過,它就會離開家園,飛向千裡之外,飛向某個陌生的角落。

因此,楊花是「無情」的,它也被賦予了「離別」的內涵。但在女子看來,它依然「有思」,因為它能搭載著她的思念,傳給遠方的郎君。

她就這樣盼望著,直到一場大雨的來臨,將她的寄託衝散。雨後,楊花也再難飛起,二分歸塵土,一分隨流水,了無蹤跡地消失。春天也是如此,二分歸塵土,一分隨流水,終將流逝而去。可是郎君,何時能歸?

於是她又想起了漫天飛舞的楊花。那片片楊花,點點滴滴,就像她晶瑩的淚水。楊花這樣鋪天蓋地,又有多少人在流著思念的眼淚呢?

全詞最高明之處就在於此,寫的是楊花,卻把境界擴展到了整個春天;寫的是一個女子,卻講述了所有離人的故事。

據說,這個惆悵的故事還包含著蘇軾對友人的勸說。詞中那個女主人的原型,就是章質夫的妻子,章質夫長年在外,總不回家,蘇軾希望他也能回去陪陪她。

無論這種說法是真是假,這首《水龍吟》中,的確寄託著蘇軾對世上離別之人的同情。柳絮四散紛飛,再無相聚之日,但我祝願,每個人都能與思念之人重逢。

這就是關於《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的內容了……悄悄求個點讚加關注!|ω` )

