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松桃苗族絕技震撼世人!

2021-02-09 七彩銅仁

在湘、渝、黔二省一市結合部的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苗族絕技文化獨樹一幟,近年來,紛紛亮相全國各大城市及旅遊景區,並多次出國演出,備受中外遊客青睞。2011年,獲中國民協授「中國民間絕技文化之鄉」,並作為中國絕技文化研究基地。

松桃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武陵五溪」核心區域,以苗蠻部族為代表的遠古先民早在秦朝以前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其信鬼尚巫、萬物有靈的文化之風長期盛行,認為通過掌握咒語、字符、神功(統稱絕技)的神秘力量,即可支配自然,造福人類。

明萬曆年間,清朝在湘、黔邊境修築了長達300多裡的邊牆(現俗稱「南方長城」),將松桃一帶的「生苗」與湖南境內的「熟苗」隔離;被稱為「生苗」的一支苗族人長期生活在相對隔絕的邊牆外圍地區,相對的文化封閉造成了自遠古苗蠻部族以來以巫、儺文化為核心的文化體系。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深刻地影響著苗族人的生活方式,人們有病不求醫問藥而是請祭師衝儺還願,小孩多病難養要請祭師「上刀梯」來幫助小孩渡過關煞,寨內出現奇異現象要請祭師「下火海」以驅邪逐怪,村中族裡出現奸、盜疑案要採取「撈油鍋」請神靈判定是非等等形式,這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表現形式奇特、富於神秘色彩的絕技。

松桃民族民間絕技藝術大多源於民間的巫壇儺班,是祭師施行巫術、酬神、祭祖之術的重要內容。

現在每逢「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趕秋」「接龍」等苗族傳統節日及該縣的旅遊景區,其絕技是主要的表演項目之一,除了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之外,娛樂色彩也非常濃厚。在神秘苗疆,這些苗族絕技令世人震撼。

「斜走大刀」是松桃苗族特技技師龍光清在苗族民間絕技「上刀山」基礎上改編獨創的一門民族民間絕技,故而只有龍光清及其徒弟精通其表演。

「斜走大刀」所使用的刀具長12米,1噸多重。先將大刀斜放成35度以上,使其刀尖離地8米左右,刀刃朝上。表演前,先以頭髮觸其刀刃,一吹即斷,紅布覆蓋,一拉成兩截,以示刀的鋒利。

表演時,表演者不使用平衡杆,不使用任何保險措施,不僅要在鋒利、傾斜的刀刃上赤腳行走,而且還要在刀刃上表演「金雞獨立」 「雄鷹展翅」 「頭頂倒立」等各種高難度造型,直到走完長刀,從刀上下來後,向觀眾展示他的雙腳完好無損。

亦稱「闖火海」,原為苗族覡師為久病不愈的病者驅鬼祛病的一種巫技,現已剝離出來作為一項供人觀賞的苗族民間傳統絕技藝術。

表演者一般在8人以上,有男有女,表演時,先用4至12塊不等的鋼板在火爐中燒得通紅,再將其鋪設在地上,由掌壇師造「雪山水」,燒香化紙,請祖師到堂佑護。

巫師或巴狄(覡師)吹響牛角,鼓鑼齊起。表演者脫掉鞋襪,赤腳依次從煅紅的鏵口或鋼板上踏過,有的手上還提著兩桶水,背上背著兩三個人,搓著鋼板通過。

只見表演者腳底生煙,傳出一股焦煳味,觀看者無不唏噓膽寒,表演者卻安然無恙。

又稱「上刀山」,由普通殺豬刀或其他單刃刀及一架圓木樓梯構成,用棕繩或鐵絲將刀捆在樓梯腳踏橫梁上,一根橫梁一把刀,刀刃朝上並略高出橫梁,原系苗族衝儺還願活動中過關願的過關程式。

苗族民間多在還儺願者的庭院或寨中的曬穀坪等寬敞平坦之地舉行,通常由師父舉行祭刀儀式,耍絡巾佔場請師,藏身躲影,造「封刀決」。巫師用頭髮或綢布試刀後,身背犯關煞的孩童或象徵性的孩童衣物,腰插牛角號,腳踏九宮步,在鑼、鼓、鈸、鑔等樂器的伴奏下,繞場三周。

