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鄉振興文化先行 福建省「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在漳州開幕

2021-02-08 文明在漳州

(主會場開幕上表演的畲族舞蹈。)

一種文化

    維繫了民族的情懷

    種玉堂廣場前,具有濃厚畲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異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更有盛大的傳統文化形式「輦藝」表演吸引了遊人的目光,「三月三」畲族文化節上的文藝演出為觀眾們帶來了美的感受。


(會場上的畲族志願者。)


    位於漳浦縣的赤嶺畲族鄉是本次「三月三」畲族文化活動的分會場之一,地處漳浦東北部,全鄉總面積101平方公裡,總人口1.35萬人,其中畲族人口1.24萬人,佔全鄉總人口的92%,是全國畲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山區少數民族鄉。

    福建省內少數民族人口達79.69萬人,其中畲族人口達到了36.55萬,約佔全國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畲族是福建省最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畲族群眾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傳統和文化,自2012年以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已經成為全省性活動,並成功舉辦了七屆。

    作為本次活動的分會場之一的赤嶺鄉,有著豐厚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積澱,在明清時曾湧現出100多位文官武將,藍姓也是赤嶺的第一大姓。

    「著名的破肚將軍就是從我們這裡出去的!」藍文龍是漳浦縣赤嶺畲族鄉人,提到幾位赫赫有名的藍氏祖先,他如數家珍。

    「破肚將軍」藍理是漳浦人,驍勇善戰,在康熙二十一年跟隨提督施琅徵戰臺灣,在激烈的戰鬥中不慎被敵軍炮彈射中,肚破腸流,然而堅毅果敢的他用戰袍進行短暫包紮之後立刻投入了戰鬥,大潰敵軍。他的英勇無畏,協助施琅攻克了澎湖,立下了平定臺灣的赫赫戰功,因此被授予參將,外加左提督。

    自他以後,藍氏同臺灣開始建立了聯繫。著名的「藍氏三傑」:藍理、藍廷珍、藍鼎元帶領著藍氏族人到臺灣開疆擴土,對清朝的統一和臺灣的早期開發治理做出了重要貢獻。


(來自全國的嘉賓在赤嶺畲族鄉參觀「種玉堂」,了解畲族歷史人物和輝煌成就。)


    位於赤嶺石椅村的「種玉堂」,是赤嶺及其南部的湖西鄉畲族共有的大宗祠。「種玉」之名其義取自「藍田種玉」,以緬懷祖宗才德,寓藍氏世代鍾毓英才之意。幾百年間,派下的族人遍布閩南以及臺灣臺北、屏東、宜蘭等地。2009年,種玉堂被評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畲鄉獨特的文化在發展演變中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近年來,漳浦堅持保護、挖掘特色的畲族文化,也藉由本次「三月三」系列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之美。


(龍海隆教分會場,畲族小夥子向來賓表演歌舞《山哈小子》 周志榮 郭高傑 攝)


一種特色

    帶來了豐收的碩果

    「隆教出有旅遊區,遊客玩到笑眯眯,手捧美酒請客吃,大家儘量別客氣。第一杯酒來敬你,分你萬事都如意,分你工作又順利,祝你安康又美麗……」走進龍海隆教鄉白塘灣,迎賓的鼓點響起,高亢抑揚的畲歌遠遠傳來,身著絢麗多彩畲族民族服飾的畲族姑娘,熱情的畲族小夥,以畲族傳統山歌舞蹈迎四海賓客的到來。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悠遊龍海兩岸情隆教畲鄉潤人心」作為本次「三月三」分會場活動在龍海隆教畲族鄉白塘村白塘灣舉行。此時,白塘灣各景點都融合了「三月三」的文化氛圍,畲鄉民俗文化風情,畲鄉美食,畲鄉美景,都吸引著前來遊玩的賓客積極「打卡」。

龍海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現有畲、苗、土家、壯、回、瑤、布依、滿、侗、蒙古、彝、仡佬、黎、藏、朝鮮、白、土、傣、哈尼、麼佬、水、毛南、高山、佤、羌、納西、京、塔吉克、柯爾克孜族等33個少數民族,人數13754人。其中,畲族人口1256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1.33%,主要聚居在隆教畲族鄉和海澄鎮部分村莊,其餘均為散雜居。

    隆教畲族鄉是龍海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其區位優越,生態良好,具有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資源,也有獨特的濱海景觀,是濱海風景線上的一顆明珠。


(龍海隆教分會場,畲族青年正進行畲歌對唱。周志榮 郭高傑 攝)


