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姑蘇人傑地靈,優秀人才輩出,今天多藝堂為大家評說一下明代「吳門十才子」之一的蔡羽(1471-1541)書法。蔡羽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字九逵,因居住在蘇州洞庭西山,自號林屋山人,又稱左虛子、消夏居士。
如今的太湖西山是蘇州著名的度假風景區,這裡風景秀美,如詩如畫,是休閒養生的好去處。在西山以林屋為中心,有千畝梅林連綿不斷,其面積之大、梅種之多、密度之高堪稱全國之最。林屋自古為賞梅勝地,自唐朝起就留下了深厚的梅文史跡,每年一次的中國太湖梅花節在此舉辦。從這個美麗居住地我們可知當年蔡羽為何自號為「林屋山人」,也是以「梅」自詡吧!
據西山縹緲峰琴臺(蔡羽、陸治紀念館)所記,蔡羽是西山東蔡人,是古代吳中自學成才的著名人物之一,今蘇州滄浪亭內五百名賢祠中有他的畫像。蔡羽書法極好,還是明代著名書法家王寵(1494-1533)的啟蒙老師。
蔡羽自幼喪父,隨母親吳氏讀書,其非常聰明,12歲時就能操筆作文,把家裡的書都讀完了。後師從明代名臣、文學家王鏊,工詩詞,好古文,自負甚高,亦精於《易經》。蔡羽文採好,其詩風似詩鬼李賀,卻不囿於八股文字,因此40年屢試不中,直至嘉靖十三年(1534) 他64歲時才以貢生得選,授南京翰林院孔目(相當於圖書管理員),赴任三年後致仕回西山。卒於東蔡故居,享年71歲,葬於谷堆山祖墓,好友文徵明為其作墓志銘。
蔡羽傳世詩文極多,有《林屋集》、《南館集》、《太藪外史》等;但留存的書法作品甚少,可謂彌足珍貴。蔡羽長於楷書、行書,以禿筆取勁,姿盡骨全,還著有論書之作《書說》。《書說》既是一件珍貴的法書真跡,同時又是一篇論述古代書法的論文,主要論述"用筆"之道。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蔡羽一幅長卷大作--《臨解縉詩》,其書法深得書聖王羲之筆意,筆勢遒逸俊美,流媚多姿,宛轉得勢,結字清秀。(請橫屏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