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國有20多個朝代,為何我們偏偏自稱為「漢人」?

2020-12-26 騰訊網

今日,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除了自稱中國人之外,還有一個最值得驕傲的稱謂——漢人。"漢人"這一稱呼是幾千年來歷史沉澱的瑰寶,兩個字就蘊含了千年文化的傳承。

不過,中國歷史非常久遠,即使只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兩千多年,上通兩千餘年前的商朝,下達一百多年前才滅亡的大清帝國,其中光是大一統的朝代就有秦漢、唐宋等十餘個朝代,戰亂年代更不必多言。那為何我們中國人不自稱秦人,唐人或者是宋人、明人呢?

而且,中國人不僅自稱是漢人,連我們的傳統服裝也被稱為漢服,使用的傳統文字也被稱為漢字,說的中國話也被稱為漢語。究竟歷史上的漢朝,對中國人的歷史文化產生了多深遠的影響,才能到這一地步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了解當年這個開創了中國古代盛世局面的偉大朝代了。

"漢人",顧名思義,就是源自大漢王朝的人,是由劉邦一手建立起的帝國之後。不過要深入了解漢朝,就需要弄清楚為何劉邦將自己開創的王朝稱為漢朝,而不是"劉朝"或者其他名稱。

這一切,都源自於秦朝滅亡後的楚漢爭霸時期。

秦朝雖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千年的大一統王朝,但是卻因為採取的暴政,激起了天下民憤,最終在長期壓迫下,各路英雄豪傑並起,反抗秦王朝的暴政。

天下反秦之勢愈演愈烈,秦朝統治者的覆滅已經成為定局。此時,各路諸侯為了避免內部爭鬥,消耗反秦勢力,共同約定好,誰先攻入鹹陽城,誰是老大。

實力最強勁的西楚霸王項羽帶兵與秦帝國僅剩的精兵強將決戰,以一己之力消滅了秦軍最後的屏障。而劉邦則趁著項羽拖住秦軍大部隊的時候,帶領大軍,攻入鹹陽城,成為第一位入駐關中的勢力。

按照最開始的諸侯之約,劉邦雖然有些勝之不武,但也應當是接替秦朝成為新一代帝王的王者。不過,項羽不吃這一套,立馬毀約,無視其他各勢力,率領四十萬大部隊就要前往鹹陽將劉邦斬殺,甚至鬧出"鴻門宴"一事。

以雙方實力對比,劉邦若是強佔鹹陽不走,下一個在鹹陽身死魂滅的王者就是他。識時務的劉邦立馬將到手的肥肉拱手相讓,自己撤軍,出走漢水,自立漢王。

劉邦自稱"漢王"說明他的野心不小,雖然被迫退出鹹陽,但"漢"在古時候是"天"的意思,因為漢水在古人認知中就是銀河。可見,劉邦並沒有因為撤出鹹陽就認命。而是以此為資本,開始新一輪的革命。

結果是眾所周知的,劉邦最後奪取天下,成功建立新一代的大一統王朝,而原本就是"漢王"的他,也將國號改為"漢",在新的崗位上開始天子事業。這一王朝,一存在,便是四百多年。

當然,"漢人"之稱謂雖然源自於漢朝,但並不是說中國人是從漢朝才開始出現的。實際上,中國人早在更古老的炎黃時代就建立了自己的文明。

只是,漢朝對於中國人千百年生活的影響實在深遠。在漢朝之前的千百年時間裡,中國古民族雖然一直在發展,但直到漢朝,才開始出現民族融合的趨勢,在華夏大地的所有中國人,才開始有了共同的身份認同。

這與漢王朝時期實行的種種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雖然中國古代是以"家"為核心的思想,但是民族的統一,卻是以文化的統一為前提。

秦王朝非常強大,且秦始皇在位期間,還採取了一系列用以統一天下的措施,縮小了民族分裂,使原本就在楚國時期開始出現的民族融合現象不斷加深。

可秦朝實行的是暴政,認為老百姓只要愚昧就可以,導致並沒有將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思想統一,儘管當時其他國家都稱中國人為"秦人",但在沒有統一思想的洗禮下,國人反而並不認同"秦人"的身份。

而漢朝實行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全天下的思想為儒家思想,促進了人們在思想方面的統一感,加上司馬遷在《史記》中反覆強調中國人同是炎黃子孫,漢族統一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

當然,僅是文化還不夠。漢朝的政治、經濟都是非常強大的。政治上,漢朝開始給老百姓編戶,發放身份證;經濟上,擴大商業交流,促進農業生產;軍事上,擊敗匈奴,版圖遼闊,連遙遠的古羅馬都聽聞漢人的強大。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我們能夠以"漢人"引以為傲,成為文化認同感最深的民族。

