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多彩畲韻,出彩畲鄉!

2021-02-19 今日福安

4月9日(明天),中華一家親·2016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暨福建省第五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將在福安隆重舉行!明天早上9時30分起,打開「今日福安」首頁,回復「三月三」,看省第五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視頻直播。

福安:多彩畲韻 出彩畲鄉


福安現有少數民族人口7.6萬人,其中畲族人口7.2萬人,佔全市人口的11.08%,是全國畲族人口最多、最聚居的縣市,佔全國畲族人口的9.2%,佔福建省畲族人口的16.75%,佔寧德市畲族人口的37.22%。全市少數民族人口佔30%以上的民族村105個,1984年成立穆雲、康厝、坂中三個畲族鄉,1999年設立福安市畲族經濟開發區。

 
福安市穆雲畲族鄉虎頭村的「桃花源」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福安市穆雲畲族鄉虎頭村及其周邊的千畝桃花迎春怒放、燦若雲霞,每天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慕名前來賞桃花、聽畲歌、品畲家美食,在畲家風情浸潤的桃花源裡徜徉流連,感受畲文化與桃文化交相輝映的獨特魅力。近年來,福安市充分挖掘畲文化資源,讓文化、旅遊、產業同頻共振,讓畲鄉充滿魅力與活力。

 

傳承 打響畲文化品牌



畲家「寶塔茶」


在歷史的長河中,福安積澱了豐厚的畲文化資源。為保護和傳承畲族文化,先後成立福安市畲歌協會、福安市畲醫藥研發中心、福安市畲族文化研發中心,有力促進畲族各種傳統民俗的傳承。福建省首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在福安隆重舉辦,定期舉辦畲族民俗節、畲歌會、桃花節、刺葡萄採摘節,支持民族鄉村舉辦畲族傳統歌會,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畲族文化事業建設,推進畲族文化產業與生態觀光、休閒旅遊相結合。福安畲族銀器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福安畲族醫藥」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畲家烏米飯製作技藝、畲族武術(福安金鬥洋畲族拳)被列入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金鬥洋村被評為全國農村體育先進單位,成為聞名遐邇的「畲族武術之源」,《畲族拳》被列入國家武術文庫。康厝、穆雲畲族鄉文化站被評為國家一級綜合文化站,康厝畲族鄉鳳洋村畲族文化站鍾伏龍被評為「2014中國文化館榜樣人物」和「全國藝德標兵」。與此同時,福安還完成了《福安地方志》畲族篇(1990年—2005年)、《福安雷氏志》、《福安蘭氏志》和《福安鍾氏志》的編寫,並積極做好市博物館的畲族文物收集及布展工作,位於福安市畲族文化公園的畲族文化中心(城區畲族歌場)項目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爭取2016年6月動工建設。

 

產業 鋪就特色致富路



福安市坂中畲族鄉彭家洋村

立足畲鄉特色,福安市重點培育扶持和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建立17個民族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努力實現「一村一規、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經濟發展格局。穆雲畲族鄉溪塔村刺葡萄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年產值超1500萬元,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溪塔刺葡萄」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有效促進村民增產增收。坂中畲族鄉廉嶺村、康厝畲族鄉金鬥洋村、松羅鄉後洋村、穆雲畲族鄉虎頭村列入「十二五」時期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村名錄,坂中畲族鄉彭家洋村列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虎頭村、金鬥洋村、後洋村、廉嶺村等畲村根據各自的產業特點,通過提升品質、拓展品牌、協會引領等辦法,發展水蜜桃、食用菌、畲藥、反季節蔬菜等特色產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全市現有6個畲藥生態園,畲藥種植已成為民族鄉村經濟發展新增長點。福建省滿園春茶業有限公司、福安市珍華堂工藝品有限公司列入「十二五」期間全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生產定點企業,成為畲族經濟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

 

