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愛躲,父母做好這3點,讓孩子不再害羞

2020-12-27 花落花又落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孩子在家庭中無疑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家長們教育孩子,卻也讓孩子生活在了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出門見到人容易害羞,無論家長帶到哪裡孩子話都很少,這也著實讓家長很頭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對於孩子害羞見人就躲的心裡,李玫瑾教授給出3點建議。

1、父母多和孩子溝通

李玫瑾教授認為害羞和膽小的孩子,就是缺乏練習,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起到練習的作用,還能加強父母和孩子間的感情。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和孩子間才不容易有隔閡,父母和孩子間才會變成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願意和父母傾訴。這樣使得孩子與父母之間就會越來越近,他們也就願意和父母傾訴,父母多了解孩子,這樣就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讓害羞的孩子不再感到孤單。

2、當孩子說話時,給孩子足夠的關注

如果孩子說話時經常被忽視,他會因為怕沒人理他而不開口,跟熟人打招呼也是一樣,孩子會害怕對方不回應。所以家長在孩子主動找自己說話的時候,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注,認真聽並給予回答或鼓勵。孩子感到在家長心裡自己有重要的地位,他會越來越自信。一個自信的孩子在大多數時候面對外人不會有羞怯的表現,他能坦然接受對方的善意,並給予同樣的回報。即使對方開些小玩笑,孩子也能輕鬆的接上話題。

3、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

可以多帶孩子到各種集體場合,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注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齡夥伴多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讓他做小主人。平時注意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膽小不是病,但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不利影響。只要端正教育態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糾正孩子的膽小,並培養出性格健全的孩子來。

家裡孩子害羞的話,家長一定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因為害羞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會覺得孤獨,所以父母們多帶孩子出去玩玩耍,讓孩子變得開朗起來,這樣的孩子的未來發展才會越來越好,孩子的身心健康才可以得到保證。家長也要及時的去引導孩子。

一門好的家風,勝過千萬名校。古往今來。多少成功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從小就受到了優秀家風的薰陶。

想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就更需要家風的教育。

如果有家長不知道該向哪位優秀人士學習家風之道,那麼有一本書我覺得就很適合父母們讀一讀--《哈佛家訓》。

300多年來,哈佛大學培養出了數位總統和諾貝爾獲得者,為商界、政界、學術界培養出了無數的成功人士和時代巨子。

影響千萬人的教育觀念,改變千萬人的教育智慧。包含影響哈佛學子一生的諫言

學習他們的教子智慧,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自己的孩子循著名校、名家的腳步努力,也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就不俗事業的人。

可以說這本書既是一部哈佛博士的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個人的修身指南。而且價格也不貴,只要69元,比吃一頓肯德基都便宜,平時少抽一盒煙就可以得到它。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讓自己學習優秀的學校,優秀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打下孩子優秀未來的基石,怎麼想都是不虧的。

