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有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並且我們國家的王朝更替非常快,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皇帝的素質:封建專制社會的特徵是皇帝和皇家貴族的作用很大。而咱們國家最後的朝代「清朝」十分重視皇帝的培養。於是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族掌權漢人居多的國家,卻統治了大約300年,就是很好的證明。
第二點,權力鬥爭:一個朝代成立之初是成功的繁盛的,但是下一代卻沒有壓力,只知道享受。皇室內部互相殘殺並且進行不斷的權力鬥爭。
第三點,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矛盾繼續積累,發展到高潮就會戰爭爆發,然後不斷重複以前的過程。
那麼這些朝代裡面哪一個朝代最強大呢?
這個朝代與唐、宋、明和清完全不同。即使該朝代在最後將要滅亡的時候,它仍然對於外來國家是所向披靡的讓人膽寒的,這個朝代就是漢朝。在最開始,劉邦擊敗了項羽這樣的強大的諸侯,並於公元前202年成立了漢朝。之後漢朝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漢朝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強勁發展。之後的皇帝「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徵戰匈奴樹立了自己國家的統治地位。而任何挑戰漢朝權威的國家,其首領、領袖的頭顱都將懸在長安城外。也就是如此,漢朝的實力持續了很多年,一直到快要亡國的時候依然十分強大。
漢朝強大的幾大表現
1.漢朝把匈奴打到滅亡
漢初,匈奴人非常強大。他們統治著整個蒙古草原,並直接控制著當今俄羅斯的領土。從青藏高原的羌族到西部地區的城邦再到中亞和西亞的強國,他們都降服於匈奴。而漢朝在早期並不是匈奴的對手,漢朝為了實現短期和平而被迫與匈奴和平相處並納貢。
但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朝就開始進攻匈奴。衛青、霍去病等著名將領多次擊敗匈奴。匈奴人蒙受了沉重的損失,不得不向北撤退數千英裡。之後西域和中亞國家擺脫了匈奴的影響,與漢朝結盟。後來,匈奴遭受了漢朝及其盟國的幾次打擊,再加上內部動蕩,國力變得更加虛弱。
漢宣帝時期,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順漢朝。王莽篡漢後,匈奴不再臣服於中原。之後,匈奴分為兩個部分:北部和南部。匈奴南部屬於東漢,北方匈奴則是漢朝的敵人。在竇憲兩次北伐之後,北匈奴被擊潰。匈奴南部逐漸與中原合併,強大的匈奴人最終被漢朝消滅。
2.漢朝使者可以輕鬆廢立西域國王
依靠漢朝強大的國力,漢代使者在西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廢除西域的國王。漢武帝時期,李廣利將軍攻佔大宛後,立親漢貴族為大宛國王。漢朝昭帝時,傅介子帶了很少的人去了西域,斬首了反覆無常的樓蘭國王。
3.西域國家軍隊聽從漢朝使者的調配
現如今美軍在世界各地派駐軍隊以保護自己的利益。而當時漢朝更加強大,在西域的軍隊很少。發生戰爭時,西域的使者或特使可以直接動員來自各個國家的軍隊。
例如,漢宣帝時期的外交家常惠曾經動員了來自西域各個國家的四萬名士兵來懲罰龜茲國,後者曾殺死了漢朝官員。漢元帝時,西域校尉陳湯從西域各國動員了數萬名士兵,當東部的漢軍來西域時,只有36名隨從被帶過來了。但是,班超依靠各國武裝力量的支持,平定了西域。
4.漢朝可以控制不是藩屬國的朝鮮和越南
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時期,漢朝直接統治了越南和朝鮮。這兩個地方都不受漢代管轄,不是藩屬國。但是漢朝可以在此設立郡縣,直接委派太守和縣令來管理。
東漢晚期時期是什麼樣的?
在東漢晚期的時候,中原內亂,周邊的遊牧民族也產生了造反之心。但是,如果我們看東漢末期的歷史,就會發現歷史記錄主要寫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國的爭霸。那些外面的勢力基本不構成威脅,因為它在當時的漢代還不夠強大。
在北部,烏桓繼承了一些東胡和匈奴的部分實力,並且發展的不錯。在於蹋頓單于的領導下,他們有「很大野心」。在鼎盛時期,他們擁有超過30萬的人口。真可謂雄心勃勃。然而這樣的角色,在白狼山之戰中,他帶了數萬人馬到白狼山,進行最後的拼殺爭奪。結果蹋頓在張遼軍隊面前被刺死,烏桓帶著剩下的人全部宣布投降。
西邊原本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但是在漢代的最後幾年中,根本沒有動靜。董卓最初治理那裡的時候,西方的羌族就很喜歡漢朝。後來,馬騰和馬超掌管那裡,許多羌族人也來到馬超的部下為他而戰。最初,南部的蠻人給劉備獻出五萬名精銳士兵,以便他抗衡東吳。劉備死後,這些蠻人已準備好離開,結果被諸葛亮「七擒孟獲」。而東南的山越是孫權的兵源地,根本沒啥事兒發生。
結語
漢朝在筆者看來就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它的國土面積很大,這是由於很長時間的實力積累,以及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其具有強大的擴展土地實力,從整體上來看,漢朝的強大真的是絕無僅有的。除此之外,漢朝幾乎是每個文化領域的先驅,甚至有一些很轟動的文化在這時產生,使子孫後代很難超越許多熟悉的典故都在此朝代出現。甚至在漢末的混亂時期,一個九歲的孩子可能會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家就可以想像當時漢朝由內到外的強大多可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