而後,空手赤足攀爬刀梯,每上一級均做雄鷹展翅、倒掛金鉤、飛燕臨空、犀牛望月等高難度絕技動作,上至頂端後吹響牛角,坦胸露腹橫亙於三角鋼叉以大鵬展翅式旋轉數圈,隨後或做雜技動作逐級而下,或以單手握拉繩以哪吒探海式滑至平地,焚香謝師結束上刀山儺儀。上刀山絕技表演者不限於巫師1人,可2-4人不等,多時5-6人,場面恢宏,神秘肅穆,驚心動魄,蔚為壯觀。

近年來,上刀梯儀式被搬上民族文化舞臺,全國很多旅遊景點及國外都有松桃的絕技人表演該活動,從閉塞的苗家山寨走向了世界。

表演者將一根長約兩米、粗如腳拇指的竹竿破成兩半,讓相向站立的兩個人把持竹片的端頭,使兩塊竹片呈平行狀,相距40—50釐米。

表演者時而念誦咒語,時而吹響牛角號,時而卜卦祈禱,比劃手勢。漸漸地,持竹片的人分明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在推動,竹片逐漸向內側彎曲直到合攏。

之後,隨著表演者念咒並作分離比劃,竹片緩緩變直分離,回到開始的狀態,讓旁觀者無不感到神秘和怪異。

表演時,先架好鐵三角,將盛有植物油的鐵鍋擱置其上,猛火使油煎至翻滾。

望著鍋裡滾滾翻騰的油,表演者捋衣挽袖,赤手撈出預先投入鍋中的錢幣或其它物件。

物件取出後,表演者的手毫無燙傷痕跡。或將餈粑、活魚等投入鍋內,待到餈粑焦黃飄香之後,赤手從鍋中將其一一撈出遞給旁觀者,旁觀者在品嘗油炸餈粑美味的同時,倍感驚險奇特。

又稱「烈火燒身」。表演者將一火把點燃,然後口念咒語,手持火把揮舞著將火焰引向赤身裸腿的身體各處而不會燒傷。

又稱「嘴銜鏵犁」,即先將用於犁田犁土的鏵犁放入炭火中燒紅,表演者先用鐵夾將其從炭火中取出,然後口念咒語,並將已被燒得通紅的鏵犁送至嘴前,張口用牙將其銜於口中。

只聽到紅犁被舔得發出「吱吱」的聲音,舌頭上隨聲冒出青煙,表演者舌頭卻安然無事。

一個空空的陶罐,一袋大米,一個光溜溜的秤桿。經表演者「做法」,把秤桿插進米罐,瞬間就手握秤桿把米罐提起,簡直不可思議,看得人瞠目結舌!

表演者先將一竹竿橫放於兩個支架上,口念咒語,將數枚雞蛋以小的這頭將其一一顛倒豎立於其上。觀看者無不為其雞蛋顛倒豎立在竹竿上不會掉落下來而驚詫不已。

「金槍穿喉」,屬苗族民間武術中的氣功功夫之一。表演者用一桿矛頭作為道具,杆尾著地,槍頭上的矛頭抵置於自己的咽喉部位,然後運用氣功將其桿身慢慢地壓彎曲,再將其慢慢地放回,或將其壓彎之後繼續用力,直到將其折斷。

