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凱財經
作者|川扇假
一邊是流感疫苗接種火熱,新冠疫苗量產可期,券商鼓吹市場機會逐步開啟;一邊是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機構瘋狂砸盤。華蘭生物的冰火兩重天讓不少看好它的投資者大跌眼鏡。
在疫苗概念炒作下,華蘭生物在今年8月達到年內股價高點的76元/股,但隨著半年報披露便開始每況愈下,兩個月時間已經跌去35%,而三季報發布後,公司股價一度跌停。
新冠疫苗研發原地踏步
作為生物疫苗的龍頭公司,華蘭生物承載了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諸多題材,也讓其在今年有著極強的走勢,年內最高漲幅達到1.5倍。然而隨著概念題材逐漸落地,從半年報開始,市場就將關注焦點投向業績增長的公司,這就使概念充足而業績乏力的疫苗公司,不再獲得市場的追捧。
華蘭生物三季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73億元,同比增長16.46%;歸母淨利潤9.64億元,同比增長0.04%;扣非淨利潤8.75元,同比減少1.89%。尤其是第三季度,華蘭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6.86億元,同比增長36.45%;歸母淨利潤4.52億元,卻同比減少0.96%。
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如期大幅增長的同時,卻是增收不增利,淨利潤反而同比下滑,這無疑讓市場對華蘭生物產生質疑。如果華蘭生物將收入用於研發還好,但華蘭生物第三季度單季度的銷售費用高達4.82億元,同比增幅近兩倍,相比三季度從3千萬上升到6千萬的研發費用,顯然銷售費用的增長侵佔了大量利潤。
對於銷售費用的激增,華蘭生物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是將流感疫苗銷售費用進行了預提。只是流感疫苗供不應求,銷售費用反而大幅上升本就矛盾,只能歸結為流感疫苗收入尚未確認。
有觀點認為這是華蘭生物的財務技巧,是把理應在三季度獲得的疫苗收入算到應付款裡,給未來分拆上市增色,因為今年上半年,華蘭生物啟動了疫苗子公司分拆上市的事宜。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華蘭生物並未增加流感疫苗產能,導致疫苗收入受限,伴隨銷售費用增加,最終吞噬了利潤。
除了將原本四季度計提的疫苗銷售費用提前到三季度,導致公司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影響華蘭生物股價更多的因素也源於其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緩慢。
在國內其它新冠疫苗研發企業,已經紛紛進入二期、三級臨床時候,華蘭生物近期回復投資者問詢時表示,公司新冠疫苗研發仍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過去的新冠疫苗龍頭公司,現如今已經成為研發序列最末尾者,這必然影響到公司的股價。
流感疫苗收益明確
就在華蘭生物公布三季報時,中泰證券發布研報分析,認為2020年前三季度華蘭生物整體表現平淡,血製品業務受批籤發量等影響有一定壓力,預計四價流感疫苗能實現較好增長,有望實現收入翻番增長。
前三季度華蘭四價流感疫苗批籤發823萬支(佔四價總批籤發的60%),三價流感疫苗批籤發176萬支,合計已經佔整體流感疫苗批籤發的32%。券商研報預計,四價流感疫苗整體確認收入超過800萬支、收入接近10億,帶給疫苗生產公司淨利潤接近4億左右,華蘭生物作為四價流感疫苗龍頭有望持續保持較快增長。
在華蘭生物流感疫苗收入被明確剖析的同時,是華蘭生物因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的股價大跌,而且其中砸盤主力也是最精明的機構。
11月2日華蘭生物放量跌停,盤後數據顯示,深股通賣出1.54億元並買入1.7億元,三機構席位賣出2.72億元,兩機構買入7111萬元。在賣出金額最大的前5名營業部中,第一大營業部為深股通專用,賣出1.54億元。
整個三季度機構都在減持醫藥股,據光大證券研報統計,三季度醫藥生物的持倉佔比由二季度的17.2%降至14.4%;如果扣除掉醫藥基金,持倉佔比由二季度的10.1%降至7.5%。而這一時間點,也正是醫藥板塊調整時期。
隨著市場風格切換,疫苗概念對於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已經減弱,而華蘭生物在新冠疫苗研發落後情況下,支撐起公司題材和業績的只有流感疫苗。但隨著主力資金的出逃和流感疫苗收入被明確預估,華蘭生物的未來投資潛力再次被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