    近年來,隆教鄉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建設濱海少數民族旅遊名鄉。打造海濱地質公園,建設集科普教育、智慧模擬、旅遊互動為一體的火山科普館,將2600萬年前的國內乃至世界少見的「海底兵馬俑」牛頭山古火山口展現人們眼前;同時,集合畲族少數民族文化,建設畲族館,籌備畲家宴,穿插本土民俗文化展示和畲族文藝表演。通過舉辦「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讓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畲鄉,暢遊白塘灣,探秘「海底兵馬俑」,在體驗中記錄畲鄉多彩生活,感受畲族特色民族文化。


(龍海隆教分會場,畲族正表演竹竿舞快閃。周志榮 郭高傑 攝)


    「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積極探索交流地方特色和畲族文化旅遊開發利用,有效促進了民族文化與鄉村旅遊的融合發展,將畲族文化打出特色品牌,發展風情旅遊,加快文旅融合,紮實推進少數民族鄉村振興,帶動百姓致富。如今,畲鄉獨特的資源轉化成為吸引投資的新優勢和加快發展的新動能,從經濟落後鄉鎮快速成為重要新增長區域,開啟「大山大海、大項目、大發展」的美好時代。

    龍海市隆教鄉白塘灣通過全面展示隆教畲族鄉的文化特色、民風民俗、生態優勢以及畲鄉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激發畲族文化活力,推進少數民族鄉村振興,打響畲鄉知名度和美譽度,擴大畲鄉品牌影響力,為畲鄉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自臺灣的少數民族嘉賓在會場合影。白志強 攝)


 一場盛會

    牽動了兩岸人民的心

漳浦畲鄉同臺灣的關係向來十分緊密,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時期。據《臺灣姓氏研究·藍氏姓考》記載:「清代,藍氏族人渡海來臺者以福建漳浦為最眾。」這批藍氏族人來到臺灣這片土地上生產生活,墾荒種糧。為表達對祖先和故土的紀念,將他們墾荒的所在地取名作「漳浦」諧音,命名為樟普寮。所以,在臺灣南投市的鳳山裡、嘉義縣梅山鄉安靖村及彰化縣社頭鄉都有一個叫樟普寮的地方。這裡居住的居民以藍姓為主,溯其源則皆出自漳浦的種玉堂。如今,在臺灣的藍氏宗親現有5.6萬多人,散居在臺北、高雄等地。

除了出於拓荒謀生的跨海遷徙,藍姓與臺灣還有著特殊的淵源關係,特別是被後人稱為「藍氏三傑」的「平臺首功」藍理、「治臺名將」藍廷珍、「籌臺宗匠」藍鼎元,他們都為開發、建設、治理臺灣立下了卓著功勳。


(在赤嶺畲族鄉畲族少年向嘉賓展示豐收。)


本次「三月三」畲族文化節的赤嶺分會場開放了閩臺畲族博物館,館中展示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浦臺兩地畲族同胞經貿文化交流往來的情況,並以實物與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閩臺畲族族譜對接的歷程,直觀地展示了閩臺兩地畲族同胞的血脈親緣。

兩岸少數民族同胞在數十年來交往不斷,互訪頻繁。本次「三月三」舉辦的「海峽兩岸少數民族豐收節」的盛會自2008年以來,已是第十二屆。活動以兩岸少數民族基層群眾為主體,圍繞著「我們都是一家人」的主題,為促進兩岸共同家園的建設,為兩岸少數民族人民搭建了一個交流往來,維繫情感的橋梁。活動始終秉承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堅實力量。


(在赤嶺畲族鄉兩位畲族少年正相互整理頭飾。)


    「很高興能到這裡來參加『三月三』的活動,更加榮幸能夠登臺表演。本次過來看到了漳浦的建設與進步都令我驚嘆,希望下次有更多機會常來,加深經濟、文化、少數民族的交流。」來自臺灣的「中華海峽交流協會」執行長江金香告訴筆者。

本次豐收節活動吸引了來自臺灣多地的嘉賓參加,兩岸人民在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動中歡聚一堂,共襄盛舉,增進了兩岸少數民族同胞感情以及對祖國、對民族的認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各民族要互相欣賞、互相學習。「三月三」文化節的系列活動是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生動實踐,成為推動海峽兩岸各族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的重要平臺,對進一步弘揚保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推動民族工作創新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楊凌怡 蕭鎮平 王亞男/文 白志強/圖)


(主會場上鳳凰旗交接儀式:將鳳凰旗移交給下一屆南舉辦市南平市。)