相關焦點

  • 「你不是害羞,只是有點慢熱」多給孩子彩排的機會,讓他擺脫害羞
    很多人從小都曾經歷過被家長從身後拎出來打招呼或者被推出來表演節目的經歷,如果「演砸了」或者表現的扭扭捏捏,就會被說成是「上不來臺面」、「怕生膽小」等。 事實上,害羞的標籤貼久了,孩子就會覺得那是性格缺陷,因而產生自卑感。 害羞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而是家長容易把「害羞」的情況「妖魔化」。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父母用心去養育一個孩子,並非單純地給孩子提供優質的生活條件,更多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總是保持距離,害怕去接觸甚至直接躲在父母背後,完全不喜歡這種陌生的社交模式,只有在熟悉的人面前才表現出比較舒心。
  • 您家有個害羞的孩子嗎
    有幾個媽媽吐槽,說自己的孩子在家的時候,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家裡來了生人,或者在幼兒園要上臺表演、當眾發言,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說話聲音像蚊子,不敢唱也不敢跳,一個勁兒地往別人身後躲,害羞得不得了。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害羞呢?
  • 孩子遇到生人會害羞?家長要怎麼引導?分享幾個小辦法
    孩子遇到生人會害羞?家長要怎麼引導?分享幾個小辦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讓家長頭疼的問題,其中,就有孩子過度的害羞,不肯主動跟人招呼,見到生人會非常害怕,會拘束,甚至會很敏感。比如有的孩子看到了陌生人,會特別緊張,急急忙忙地躲在了家長身後,臉上也會露出非常緊張的囧態。
  • 孩子害羞,不敢說話,他們的世界你懂嗎?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奧莉小時候的性格有些慢熱,見外人容易害羞。鵬哥在一個採訪裡就說過,帶著她參加活動也是為了多鍛鍊她的膽量。膽小害羞,似乎是很多中國孩子的一個通病。前陣子我朋友芳提起她的侄女,從小學習成績很好,但一直內向害羞,見外人從不敢說一句話。
  • 害羞的孩子背後的隱藏個性和指導
    我總是躲在父母的身後,即使我有話要說,我也說不清楚,而且聲音很小。性格害羞的孩子的父母會擔心自己的行為,「可以嗎?」害羞似乎是一種弱點,但這也是孩子的長處。無論如何,讓我們再次檢查害羞的好處。什麼是一個不擅長害羞的孩子?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想必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活潑,見到人會主動打招呼,不害羞。通常這樣的孩子很招人喜歡,但是孩子也可能因為「自來熟」,不害怕陌生人,容易被壞人拐騙走。對此,李玫瑾教授認為:「有些家庭給孩子的教育是文明、禮貌、克制和自律的,就像大家閨秀一般,可是如果當她長大了,遇到粗暴、野蠻的人,一點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因此,父母除了要保證家庭內部是溫暖、和諧的,還要考慮到孩子將來離開家、走出去。因為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所以在孩子走進社會的過程中,父母教育孩子對人友善,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應付壞人,保護好自己。
  • 孩子太「害羞」,最大原因是家長的帶娃方式,其實並不難解決
    每次家裡來客人,寶媽都會讓孩子跟長輩打招呼,但是孩子總是躲到自己的身後,不論是自己怎麼說,孩子就是不願意說一句:「叔叔阿姨好」。孩子這一害羞表現,總是讓自己很生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變得不愛跟大人打招呼了。
  • 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家長不合格!李玫瑾:這3句話讓娃不再頂嘴
    但時間久了,卻發現孩子愛「頂嘴」了,無論家長說什麼話,總愛「頂」上一兩句,因為習慣了頂嘴,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這不得不讓家長感到憂心……孩子終歸要成長成人,在成長階段會產生很多情緒,愛發脾氣、愛頂嘴、不聽話,是他們青春期的必經之路,家長不能對他們千依百順
  • 娃害羞不是沒自信,太關注自我是根本原因,幫娃擺脫害羞就這麼做
    兒子三歲半,帶著他出門時,他總不願意和認識的鄰居親友打招呼,問他為什麼不打,他倒坦然:我害羞!聽兒子這麼說,我媽不禁皺眉:你這孩子!這有什麼可害羞的!不就是打個招呼而已,又不是要你上臺表演!兒子聽完,嘴一撅轉頭就跑了。
  • 從膽小害羞,到禮貌大方!想解決孩子內向的問題,家長要用對方法
    孩子內向,家長的這些舉動是錯誤的:1)當著眾人數落孩子中國很多傳統的父母,都把孩子大膽勇敢,敢和別人打招呼,看作是一個標杆。小區裡大媽大叔在一起討論的時候,也會說誰家的孩子外向,見人就會打招呼;誰家的孩子膽小害羞啊,見人就眼神躲閃。
  • 容易害羞的孩子是塊寶,家長不必強求!
    可是一到公共場合就顯得非常害羞。他們害怕與人們對視,害怕與別的孩子玩耍,無時無刻不貼在我們身邊。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不強求很重要!我的經歷我們開始都覺得害羞是一種交際障礙,孩子害羞不是一件好事。但事實上,害羞的孩子心裡更加細膩,他們善於觀察,更加善解人意,更有持之以恆的心。
  • 孩子沉默寡言?父母了解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鼓勵孩子愛上表達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一些人多的場合,比如親戚、朋友聚會,父母常常會叫孩子出來表現自己。會講話、嘴巴甜的孩子更討人喜歡;而嘴笨、不愛講話的孩子一般都很害羞,不愛出風頭,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 《小象艾拉》:害羞的孩子更容易被人欺負?看小象艾拉如何化解
    孩子被人欺負,該不該還手?相信很多父母的回答是:第一次大聲警告,第二次果斷還手,如果打不過就告訴家長和老師。曾經我也是這麼教孩子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家長和老師都不在你身邊,你又打不過人家,那該怎麼辦?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文|凝媽有的孩子看上去就是人見人愛,他不是長得多麼漂亮,也不是穿得多好看,學習成績也並非出類拔萃,但是身上卻散發一種魅力,讓你忍不住想誇他,想幫他,讓他過得更好。這些孩子的表現,俗話說就是「人緣好」,專業一點說就是「社交能力強、情商高」。李玫瑾教授說過:好人緣,在危難的時候就會有人幫他。李玫瑾教授還說:有朋友的人,你只要有點事,肯定有很多人來幫你。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我才剛看一會,再看會就去寫作業。」媽媽:「你這孩子,講不聽了是吧?你都看多久了?」孩子:「哎呀,再看一集就去寫作業。」媽媽:「立刻去寫作業,再看我就把電視砸了信不信?好好說不停,非得我發火。」孩子「愛頂嘴」,並非孩子到了叛逆期,而是到了階段性的「愛頂嘴」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自主意識和語言能力慢慢爆發,他們不懂什麼是規矩,只能將這些所謂的「叛逆」,都投放在父母身上。其實,只要父母引導得當,孩子愛頂嘴確實算不上大問題,但若是引導不當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語言能力。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但其實頂嘴,也代表著他們擁有著自己的獨立的思想以及獨立的認知。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總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去控制孩子的話,必然是解決不了孩子總頂嘴的這個問題的,還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服氣、變本加厲。
  • 李玫瑾教授:父母進步是孩子進步的前提,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年輕的父母也得到一塊玉,我們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用來打磨玉的工具常常是鋤頭。好多家長把孩子當作家裡的「老大」,處處給予特殊照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
  • 為何「窮人家」的孩子很容易認出?李玫瑾教授:窮人這3點藏不住
    在以前我們從穿衣上就能區分出這個人區分出這個人是窮人還是富人,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從穿著上很難區分一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但是如果是窮人家的孩子,這3點是藏不住的。李玫瑾教授曾在多個場合談及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及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窮人家的孩子的時候,李玫瑾教授表示這3點很容易辨別。1.眼界和格局的大小老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身處富人家的孩子不用特意教孩子什麼,在父母身邊聽到父母談及的問題和父母為人處世的方法,孩子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我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教授李玫瑾,憑藉其獨特的育兒觀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每場講座都很火爆,她提出的一些言論也被家長奉為育兒經。針對孩子「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李玫瑾曾做過一次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