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膽小害羞,到禮貌大方!想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家長要用對方法

2020-12-17 精英爸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都喜歡活潑開朗的一點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內向時,我們也會要求他們大膽一點,和別人打招呼。但是這種方式往往不管用,就算一時間可以讓孩子大膽打招呼,但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膽小害羞的問題。

01 孩子內向怎麼辦?可千萬別亂來:

看到孩子內向,很多家長通常都會考慮這麼一個做法,那就是帶孩子去社交場合,強行逼迫孩子進行社交。這個做法本質上沒啥問題,但是強迫的做法就不行了。孩子內向,家長的這些舉動是錯誤的:

1)當著眾人數落孩子

中國很多傳統的父母,都把孩子大膽勇敢,敢和別人打招呼,看作是一個標杆。小區裡大媽大叔在一起討論的時候,也會說誰家的孩子外向,見人就會打招呼;誰家的孩子膽小害羞啊,見人就眼神躲閃。

如果父母帶著孩子出門,碰到了熟人。孩子不敢打招呼,父母會覺得自己的丟了面子,然後數落孩子,說他們沒膽子碰見熟人偶讀不敢打招呼。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覺得自卑。

2)強迫孩子進行社交

當父母和一群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強迫孩子去社交的時候。相信我們小時候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推著我們去喊一眾親戚。而且,有的父母還會強迫孩子在親戚面前表演才藝。

這要是內向的孩子,面對這種場合,肯定會坐立不安,充滿了抗拒。強行讓孩子去社交的方式,並不能改變他們內向的習慣,反而有可能矯枉過正,導致孩子對社交的恐懼更加嚴重,更抗拒社交。

3)不允許孩子待在室內

很時候,內向的孩子都喜歡自己待著,在房間裡安靜地看書或者是發呆。父母看到就不高興了,他們覺得孩子就應該要活潑好動,一直待在室內不好。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在外面玩。有的孩子性格文靜,喜歡在室內。父母逼迫他們去室外,會破壞其內心安全感,影響到心理的健康發育。

02 家長要用對方法,娃從膽小害羞,到禮貌大方!

那如果父母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讓孩子養成禮貌大方的性格,要怎麼做?不妨看一下賈靜雯的做法,或許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

熟悉賈靜雯和她女兒咘咘的人應該知道,咘咘是一個很害羞的小女孩。在親子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有這麼一個環節,需要幾個孩子通過唱歌的方式來介紹自己。儘管這個環節是爸爸媽媽陪著孩子一起唱的,但咘咘還是感到不安,緊張得不敢開口。

咘咘第一次自我介紹失敗之後,賈靜雯沒有生氣,而是溫柔地鼓勵女兒。同時,她發現咘咘雖然和老師很熟,但由於有幾個新來的孩子,導致她不敢唱歌。於是,賈靜雯就用平常咘咘熟悉的歌曲,引導她慢慢唱歌。

賈靜雯表示,自己的女兒咘咘是屬於觀察型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面對陌生的人,她會先觀察一段時間,熟悉之後才會有安全感,才敢於表現自己。

所謂觀察型的孩子,其實就是「內向」的孩子,這類孩子的心思謹慎,在陌生的地方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會安靜地不說話。等確認自己是「安全」的時候,他們才放得開。但很多父母都把謹慎看作是膽小。

面對觀察型的孩子,父母想要讓他們從「膽小害羞,到禮貌大方!」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法:

1)注重孩子的內心感受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在1921年的《心理類型學》中正式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內向(introvert)的概念。他認為:內向的人他們更注重內心世界,喜歡安靜獨處。

當內向的孩子安靜獨處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活動才會更加豐富,也更有安全感。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強迫孩子社交,而是要注重孩子的內心感受。比如看到孩子獨處的時候,可以嘗試著和他們交流一下感受。當孩子的內心感受趨於「安全」的時候,他們才會有接觸外界的想法。

2)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曾在1902年提出「鏡中我效應」。大概意思是: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是其他人對於自己看法的反映。

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變得禮貌大方,外向陽光,那麼就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孩子。比如在家裡,可以用活潑的語氣和孩子說話,社交場合主動打招呼,給孩子做示範;如果孩子有主動嘗試打招呼,一定要「抓住不放」,有事沒事就拿這件事情誇獎一下孩子。

在「鏡中我效應」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地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進而在行為模式上,逐漸向外向有禮貌靠攏。

