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2020-12-23 典玭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留存。我們可能不會了解到所有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但每一個都是不可或缺的,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同樣也是了解中國的文化。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個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的民族——畲族。

畲族

畲音奢,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祖居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附近,現在遷徙到閩、浙、皖、贛等地。1956年國務院正式確認其為我國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少數民族。畲是刀耕火種的意思,從這可以反映出古代畲族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也可以看出畲族是一個"善田"的民族。

雖然是"善田"的民族,但由於是在我國南部的山區,當中原大地開始鐵器牛耕的時候,他們仍然依靠原始的刀耕火種來生活。為了能夠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他們也積極學習中原的文化,結合自己的家鄉特色,建立了很多梯田,同樣引進鐵器和牛耕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產力,生活變得也越來越好。

當然,作為一個山區民族,他們也有山區民族的普遍的特徵,畲族人民的社交更開放,尤其是青年男女。畲族的年輕男女會在勞動中、唱歌中找對象,有的甚至會自許一生。我們從熱情似火的山歌、情歌中也是可以發現的。他們更加的嚮往著自由、憧憬著美好的生活。

到了現在,畲族人民在我們黨和國家的帶領下,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幸福感也增加了,但傳統民俗絕技並沒有因此落下,像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這些絕技現在也依然令我們敬佩。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

畲族也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並且在和其他民族的融合中,節日也更加的豐富多彩。畲族的傳統民俗節日主要有農曆三月三歌會、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七月、八月的十五日是畲族的祭拜祖先的日子。雖然有很多節日也其他各個民族的影響,但這些傳統的節日中也包含了畲族本民族的特色和對生活的嚮往。在這些節日中,也會表演他民族的絕技,或是慶祝,或是紀悼先人。

在說到兄弟義氣時,總是會說"上刀山、下火海也義不容辭",而畲族的絕技中正好有一個上刀山、下火海,究竟是怎樣上、怎樣下呢?我們來領略下。

"上刀山"是畲族人赤腳登上上刀山的動作表演,用舞蹈來表演上刀山、下刀山,其中也有拔刀表演動作及其獨特的表演風格,這個表演在我國儺舞表演中是非常罕見的,上刀山也以其古樸的表演形式,在畲族及其周邊地區大為歡迎,收到了廣大百姓的喜愛。

"下火海"則是在地上堆積木炭,待木炭燃燒至一半是鋪開,使其成為一個長近十餘米的通道,然後灑上煤油,藉此助燃火勢,在火力最旺的時候,畲族人們依次赤腳從上踏過。過後毫髮無損。

下油鍋又叫踩油鍋,是將桐油倒入油鍋中,待油溫達到極點,僅一顆火苗就可以助燃的時候,畲族人光腳踩進油鍋,連踩三下,但腳掌完好,沒有一點燙傷。走釘板是在一個長約2米、寬約1米的釘板,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釘子,隔著兩釐米就會有一個露出來的釘子,一塊釘板上有2000多顆釘子,看著就讓人生畏。畲族人要赤腳全程慢慢的走過去。

文化淵源與影響

說起畲族的起源,現在有很多看法,至於到底哪一個是對的,現在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其中比較令人信服的是"瑤族說"。這種說法是說畲族和瑤族是同源的,自古以來,畲族的他稱和部分自稱中也都存在著"畲瑤"、"瑤"、"瑤家"、"山瑤"、"瑤人"等等跟瑤族密不可分的稱呼。這說法中畲、瑤同源於漢晉時代"南蠻"中包括長沙"武陵蠻"在內的一支,畲族和瑤族歷史淵源關係也是非常密切的。並且由於可佐證的材料比較豐富。所以比較可信。

畲族人民的雷人絕技表演也是可以從中探討古代畲族人的生活及習俗,雖然有些變化,但依然可以給我們展現出畲族人民堅強勇敢,同大自然敢於鬥爭的精神。體會畲族文化所獨特的魅力,也可以更好的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畲族的文化也是中國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同時畲族人的絕技表演沒有一個不體現出畲族人民的勇氣和技巧,這也是他們從艱苦的生活中所獲得的,這些儺舞表演本身也是敬鬼神的一種,是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和嚮往。其中下火海也可以更好的表現出他們對刀耕火種和祖先們生活不易的敬意。雖然現在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的傳統,那是我們的根,我們的支柱。