相關焦點

  • 柳絮詩詞名句,這個時節讀,太美了!
    當時其好友章質夫曾寫了《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一首,內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讚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並和了一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章質夫慧眼識珠,讚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
  • 晏殊的一首傷春懷遠之作,寫得語淺情深,詞約意濃,值得反覆吟味
    醉後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餘花落盡青苔院。百尺朱樓閒倚遍。薄雨濃雲,抵死①遮人面。消息未知歸早晚。斜陽只送平波遠。(注)①抵死:總是。1.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唐朝詩人劉禹錫寫下了一首著名的七言絕句《烏衣巷》,其中提到了「王謝」二字:「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詠雪》這篇文章便出於東晉謝安與其子侄輩們的一段即興對話。
  • 發現唐詩中的柳絮,風吹似雪,浮動如愁,隨韶光而逝
    眼下已經是四月下旬了,季節上則是進入季春時節,滿眼望去田野裡則是五顏六色,綠油油的麥田,樹葉也是綠的,金黃的油菜花,路旁則有紅色的、白色、藍色的野花,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大好的春光裡怎麼少的了柳樹的影子呢,公園的小橋邊,河邊的堤岸上,欣賞著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更有「桃花暖日茸茸笑,楊柳光風淺淺顰」,多麼和諧的畫面呀。可是柳樹多了就會有很多的柳絮,柳樹分雌雄,雌株花落後,飄飛出一朵朵帶著種子的白色絨毛,就是柳絮,柳絮會藉助風力傳播完成繁衍。
  • 夏天到了,為啥柳絮們還總是想上天?
    圖/視覺中國  ▲ 文章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春夏之交,華北平原又到了遍地飄毛的季節。這些被文人視作「春雪」的楊柳絮,看似風雅,實則嘯聚枝頭、呼朋引伴,隨時準備乘風而起,肆無忌憚地入侵你的鼻腔和眼睛,激得人直打噴嚏。尤其在疫情期間,大家對這些能影響呼吸道的小毛毛更是敬而遠之,生怕通過它們染上病毒。
  • 毛毛毛毛毛……楊、柳絮的季節又來了!裡面有蟲子?專家解答來了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最近這個季節最火的應該就是它了↓鑑於問題的嚴重性,各路網友臨時召開了楊、柳絮治理專題研討會:有人建議每人拿一臺吸塵器,共同把絮吸走,有人想請來滅霸幫忙,還有人表示乾脆把樹砍掉……為何楊、柳絮年年「刷屏」?
  • 漫天柳絮惹人歡還是討人厭?聽聽他們怎麼說
    「未若柳絮因風起」,又到漫天柳絮時,這輕飄飄、軟綿綿的大自然奇景,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筆尖流動的音符。只是這漫天似雪非雪的柳綿,來了又去、去又復來,到底是惹人歡還是討人厭呢?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這首詩是唐代最負盛名的詩仙李白的作品,描寫的是在楊花飄絮的季節,在春意盎然的江南勝地,和前來送行的友人及子弟把酒暢談的情景。
  • 7句寫梨花的古詩詞名句,句句美得不可方物,驚豔了時光
    唐代劉方平這首《春怨》,寫一位深宮婦人的極端孤寂,淚無人拭,景無人同看,整日裡只有一人獨自向著黃昏。大好的春天也在這整日蹉跎中漸漸走到盡頭,最後一句以梨花落滿地而宮門依然緊閉而收尾,給整首詩覆上一層冷清孤寂的氛圍。主人公在一天之末、一個季節之落幕時嘆春光易逝,也傷于美人遲暮。
  • 辛棄疾:柳絮!網友:說得對!
    跨越了時空,古人都要和我們在這一件事情上深有同感,那就是柳絮,你且看劉義慶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北周庾信的「獨憶飛絮鵝毛下,非復青絲馬尾垂」,辛棄疾的:「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再看看現代的,上一波網友評絮圖:
  • 蘇軾少有的一首詩,借景抒情,僅用四句,便道出了世間悽涼
    寫這首作品的時候,其實東坡先生已經遭遇了人生的困境,朝廷裡被排擠,官場上被貶謫,要不是自己的好朋友在聖上面前力保自己,自己恐怕連小命都保不住了,連命都沒有了,還怎麼談自己正直的人格,還怎么喝酒赴宴,吟詩作對呢!
  • 蘇東坡讓藥方「聖散子」之名變得天下皆知?
    豈料,蘇東坡越是到了艱苦的地方,越是樂呵呵的。他還寫詩誇耀自己隨遇而安,飽嘗荔枝美味、春睡特別甜美。這更加激怒了那些嫉恨他的政敵,他們直接就把他貶謫到了號稱是「天之崖、海之角」的海南島。一、蘇東坡喝過蝙蝠湯嗎?北宋紹聖四年(1097),蘇東坡以瓊州別駕的虛銜,被放逐到海南昌化軍(今海南儋州)。
  • 「不恨此花飛盡」:看蘇軾的《水龍吟》,如何喧賓奪主?
    「不恨此花飛盡,而恨西園、落紅難綴」如何理解?這句子從字面來看,就是「這花飛盡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恨的是西園的那些落花,滿地憔悴,難再重綴。」「綴」是什麼意思?連接,裝上去,裝飾。為什麼這裡要用這個字呢?因為這是一首次韻之作,是有用字要求的。
  • 蘇軾為什麼寫「楊花詞」?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為什麼歷代詩人這麼喜歡用「楊花」入詩?楊花究竟是什麼花呢?其實,楊花並非花,而是柳絮,傳說隋煬帝開鑿運河,命人在河邊廣種柳樹,並御賜姓楊,故後來便稱柳樹為「楊柳」。柳花亦被叫作楊花,它實際上是柳絮。人們喜歡楊花,因它在春日飄飛,輕柔多情,不與春日百花爭豔,獨自在晴空下自在飛舞。 還因它離開柳樹孤單飄散,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浪跡天涯的遊子們,常常喜歡借它寄託感情和哀思。
  • 柳絮之才·謝道韞
    東晉時代有句話,叫做「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王指的就是王凝之所在的王家,這樣的家庭既和謝家門當戶對,又實力強大,怎麼看都是一樁好姻緣。然而,豪門大族的背後不一定是繁花錦繡,也可能是一地雞毛。王凝之雖然出身不凡,卻是個十分平庸的人,偏偏朝廷看在琅琊王家的面上,任命他做江州刺史。
  • 蘇東坡在不得志時寫的一首詩,處在低谷的人,都應該讀一遍
    面對挫折,有的人會選擇抗爭,有的人會就此消沉,著名文學家蘇軾卻選擇了借詩文抒發感情,他一生多次落到低谷,但總能樂觀地堅持下去,即使屢遭貶謫,他卻能夠笑著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今天要說的就是當蘇東坡從人生巔峰陡然掉落時寫的一首詩,當處於低谷時,不妨將它好好讀一遍。蘇軾出生眉州眉山的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在殷實的環境中專心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學問。
  • 講一個恐怖故事:滿天飛絮的季節,又開始了……
    比如北京)就滿大街的飛楊絮、飛柳絮!圖片來自bjylkys.com採用注射的方式,用激素調節植物的生殖生產、營養生產,不讓雌柳花芽形成,而是形成葉芽。這樣一來,第二年就是長葉子,而沒有花芽了。這個做法的問題是:1. 雖然楊柳樹是春天開花,但它的芽在頭一年6月份就形成了,所以必須在6月之前給雌性植株做這個注射;2.
  • 閉門造車般寫詩詞之我見。從第二屆王維杯詩詞大賽一等獎說起
    園中茶樹橫遠岫,翠疊晴嵐到眼前。最愛茶葉真顏色,汲來春雪煮霞煙。,,,,,,,,,,,,,,,,。這是第二屆王維杯全國詩詞大賽獲獎的一等獎作品的片段。這是宋代楊萬裡的一首七絕,寫芭蕉分綠,柳花飄飛,詩人午睡初起,沒精打採,當看到追捉飄飛的柳花的兒童時,童心復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全詩精於鍊字,充滿生活情趣。就是這樣一首充滿生活情趣的詩,清朝的王端履在《重論文齋筆錄》指出:「『梅子留酸』『芭蕉分綠』已是初夏風景,安得復有柳花可捉乎?」
  • 許多古詩詞寫愁緒,大多與一種事物相關
    後人多用這句話來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的變化之快,有惜時之意。這應該是較早用水來做比喻,寫抽象事物的名句。那麼古詩詞到底是怎樣把「水」與抽象的「離愁別緒」連在一塊的呢?「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