相關焦點

  • 我們自稱為「漢人」,為什麼卻不自稱自己為先統一中國的「秦人」
    從學習歷史開始便一直有一個小小的疑問,但現在看來都是可以進行解釋的,例如今天的「我們自稱為「漢人」,為什麼卻不自稱自己為先統一中國的「秦人」」相信也有一些小夥伴不理解,不清楚為什麼這樣自稱,好像從小便是這樣的,今天便來解釋一下,到底為什麼稱之為「漢人」而不是「秦人」。
  • 金國人為何喜歡自稱「漢人」,卻把南宋人稱作「蠻夷」?少有人知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多次朝代的變遷,有很多次是少數民族佔據了主導地位,在兩宋時期,女真族佔據了中原地區,成功建立了新的王朝。本來中原地區的人把少數遊牧名族稱作蠻夷,他們居住的地方也是蠻夷之地,可是在金國人後來缺自稱是漢人反倒是把南宋的人稱為蠻夷,這一點是令人不解的,這是為何?
  • 為什麼我們自稱是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明人?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中間經歷了那麼多朝代,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等。可為什麼我們要叫做漢人,傳統服飾要叫做漢服,寫的字時漢字,說的話叫漢語?這要得益於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漢朝。漢族之稱,起於劉邦有天下之後「漢人」這個稱謂始於漢代,並一直沿用至今。
  • 中國有24個朝代,為何只有清朝的官員自稱奴才?真正原因讓人心痛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到了隋唐時期,設立了三省六部制,開創科舉,提拔大量的讀書人作為官員,到了後世的明清兩代,分別設立了內閣和軍機處,但是中國歷史上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24個朝代當中,只有清朝的官員自稱奴才,這是什麼原因呢?
  • 為什麼我們自稱漢人,而不是周人、秦人、唐人
    直到今天,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以這個朝代的國號為民族名,我們自稱漢人,我們的文字為漢字,我們的文化為漢文化,衣服為漢服,女兒稱漢女,男兒為漢子。"漢'這個字已經從國家到個人,從表皮到思想都打上了深刻的印記。「漢人」這個稱呼是從漢朝開始的,也是得於漢朝,所謂漢人就是指漢朝人。
  • 為何我們自稱漢人,而不是唐人,明人?你看漢朝有多特殊就知道了
    看過古裝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時期的人一般都會稱呼自己為漢人,哪怕是到了一千多年後的唐朝和宋朝,也依舊是稱呼自己為漢人,但唯獨不會稱呼自己唐人或者明人,真要說有的話,也是我們現代人稱呼各個朝代人的叫法了,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因為漢朝在我國古代的特殊性呢?
  • 我們為什麼叫漢族?為何我們叫「漢人」,而不是周人秦人
    華夏民族首統一於秦朝,一般來說稱其為「秦人」「秦族」是順理成章的事。為何會棄「秦」用「漢」,難道真是因為秦朝殘暴不得人心? 自漢至清兩千多年,各朝代國號數十個,先後有「秦人」、「唐人」、「桃花石」之稱,但都被「漢人」逐一擊敗,「漢人」早已與歷代國號無關,成為漢民族的專用詞。漢朝後,「漢」國號仍為後世諸多漢族建國者沿用,甚至很多匈奴人、沙陀人等非漢族建國者也以「漢」為國號。
  • 秦朝有了「始皇帝」, 為何我們民族自稱「漢」而不是「秦」?
    但真正要說到一個完全能代表我們國家的字,那當之無愧就是「漢」字了。中華大地上的主體民族是漢族,我們自稱為漢人,說的話是漢語,服飾方面也有漢服。在各個方面「漢」這個字就能完全代表中國,還有中國人。那這樣的傳統由何而來,我們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在我國封建歷史上熠熠生輝的一個朝代,漢朝。漢朝是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是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第一個出現的盛世,其中的漢武帝劉徹被後人稱為「大帝」,可見其歷史功績和地位。
  • 金朝明明是女真人建立的,為什麼金國人卻自稱是漢人?
    金國女真人從來沒有自稱漢人!也沒有文獻曾記載過女真人自稱漢人,這純屬網絡謠言!作為金國的統治民族,女真人有著強烈的民族優越感,怎麼可能自稱漢人?在歷史上金國曾稱呼自己是中國,因為在當時「中國」是地理概念,基本上等同於「中原」,因此佔據中原的金國自稱是中國首先可以肯定一點,在兩宋時期中國的民族觀念已經很深刻了,不可能存在亂叫的情況!女真人作為金國的統治民族,他們對自己的民族有優越感,是絕對不可能自稱漢人的。其實早在商周時期漢人就有民族觀念了。
  • 為什麼經過漢朝以後我們就一直被稱為漢人、漢族了呢?
    中華文明自古至今已經傳承發展了五年,在漢朝以前我們已經傳承了上千年的文化,出現了很多的國家政權,在漢朝以前我們「漢族」被稱為「華夏族」,或根據地域或者國家名字來稱呼我們是什麼人。漢朝不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社會文明,也不是第一個國家王朝,在漢以前我們有夏、商、周、秦,可漢朝以後很多外族人都稱我們中原的百姓為漢人,我們的語音文字被稱為漢語漢字。漢朝和漢朝以前的朝代有何不同之處呢?
  • 漢朝以後我們開始叫漢人,那之前叫什麼呢?我們的稱謂尊貴又高雅