旅遊 畲族風情引客來



充滿畲族風情的溪塔葡萄溝是「中國三大葡萄溝」之一



採摘刺葡萄

溪塔的葡萄溝、虎頭的桃花源,在這裡樂山、樂水,恍若世外桃源!每年的「三月三」,神奇獨特的畲族風情,如同一杯風韻天成的畲家寶塔茶,陶醉千年!整合白雲山、溪塔葡萄溝、虎頭水蜜桃、瓜溪刺桫欏、廉嶺特色民居等景點,形成集畲、古、茶、廉、紅為一體的獨特畲鄉旅遊路線,著力打造「世界地質公園」畲族聚居地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塑造以工業產業化為主導的鐵湖工業園區,以少數民族武術為特色的金鬥洋武術村,以刺桫欏為景點的瓜溪村,唱畲歌、飲畲茶、品畲家美食,獨具特色的畲鄉風情遊方興未艾,提高畲族鄉村的知名度,拓寬畲民脫貧增收致富的渠道。推薦康厝畲族鄉東山村、穆雲畲族鄉南山村、坂中畲族鄉仙巖村、甘棠鎮過洋村等12個村,爭取列入國家民委「十三五」時期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村,構成「珍珠連串式」的「美麗畲村」走廊,呈現出一個詩意的、美麗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幸福新畲鄉,給來自各方的遊客薰染濃烈的民族風。

 

幫扶 眾人拾柴火焰高



福安畲鄉的桃花節畲歌會


省、寧德市、福安市各級各部門重視支持配合畲族鄉村發展,全力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省科技廳、馬尾區對口幫扶坂中畲族鄉;長樂市、省水利廳對口幫扶康厝畲族鄉;省經貿委、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政府對口幫扶穆雲畲族鄉,寧德市、福安市領導也親力親為帶頭掛鈎幫扶貧困畲村。福安市委、市政府優先安排配套補助資金幫助民族鄉村進行公路改造提升、聯網建設,完成民族村以及200人以上民族自然村的道路改造。從2013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幫扶民族鄉配套資金由原來的50萬增加到100萬元,2013年-2014年每年給予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在7000元以下的民族村經濟社會發展可行性項目補助5萬元等措施。6個民族村進入省級美麗鄉村試點,7個進入本市級試點,9個進入新農村重點(試點)示範村試點,省、寧德市重點扶貧開發村7個,11個列為市本級重點扶貧開發村。連續幾年的「美麗鄉村」創建,福安畲鄉變化斐然,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民風更淳樸。

 

教育 畲家明天更美好



福安成立全省首家畲族文化傳習所


畲鄉發展,教育為本。福安市的民族教育機構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及職業技術教育」設置完整,全市設有民族中學3所、畲族鄉中心小學3所、民族村小學14所、民族實驗幼兒園1所,形成民族教育格局和民族教育體系。在福安市民族中學開設「春蕾班」,民族職業中學開設「春蕾希望班」,福安職業中專學校開設「民族特困生高中班」,扶持畲族學生就學。民族學校積極參與畲族文化傳承,市民族實驗小學長期堅持畲漢「雙語」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譽為「畲山教育的明珠」。康厝中心小學成立「福安市畲族民歌傳習所」,市民族職業中學作為少數民族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廣泛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2014年底,全市在校少數民族學生9499人,其中小學5648人,初中2345人,高中、職高1506人。2014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線的少數民族學生150多人。堅持教育普惠,讓每一所民族學校都成為一道風景,讓每一個畲家孩子都幸福成長!讓教育發展孕育畲鄉新的希望……

 

獨具魅力的福安畲文化



畲族祭祀舞《奶娘踩罡》

相傳福安畲族來自廣東潮州鳳凰山麓,始遷於唐代,距今已一千多年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勤勞智慧的福安畲族人民因地制宜、取長補短,創造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至今保留著講畲語、盤畲歌、吃烏飯、包菅粽、舂餈粑、槍擔舞、畲家拳、婚飾文化等傳統習俗,散發著迷人的風採。

 

【畲族民歌】



畲歌對唱


「歌是山哈寫文章,勸你齊人學點唱,誰人不學山哈歌,好似學子斷書堂。」畲家人熱愛生活,喜愛唱歌,上臺是歌手、下地是能手、說話像唱歌、畲歌離不了,看到什麼就能唱出什麼,從天上星星月亮、地上草木鳥獸到人間甜酸苦辣事,都能用畲歌表達得淋漓盡致,敘事歌、論古歌、婚嫁歌、勞動歌、倫理歌、儀式歌、祭祀歌、小說歌、兒歌等,歌詞豐富多彩、古樸自然、清新活潑,而福安的畲歌內容之豐富、題材之廣泛、歌會歌節之多、歌手之眾,在地方音樂中並不多見。

