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對於班主任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班主任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一味地採用命令式或獎勵式管理,短期內確實會收到明顯的班級管理效果,但時間一久,隊員們對這種管理模式會出現疲勞,甚至「免疫」,班級管理效果會隨之下降。因此班級管理工作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學生要在長期的「規矩」和「約束」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更優秀的人。在班級管理中可以採取自主管理策略——積分制。
一、課堂表現及作業反饋積分評價,激發學生的博學之美、合力之美
在課堂表現上,實行個人表現直接加分制和小組表現加分制。在個人表現上,如果學生整節課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認真聽講或者回答問題非常精彩,老師可以直接給該學生加分,計入班級的積分表中,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小組表現上,將學生分成10組進行小組評比。學習習慣優秀的小組和課堂上獲勝的小組都會採取整組人員加分的形式,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課間紀律及站隊做操積分評價,激發學生的明德之美、篤行之美
課間及站隊時,追逐打鬧是孩子常見現象,用積分制去約束學生之間的追逐打鬧行為,每天選出三名表現好的學生,分別加A、B、C分,做到相互監督、公平公正,激發了隊員們認真做操的熱情,並且養成了認真做操的好習慣。讓隊員認識到有努力就會有收穫,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增強了每一位隊員的集體榮譽感。
三、衛生、就餐及其他積分評價,激發學生的身心之美、生態之美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班級衛生、就餐管理方面,同樣採用積分制管理。班級衛生由衛生委員牽頭負責,對班級衛生作出貢獻的同學同樣給予加分獎勵,而不認真完成自己打掃任務的同學給予扣分懲罰。在就餐方面,以小組的形式,由組長負責,每組選出就餐紀律最好的同學進行加分獎勵。另外,對於踐行光碟行動的同學給予額外加分的獎勵,增強學生節約糧食的意識。
四、其他積分評價則是指學生的好人好事等可適當加分,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品質。
有負責、有監督、有獎懲,班級的衛生和就餐管理井然有序。大家爭著表現,不僅形成了努力給自己、給小組加分的氛圍,也使得班級管理工作進入了良性循環模式。積分制中蘊藏著班級管理的大智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熱情。為個人,為小組,為班集體,每一位隊員都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的品質。隊員之間的相互合作、互相促進,有效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通訊員:韓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