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 通訊員 崔克華 史曉瑩
「朝鮮地面沒有我的腳印,空中卻密布我的航跡。雖然犬牙交錯,但卻無影無蹤——只是留在我的腦海裡,記錄在我的飛行日記本裡。」現年91歲的楊漢黃,給人第一印象是和藹可親。這位為共和國做出重要貢獻的海軍少將,作為全國解放後空軍首批飛行學員,曾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王牌空軍過招。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在裝備、經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的情況下,憑著超凡智慧和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一次次讓敵方機毀人亡。日前,這位老將軍帶著記者重溫了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雙方飛行員軍事素質天差地別,我軍殲擊機飛行員飛行時長也就二三十個小時,而敵人多數有五百至數千小時;我們沒有戰鬥經驗,而敵人不少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手。
與美國空軍飛行員的戰鬥結果,和我在陸軍戰鬥中目睹太多的敵我傷亡規律一樣,敵人越怕死越要死,我們越不怕死越不死。
——楊漢黃
機緣入選空軍
耍心眼去一線
1929年12月,楊漢黃出生於江蘇省啟東市一個貧困農民家庭。13歲小學畢業,正艱難籌費想升中學,卻被偽軍綁架,最後家人拿錢贖回,貧農變赤貧無奈失學。楊漢黃14歲擔任民兵小隊長,1945年7日1日離家出走找到新四軍,任連隊上士18天後改行學醫,學習期間日本投降。解放戰爭中,楊漢黃先後任連隊醫助、營部醫生、醫務副所長,194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數十次大小戰鬥。
1950年,陸軍中選調空軍飛行員,楊漢黃作為醫生參加體檢組。當時招飛條件異樣嚴格,他所在團的參檢者一個也不合格。這時有人提議楊漢黃符合條件應該體檢,結果竟有幸成為全團唯一一名合格者。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楊漢黃,來到空勤中隊後集中全部精力鑽研飛行技術,為了不幹擾學習精力,他進航空學校後不給任何人寫信。直到1952年,楊漢黃空中戰鬥員身份定格,這才寫信給父親報喜。
「1951年1月2日,是我終生難忘的第一次飛上藍天,但第一次不是自己飛行,是感受飛行,全是教員操縱。第二次以後,教員、學員共同操作飛行,之後教員逐漸減少操作,最後經考試合格放單飛。」據楊漢黃回憶,在中級教練機訓練中,大隊長看中了他的飛行技術,要把他留校充實教員隊伍。
楊漢黃對於留校任教很不情願,因為在陸軍時吃過敵人的苦,深知中國人民志願軍需要空中支援。於是他就耍起「心眼」——假裝飛不好。著陸是飛行技術難點,楊漢黃就在不摔飛機不淘汰的原則下故意落不好。最後如楊漢黃心願,他被分配到戰鬥部隊去參加抗美援朝。從第一次升空到飛行畢業不到7個月,如此速度空前絕後,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太需要空中力量。
深知彼此差距
參戰視死如歸
1952年4月,楊漢黃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他只想著什麼時候輪上他犧牲就算完成革命任務,視死如歸。據楊漢黃回憶,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的基本作戰方式是,立足我國邊疆機場出徵朝鮮戰場。1952年2月,楊漢黃所在的空軍17師轉場到遼寧安東(今丹東市)大東溝機場(靠近中朝邊界),經熟悉戰區後進入戰備值班狀態。
那段日子,楊漢黃天天在戰鬥值班崗位上,間隙中訓練和學習。「參加抗美援朝時,我們訓練水平低得可憐,只飛了9個課目,是晝間一般氣象條件下飛行課目中的零頭,只能算最起碼的作戰條件。」據楊漢黃介紹,當時敵我空軍力量對比懸殊,美國是世界頭號空軍強國,裝備和訓戰素質無可比擬,還有名列前幾名的英法等國空軍,飛機總數比我軍多六七倍,雖然雙方殲擊機性能基本相當,但是飛行員軍事素質天差地別:「我軍殲擊機飛行員飛行時長也就二三十個小時,而敵人多數有五百至數千小時;我們沒有戰鬥經驗,而敵人不少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手。」