 

【畲家美食】



畲家美食



畲家菅粽  羅少玲攝



舂餈粑


福安畲族先民自古以來大多居住、勞作、生活在邊遠山區,他們根據實踐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山區豐富的草藥資源,將草藥與食品配伍,創造性地開發出富有民族特色和山地文化色彩的民族飲食。其中,以烏米飯、餈粑、菅粽等最具特色。每年「三月三」,畲族男女都要踏青採回一種叫做「粘米烏」(烏稔)的植物,熬汁後浸泡糯米,蒸成「烏飯」食用,畲家人把「烏飯節」當作是一年春耕的開始。餈粑,是畲族人以本地優質糯米為主料,經過淘、泡後擱木甑裡蒸熟,然後倒入一個石臼裡,用丁字形的大槌純手工打制,並在餈團裡放入芝麻、紅糖粉和花生,香軟可口,十分美味。菅粽,是採用菅草的葉子包成形似枕頭管狀,再用龍草綑紮五節而成的粽子。裹粽前,畲民們將糯米浸泡鹼水中,這種鹼水用山上的一種特別的鹼樹燒成灰,開水在鹼灰中過濾後形成的一種黃色的天然鹼水,用此鹼水包成的粽子色黃氣香味美。

 

【畲族銀雕】


畲族人民崇尚銀飾、銀器,無論是出生、婚喪嫁娶等人生重大日子和民族傳統節日、盛事,還是日常生產生活,畲家人與銀器、銀飾密不可分,其間蘊含著吉祥平安的美好祝福,由此形成了畲族歷代對銀器的製作極為重視。傳統畲族銀器製作技藝中有「操、鑿、起、解、披」等技法,是中國傳統銀雕工藝與畲族文化相融合的典型表達,是畲族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福安畲族銀器加工技藝於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畲醫畲藥】

福安畲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畲族村多為山地散居的傳統聚落,長期備受交通閉塞之苦,衛生醫療條件極差。「不怕天氣變,就怕人生病」,畲族人民為了種族的繁衍和自身的生存需求,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疾病經驗,逐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畲醫畲藥。畲醫藥入藥基本為青草藥,常用青草藥有300多種,其主要特點為「土」、「簡」、「靈」,即藥材就地取材、手法簡單方便、療法行之有效,福安畲醫畲藥已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畲族武術】



福安市康厝畲族鄉金鬥洋畲寨 陰亮攝



畲族武術展示


畲族武術緣起、形成與發展與畲族人民生存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反抗壓迫鬥爭及社會習武風尚習俗密切相關。畲族武術分為拳術和棍術兩種,其中「畲家拳」以福安市康厝畲族鄉金鬥洋村最負盛名,從明末清初南少林寺鐵珠和尚進村授徒,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其具有南拳步穩勢烈、發力短猛、防守門戶嚴謹、進攻多用指法和掌法等特點。 2015年,以金鬥洋畲村為代表的「畲族武術」已被列為閩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畲族婚俗】



畲家女兒要出嫁



福安畲族服飾展示

畲族男女雙方確定戀愛關係後,通過提親、看寮、討庚貼、合婚、小定、大定的程序後,確定結婚的吉時吉日。新娘出嫁前要「賴床」不起,以歌代器,唱《哭爹娘》、《哭哥嫂》、《姐妹戀》、《哭母舅》等。隨後,由母舅主持為新娘梳妝,將少女髮式改梳成婦人的「鳳凰頭」。在迎親的過程中,夫家須選一位能歌善言的男子為「迎親伯」(又稱「親家伯」),男家花轎到女家,女方姑娘姐妹一般都要為難為「親家伯」,福安一些畲村還流傳迎親「寶塔茶」。在新娘新郎成親中,還設置了搶嫁妝、拜堂、踩紅袋、會八仙、敬茶討百家銀、尋找鳳凰蛋、新娘下灶等環節。除此之外,「男拜女不拜」也是畲族婚俗一大特色。

