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究竟是什麼花?蘇軾為什麼寫「楊花詞」?

2020-12-22 經典誦讀人

「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榆莢拋錢,桃英胎子,楊花已送春歸。」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為什麼歷代詩人這麼喜歡用「楊花」入詩?楊花究竟是什麼花呢?

其實,楊花並非花,而是柳絮,傳說隋煬帝開鑿運河,命人在河邊廣種柳樹,並御賜姓楊,故後來便稱柳樹為「楊柳」。

古人還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吧!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因此,"楊柳"是一個詞,指柳樹,一般指垂柳,不是楊和柳並列。柳花亦被叫作楊花,它實際上是柳絮。

人們喜歡楊花,因它在春日飄飛,輕柔多情,不與春日百花爭豔,獨自在晴空下自在飛舞。 還因它離開柳樹孤單飄散,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浪跡天涯的遊子們,常常喜歡借它寄託感情和哀思。

如韓愈的「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李白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不過歷史上的「詠楊花」詩詞,最有名的還是蘇軾與友人章質夫之間的酬唱之作——《水龍吟》。

章質夫,即章楶(jié),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北宋名將、詩人。他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多次大破西夏軍隊,威震西北。

蘇軾「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章質夫曾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一首寄給蘇軾,詞曰: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這首詞受到了當時文人的推崇讚譽,盛傳一時。蘇軾也很喜歡,並和了一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回寄給章質夫。

什麼是次韻呢?次韻就是作詞答和,又叫「步韻」,是古人"和韻"的一種格式,就是依照別人詞的原韻,詞中每一個韻腳必須是原作的韻腳,而且次序不變,如這兩首楊花詞,韻腳是:墜、思、閉、起、綴、碎、水、淚。這是和韻中最難的一種。

蘇軾剛剛從烏臺詩案中撿回一條小命,所以做人做事變得謹小慎微。他回信時特意囑咐,不要把這首詞給別人看。

章質夫讀了這首次韻,覺得更勝自己的原韻,讚賞不已,忍不住拿出來與別人欣賞,也讓這首千古絕唱流傳開來。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開篇點出楊花雖有花之名,卻無花之美,既無絢目的色彩,又無醉人的芬芳,所以即便飄零也不為眾人所憐惜。

這是楊花的獨特物性,極為纖細、輕靈,無風時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風,那怕是和煦的微風,也會漫天飛舞起來。

作者又給予它同情與憐惜,一個「惜」字,有著濃鬱的感情色彩,一如感嘆自己與楊花有著相同的命運和際遇。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楊花片片隨風飄飛,離枝墜地,孤單單離開家園,落在路旁飄落無歸。

仔細思量,雖說無情,卻也有它的情思,「拋家」遠行,正如千千萬萬離家的遊子,輾轉飄零,亦非心之所願;而「傍路」又顯出內心沉重,此刻身在黃州,就只能把異鄉做故鄉,過好當下生活。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你看,那纖柔的柳枝,就像思婦受盡離愁折磨的柔腸;那嫩綠的柳葉,猶如思婦的嬌眼,春困未消,欲開還閉。

「嬌眼」,柳葉初生時,如人的睡眼初展,故稱柳眼。這裡把柳樹比作思婦,她那寸寸柔腸受盡了離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雙嬌眼似柳葉初生,困極難開,想像十分奇特。

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遊子遠去,思婦懷人不歸,她在夢中追尋千裡萬裡,好像尋到了夫婿,正待相逢,卻又被黃鶯的啼叫聲無情地驚醒了。

這兩句是化用了唐人金昌緒《春怨》的詩句:「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黃鶯啊黃鶯,我的美夢正香呢,你怎麼偏偏這個時候叫醒我呢!蘇軾揣摩思婦的心思,刻畫得淋漓盡致。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下片筆鋒一轉,由楊花的情態轉而為人的惜春傷逝之感。

不必遺憾楊花飛盡,嘆只嘆西園裡百花凋零,難以連綴。待到楊花飛盡時,正是暮春時節,燦爛春光,不復重來。

你看,楊花終究不是人們傷春憐惜的對象,即使飛盡,仍舊「不恨」。其實,這是曲筆傳情。正如自己的離去,又惹得何人憐惜呢?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清晨一場風雨過後,楊花已不見了蹤影。它在哪裡呢?早已化作一池零亂的浮萍,「花」殘身碎。

楊花是多麼無足輕重啊,風來便隨風,雨落便隨雨,沒有人在意它的存在,哪裡才是它的最終歸宿呢?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春色已盡,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的話,那麼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 

「春色」居然可以分,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想像!