不畏美軍神話
孤膽智取敵機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的事常有,特別是1952年8月6日我們中隊犧牲兩人,其中有我僚機曾仁同志,所以憋著一口氣要復仇。」據楊漢黃介紹,1952年9月17日惡戰悄然來到,我軍16架米格-15殲擊機從機場起飛,他擔當二大隊二中隊僚機組長機,任務是尋殲敵機和支援陸軍作戰。將要進入朝鮮時,遭遇美軍4架F-86殲擊機。
當時,楊漢黃所在機群未察覺到敵機,還在繼續爬升,飛機外掛兩個500升副油箱,好比人負重爬山很不靈便。而敵機已投掉副油箱,機內油料也消耗較多,是輕裝上陣機動靈活。「敵機已搶佔攻擊位置想要偷襲,約再過30秒鐘我機群就要被咬尾攻擊。」楊漢黃稱,當時時間不允許向指揮員報告並等待處置,他嘴裡高喊「左轉彎攻擊」,左手前推油門加速,右手投掉副油箱、略帶杆上升,升至我機群上方20米後,操縱戰機急左轉彎衝向敵機群。
此刻,敵機群剛繞到我軍機群尾後,楊漢黃在明知不會命中的情況下,開火用曳光彈嚇唬驅趕。敵機驚慌失措放棄偷襲,改為右轉彎逃跑,弄巧成拙改變攻防態勢。楊漢黃搶佔敵長機尾後300米處呈反戈一擊狀態,可是在他尾後約150米有三架敵僚機左右包夾。環視四周,楊漢黃不見僚機和我方機群蹤影,成了孤單一人在強敵群中的局面。楊漢黃決定破釜沉舟,抓住敵長機拼個同歸於盡:「讓高鼻子老飛陪葬,夠本,給黨和人民,留個忠魂!」
「決心下定,一門心思想在『光榮』前搶先開火擊落敵長機。」據楊漢黃回憶,敵長機依仗技術高、飛機性能好的優勢進行擺脫,他頑強地對敵長機追擊,不斷複製對方複雜多變的避攻飛行軌跡,再反作用給準備攻擊他的三架敵機。這一招很管用,三架敵僚機抓不著開火機會,打不著楊漢黃也救不了他們長機。約經5分鐘搏鬥,敵長機施盡渾身解數智窮才盡,在猶疑瞬間露出破綻,楊漢黃三門炮齊射,敵長機被擊中墜毀在我國寬甸縣山谷中。
「這次與美國空軍飛行員的戰鬥結果,和我在陸軍戰鬥中目睹太多的敵我傷亡規律一樣,敵人越怕死越要死,我們越不怕死越不死。」楊漢黃說道。
被迫跳傘求生
得到傾力救援
擊落敵長機後,楊漢黃對後面的三架敵僚機進行擺脫格鬥,但終因位置不利和敵眾我寡,飛機升降舵連杆被打斷失去操縱,楊漢黃被迫在11000米的高度棄機跳傘。
「此前我師棄機跳傘10人次,結果7人犧牲、3人次受傷,不安全主因是彈射跳傘系統和試用火箭傘存在先天不足。儘管飛行員手冊中的跳傘動作我可以絲毫不差做到,也吸取了犧牲負傷同志的經驗教訓,過程中還是遇到5次險情,好在靈活快速處置安全降落,成為師裡第一個毫髮無損安全跳傘者。」楊漢黃告訴記者,這次跳傘在靠近中朝邊境的我國寬甸縣境內:「當我在傘上飄降時,四面八方許多民兵對著我的下降點追來。他們的任務,是敵人就抓,是我軍就接待護送。」
民兵確認完楊漢黃身份後,親熱地握著他的手說「同志你辛苦了」。後來,楊漢黃被民兵扶送下山,遇上前來接應的部隊人員。楊漢黃登上汽車後,與民兵們一一握手致謝告別,車距離拉遠後民兵們還在招手和目送了好長一段。這個情景,令楊漢黃十分感動鼓舞,至今記憶猶新。
作戰聲東擊西
再次擊落敵機
楊漢黃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第二次擊落敵機,是在1952年12月20日。當時,他所在中隊在朝鮮大同江上空遭遇美軍F-4U機群。F-4U是航母艦載機、機動性好,其飛行員是航空部隊挑選出的尖子,戰技高狡猾兇狠。
「我咬住一架敵機,幾次攻擊正要開炮,都被對方利用飛機轉彎性能好和駕駛技術高的優勢,急轉彎鑽到我機腹下,幾個回合、幾個措施都不奏效。」楊漢黃回憶道:「想抓猴子必須比猴子精,我改用聲東擊西戰術,假裝返航遠離。在敵機與我戰友糾纏中,神不知鬼不覺折返到敵機下後方,利用對方視線遭機身阻擋的機會,突然三門炮齊射襲擊,讓對方葬身大同江。我的照相槍膠捲攝錄射擊距離183米,敵機濃煙大火下墜。最終,這次戰鬥全勝凱旋。」
楊漢黃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入朝巡航作戰57次。「值得驕傲的是,美國是世界頭號空軍強國,而我們戰損比小於1:1取勝,擊落美軍飛機數量最多的也是我們。」楊漢黃表示:「現在中美空軍裝備和軍事素質差距很小,再打就沒有那麼『便宜』他們了。」
安全飛行32年,自學拼音打字敲出回憶錄