3)鼓勵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說過:「鼓勵表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受到鼓勵越多的孩子,行為和性格會越來越健康。

想要讓孩子變得外向陽光,我們就要學會多鼓勵孩子。而不是在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的時候,嫌棄他們不外向,不大膽。我們不妨把「你怎麼不主動和XXX打招呼」換成「你今天看到XXX的時候,都不躲在我身後了,真棒」。

通過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然後循序漸進,也許我們會發現,孩子從一開始的遇到生人只敢躲在爸媽身後,變成了主動有禮貌地打招呼。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的性格?覺得孩子內向該怎麼辦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從膽小內向,到禮貌大方!我學賈靜雯的方法,解決了娃內向的問題
    二寶上幼兒園已經兩個月了,一開始幼兒園老師說她既膽小又內向,更不喜歡和老師交流。但最近二寶卻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進教室門前她會主動和老師打招呼,遇到問題也會第一時間尋求老師幫助。而觀察型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膽小害羞的狀態,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杏仁核更容易在受到刺激時興奮起來,而且此時的孩子心率會更高,體內的荷爾蒙含量也會處在偏高的狀態。因此孩子才會感到害怕緊張,而且他們需要很多的時間去適應去觀察,以此來確認自己是否安全。
  • 孩子從膽小內向到自信大方,賈靜雯的教育方式,堪稱「科教書」
    有的父母總會問,為啥自家的孩子害羞膽小、有點內向,別人家的孩子總表現得落落大方,很自信、開朗。每當這個時候,家長就在想自家的孩子是不是某些方面出了問題,事實上這不是問題,膽小內向在孩子中很常見,可愛的咘咘也不例外。
  • 從膽小內向,到大方開朗!解決娃內向問題,父母該學會這樣做
    文丨超人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媽、寶爸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性格有一半是天生的,有一半是源自於後天環境的培養,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外向,但是經歷的事情多了可能會變得內向起來,有些孩子天生內向,但是被父母培養可能會變得大方開朗。
  • 孩子膽小內向?家長不要慌,4個小技巧幫助寶寶變得禮貌大方~
    在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些家長抱怨自家寶貝性格內向,遇到熟人不願意打招呼,弄得自己非常沒有面子。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不必著急,應當尋求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打開面對世界的心扉,這樣孩子的心靈視野才會更加寬闊。
  • 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別過於焦慮,多想解決方式
    許多媽媽都在擔憂一個問題,孩子膽子太小,不知如何引導孩子。這似乎是一個大眾化的話題,為此發愁的媽媽不少,因為我們自己深有體會,知道膽小會對成長不利。想起自己受過的委屈,因為膽小而錯失的機會,家長不想同樣的事情在孩子身上發生。
  • 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交談,3個方法培養他們社交能力
    小孩子見到我之後,就躲到媽媽的身後,眼神不敢跟我對視,也不願意跟我玩耍。我的這個朋友大方開朗,社交能力很強。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她的孩子是這樣。她說這個孩子很害羞,不敢跟陌生人說話。還說小孩子長大了之後,慢慢就會好起來,可是真的會好起來嗎?
  • 4種「中國式禮貌」悄然來襲,許多家長自鳴得意,老外反覺沒必要
    」這位外教把涵涵哄好後,繼而對涵涵媽說道:「在中國生活的這段期間,我也注意到了許多家長都習慣用禮貌來綁架孩子,這一點我覺得沒必要強迫孩子過度禮貌,可能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孩子不喜歡跟小夥伴分享玩具、零食等行為,確實有一些不禮貌,但是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大方,要通過正確途徑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可能會出現物權意識,家長強迫孩子分享的行為就會破壞他們的自我,使他們不懂得「自我保護」。4.
  • 孩子害羞,不敢說話,他們的世界你懂嗎?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奧莉小時候的性格有些慢熱,見外人容易害羞。鵬哥在一個採訪裡就說過,帶著她參加活動也是為了多鍛鍊她的膽量。膽小害羞,似乎是很多中國孩子的一個通病。前陣子我朋友芳提起她的侄女,從小學習成績很好,但一直內向害羞,見外人從不敢說一句話。
  • 孩子內向、不善於交流,家長學會這三點,讓孩子性格變得樂觀開朗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個這樣的人,成為一個社交能力強、又有自信的孩子。可是總有一些孩子則表現得特別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交流,很多家長都曾想過辦法讓孩子做出改變,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因此為孩子而感到焦慮。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孩子表現得特別膽小,想做某件事情時又經常打退堂鼓,讓一些家長感到內心非常替孩子著急。