當然,這數字的妙用不是蘇軾的首創,在他之前,已有人這樣寫。如唐代詩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宋初詞人葉清臣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等,都非常經典。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反覆吟誦、玩味的句子,堪稱神來之筆。 

細細看來,那水中的浮萍,哪裡是什麼楊花;一點一滴,分明是離人傷心的眼淚啊。

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找到了,它已化作了離人的眼淚,這也正是楊花的精魂。

此詞一出,讚譽不絕,名氣很快超過章質夫的原作。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最工。」他評價「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

讓我們再次走進詞中的畫面吧!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

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

楊花離枝墜地,看似無情,

卻自有它的愁思。

嬌柔的柳枝,就像思婦的柔腸,

嫩綠的柳葉,猶如思婦的嬌眼,

春困未消,欲開還閉。

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裡,

本想尋夫去處,

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

不恨楊花飄飛落盡,

只恨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

早晨一陣風雨,

又去哪裡尋找落紅的蹤跡?

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有三分,

其中的二分化作了塵土,

一分墜入流水了無蹤影。

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

是那離人苦愁的眼淚。

相關焦點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詞作解讀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一首唱和詞,與章質夫的原詞相比,在創作方面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就是避開章質夫楊花詞《水龍吟》中的實寫楊花的方法楊花飛舞的景象往往會被文人墨客加以點綴,楊花的意象在詩詞中經常出現,章質夫的原詞就是描寫楊花的。不同的人會根據不同的視角賦予楊花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創造出各不相同的藝術境界。如果單純以詠楊花而論,蘇軾的這句「似花還似非花」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特點。
  • 什麼是次韻、和韻?蘇軾的楊花詞,為什麼能被評為和韻第一神作?
    南宋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一首次韻中非常好的作品,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蘇東坡除了寫楊花的姿態傳神之外,還暗喻了思婦情懷。
  • 蘇軾的這首楊花詞美輪美奐,詞意情景交融,將惜春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楊花 蘇軾收到章質夫的楊花詞《水龍吟》後,答謝了了章質夫的詞作。此外,他還給章質夫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蘇軾談到他寫這首詞的具體原因。一就是避開章質夫楊花詞《水龍吟》中的實寫楊花的方法,蘇軾反其道而行之,用從虛處著筆的方法;二就是詞人將主體的情感融入到了詞中,讓這首「次韻」的唱和詞不再是單純的一首詠物詞。
  • 讀詞|蘇軾的次韻楊花詞高在哪裡?
    這首詠楊花(柳絮)的詞曾被蘇軾贊為妙絕,所以蘇軾也寫了次韻之作,並且超越了這首作品。上片首句「燕忙鶯懶芳殘」開篇點題,寫燕忙於營巢,鶯懶於啼唱,繁花紛紛凋殘,「柳花飄墜」在長堤之上。寫柳花飄墜像淚花,又刻畫少婦望不見正「章臺走馬」的遊冶郎時的痛苦心情。然而因為這首詞上下片主題不一,沒有集中在柳絮本身來寫,被後人詬病。相比之下,蘇軾的次韻之作主題更加統一,用詞用意也多有超越。
  • 蘇軾《水龍吟》中,恨西園落紅難綴,如何理解?
    一、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 又到了柳絮飄飛的季節,看看蘇東坡怎麼用它,寫盡天下離情
    蘇軾還專門為它寫了一首詞: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 【詩詞鑑賞】精選十二首關於楊花的詩詞,不知你最欣賞那一首?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楊花,即為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楊花的輕柔多情,使得自己成為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浪跡天涯的異鄉遊子們寄託感情和哀思的信物。精選十二首吟詠楊花的詩詞,不知你最欣賞那一首?
  • 「不恨此花飛盡」:看蘇軾的《水龍吟》,如何喧賓奪主?