1954年,空軍17師改編為海軍航空兵某師。1956年1月,楊漢黃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鬥。此後,楊漢黃主管團、獨立大隊、師訓練15年都是安全年。個人飛行遇險16次都逢兇化吉,有一次付出7級傷殘代價避免事故,安全飛行32年。1977年調北海艦隊任副參謀長,1988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90年1月離休,現定居青島。榮獲獨立功勳榮譽章、解放獎章、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淮海戰役紀念章、渡江戰役紀念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國旗勳章、軍功章等。
「離休是我人生一大改變,適應新環境,挑戰新機遇。」楊漢黃說:「身體因為鍛鍊而健康,腦子因為多用而靈光。人的知識不該退化,應該不斷進化,要跟上時代發展,嚴格地說應該超前學習。對老年人來說,跟上時代發展有困難,但不該落後太多。」楊漢黃說,看到小學生用電腦打字、用手機收發簡訊都很熟練,感覺已經落伍是個現代文盲,不服輸的他下決心從零學起。
2005年,已經76歲的楊漢黃開始自學拼音和打字,經過一年多就能使用電腦,手機輸入電話簿、收發簡訊等也輕鬆自如。80歲時,楊漢黃敲出186000字的回憶錄《峰雲浪跡》,並將80張照片掃描安置書中,自己刻錄成光碟。回憶錄記錄對舊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國土防空等重要歷史階段的親歷見證……回憶錄4次大量印刷,先後被海軍博物館、空軍博物館、解放軍博物館、軍事科學院、抗美援朝紀念館收藏,還有許多部隊、地方單位收藏,海空雄鷹團翻印並列入海空雄鷹系列叢書。
省軍區青島退休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楊老將軍現在雖有91歲高齡,但仍舊每日堅持讀書看報,通過自學現已可以用電腦打字發郵件,閒時種地擺弄花草,性格和藹可親、幽默風趣,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捐款85000元,是他們眼中的時代英雄和楷模。
■延伸 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 青島目前有2000多名
本報10月21日訊(半島全媒體記者肖玲玲) 10月21日,記者從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目前全市共有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2000多名,平均年齡近90歲。近年來,青島堅持多措並舉、綜合發力,重點投入、優先保障,在生活、醫療、住房、養老、精神撫慰等多方面強化優待服務,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生活質量持續提升。
青島市持續提高補助標準,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提高抗美援朝在鄉復員軍人生活補助標準;多重保障醫療服務,在參保繳費、健康查體方面給予充分保障;住房修建重點優待,出臺《青島市撫恤定補優撫對象住房優待辦法》,市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定向補助撫恤定補優撫對象危房翻建修繕,有效提高抗美援朝在鄉復員軍人的住房條件;養老服務社會化保障,修訂完善《關於做好優撫對養老優待工作的實施意見》,抗美援朝復員軍人可根據個人意願,選擇集中養老或居家分散養老;對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多方實現尊崇尊重。
與此同時,青島廣泛開展入戶走訪慰問功臣活動,堅持「八一」、「十一」、春節等重大節日走訪慰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給予臨時困難救助。市級統一制定免費乘坐市內公共運輸、公辦旅遊景點優惠、冬季取暖費、有線電視優惠等優待政策,發動社會力量開展「愛心獻功臣」「寒冬送溫暖」等活動,使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始終感受到組織和社會力量的溫暖。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