這些苗族絕技

已逐漸由還儺願、祭祀活動中剝離

成為獨立的民族民間文化項目

進入民族節日活動表演

目前,松桃苗族絕技

已遍布國內外多個旅遊景點

成為獨樹一幟的表演項目

倍受遊客的青睞

近年來,松桃縣委、縣政府

非常重視苗族絕技的傳承與發揚

苗族絕技在全國、省、市

比賽中獲獎無數

苗族絕技藝術團遍布全國各地

國內外媒體

對松桃的苗族絕技表演和文化的傳播

均作了高度的評價和宣揚

相關焦點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的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撈油鍋、赤腳過釘板,這種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雜耍劇情,在中國竟然真的存在!福建省西南有個武平縣,縣中部有一個武平鎮,該鎮位於山區,交通不便,鎮上常住人口不過千餘,這裡有個極其神秘的村莊,叫中湍村。該村以畲[shē]族為主,在畲族的祭祀儀式上,畲族人就會展現傳統絕活——刀山火海油鍋釘板,此項絕技已傳承千年。
  • 【松桃要火】火燒身,吞火棍,還有什麼是貴州松桃人不敢做的?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的神奇,造就了松桃苗族歷史文化的神奇。如今,這裡仍浸潤著濃鬱的苗族氣息,保留著最淳樸的苗族文化,上刀山、下火海、火燒身,吞火棍,沒有什麼是松桃人不敢做的。        想不想跟著多妹一起感受她獨特的魅力,一起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位於松桃的苗王城,已有600多年歷史。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個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的民族——畲族。畲族畲音奢,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祖居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附近,現在遷徙到閩、浙、皖、贛等地。1956年國務院正式確認其為我國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少數民族。畲是刀耕火種的意思,從這可以反映出古代畲族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也可以看出畲族是一個"善田"的民族。
  • 「上刀山,下火海」不再是傳說,他可以腳踩刀刃如在平地般行走,太厲害了!
    穿上節日的盛裝,赤腳踏在刀刃上。一臺一臺的往上登攀,祈求降下人間吉祥。"你沒看錯,這可是真刀,在刀山行走,那可是真「硬核」的本事。「上刀山,下火海」大家都聽過,但是刀山表演作為苗族的一項非遺絕技,至今也有人在表演,阿志就是其中一位。
  • 「上刀山、下火海」,108米長龍,今年春節施秉嗨翻天!
    時間:2017年2月2日(正月初六)中午13:00地點:十字街、街心花園在十字街和街心花園分置兩個表演場地,由我縣兩個頂尖的民間絕技團隊為民眾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絕技。
  • 松桃苗族自治縣最新人事任免職通知
    松府任〔2020〕12號 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李勇等同志掛任職務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 根據縣幹任〔2020〕64號文件精神,縣人民政府決定:
  • 品鑑苗家美食·傳承苗族美食文化,速看,松桃苗家八大碗火了!
    她說, 自2013年貴州苗家八大碗餐飲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創立來,秉承「打造最具苗族特色美食」服務理念,以苗家特色菜為基礎,積極探索苗族美食文化內涵,不斷優化服務理念與優良品質,形成獨具特色的苗族餐飲風格,深受廣大顧客朋友青睞。
  • 岑溪一村莊驚現「上刀山」「下火海」,獅王出陣誰與爭鋒!
    ▲獅王表演在「上刀山」中,一根木桿直立在場地正中間,上面插著10多把長刀,刀口向上,一系列祭祀之後,法師踩著刀刃一路往上登頂,隨後大家也跟著「迎難而上」,寓意著將一切困難和災難踩在腳下,祈求平安。最令人期待的一項表演——「下火海」表演,吸引了鄰裡鄉親和遠近信徒,安全措施布置好之後,「下火海」正式開始,法師示範帶頭,其他參與者也在引導下,大步流星通過了火海,博得大家的陣陣掌聲.通過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既讓眾鄉親盡情享受了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 三十年代的松桃苗族匪事
    從有記載以來,苗族人民都是階級壓迫、民族壓迫的對象。歷來軍閥進駐松桃,無不更加殘酷地對待苗族群眾。任意抓夫派款,以至燒殺淫擄,無所不為。當地苗族中的一些勢力,為了保護自己,也和其他地區的其他民族一樣,組織武裝,擁槍自保。一時間,在這三百裡苗疆中,就湧現出了比較知名的「大爺」有八個之多,龍萬章就是其中勢力最大、聲望最高的一個。
  • 【松桃美食】傳承千年的苗家八大碗為什麼越來越火了?