  •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家長用這3招,讓孩子變得強大
    在生活中,看到同齡的小夥伴,這類孩子也不會輕易地主動和他們一起玩耍,而是內心有著強烈的距離感,當父母離開自己身邊時,他們的安全感基本上也就沒有了。多數的家長認為,孩子膽小和不自信的表現,是由於性格的原因,便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此,所以很容易就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感受。
  • 孩子遇到生人會害羞?家長要怎麼引導?分享幾個小辦法
    孩子遇到生人會害羞?家長要怎麼引導?分享幾個小辦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其中,就有孩子過度的害羞,不肯主動跟人招呼,見到生人會非常害怕,會拘束,甚至會很敏感。比如有的孩子看到了陌生人,會特別緊張,急急忙忙地躲在了家長身後,臉上也會露出非常緊張的囧態。
  • 孩子沉默寡言?父母了解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鼓勵孩子愛上表達
    01孩子「沉默寡言」怎麼辦?「我家孩子不愛講話,不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朵朵媽媽很懷念孩子小時候,放學回來會和父母說說自己在學校的事情,但是朵朵越長大越不愛和父母交流,更別提在外面發言了。
  • 咘咘上綜藝害羞不敢唱歌,媽媽賈靜雯的解決方法,值得家長學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開朗活潑。但影響孩子性格的因素太多了,家長不一定都能如願。有的孩子天生就內向膽小,尤其在外人面前特別放不開,哪怕自己本身很優秀也不願意表現自己。芳芳的女兒就是典型的這種性子。
  • 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愛躲,父母做好這3點,讓孩子不再害羞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孩子在家庭中無疑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家長們教育孩子,卻也讓孩子生活在了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出門見到人容易害羞,無論家長帶到哪裡孩子話都很少,這也著實讓家長很頭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孩子膽小內向怎麼辦?用這3個字的小秘訣,培養大方自信高逆商
    前幾天我跟大家聊了孩子的叛逆問題,不少家長在留言中跟我說了自家孩子的叛逆狀況,也找到了解決的思路。孩子叛逆的確讓人頭疼和煩躁,但還有一種孩子,一點也不叛逆,甚至很乖,卻也同樣讓父母很煩惱。他們就是膽小、內向、懦弱的孩子。今天我們來聊聊,這類孩子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以及如何能讓他們變得大方自信?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文|熊寶包呀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比起遇到陌生人躲在媽媽身後不敢打招呼,家長們更喜歡看到自家孩子禮貌大方的模樣,可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這樣的性格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內向是個缺點,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那才會對心理造成傷害,並且影響到孩子的人生。孩子內向不可怕提到內向,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以後必定沒出息,這是一種偏見。
  •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怎麼辦?家長一定要看看這4個方法
    最近有不少家長後臺私信留言,尋求改變孩子性格內向的好方法。比如有一個家長是這樣描述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年級還不敢一個人睡覺,一定要我陪著。成績不好,和他溝通學習問題,可是,我干著急,他半天憋不出一句話,說急了,他還哭。我是又氣又急,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跪求好方法。的確,性格內向的孩子讓人心疼。因為無法和外界形成良好的互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就很容易壓抑自己,導致心理不健康。
  • 孩子太「害羞」,最大原因是家長的帶娃方式,其實並不難解決
    不同的孩子存在著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性格開朗而活潑,十分招人喜歡;有的孩子卻孤僻內向,羞於表達自己,甚至不敢在眾人前說話。當你發現孩子存在這樣的性格,你是會選擇生孩子的氣呢?還是任由孩子性格發展?其實這大多是家長的帶娃方式出現了問題。
  •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但在有些親戚、朋友的口中自己的孩子是內向、性格害羞的。儘管外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準確,但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流等。
  • 「你不是害羞,只是有點慢熱」多給孩子彩排的機會,讓他擺脫害羞
    很多人從小都曾經歷過被家長從身後拎出來打招呼或者被推出來表演節目的經歷,如果「演砸了」或者表現的扭扭捏捏,就會被說成是「上不來臺面」、「怕生膽小」等。 事實上,害羞的標籤貼久了,孩子就會覺得那是性格缺陷,因而產生自卑感。 害羞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而是家長容易把「害羞」的情況「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