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們開始發現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時,是無比欣慰的,他們都認為自己的孩子能有如此表現,全賴他們的語言能力天分高,屬於聰明機智的一類。
但時間久了,卻發現孩子愛「頂嘴」了,無論家長說什麼話,總愛「頂」上一兩句,因為習慣了頂嘴,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這不得不讓家長感到憂心……
孩子終歸要成長成人,在成長階段會產生很多情緒,愛發脾氣、愛頂嘴、不聽話,是他們青春期的必經之路,家長不能對他們千依百順,「慣」著他們成長。孩子愛「頂嘴」看似一件小事,背後卻藏著大大的隱患。
李玫瑾:3句話讓孩子不再頂嘴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深有研究,她曾提出過3個觀點,只需三句話,孩子就不敢頂嘴了。她說:3句話讓孩子不再頂嘴。
「爸爸知道你很生氣,但這樣說話是不對的,你先安靜一會,待會咱們再說。」爸爸希望你生氣的時候說,「爸爸我不開心了,我不高興了,而不是說,你是個壞爸爸,我討厭你。」當我們外出,而孩子卻賴著不走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寶貝,再過三分鐘我們就出發了,你準備一下。你是想穿紅色的鞋子,還是藍色的鞋子。」
這3句話看著簡單,但是卻充分的像孩子表達父母的善意、愛意和尊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更好的宣洩自己的情緒,父母輕鬆,孩子也輕鬆。
一、當發現孩子生氣時,先安撫孩子情緒,再進行教育
孩子也有發脾氣的時候,當我們發現時,就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當他冷靜下來時,再跟他們講道理說教育。
1、先穩定孩子情緒
有的孩子發脾氣時,都會顯得比較偏激,無法冷靜,甚至還會損壞物品來發洩情緒,這時家長就要進行場面控制了,先幫助孩子把情緒穩定下來,回歸平靜。
2、耐心教育
當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家長就要耐心地進行教導,指出孩子的不是之處,告訴孩子發脾氣的嚴重後果,當孩子意識到錯誤時,就會覺得父母尊重自己,自己也會對父母尊重,不再事事「頂嘴」。
二、教育孩子時,要直接說出來,而不是讓他憋在心裡,怨恨父母。
孩子脾氣不能完全發出來,就會憋在心中,即使情緒穩定了,他心裡的想法卻沒有告訴父母,還會埋怨父母,長期的積累,孩子就會對父母心生恨意,破壞親子關係。
1、父母要有寬容心
處理好親子關係,就會有和諧的家庭氣氛,有的家長當看到孩子發脾氣時,就會難以容忍,必須給孩子一個「下馬威」,結果想要樹立的威嚴感起到的作用並不大,還會導致孩子心裡「想不開」,更怨恨父母了。
2、鼓勵孩子說出來
家長發現孩子發脾氣時,就要留意他的心裡想法了,多和孩子進行溝通,通過親子交流看看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發脾氣,孩子的氣「順」了,就沒有「頂嘴」的想法了。
三、孩子拖延不肯走,先安撫孩子,給予制定的時間孩子準備,讓孩子自己思考。
當全家人高高興興地準備出發時,卻發現孩子賴著不肯走,拖拖拉拉的,父母再好的脾氣都會難以容忍,可是如果多給幾分鐘時間孩子,結果是不是有所改變呢?
1、父母先控制自己情緒
要想孩子不「鬧」情緒,就得家長先控制自己情緒,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去教導孩子,孩子也會有所感悟,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從而聽取父母的安排。
2、給時間孩子準備
如李玫瑾教授所講,如果孩子不願出門時,我們可以嘗試給三分鐘孩子,讓孩子準備好,想想究竟要挑選紅色的鞋子,還是藍色的鞋子出發。
當孩子準備好自己的裝備時,他出發的速度會比你還要快。
會「頂嘴」的孩子,多數表現在叛逆期,但在幼兒期也不能忽視,要想讓孩子懂得控制自己情緒,養成良好的性格,我建議大家看看這款《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特別針對孩子愛發脾氣、哭鬧、不聽話等不良表現進行訓練,還可以對孩子的行為起到規範的作用。
通過這10個故事,教孩子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堅持、正確面對嘲笑、懂得拒絕、直面失敗、面對委屈如何處理、勇敢嘗試、擁有自信心!而這些如果,僅僅通過父母的語言告訴孩子,你要自信,要勇敢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繪本故事卻能深入孩子內心!
全書一共10冊,原價150元,現活動價只需69.9元,感興趣的家長下方連結入手吧!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的,孩子愛「頂嘴「」也不例外,從好的角度出發,孩子愛「頂嘴」會鍛鍊到他們的口才,語言表達能力會更強,但控制不好,就會容易產生不良影響。
家長需要做好引導,使他們的行為得到規範,培訓孩子從小懂得自我的情緒管理,養成良好的性格,做一個品行純良、懂禮貌、愛文明的人,孩子養成良好脾氣,懂得控制情緒,這樣自然就不會產生負面的「頂嘴」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