    三角肉色澤金黃,油而不膩,下酒下飯均很可口,尤為體現苗家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好爽性格!苗家酸湯是苗族先民早在千年前就發明的一道名特湯汁美食。性涼,氣芬香,味酸、辛甘,有生津止咳、健脾開胃、收澀止瀉等功效。松桃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的順口溜,苗家酸湯這道菜深受眾人喜愛,因它的味道別有一番,故此堪稱松桃人的美食經典!
  • 貴州松桃三幹餘名學生同跳苗族花鼓舞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龍元彬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龍元彬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龍元彬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龍元彬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龍元彬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龍元彬 攝 近日,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
  • 【會昌文化】上刀山,下火海,實景表演等您來!
    他們是雜技團的嗎???  回答當然是 否 啦,孤陋寡聞了吧,趕快來get新知識吧~~~上刀山  上刀山,又叫爬刀梯,是在木梯上安裝鋒利的刀子作為梯級,表演者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腳底的肌膚竟絲毫無損。村民們在空曠的地方豎起20多米高的樹樁,緣樁而上,左右兩側各插著10多把鋼刀。
  • 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人大:「三個二」助力打好兩場戰役
    為統籌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松桃苗族自治縣、鄉兩級人大幹部和各級人大代表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積極履職、做好表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場戰役。
  • 5本歷史架空文:情和義,值千金,為嬌娃,上刀山下火海又何妨
    5本歷史架空文:情和義,值千金,為嬌娃,上刀山下火海又何妨少年歌行,作者:周木楠精彩片段:這位名叫蕭瑟的老闆曾經訓誡他們:「咱們這客棧,背靠青山,面朝綠水,如果房間再多些頹敗之感,就更顯風雅了,才是旅途中的人熱衷的感覺。」小二們不懂,問:那究竟是什麼感覺?」蕭瑟故作高深地搖了搖頭:「唉,自然是在路上的感覺啊。」小二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 松桃苗族自治縣2017年「無毒青春、健康生活」青少年禁毒演講比賽 讓我們拿起話筒 手握整個世界
    漫步在校園裡感受著幽靜與書香   華燈初上我們乘著前人的智慧高飛遠大的理想
  • ...扶貧路上的責任與擔當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何龍
    我是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扶貧工作站站長。為了將扶貧工作做到更好、更完善,更符合鎮情實際,我利用整整兩個月時間,走遍全鎮15個村(社區),獨自將脫貧戶逐一走訪完畢,逐戶了解其家庭基本情況,形成一本全面的民情日誌臺帳,了解我們脫貧成效及鞏固情況。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興文記憶·遇見非遺——苗族民間雜技
    縣文廣旅遊局開展「興文記憶·遇見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展示活動,每天為您展示一項興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小編帶你「遇見」苗族民間雜技苗族民間雜技下火海,就是赤腳從燒紅的鐵板上滑過,同時腳板冒煙,嗤嗤作響,是川南山區興文縣苗族千百年相傳的絕技。
  • 做辣椒油時,有人把辣椒麵下鍋,有人澆在辣椒上,都不對!正確做法是
    做辣椒油時,有人直接把辣椒麵下鍋,有人直接澆在辣椒上,都不對!直接把辣椒下鍋油溫太高,很容易糊,效果就焦了,肯定是不可取得。油熱後直接澆在辣椒上,油溫過高的話也容易糊,學會這個方法,辣椒油又香又亮不會糊。
  • 醋的沸點並非之前所說的60℃,「下油鍋」現象到底如何解釋?
    所謂「油鍋取物」就是「江湖」上傳說中「上刀山、下油鍋」中的「下油鍋」。對於「下油鍋」現象的「傳統」解釋是,油鍋中其實並不全是油,下面是醋,上面一層油。由於醋的沸點僅有60℃,因此,「油鍋」被燒到滾沸,實際上的最高溫度僅有錯沸點的60℃,因而只要速度足夠快,「下油鍋」根本不會造成燙傷。然而,有「槓精」說了,你的這套說辭不對啊。醋的沸點明明是118℃,哪裡來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