↓↓↓點擊圖片,參加僅限女生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手機攝影賽!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福安西部鄉村大舞臺開臺展演
    近日,福安西部鄉村大舞臺開臺,並進行首場文化展演。副市長王宮、市政協副主席梁麗琪參加活動。當天開臺活動圍繞鄉音秀出新生活、同心攜手戰疫情、禮讚畲鄉奔小康三個篇章,以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舞蹈《吉祥中國年》、男聲獨唱《鄉音鄉情》 、畲鄉武術《金鬥洋畲拳》、朗誦《擔當》、舞蹈《時刻準備著》、葫蘆絲獨奏《打跳歡歌》、舞蹈《美麗茶山我的家》、男女聲二重唱《我和我的祖國》、舞蹈《槍擔舞》、電吹管獨奏《送我一朵玫瑰花
  • 立足古韻、茶韻、畲韻,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
    走進畲鄉板橋,這樣的喜事越來越多,一場場美麗蝶變正在畲鄉精彩上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板橋畲族鄉緊抓畲漢兩族人民和諧共居的特點,將畲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名人文化、古建文化和廊橋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立足古韻、茶韻、畲韻「三韻板橋」發展戰略,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 畲鄉古城揭牌 景寧畲族文化旅遊再添亮點
    和美景寧屬勝境,畲鄉風情歸古城。  2020年8月22日上午9時,中國畲鄉景寧畲族自治縣外舍新區,人潮攢動,氣氛熱烈。原「鳳凰古鎮」項目正式揭牌更名為「畲鄉古城」,新牌匾由中國毛體書法研究會執行主席、當代著名毛體書法家高進軍先生題寫,新題字遒勁有力、端莊大氣,完美契合畲鄉古城的恢宏氣勢和文化內涵。揭牌同步舉行了阮曉東畲族博物館正式籤約儀式,標誌著「畲鄉古城」作為景寧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畲族風情文旅小鎮正式啟航,未來可期。
  • 舌尖上的福安——麻筍鹹
    本文作者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安文化學者、《福安鄉音》特約編輯楊昌長老師。
  • 2020福安好穆陽·畲鄉山地半程馬拉松鳴鑼開賽
    12月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2020最美家鄉河·福安好穆陽·畲鄉山地半程馬拉松暨第二屆親子定向越野賽」在福建福安穆陽溪畔鳴鑼開賽。比賽吸引了省內外眾多長跑愛好者參與,現場賽況熱烈,精彩紛呈。經激烈角逐,來自貴州的參賽選手張交以1小時21分9秒的好成績獲得本次比賽男子組第一名,男子組第二名、第三名分別為漳州選手李政躍、張火話奪得。
  • 明天福安舉辦吃葡萄大賽,你來參加嗎?
    福安新聞網消息(李廣)8月30日(明天)早上9點,中國福安·穆雲畲鄉第六屆刺葡萄採摘節暨刺葡萄上市推介會將在
  • 舌尖上的福安
    ,其鮮果在市場上顯示出強勁的競爭力,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被譽為穆陽「仙桃」、「閩東珍果」,是閩東地區最具開發潛力的地方特色名優水果之一。畲族群眾在種植野生刺葡萄中,結合當地地理環境和具體情況,沿溪邊種植,在溪面搭架,充分利用溪面空間,讓刺葡萄藤交叉穿插,形成獨具特色,綿延近5公裡的南國「刺葡萄溝」,溝上綠蔭蔽日,溝下流水潺潺,兩邊設置的砂石小路,別具一番情趣。穆雲畲族鄉近年來以溪塔刺葡萄溝為示範點,引導果農將刺葡萄種植向茶園溪、秀溪延伸,由河邊種植拓展到庭院、園地、水田,形成一派畲鄉田園風光。
