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渝、黔二省一市結合部的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苗族絕技文化獨樹一幟,近年來,紛紛亮相全國各大城市及旅遊景區,並多次出國演出,備受中外遊客青睞。2011年,獲中國民協授「中國民間絕技文化之鄉」,並作為中國絕技文化研究基地。
松桃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武陵五溪」核心區域,以苗蠻部族為代表的遠古先民早在秦朝以前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其信鬼尚巫、萬物有靈的文化之風長期盛行,認為通過掌握咒語、字符、神功(統稱絕技)的神秘力量,即可支配自然,造福人類。
明萬曆年間,清朝在湘、黔邊境修築了長達300多裡的邊牆(現俗稱「南方長城」),將松桃一帶的「生苗」與湖南境內的「熟苗」隔離;被稱為「生苗」的一支苗族人長期生活在相對隔絕的邊牆外圍地區,相對的文化封閉造成了自遠古苗蠻部族以來以巫、儺文化為核心的文化體系。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深刻地影響著苗族人的生活方式,人們有病不求醫問藥而是請祭師衝儺還願,小孩多病難養要請祭師「上刀梯」來幫助小孩渡過關煞,寨內出現奇異現象要請祭師「下火海」以驅邪逐怪,村中族裡出現奸、盜疑案要採取「撈油鍋」請神靈判定是非等等形式,這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表現形式奇特、富於神秘色彩的絕技。
松桃民族民間絕技藝術大多源於民間的巫壇儺班,是祭師施行巫術、酬神、祭祖之術的重要內容。
現在每逢「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趕秋」「接龍」等苗族傳統節日及該縣的旅遊景區,其絕技是主要的表演項目之一,除了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之外,娛樂色彩也非常濃厚。在神秘苗疆,這些苗族絕技令世人震撼。
「斜走大刀」是松桃苗族特技技師龍光清在苗族民間絕技「上刀山」基礎上改編獨創的一門民族民間絕技,故而只有龍光清及其徒弟精通其表演。
「斜走大刀」所使用的刀具長12米,1噸多重。先將大刀斜放成35度以上,使其刀尖離地8米左右,刀刃朝上。表演前,先以頭髮觸其刀刃,一吹即斷,紅布覆蓋,一拉成兩截,以示刀的鋒利。
表演時,表演者不使用平衡杆,不使用任何保險措施,不僅要在鋒利、傾斜的刀刃上赤腳行走,而且還要在刀刃上表演「金雞獨立」 「雄鷹展翅」 「頭頂倒立」等各種高難度造型,直到走完長刀,從刀上下來後,向觀眾展示他的雙腳完好無損。
亦稱「闖火海」,原為苗族覡師為久病不愈的病者驅鬼祛病的一種巫技,現已剝離出來作為一項供人觀賞的苗族民間傳統絕技藝術。
表演者一般在8人以上,有男有女,表演時,先用4至12塊不等的鋼板在火爐中燒得通紅,再將其鋪設在地上,由掌壇師造「雪山水」,燒香化紙,請祖師到堂佑護。
巫師或巴狄(覡師)吹響牛角,鼓鑼齊起。表演者脫掉鞋襪,赤腳依次從煅紅的鏵口或鋼板上踏過,有的手上還提著兩桶水,背上背著兩三個人,搓著鋼板通過。
只見表演者腳底生煙,傳出一股焦煳味,觀看者無不唏噓膽寒,表演者卻安然無恙。