結語

現在,現在,畲族地區的經濟也獲得了飛快的發展,依靠著多種方式經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畲族人民的經濟和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大家的笑臉也更多了。並且依靠著獨有的位置和文化,也成為了吸引外資的地方,我們也同樣相信畲族人民一定會憑藉他們的毅力和勇氣,建設一個新的畲族,畲族也會更加的發展和壯大的。

而我們也應該繼承發揚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的文化也像畲族的絕技一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發出它那獨特的光芒。

相關焦點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的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撈油鍋、赤腳過釘板,這種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雜耍劇情,在中國竟然真的存在!福建省西南有個武平縣,縣中部有一個武平鎮,該鎮位於山區,交通不便,鎮上常住人口不過千餘,這裡有個極其神秘的村莊,叫中湍村。該村以畲[shē]族為主,在畲族的祭祀儀式上,畲族人就會展現傳統絕活——刀山火海油鍋釘板,此項絕技已傳承千年。
  • 岑溪一村莊驚現「上刀山」「下火海」,獅王出陣誰與爭鋒!
    ▲廟會現場這是一場獨具特色的民間民俗盛會。現場鑼鼓喧天,熱鬧喜慶,既有過長壽橋、渡河放燈等活動,又有讓廣大群眾在戲曲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藝術魅力的牛娘戲表演,更有驚險刺激的「上刀山下火海 」表演。▲獅王表演在「上刀山」中,一根木桿直立在場地正中間,上面插著10多把長刀,刀口向上,一系列祭祀之後,法師踩著刀刃一路往上登頂,隨後大家也跟著「迎難而上」,寓意著將一切困難和災難踩在腳下,祈求平安。
  • 【會昌文化】上刀山,下火海,實景表演等您來!
    農曆七月初六,是會昌縣翠竹祠賴公侯王誕辰,也是賴公廟會(俗稱菩薩出街)最盛的日子,廟會期間,祭祀賴公的翠竹祠、顯應祠、正湘祠、潮湘祠等積極開展相關民俗活動慶祝賴公誕辰
  • 「上刀山,下火海」不再是傳說,他可以腳踩刀刃如在平地般行走,太厲害了!
    穿上節日的盛裝,赤腳踏在刀刃上。一臺一臺的往上登攀,祈求降下人間吉祥。"你沒看錯,這可是真刀,在刀山行走,那可是真「硬核」的本事。「上刀山,下火海」大家都聽過,但是刀山表演作為苗族的一項非遺絕技,至今也有人在表演,阿志就是其中一位。
  •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松桃苗族絕技震撼世人!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深刻地影響著苗族人的生活方式,人們有病不求醫問藥而是請祭師衝儺還願,小孩多病難養要請祭師「上刀梯」來幫助小孩渡過關煞,寨內出現奇異現象要請祭師「下火海」以驅邪逐怪,村中族裡出現奸、盜疑案要採取「撈油鍋」請神靈判定是非等等形式
  • 饗年丨平山:炸油鬼,讓「秦檜」上刀山下油鍋!
    薛麗平將醒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塊,用手將每一塊面墩成圓團,在墩的過程中,在面塊上鋪以少量食用油,讓它不粘面板,墩幾分鐘後,再將它放入面盆裡進行醒面。薛麗平說,小的時候,最痛恨的就是醒面的過程。感覺時間過得真慢,漫長的等待總是讓人心焦,恨不得立馬發好了面開始炸,吃上一口油鬼解解饞。第四步是「包條」。
  • 東京 – 鮨斎藤|上刀山下油鍋吃三星壽司
    吃頓飯,真是上刀山下油鍋般困難,可又偏偏搶著去,不知道算不算自己找罪受呢?本來對「鮨さいとう」(Sushi Saito)沒有過多期望,認為是食客的諂媚心理作祟。我去過斎藤出身的星級壽司店「鮨かねさか」(Sushi Kanesaka),沒留下什麼印象,更無法想像他的實力竟如此非凡。至於氣氛,日本頂級壽司店以嚴肅居多,殊不知這一家反而走親民路線。
  • 轉九曲、上刀山、爬虎、跑帷子……涉縣古老民俗讓您大開眼界
    (鹿頭鄉東安居傳統九曲——木頭做樁,蘆葦做繩、泥巴燈臺,五彩紙、燭火為燈,美美噠)上刀山是一項傳統雜技與競技節目相結合的綜合類表演節目,以其驚險刺激而著稱,以井店鎮臺村比較出名。    剛下刀山的表演者向觀眾作展示