  • 畲鄉振興文化先行 福建省「三月三」畲族文化節在漳州開幕
    作為本次活動的分會場之一的赤嶺鄉,有著豐厚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積澱,在明清時曾湧現出100多位文官武將,藍姓也是赤嶺的第一大姓。    「著名的破肚將軍就是從我們這裡出去的!」藍文龍是漳浦縣赤嶺畲族鄉人,提到幾位赫赫有名的藍氏祖先,他如數家珍。
  • 武義:濃濃腊味瀰漫畲鄉
    12月12日,在武義南部山區柳城鎮車門畲寨的青楓谷農家樂,畲民們在醃製豬頭、臘肉、臘腸、臘鴨、臘魚等,濃濃的腊味瀰漫著畲鄉
  • 邂逅畲鄉古城,猶如遇見心上人的那種怦然心動
    春天的畲鄉古城,幽巷磚縫裡的小草冒了新芽,駁岸邊的細柳以風為梳,邂逅醉人的萌動春光,不經意間最叫人怦然心動。飛簷鬥拱古韻靈動,連廊樓榭錯落有致。不見燈紅酒綠高樓林立,沒有人山人海行色匆匆,古城的時光慢慢悠悠,微風穿堂而來,又從另一側的木窗鏤空處溜走,拂過石板路,繞過涼亭,划過屋簷...
  • 畲鄉古鎮吹響復興集結號
    畲鄉古鎮吹響復興集結號 發布日期: 2021-01-04
  • 「網紅經濟」來襲,看平陽青街畲鄉如何畫發展藍圖
    「網紅經濟」來襲,看平陽青街畲鄉如何畫發展藍圖 2020-10-1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聯盟·今日福安】福安繼光餅——銅臉鐵底棉花心
    銅面鐵底棉花心。在福安,「繼光餅」這種傳統叫法在福安仍然保存著。在我市的街邊小巷裡常能見到燒餅作坊,當中也不乏世代家族式老店,所燒的繼光餅原料僅用麵粉、鹼面、鹽巴等,是名符其實的健康食品,深受當地男女老少的喜愛。奉上繼光餅製作過程(多圖)
  • 那些福安菜
    福建省沿海居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小海味,是下酒的好菜,尤其在端午節前後都愛食用織紋螺。麥螺在烹食前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左右,讓它們吐出沙土,然後將水倒幹在小盆內晾一會兒,它們就會把身子探出螺殼,有時會把身子拉得很長,比螺殼還長。炒麥螺福安特色菜。
  • 福安好穆陽!
    歷史,造就了一個文風繁盛閩東重鎮——穆陽。北上建寧,西進福州,南下滄海,東望白雲;溝通南北,吞吐來水,容納商賈,敢走四方;這就是人人都要讚一個的「福安好穆陽」。一直以來,穆陽,為福安創造的精神、物質的財富無法估量!
  • 福安穆雲畲族鄉:山水穆雲擦亮「旅遊+」名片
    穆雲畲族鄉玉林村穆雲畲族鄉南山村(郭建平 攝)東南網10月30日訊(福建日報 郭慧藤 吳慶堂)從迷人的萬畝桃園到濃鬱的畲族風情,再到中國最美葡萄溝,青山綠水間的穆雲畲族鄉成為福安周邊人們的旅遊首選地福安穆雲畲族鄉黨委書記鍾廷富說,今年國慶小長假,全鄉接待遊客數量超過3萬人次。設施再完善 打造旅遊升級版10月27日,位於穆雲畲族鄉鹹福村的白雲山房車營地,用竹子和植物巧妙隔開的獨立庭院頗具情調,10米長的房車設施完整,庭院內還配備戶外廚房,邀三五好友前往,聚會燒烤,好不愜意。
  • 舌尖上的福安——跳跳蝦
    告訴你哦,在福安,這可是很有名的一道開胃下酒菜呢!福安人很喜歡吃生醃的海鮮,除了跳跳蝦,還有醃螃蟹、醃蝦姑等,佐料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螃蟹和蝦姑不是活的,要切成小段,這樣才能更入味。另外,吃生醃海鮮有一定「風險」,沒有做充分準備或腸道不好,您最好別輕易動嘴。
  • 福安春節:葵菜湯的年味
    葵菜湯,是福安的一道傳統名菜,其他地方幾乎見不到,也是我最喜愛的一道家常菜。每年春節正月初一,我家跟大多數福安人一樣,線面葵菜湯必不可少,清晨一家人,圍著餐桌,手捧紅米飯碗,品茗紅棗、花生糖茶,夾著細長的穆陽線面,倍感「健康快樂、延年益壽」;喝著柔軟香噴的葵菜湯,頓覺「福如東海、甜蜜爽朗」,年味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