    我們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大多數的我們被稱之為漢人。這是自從漢朝建立以後才有的稱呼,而在此之前我們的稱呼是什麼呢?這個稱謂可以說是既尊貴又高雅。
  • 最先提出中華一統的國家,從排斥到全面學習漢文化,最後自稱漢人
    中國歷史上,中原地區朝代更迭,甚至幾次被外族佔據。然而,中原地區的華夏文明非但沒有因此而斷絕,反而生生不息,一直延續至今。主要因為,作為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族,雖然在軍事方面的實力,比不上其他的民族,但漢族的文化歷史悠久,要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成熟、先進得多,這些民族非但沒有廢除漢族文化,反而逐漸被漢族文化所同化。
  • 我們為什麼被稱為漢人?強漢,到底有多強
    漢族這個名稱的產生就在漢朝,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漢人大批出現在亞洲各地,於是其他民族便把漢武帝派來的軍隊叫做漢兵,使者叫漢使,平頭百姓便稱作漢人。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朝代?為何一些西方人不承認元朝是中國的?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朝代?為何一些西方人不承認元朝是中國的?眾所周知,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領土疆域最廣的一個朝代。自古以來,我國就把元朝當作中國的一個朝代,它前接南宋後接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王朝。
  • 為什麼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雖然在晚清時期到近代的時候,我們國家經歷了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和朝代更迭的戰火紛飛,但偉大的中華民族還是成功的熬了下來,時至今日,我們的中華文明依舊在不斷延續。中國人口在歷朝歷代幾乎都處於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周朝時期,中原各國人口為三千萬人;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世界人口約為五千萬人,而當時的中國人口依舊有三千萬人;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世界人口約為兩億人,中國人口還是三千多萬人;漢朝初年,隨著秦末楚漢之爭,中國人口迅速凋零,僅有1600多萬人,       據《史記》載:「至漢祖定天下,民之死傷,亦數百萬,是以平城之卒,不過三十萬
  • 漢族的衣服為何叫「漢服」?多年徵戰有原因
    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政權之後,定國號為「漢」,就是繼承了他過去的漢王的封號。在漢朝之前,我們華夏族還沒有統一的稱謂,比如秦朝的時候,周邊民族都稱秦國人為秦人,到了漢朝,周邊就開始稱我們是漢人了。而到了魏晉時期,周圍的民族仍然沿襲這個稱謂,以至於以後不論改成什麼朝代,周圍國家一律稱我們為漢人,而我們自己也自稱漢人。這說明「漢」已經不再是一個朝代的名稱,而變成了我們民族的稱謂。漢族的前身叫「華夏族「。什麼叫「華夏」呢?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 史上存世最久,經歷十多個朝代的宮殿——未央宮
    一個朝代都有標誌性建築,秦朝的阿房宮,漢朝的未央宮,唐朝的大明宮,宋朝的玉清昭應宮。這些宮殿都是當時的標誌性建築,史書中關於它們的描寫也是很多,後世更是很多人作詩作詞來稱讚這些宮殿。其中阿房宮還未建成就被毀了,大明宮也在唐末亂世被毀。
  • 這些日本人自稱「華夏正統」,還回中國祭拜,專家:真是劉邦後裔
    說到我國與日本的淵源,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近代以來,日本對我國發動的一系列戰爭,但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於日本就開始產生了聯繫。日本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國家,當時也被稱為扶桑,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國與日本就有所交往。到了漢朝,文化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還將漢文化傳播給了隔海兩萬餘裡的扶桑。
  • 元朝真不是中國的朝代嗎?為何世界上這麼多國家都不願承認?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代中國有100多個民族。中國是建立在文化上的,文化不限於宗教、血統、民族、地域等因素。各民族的繁榮發展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迎來了今天的繁榮時代。 直到現在,元朝是否是中國朝代的問題一直在流傳。
  • 清朝本叫後金,為何皇太極更改國號為「大清」
    因為後金正是經過他的勵精圖治才強大起來,並且改國號為清,也就是我們今後所熟知的清朝。皇太極被推舉為大汗之後,在位僅僅十七年,如果與其後世的康熙、乾隆皇帝相比,在位時間是比較短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對於後金做出的貢獻,他在位期間對於清朝的貢獻也是名列前茅。