  • 「上刀山、下火海」,108米長龍,今年春節施秉嗨翻天!
    時間:2017年2月2日(正月初六)中午13:00地點:十字街、街心花園在十字街和街心花園分置兩個表演場地,由我縣兩個頂尖的民間絕技團隊為民眾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絕技。春節期間,「世遺施秉」會持續放送施秉龍燈會的精彩圖片,屆時會有更詳細的日程解說。今年到施秉過年吧,那麼多精彩等著你,你一定不會失望!
  • 5本歷史架空文:情和義,值千金,為嬌娃,上刀山下火海又何妨
    沒關係,只要有小的在,不會缺少小說看的,跟著小編往下看吧!5本歷史架空文:情和義,值千金,為嬌娃,上刀山下火海又何妨少年歌行,作者:周木楠精彩片段:這位名叫蕭瑟的老闆曾經訓誡他們:「咱們這客棧,背靠青山,面朝綠水,如果房間再多些頹敗之感,就更顯風雅了,才是旅途中的人熱衷的感覺。」小二們不懂,問:那究竟是什麼感覺?」蕭瑟故作高深地搖了搖頭:「唉,自然是在路上的感覺啊。」
  • 畲族招兵節•閭山道教•三奶派
    二、神壇供奉:大廳正面和左右兩側懸掛九幀直聯神像,每幀上、中、下有三個神像,其中正面三幀從左至右順序是:①??天尊、李奶(三奶李三娘)、楊仙師。②張天尊、陳奶(大奶陳靖姑)、恭仙師。③梁天尊、林奶(二奶林九娘)、劉仙師。左側三幀從上往下是:王母娘、點兵師、左頭陀。右邊三幀從上往下是:閭山殿、唐葛周、右頭陀。
  • 【民俗】漳浦赤嶺畲族鄉雨霽頂三官大帝廟民俗
    三年一次的赤嶺三界公民俗文化節開鑼,人們攜老帶幼從四面八方趕來,各種民俗表演互相輝映,好不熱鬧。如今,為了更好的宣揚這種民俗文化,在那已經建有石柱鋁皮頂圓亭,並在祭壇邊也改建了一座八角亭,在北面坡地建有一座廟宇,供奉三官大帝神像和唐開漳功臣馬仁塑像。 獨特表演慶佳節 三官大帝有三個祭祀日:天官為農曆正月十五日,地官為農曆七月十五日,水官為農曆十月十五日。
  • 客家與畲族的關係(​閩西武平縣村落的田野調查)
    關於「黎畲」地名的來源,據當地一位蕭姓報告人說,現在黎畲村的龍湖塘後面有個叫黎公坑尾的地方,原是黎姓人的聚居地; 黎畲村的泮裡,即今黎畲村委會斜對面的狗壠背後,有個名叫畲屋嶺下的地方,原是畲族人的舊址。人們把「黎」和「畲」合起來作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 你了解畲族嗎?他們是住在山裡的居民!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他們不像北方的遊牧民族,騎著馬,放著羊,在廣袤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
  • 漳浦赤嶺畲族鄉雨霽頂三官大帝廟民俗
  • 走進「畲族的田野」
    她曾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第二屆《畲山風》、第三屆《畲家謠》、第四屆《千年山哈》、第五屆《畲娘》等劇目演出,並在劇中擔任主要演員和編導,獲表演金獎和個人突出獎,參加雲南省全國首屆服裝服飾大賽獲八大獎,參加匈牙利珍珠市民俗節演出交流活動宣傳中國文化,擔任編導及主要演員。
  • 畲鄉振興文化先行 福建省「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在漳州開幕
    (主會場開幕上表演的畲族舞蹈。)一種文化    維繫了民族的情懷    種玉堂廣場前,具有濃厚畲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異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更有盛大的傳統文化形式「輦藝」表演吸引了遊人的目光,「三月三」畲族文化節上的文藝演出為觀眾們帶來了美的感受。
  • 赤嶺畲族鄉
    [2]水文境內溪流有源於前園和石椅的赤嶺溪,經赤嶺而流入湖西鄉豐卿;有從山平、土塔、大流來的溪流至雙溪口匯聚,也流入湖西鄉豐卿;從玳瑁山等處發源的溪水經油坑溪入楊美水庫;此外尚有石坑一帶的溪水流入長橋鎮潭陽。
  • 銀針穿腮、鐵球刺背乩童爬百尺刀梯,上刀山下火海莆禧古城今沸騰!
    乩童起乩白牙將軍拜城隍爺上百尺刀梯上刀山下火海全過程▲莆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