    這句子從字面來看,就是「這花飛盡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恨的是西園的那些落花,滿地憔悴,難再重綴。」「綴」是什麼意思?連接,裝上去,裝飾。為什麼這裡要用這個字呢?因為這是一首次韻之作,是有用字要求的。這個句子出自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 「詩詞鑑賞」精選十二首吟詠楊花的詩詞,不知你最欣賞那一首?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楊花,即為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楊花的輕柔多情,使得自己成為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浪跡天涯的異鄉遊子們寄託感情和哀思的信物。精選十二首吟詠楊花的詩詞,不知你最欣賞那一首?
  • 蘇軾詩詞:跨越千年,永遠的經典!
    蘇軾文才極佳,雖然官運不好但他卻天性樂觀,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達觀知命的態度,在無奈中總是有著淡淡的幽默,通過這首《花影》即可見一斑。 花的影子,在別人眼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物,在蘇軾筆下卻成了藉以抒發自己心情的獨特景致:瑤臺之上花影重重疊疊,多次讓童子去掃卻掃之不盡,太陽照耀時花影沒有了,明月一出花影卻又出來了。 作者以諷喻手法將重疊的花影比作朝中居於高位的小人,表達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最終卻無可奈何的心情。
  • 蘇軾詩詞:跨越千年,永恆的經典!
    蘇軾文才極佳,雖然官運不好但他卻天性樂觀,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達觀知命的態度,在無奈中總是有著淡淡的幽默,通過這首《花影》即可見一斑。花的影子,在別人眼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物,在蘇軾筆下卻成了藉以抒發自己心情的獨特景致:瑤臺之上花影重重疊疊,多次讓童子去掃卻掃之不盡,太陽照耀時花影沒有了,明月一出花影卻又出來了。作者以諷喻手法將重疊的花影比作朝中居於高位的小人,表達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最終卻無可奈何的心情。
  • 10分鐘搞明白詩詞唱和 什麼是依韻、用韻、次韻、步韻?
    問題:詩詞的「唱和」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形式?.......一、唱和的本意唱和原意是歌唱時此唱彼和,一方歌唱一方和,例如詞牌《竹枝》中特別標出了「和聲。」芙蓉並蒂(竹枝),一心連(女兒)。○○●●,●○△。花侵槅子(竹枝),眼望穿(女兒)。○○●●,●○△。
  • 不知道這20句詩詞,談什麼喜歡蘇軾
    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軾是多面的,有人喜歡蘇軾的豁達樂觀,喜歡蘇軾的不驕不躁,喜歡他面對人生坎坷時的雲淡風輕。想成為蘇軾這樣的人,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蘇軾的許多心情,都藏在他的詩詞中,不知道這20句經典詩詞,談什麼喜歡蘇軾。
  • 詩詞小知識|古代同一個詞牌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
    前言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古代同一個詞牌名,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題主舉例說:如「浣溪沙」,有晏殊的「一曲新詞就一杯」,納蘭性德的「身向雲山那畔行」,有蘇軾的「山下蘭芽短浸溪」等等。原因並不難解釋,詞牌本身並不是詞的題目,只是一種格式:例如《青玉案· 送別》中,青玉案是詞牌,送別是題目;《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詞牌是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題目。至於題主說,詩人用同一詞牌名,莫非是想來比比誰寫的好?
  • 蘇軾為歌女的舞姿和歌喉著迷,寫了一首詞,更是想讓人目睹芳容
    莫翻紅袖過簾櫳,怕被楊花勾引嫁東風。這首詩詞的題目是《南歌子·雲鬢裁新綠》,是蘇軾面對歌女所寫的一首精彩作品。蘇軾雖然一輩子起伏不定,但是大多數的時間都還是以一個士大夫的身份出現的人們面前的。而且和他交遊的那些詩人或者詞人,雖然官職可能並不是非常高,但是也絕對屬於那個時代的精英人群了。
  • 宋詞鑑賞與理解: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像花又好像不是花,從沒有人憐惜,總是任它飄落滿地。拋家離舍倚路旁,仔細思量卻又發現,貌似無情也有思愁。縈繞離恨的柔腸受折磨,嬌媚的眼睛睏倦,似睜非睜,似閉非閉。夢魂隨風飄飛千萬裡,去追尋情郎的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醒了。不怨恨這楊花已經飛盡,只恨西園裡百花凋落。
  • 蘇軾的一首《水龍吟》,全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今天,我們從詞的角度來走近蘇軾,一起來領略一下蘇軾最有代表性的婉約詞之一——《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全詩如下: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