又稱「上刀山」,由普通殺豬刀或其他單刃刀及一架圓木樓梯構成,用棕繩或鐵絲將刀捆在樓梯腳踏橫梁上,一根橫梁一把刀,刀刃朝上並略高出橫梁,原系苗族衝儺還願活動中過關願的過關程式。
苗族民間多在還儺願者的庭院或寨中的曬穀坪等寬敞平坦之地舉行,通常由師父舉行祭刀儀式,耍絡巾佔場請師,藏身躲影,造「封刀決」。巫師用頭髮或綢布試刀後,身背犯關煞的孩童或象徵性的孩童衣物,腰插牛角號,腳踏九宮步,在鑼、鼓、鈸、鑔等樂器的伴奏下,繞場三周。
而後,空手赤足攀爬刀梯,每上一級均做雄鷹展翅、倒掛金鉤、飛燕臨空、犀牛望月等高難度絕技動作,上至頂端後吹響牛角,坦胸露腹橫亙於三角鋼叉以大鵬展翅式旋轉數圈,隨後或做雜技動作逐級而下,或以單手握拉繩以哪吒探海式滑至平地,焚香謝師結束上刀山儺儀。上刀山絕技表演者不限於巫師1人,可2-4人不等,多時5-6人,場面恢宏,神秘肅穆,驚心動魄,蔚為壯觀。
近年來,上刀梯儀式被搬上民族文化舞臺,全國很多旅遊景點及國外都有松桃的絕技人表演該活動,從閉塞的苗家山寨走向了世界。
表演者將一根長約兩米、粗如腳拇指的竹竿破成兩半,讓相向站立的兩個人把持竹片的端頭,使兩塊竹片呈平行狀,相距40—50釐米。
表演者時而念誦咒語,時而吹響牛角號,時而卜卦祈禱,比劃手勢。漸漸地,持竹片的人分明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在推動,竹片逐漸向內側彎曲直到合攏。
之後,隨著表演者念咒並作分離比劃,竹片緩緩變直分離,回到開始的狀態,讓旁觀者無不感到神秘和怪異。
表演時,先架好鐵三角,將盛有植物油的鐵鍋擱置其上,猛火使油煎至翻滾。
望著鍋裡滾滾翻騰的油,表演者捋衣挽袖,赤手撈出預先投入鍋中的錢幣或其它物件。
物件取出後,表演者的手毫無燙傷痕跡。或將餈粑、活魚等投入鍋內,待到餈粑焦黃飄香之後,赤手從鍋中將其一一撈出遞給旁觀者,旁觀者在品嘗油炸餈粑美味的同時,倍感驚險奇特。
又稱「烈火燒身」。表演者將一火把點燃,然後口念咒語,手持火把揮舞著將火焰引向赤身裸腿的身體各處而不會燒傷。
又稱「嘴銜鏵犁」,即先將用於犁田犁土的鏵犁放入炭火中燒紅,表演者先用鐵夾將其從炭火中取出,然後口念咒語,並將已被燒得通紅的鏵犁送至嘴前,張口用牙將其銜於口中。
只聽到紅犁被舔得發出「吱吱」的聲音,舌頭上隨聲冒出青煙,表演者舌頭卻安然無事。
一個空空的陶罐,一袋大米,一個光溜溜的秤桿。經表演者「做法」,把秤桿插進米罐,瞬間就手握秤桿把米罐提起,簡直不可思議,看得人瞠目結舌!
表演者先將一竹竿橫放於兩個支架上,口念咒語,將數枚雞蛋以小的這頭將其一一顛倒豎立於其上。觀看者無不為其雞蛋顛倒豎立在竹竿上不會掉落下來而驚詫不已。
「金槍穿喉」,屬苗族民間武術中的氣功功夫之一。表演者用一桿矛頭作為道具,杆尾著地,槍頭上的矛頭抵置於自己的咽喉部位,然後運用氣功將其桿身慢慢地壓彎曲,再將其慢慢地放回,或將其壓彎之後繼續用力,直到將其折斷。
這些苗族絕技
已逐漸由還儺願、祭祀活動中剝離
成為獨立的民族民間文化項目
進入民族節日活動表演
目前,松桃苗族絕技
已遍布國內外多個旅遊景點
成為獨樹一幟的表演項目
倍受遊客的青睞
近年來,松桃縣委、縣政府
非常重視苗族絕技的傳承與發揚
苗族絕技在全國、省、市
比賽中獲獎無數
苗族絕技藝術團遍布全國各地
國內外媒體
對松桃的苗族絕技表演和文化的傳播
均作了高度的評價和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