相關焦點

  • 「浙裡武義 狂想畲鄉」 浙江省第六屆畲族風情旅遊文化節在武義開幕
    2019-04-03 12:1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徐賢飛 侯明明 武義報導組 朱躍軍 李增煒 通訊員 王虹霞今天(4月3日),以「浙裡武義 狂想畲鄉」為主題的浙江省第六屆畲族風情旅遊文化節、第二屆民族鄉村「百村論壇」暨柳新橋竹第二十六屆「三月三」畲族歌會,在武義縣柳城畲族鎮開幕
  • 畲鄉古城揭牌 景寧畲族文化旅遊再添亮點
    原「鳳凰古鎮」項目正式揭牌更名為「畲鄉古城」,新牌匾由中國毛體書法研究會執行主席、當代著名毛體書法家高進軍先生題寫,新題字遒勁有力、端莊大氣,完美契合畲鄉古城的恢宏氣勢和文化內涵。揭牌同步舉行了阮曉東畲族博物館正式籤約儀式,標誌著「畲鄉古城」作為景寧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畲族風情文旅小鎮正式啟航,未來可期。
  • 羅源縣念好「立、活、興」三字經 助力畲族文化體制改革與創新
    羅源縣總人口26萬,其中畲族人口2.2萬,佔全縣總人口8.1%,畲族人口相對數位居全省第三、全國第四,是福建省、浙江省畲族文化主要發祥地。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實地走訪調研,廣泛開展課題研究和研討交流,挖掘闡揚畲族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價值理念,形成《羅源縣打造文化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方案》及《羅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調研報告》。三是加強創新實踐。深層次挖掘羅源優秀的紅色文化、畲族文化、名人文化、雕刻藝術文化、遺產文化等「五大」傳統文化。積極扶持羅源本土原創作品,編撰《畲風海韻 璀璨文化》宣傳郵冊、《羅源歷史文化叢書》。
  • 蒼南「三月三」颳起最炫畲族風,臺灣同胞也趕來湊熱鬧
    4月17日上午,靈溪鎮東陽村首屆「三月三」少數民族文化交流節舉行。文藝演出、傳統婚嫁表演、畲族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和別樣的畲族風情,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遊玩。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森森參加活動。
  • 青水三月三邀您來!
    」送出的特色明信片和青水「三月三」畲族文化節美食品嘗券一張(價值10元)。        又到一年一度青水畲族鄉最重大的「三月三」文化節。09:00 青水 「三月三」 畲族文化節大型活動開節儀式—烏米飯祭祀儀式(地點:青水畲族村永寧橋)09:00-9:30 參觀永寧橋及畲族美食造型擺盤(不可錯過)順便在永寧橋上的古戲臺欣賞畲族古戲...
  • 福安:多彩畲韻,出彩畲鄉!
    4月9日(明天),中華一家親·2016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暨福建省第五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將在福安隆重舉行!
  • 我要去龍岡過「三月三」!
    龍岡畲族鄉「三月三」烏飯節!就要開始啦!觀民俗,享美食美麗龍岡等待您的如期而至!
  • 蒼南縣第三屆海峽兩岸少數民族風情文化節暨歡度「三月三」活動隆重開幕
    伴著一臺由中央民族歌舞團帶來的精彩演出,蒼南縣第三屆海峽兩岸少數民族風情文化節暨歡度「三月三」活動隆重開幕。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民進中央第一副主席羅富和,國家民委專職委員孫學玉,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浙江省委會主委蔡秀軍,國民黨中常委、臺北市議員李傅中武,市縣領導姚高員、施艾珠、王麗峰、黃榮定、鄭建忠、黃錦耀、陳國苗、胡長虹等出席開幕式。
  • 「中國畲族第一鄉」!就在桐廬!
    今天,一個國家級的前綴加在了這個美麗的地方——「中國畲族第一鄉」授牌暨全國民族鄉村振興示範鄉創建啟動儀式在我縣莪山畲族鄉舉行,從「黃泥房」到「第一鄉」,莪山正向著全國少數民族鄉建設樣本邁進。  市政協主席潘家瑋、中國民族品牌文化委員會主席胡立新、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鍾新章、縣委書記方毅分别致辭。
  • 「網紅經濟」來襲,看平陽青街畲鄉如何畫發展藍圖
