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 鮨斎藤|上刀山下油鍋吃三星壽司

2021-02-17 TastyTrip

東京的「鮨さいとう」(Sushi Saito),店主斎藤孝司,我曾經以為一輩子都吃不到他的壽司。米其林三星不是一席難求的主要原因,而是完完全全的介紹制,即要熟客介紹才能預定,就算成功預約,也不一定能嘗到主廚手藝,因為還有他徒弟負責的吧檯呢。吃頓飯,真是上刀山下油鍋般困難,可又偏偏搶著去,不知道算不算自己找罪受呢?

本來對「鮨さいとう」(Sushi Saito)沒有過多期望,認為是食客的諂媚心理作祟。我去過斎藤出身的星級壽司店「鮨かねさか」(Sushi Kanesaka),沒留下什麼印象,更無法想像他的實力竟如此非凡。至於氣氛,日本頂級壽司店以嚴肅居多,殊不知這一家反而走親民路線。總共20道菜,有6道酒餚及14貫壽司,非常穩定和連貫。魚鮮一流,刀工細膩,壽司的大小、溫度、鬆緊、形態、比例及調味都拿捏得準。握壽司的節奏流暢,用的是小手反捏制手法,適度手溫讓魚生及舍利融合,又不破壞口感。完美的船型飯糰,溫度暖人心,輕柔地託著魚片,融合無暇,猶如情侶深情擁抱。酒餚跟壽司同樣出彩,簡單的白蝦配醬油及山葵,清新甘甜,將味蕾打開。鹽蒸鮑魚及煮醃章魚,豐富海洋滋味,柔軟如瑜伽大師。漬鰹魚佐薑蓉,油脂甚豐,幾乎可以滑進喉嚨。鹽烤喉黑,肉質鮮滑,充滿油香。毛蟹膏及蟹肉交織,醋味隱若透出,配搭絕妙。白燒星鰻,爽中帶滑,蘸鹽或辣椒醬油呈現不同風味。
不少人嫌白肉魚味淡,其實處理得好絕對媲美赤身魚。三貫白魚,分別是鯛、金目鯛配昆布及甘鯛,清爽脫俗,鮮味雅致,斎藤替它們奪回公道。吃過風味豐盈的小鰭,到了引頸期盼的三貫鮪魚。漬赤身雖然油脂最少,可是肉質溼潤,紅肉散發著獨有魅力。中腹的紅肉及油脂分布像雪花,不管賣相或味道都絕佳。大腹的油香沉澱在飯粒,在嘴裡猶如衝浪般乘風破浪,留下陣陣餘韻。遇上8月才出現的新烏賊,即小墨魚,看著晶瑩透白,吃著順滑柔軟,差點以為會在嘴裡化掉。還沒有回神,再來一貫究極明蝦,蝦肉、蝦膏及蝦汁,三重滋味編織,又鮮又甜,簡直是傑作。竹莢魚尤其肉厚,有蔥蓉點綴,入口肥潤但清雅。馬糞海膽、星鰻及太卷,不但維持平衡穩定,而且令人繼續期盼。終於盼出殺手鐧玉子,甜中帶鹹,質感像布丁,徹徹底底把我徵服。對於飲食,我一向患有害怕錯過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吃完「鮨さいとう」(Sushi Saito),病情更進一步,原來非去不可的欲望,已變成斎藤壽司上癮症也。Jolli盧恬兒,覓食強逼症病人、170+家米其林餐廳收集人、周遊列國人,jollilo.com美食博客人,香港出生,現居上海,曾在美國和英國居住。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感興趣

【土耳其】國際美食節 Gastromasa,重現千年古都傳奇 | TastyTrip

曼谷首屆米其林:Gaggan 奪得二星,17 家星級餐廳上榜 | TastyTrip

 

 

歡迎關注 

 微博:夢饗米其林TastyTrip 

Instagram:jocelyn_tastytrip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