    01培育畲鄉「網紅打卡點」青街畲族鄉是平陽縣唯一的民族鄉,位於平陽縣西南部山區,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以「自然風光旖旎、民俗風情濃鬱、文化積澱深厚、毛竹遠近聞名近年來,青街畲族鄉依託當地的綠水青山和畲鄉風情大力發展民族風情特色文化旅遊產業,通過創辦青街畲族民俗館,打造月光畲文化景觀帶,規劃美化古街景觀,舉辦畲族婚嫁表演,組建畲鄉文化藝術團隊、畲家導遊隊等形式,打響青街民族風情旅遊金名片,
  • 畲鄉攝影遊!畲族婚嫁表演、彩帶、畲歌……將是您難忘的回憶~
    畲鄉攝影遊麗水景寧畲族自治縣是華東地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畲族自治縣,在這裡人們可以領略到畲族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和異彩紛呈的民俗活動。來到畲鄉,您將親身體驗畲族婚嫁,參與激情漂流,熱情的畲家姑娘、飄舞的畲族彩帶、響徹山谷的畲鄉山歌都將是您難忘的回憶。
  • 福安穆雲畲族鄉:山水穆雲擦亮「旅遊+」名片
    「作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和福建省第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我們依託穆雲畲族生態旅遊區及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等載體做足文旅、農旅融合大文章,剛剛還上榜了寧德市示範旅遊小鎮和達標旅遊小鎮。」福安穆雲畲族鄉黨委書記鍾廷富說,今年國慶小長假,全鄉接待遊客數量超過3萬人次。
  • 連江華僑中學舉辦首屆學生畲語大賽、畲族八井拳表演賽
    近日,連江華僑中學舉辦了首屆學生畲語大賽和畲族八井拳表演賽。比賽以「傳承畲族文化,感受畲語魅力」為主題,分為畲語演講、現場翻譯和即興問答三個環節。15位畲族選手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飾用畲語演講了畲鄉故事和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快速完成現場翻譯,應對專家的提問,充分展現了畲族語言的獨特魅力。該校還舉辦了首屆畲族八井拳表演賽,選手們通過特色武術施展各自身手,為大家展現了畲家「八井拳」的魅力。
  • 美麗中國丨年光三月裡,節候穀雨期
    4月14日,2018年洪澤湖牡丹文化藝術節在江蘇省淮安市西順河鎮開幕。當地近萬株牡丹集中進入觀賞期,吸引眾多當地居民和攝影愛好者前來遊玩賞花。(新華社記者 李響攝)除了穀雨節氣之外,本周還有一個與暮春時節息息相關的節日——三月三上巳節。何處春深好,春深上巳家。蘭亭席上酒,曲洛岸邊花。今年的上巳節是公曆4月18日。中國古代對數字重合的日子都很重視,並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含義:正月初一是新年,二月二龍抬頭,五月初五端午節,七月初七七夕節,九月初九重陽節等等。三月三也是如此。
  • 【首屆「畲族杯」全國散文大獎賽】浙江 沈志榮‖畲鄉三章
    時已入夏,隆重的「中國畲鄉三月三」盛會早已錯過,但在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縣城鶴溪鎮,那場景還是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在導遊聲色俱佳地熱情介紹中
  • ...民族文化數字雲平臺上線:畲鄉「雲」上展風光 特產線上「走四方...
    掃碼線上遊小鎮  「沒想到,通過手機就能遊覽畲族文化民俗小鎮了。」市民林女士拿起手機掃描二維碼,一場線上小鎮之旅開始了:在半山腰,兩名畲族兒童在觀看牛拉碾,上面是畲族技藝傳承館,左邊是畲風畲藝文創館,右邊是畲族歷史記憶館;「進入」畲族技藝傳承館,精巧的木質結構清晰可見,輕點「牆上」的圖片,就跳出一張精美畲族服飾的圖片,隨著場景的變換,就「移步」到畲族頭飾展廳……  據了解,羅源民族文化數字雲平臺應用720度全景拍攝技術,將羅源畲族文化民俗小鎮搬到線上
  •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景寧縣的畲族彩帶編織技藝成功上榜這也是繼畲族三月三、畲族民歌「彩帶是畲族祖祖輩輩流傳至今的一種文化,現在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我們覺得很開心。我要把彩帶編織技藝好好傳承下去,」藍延蘭說。
  • 威成攜手海峽論壇 助力民族體育文化
    漳州市華安縣是一個多民族的縣份,有高山族、畲族等多個民族,是高山族同胞居住在祖國大陸最多、最集中的縣份,現有高山族同胞52戶,136人之多。此次調查還顯示,至今詔安、漳浦、龍海、華安等地還分布著畲族居民,其中藍姓主要分布在漳浦縣赤嶺鄉、湖西鄉,龍海市隆教鄉,華安縣官畲村,平和縣前山村禾倉村和土田村黃土嶺村等地;鍾姓主要分布在詔安美營村、漳州郊區茶鋪村、松州村、宏道村及華安坪水村等地,雷姓主要分布在華安、平和、東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